星不所在
中原焦点团队网初29期王旭坚持打卡第32天 昨天是我们小组复盘的日子。我们在直播间一起解读了《李萍的故事》这个案例。比起前几天我自己的解读有了很大的不同。关键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看到了更多的正向,也似乎摸着了“聚焦正向”的门。 李萍是一个大三的学生(很难得她已经上到大三了,已经顺利读完两年大学),近来(短期发生)班长告诉你(说明和班长是有联络的,她是有朋友的)她有割腕的行为(至少还活着,知道用她自己的方式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没有一个更严重的负面行为),并陪她来心理咨询(李萍懂得求助班干部和心理咨询师,愿意来做咨询)。李萍说她过得很不快乐(说明李萍有自察能力,知道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愿意说出来并寻求改变),因为她的成绩不好(说明她要求上进,对成绩有追求,对自己有期待),老是在三四十名(说明她有在读书,有参加考试,不是倒数,只是她不满足目前排名),不能像大一时可以名列班上前几名(她曾有考前几名的成功经验),她觉得未来考研一定考不上了(她不担心自己毕不了业,她有自己考研的目标),这对当老师的父母会是一个很大的耻辱(她很替父母着想,顾及父母的面子她很希望成为父母的骄傲),她十分自责焦虑(焦虑和自责说明对自己有期待,负责任)。在父母面前她都不敢提起自己的状况(心里有父母,替父母着想,不愿父母为自己担心,很孝顺)。父亲对于她成绩不好很不能谅解(父亲对她有期待,有要求),会早晚提醒她要多念书(父亲很负责任,很关注她)。母亲则是常常要找她谈话(母亲很关心她,希望能帮到她),了解她在想什么(很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她),但又会告诉她别想那么多(母亲希望她能轻松点快乐点),让她觉得很有压力(李萍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的关心)。她觉得父母都不了解她(她希望父母能够了解她),也不欣赏她(希望父母能够欣赏她),她其实很生气父母偏心考上复旦研究生的哥哥(她希望父母能够肯定她,能够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但因为自己表现不好(她希望自己表现好),没什么理由好说(挺懂事不找借口,负责任有担当,想找到合理化的理由,她希望能在父母面前有话语权)。她觉得她无法在父母面前抬头(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也无法像哥哥一样给父母争光(希望自己也能为父母争光)。她的心情一直不好(说明她自己已经试着调整了),但是她不知道要如何跟班上的同学说(说明她想和同学说只是不知道怎么说),因为她的好朋友们成绩仍然很好(说明她也很想和朋友一样一直保持好成绩),他们无法了解她的心情(她很希望被了解),有时她很气她们会取笑她成绩退步(她希望朋友能够同理她安慰她),又说担心她没有时间读书而不会找她去看电影(说明同学关心她,也希望帮她走出困境),但是有事要她帮忙时又会要她一定帮忙(说明她很热心人缘好),她老是会答应(说明她热心愿意帮助别人),答应后又觉得好像被利用了(说明她希望朋友之间能坦诚相待)。她不知道要如何跟这些朋友相处(说明她想知道怎样和这些朋友搞好关系),也不想跟班上成绩更差的同学在一起(说明她对自己有要求,有自尊心),因为会觉得跟成绩差的人再一起,自己更没有身价(说明她想通过优异的成绩提高值感)。所以她觉得很孤独很无助(说明她想要一份良好的友情,想要有人能够站在她的角度看到她帮助她)。近来她喜欢隔壁班的一个男孩(性取向正常对美好生活有向往),他是系里的风云人物(有眼光),长得又很帅(有审美能力),她觉得自己成绩不好、长相平平(她对自己的外表和成绩都有要求),根本配不上他(希望自己能和她喜欢的男孩一样优秀),所以她不敢有所表示(要面子怕拒绝),但是班上同学发现她好像看到那个男孩就不对劲(说明同学关注她),所以一直在闹她,笑她(说明同学愿意和她开玩笑),让她觉得很丢脸(有羞耻心),觉得大家都在看她的笑话(自尊心强)。而且那个男孩好像也知道她喜欢她(说明她成功引起了那个男孩的注意),但却没有什么反应(说明最起码没有反感她),她觉得他一定是不喜欢她(男孩对她很尊重,她希望男孩能表明对她的态度),这简直是世界末日(说明她把感情看的很重,也很希望被爱),她常常会觉得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她对爱情有追求,希望也能过的多姿多彩,有意义)。她也不是没有念书(她有念书,没有放弃努力),每天晚上她都把书拿出来放在桌上(她很想把书读好),但是不一会,她就因为内容太多,记不起来,或是太难,看不懂(说明她看的内容不了多有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想放弃,甚至索性睡觉(很会照顾自己),但是醒来又十分责怪自己没有自制力(很有责任心,希望自己能够有自制力,能够学进去)。尤其想到自己念文科又每一科都在及格边缘(还能及格),简直丢脸死了(有羞耻心对自己有期待),好像白痴一样(希望自己显得聪明,优秀),就更沮丧(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如果再想到父母、好友、那个男孩的事,就更觉得自己简直没有存在的值(希望自己有存在价值感,能够被爱到被看见),只会造成别人的负担与羞耻(很想成为别人的助力和骄傲)。所以,在心情一直不好的情况下(说明她只是心情不好时这样做),她会不自觉拿起刀片来割腕(说明她在用自己的方法让自己好过一点)。她觉得割腕让她觉得可以惩罚自己(她没有伤害别人),割完之后,往往有莫名的报复的快感(希望父母能够看到她的生命存在本身)。当然,看到自己只能沦落到割腕这种处理方式,她也觉得自己很羞耻(她不想用这种方式,她想要用更合适的方式),连自己也照顾不好(她想照顾好自己),如果割腕的事让大家知道了,她又一定会被大家更看不起。(她希望得到平等的尊重和理解)
