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悠爱福喔
这段时间非常忙。就在昨天,我还在微信里面和咨询师聊天,并和当地的许多机构同事交流最近的从业感受和状态,大家都说疫情期间,咨询量没有减少,反而还有增加趋势,咨询量与日俱增。我们机构的另外一个老师,说最近的咨询量已经排得很满了,工作压力大,都有点吃不消,要咨询的话需要大家对接一下,看咨询时间会不会冲突,我的话也差不多,自从4月初开始,我就没怎么休息,社区、司法局的心理咨询项目恢复,另外还有一些由于疫情面对面咨询暂停,转成网络咨询接着继续工作的个案以及少量的社交平台预约的咨询。日历也是被我用铅笔划的花里胡哨的,目前除了18号有个来访者还没确定要不要做咨询之外,其它的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的了,一直安排到22号那一天结束。我工作有个习惯,除了电脑里有预约时间的记录,日历上还要划一划,有时候工作忙了,安排咨询时间很紧凑,会很疲惫,脑子转不过弯来,看到电脑里的数据都看不进去,与其这样,那就在日历上勾一勾,如果有打圈圈的,则说明这一天有事情安排,尽快翻电脑的记事本看看,免得到时遗漏了什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有时候忙起来那是天昏地转,没有周末,更没有娱乐的时候,早上一大清早起床,就要处理各种预约的事情,如果还有其它事,比如编辑约稿、写作之类的要求,那就基本上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李嘉图路
1、心理咨询师没有被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并暂停职业资格考试,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这是国家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服务行业进行规范、整顿的序曲。由于历史原因,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地位就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既不是“准入资格”,又无法完全如实的反映出咨询师的专业水平与职业能力,行业整顿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在新的认证体系、行业管理体系构建完成之前,暂停考试认证并暂时从职业目录中取消,实行“硬着陆”,为下一步的行业规范扫清障碍。按照人社部相关文件精神,已经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继续有效,可以作为能力水平证明。日前由中科院心理所牵头成立的“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备组”成员林春教授也谈到:“根据人社部领导的谈话精神,取消职业资格不是取消岗位和职业标准,而是由行业组织、用人单位按照岗位条件和职业标准开展自主评价。”2、行业准入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有何区别?行业准入证书,如注册会计师证书,由财政部主管的中注协组织认证考试、证书颁发、证书年审、继续教育及伦理管理,分为执业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注册会计师。非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无权签署审计报告,只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才有这个权利。职业技能证书,如厨师证书,不同级别的厨师证书代表不同的厨艺水平,但与注册会计师不同的是,即便没有厨师证,同样可以从事厨师职业。目前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即属于职业技能证书范畴。未来的规范,我们认为应该是类似于台湾地区的“心理咨商师”,定位为“行业准入证书”,由类似于“中注协”的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组织归口管理。3、这对正在执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机构的从业资格会带来什么影响?在新的行业规范出台前,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服务的“从业许可”方面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原本就不是“行业准入”证书,而是“职业技能”证书,也就是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原本就没有准入门槛,只要有相关的专业能力,无论个人还是机构,都有权利提供相关的服务。这也是很多心理学专家并没有参加过心理咨询师考试但一直在从事心理咨询相关的培训与服务工作的法律依据所在。
快乐@天使33
【导读】目前,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现状不容乐观,小编认为主要是有国家政策,盈利状况和入行门槛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下面是小编从这三方面入手分析的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现状,一起来看看吧!
