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4

西关少爷Billy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王磊高级心理咨询师讲座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烂Pandade

已采纳

咱们先把问题重新梳理一遍“《小敏家》关注中年人的再婚话题,中年男人再婚,会更看重什么?”

在这里先简单说一下《小敏家》是最近在热播的家庭伦理电视剧,由周迅和王磊等主演的,这部电视剧的故事主线就由这两个离婚的中年人展开的。

咱们回到楼主的提问,中年人再婚他们更看重什么?我今天一个。接过很多婚恋情感个案的情感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和经验,来详细回答这个问题。

1.中年男人再婚更看重“合适”而不是最好的。

中年男人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生活的打磨,包括婚姻的琐事的冲洗之下,整一个人也逐渐恢复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可能有一些人被这个社会打击的太多,反而个人状态会更加的暴躁。但不管是哪种情况,中年男人再婚,他更多的想要的是一个安稳的状态,一个更加适合的另一半能够给予他陪伴,能够为他分担,并且两个人聊得来能相处到一起的。

这个年龄的男人,他不会像年轻小伙那样追求爱情,追求刺激,追求长得好看等等,因为经历过事儿的,有过阅历的,他们都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短暂的。所以他们也能深刻地知道和两个人合适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那句歌唱那样,爱一个人很容易,但是相爱很难,两个人相处特别是结婚之后,要面对这么多的柴米油盐,更多的是两边是否能磨合好,所以两个人是否“适合”是非常重要的。

2.中年男人再婚更着重陪伴而非爱情。

就像电影《小敏家》那样,那两个中年男女。他们要处理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关系,还有两边更加复杂的关系,包括两边的家长两边的孩子,甚至会有前夫或者前妻的矛盾,还要考虑到这些人际关系等等。

我们经常应该有听说过一个词儿“中年危机”,如果中年人他没有过往的积累或者个人能力没有达到一个高的程度,他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父母越来越老了,孩子呢也长大了,可能需要上大学,结婚还需要房子,车子,彩礼什么的。中年男人在职场上面也非常不容易,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压力会压到这个男人身上。

所以中年男人在乎他们更多的需要的是陪伴,理解,因为他们很累,他们之所以想结婚,是因为不想一个人希望忙了一天工作之后回到家有一顿热饭,有那么一个人在等他。

王磊高级心理咨询师讲座

183 评论(14)

好事都找我

王磊曾经做过测试,结果表明他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虽然性格总体来说还是乐观的,但有时候也会把一些想法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会让自己觉得很累。他说,长期保持好心情,全因他有开心五招: “做人正直很重要,就算错了,我也先承认,这样人家反倒对你更宽容,得到的惩罚会少一些。”这可是王磊的经验之谈。王磊的爸爸、妈妈是奖罚分明的人,不会因为他是家中独子而惯他,而王磊的认错方法也很有技巧:“小时候每当做错了事,我都先会把家里收拾好,水果洗好,然后等妈妈下班向她认错。在开心的气氛下,她罚我也不会太重。” 王磊觉得,人的很多不开心虽然有外来原因,但很多都是心理引起的。遇上烦恼,自己排解不了,他会选择及时地向朋友倾诉。王磊正自学心理学课程,准备考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还打算在将来“活学活用”呢。

240 评论(10)