会思想の萝卜
中原焦点团队网初29期王旭坚持打卡第27天 李萍是一个大三的学生,近来班长告诉你她有割腕的行为,并陪她来心理咨询。李萍说她过得很不快乐,因为她的成绩不好,老是在三四十名,不能像大一时可以名列班上前几名,她觉得未来考研一定考不上了,这对当老师的父母会是一个很大的耻辱,她十分自责焦虑。在父母面前她都不敢提起自己的状况。父亲对于她成绩不好很不能谅解,会早晚提醒她要多念书。母亲则是常常要找她谈话,了解她在想什么,但又会告诉她别想那么多,让她觉得很有压力。她觉得父母都不了解她,也不欣赏她,她其实很生气父母偏心考上复旦研究生的哥哥,但因为自己表现不好,没什么理由好说。她觉得她无法在父母面前抬头,也无法像哥哥一样给父母争光。她的心情一直不好,但是她不知道要如何跟班上的同学说,因为她的好朋友们成绩仍然很好,他们无法了解她的心情,有时她很气她们会取笑她成绩退步,又说担心她没有时间读书而不会找她去看电影,但是有事要她帮忙时又会要她一定帮忙,她老是会答应,答应后又觉得好像被利用了。她不知道要如何跟这些朋友相处,也不想跟班上成绩更差的同学在一起,因为会觉得跟成绩差的人再一起,自己更没有身价。所以她觉得很孤独很无助。近来她喜欢隔壁班的一个男孩,他是系里的风云人物,长得又很帅,她觉得自己成绩不好、长相平平,根本配不上他,所以她不敢有所表示,但是班上同学发现她好像看到那个男孩就不对劲,所以一直在闹她,笑她,让她觉得很丢脸,觉得大家都在看她的笑话。而且那个男孩好像也知道她喜欢她,但却没有什么反应,她觉得他一定是不喜欢她,这简直是世界末日,她常常会觉得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她也不是没有念书,每天晚上她都把书拿出来放在桌上,但是不一会,她就因为内容太多,记不起来,或是太难,看不懂,就想放弃,甚至索性睡觉,但是醒来又十分责怪自己没有自制力。尤其想到自己念文科又每一科都在及格边缘,简直丢脸死了,好像白痴一样,就更沮丧,如果再想到父母、好友、那个男孩的事,就更觉得自己简直没有存在的价值,只会造成别人的负担与羞耻。所以,在心情一直不好的情况下,她会不自觉拿起刀片来割腕。她觉得割腕让她觉得可以惩罚自己,割完之后,往往有莫名的报复的快感。当然,看到自己只能沦落到割腕这种处理方式,她也觉得自己很羞耻,连自己也照顾不好,如果割腕的事让大家知道了,她又一定会被大家更看不起。从上述李萍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李萍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父亲对于她成绩不好很不能谅解,会早晚提醒她要多念书;母亲则是常常要找她谈话,了解她在想什么,但又会告诉她别想那么多,让她觉得很有压力。这其实是给孩子制造了一个两难之境,让孩子不知所措:读书吧,分明读不进去;休息一下吧,父亲不允许。因为父母给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李萍一方面会怀疑自己的自我价值,觉得自己没有身价;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会有被利用的感觉。(满足其他同学的需要是满足父母需要的投射) “在心情一直不好的情况下,她会不自觉拿起刀片来割腕。她觉得割腕让她觉得可以惩罚自己,割完之后,往往有莫名的报复的快感”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她内在有对自己“没有过出自己”的恨。表面是在惩罚自己、报复自己,实际上更是在惩罚父母(你们想让我考研为你们争面子,可是我就是拿出书看不进去。而你们也不能说我什么,因为我努力了。你们那么爱面子,我现在学习这么差,下了你们的面子,这就是对你们最好的惩罚)。其实我们从李萍身上可以看到她的正向的一面: 1.她很有上进心 2.有接近美好事物的动机(喜欢隔壁班的优质男孩) 3.用自己能做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书读不进去就先睡觉;用割腕来应对自己内在的冲突——虽然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方式) 我想,如果是我的个案的话,我可能会问: 1.如果考上研你将会得到什么?如果考不上又会怎么样?(通过这个问题让她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是什么,然后明白:自己的梦想自己负责,想要就去争取,不论别人怎么看,结果如何;他人的期待与自己无关,不额外背负不属于自己的负担。当他人的期待刚好和自己的梦想重叠时,知道我为我的梦想努力而不是为他人的期待努力,不会因为“逆反心理”毁了自己的梦想) 2.现在的情况下,我可以做哪些调整让我自己感觉舒服一些?(如果“躺平”更舒服,那当然也可以先选择躺平) 3.你喜欢那个男孩子什么?你认为你可以把他身上哪种魅力扩展到你身上?(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都是因为投射。当我们喜欢一个人并在他面前感到自卑时,很可能是我们投射了我们喜欢但却认为自己没有的品质在对方身上。但事实是这个品质我们自己也有,但却没有活出来。如果我们借由对方这面镜子看到了这个品质,并把它活出来的话,我们会感到更喜欢自己,感到自己更有价值)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