1、 人社部已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资格的考试,目前业内没有相应的政府部门直接管辖,算是群龙无首、鱼龙混杂之时,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督、评核及从业人员成长体系考核系统等等。
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为首的学术机构一直致力创办相应的咨询心理学专业协会,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不高和影响力不大。而且,社会上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中科院的招牌在这个领域里招摇撞骗,使有些人对它的印象不大好。关于此事,中科院心理所也在央视做过辟谣。
现在,基本上的态势是以其他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在此专业学术领域中各唱各精彩,但就是没有主心骨主持这个行业。
具体将来政府对这个行业的安置如何,我也跟一些同行老师谈过,初步我们预估是心理咨询师会归并入社会工作者系统,从属于社工系统里。因此,如若您真的很希望从事一份利他性强的职业,还是可以考虑在学习心理咨询知识的基础上再考一个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的(这个证归人社部管,具体可见中国人事考试网或您所在的省份人事考试网站查看相关消息。)
2、 行业目前的营利对象大多是新人,而非有求助需要的来访者
目前有些老师是持原来人社部认证的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也有一些老师是在2017年底人社局取消心理咨询师考试后自主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参照2005年原人社部对这个职业的上岗考核难度而设置的基础培训考试。
基本上这些证件资质作为入门的敲门砖是可以的。可是作为专业人士的成长,在拿证后的培训就复杂多了。现时的心理咨询运营的客户群不是来访者,而是新人和考证后想继续增值进修的老师们。
在今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我的老师号召我们一众咨询师参与了十分有意义的心理援助活动,基本上是白天接线,晚上培训。在不同的软件、APP培训中我们的个人信息或多或少也暴露给了运营商。此后,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我接二连三地收到不同“衔头”的“心理学协会”、“心理学家大会”这类的邀请,三下两除二聊聊,无一例外就是希望你出钱出席参加,但其权威性和真实性让人十分疑惑。
此外,还有一些“心理学院”会定期举行不同主题的课程,有面向家长的,也有面向咨询师的课程,这里面的质量也些是很不错的,为社会传播相应的心理基础保健知识。但有些真的是良莠不齐,纯粹以营利为主,内容不系统且缺乏深度和影响力。
3、 入行门槛低,资质认证考核单一,不能全方位地审视从业人员的胜任力与个人素质
也许您会认为,专业性的工作是否由大学本科、研究生等以上的专业毕业的年青人从事会比较好?
我认为非也。首先,这行业除了能客观、科学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还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光靠几本专业理论书与假期实践很难让一个自小被家庭保护得很好,没怎样经历人生风雨就毕业的心理学系大学生深入理解、尊重、公正、共情地看待一个50多岁带着多年恶性心境的来访者背后的人生故事。
也许您也会认为,如果这样,找个通晓人情世故的老人家陪陪聊,不也一样很治愈吗?
然而,这也是非也,没那么简单。因为咨询过程中的谈话是有目的的会谈,不是一般的朋友谈心劝喻:“咳,有啥想不开,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搁……”朋友间的这类谈话很多是个体的人生价值观灌输,而非对照来访者的心理痛点进行消毒、镇痛、包扎,甚至深入治疗。
真实的心理咨询过程,有时候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在思维、心理上的斗智斗勇,卧虎藏龙,甚至刀光剑影。
心理咨询行业需要的是一个兼具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并扎扎实实地被社会、人性的丑恶毒打过后还是十分强大、稳定、带正能量的灵魂,只有他们才能胜任这种灵魂摆渡与引导性质并存的工作。
而目前这方面的入行门槛,考核多数都是为期3个月左右的学习,考前背一下(好一点的是中科院所办的培训会多加一个由其项目负责教授参与的实操培训课程)然后就考试了。可是,对从业人员的其他方面,如:文化涵养、人品(为什么我强调这个,以下会说)、阅历等等无从考核。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现状如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心理咨询师未来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着考一下,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小编,持续更新。
火星的星星
心理咨询师的难度比其他职业要高一些,心理咨询师做的工作是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和道理,道理和知识大多数人都懂,而且看心理问题的都是负面的情绪,每一个人都把不好的东西传达给你,你要立刻消化掉,不然咨询师自己很容易抑郁,而有的人又不配合咨询,咨询师要想尽办法帮助他,但是困难总比方法多,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提升。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