爱照相的猫酱

1.主持国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及教材开发课题(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项目)2.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师院校课程教材改革与实践计划JS042A重点项目化学教学论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3.负责国家96-750重大项目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4.负责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核心子课题化学学科教学心理研究与应用代表性论文:[1]. 秦林, 王磊与孔德靖, 促进学生高级思维发展的“物质的分离”主题探究教学模型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化学教育, 2014(03): 第13-17+11页.[2]. 黄鸣春,王磊等, 基于认识模型建构的 “元素周期律.表”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3(11): 第12-18页.[3]. 徐敏,王磊, 有效碰撞理论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价值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化学教育, 2013(01): 第6-10页.[4]. 姜言霞等, 基于模型建构促进学生“化学反应速率”认识发展的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3(03): 第20-26页.[5]. 胡久华等,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电离和离子反应”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3(04): 第44-49页.[6]. 宋万琚与王磊, 高中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素养”测量工具的开发研究. 化学教育, 2013(10): 第88-91页.[7]. 王磊等,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反应原理”绪言课教学研究——基于化学反应认识模型建构. 化学教育, 2012. 33(11): 第12-20页.[8]. 刘东方与王磊, 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基于国外科学课程文件的分析. 化学教育, 2012. 33(9): 第44-49页.[9]. 魏锐, 黄燕宁与王磊, 例谈体现科学概念本质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育, 2012. 33(9): 第64-68页.[10]. 齐红涛, 赵河林与王磊, 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及其教学分析. 化学教育, 2012. 33(4): 第10-15页.[11]. 支瑶等, “物质的分类”促进高中生无机物性质学习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 化学教育, 2012. 33(4): 第28-35页.[12]. 姜言霞, 王磊与支瑶,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价值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9): 第106-112页.[13]. 王磊, 学生认知发展研究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 2011(12): 第40-40页.[14]. 王磊与刘东方, 中考化学试卷探究题的评价内容与水平要求设置研究——基于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 2011(3): 第76-80页.[15]. 王磊,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十年实施回顾. 基础教育课程, 2011(7): 第62-69页.[16]. 潘程等, 对“化学与生活”模块中“食品添加剂”内容的教学设计研究——基于培养学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教育, 2010. 31(12): 第30-33页.[17]. 陈颖等, 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醇类”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0. 31(9): 第24-29页.[18]. 王磊与宋万琚, 营造平等空间,扩大课程参与——基于教学设计的中学化学网络教研模式及其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 2010(7): 第24-26页.[19]. 支瑶, 王磊与张绪姝, 化学平衡常数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 化学教育, 2010. 31(6): 第29-34页.[20]. 魏锐与王磊, 徐光宪院士教育思想访谈录. 化学教育, 2010. 31(5): 第1-6页.[21]. 王磊,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下). 化学教育, 2010. 31(5): 第20-24页.[22]. 王磊,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上). 化学教育, 2010. 31(4): 第15-21页.[23]. 王磊, 黄琼与刘东方, 中考命题与化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基于九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概念原理知识的比较. 基础教育课程, 2010(3): 第75-80页.[24]. 胡久华与王磊, 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 教育科学研究, 2010(3): 第46-50页.[25]. 胡久华, 王磊与潘瑞静,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1模块氧化还原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高端备课项目化学核心内容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成果. 化学教育, 2010. 31(3): 第22-28页.[26]. 胡久华与王磊, 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及教学认识的调查研究. 化学教育, 2010(2): 第26-29页.[27]. 王磊, 从知识解析为本到基于学生认识发展 促进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向高水平跨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高端备课”项目简介. 化学教育, 2010(1): 第2-2页.[28]. 王磊, 支瑶与徐敏, 基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研究——“高端备课”化学核心内容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之一. 化学教育, 2010(1): 第3-7页.[29]. 胡久华, 王磊与王秀忠, 高中化学新课程面面观——基于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远程研修. 化学教育, 2009. 30(9): 第17-19页.[30]. 王磊, 支瑶与孙红保, 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特点评析. 基础教育课程, 2009(9): 第65-69页.[31]. 王磊与潘程, 化学教学论课程中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化学教育, 2009. 30(4): 第39-42页.[32]. 胡久华与王磊,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探讨——基于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远程研修. 教育科学研究, 2009(1): 第53-56页.[33]. 王磊与黄燕宁,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9(03): 第9-11页.[34]. 王磊, 高中化学新课程五年回眸——基于实验区教师感受的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 2008(12): 第24-28页.[35]. 魏锐与王磊, 掌上移动实验室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10): 第166-169页.[36]. 张莉娜与王磊, 促进学生化学认识方式发展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设计——基于对高中生化学概念发展水平的测查与思考. 化学教育, 2008. 29(8): 第13-16页.[37]. 陈颖, 王磊与宋万琚,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具备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探析——基于高考选拔和大学课程学习的需要角度. 化学教育, 2008. 29(7): 第18-21页.[38]. 王磊, 张毅强与乔敏,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化学教育, 2008. 29(6): 第7-12页.[39]. 宋万琚, 王磊与孔令鹏, 教师对“化学反应限度”相关学科内容的理解及其对教学处理的影响. 化学教育, 2008. 29(4): 第9-12页.[40]. 陈颖与王磊, 高中化学新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学科问题访谈录——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结构化学专家李宗和教授. 化学教育, 2008. 29(3): 第13-15页.[41]. 王磊等,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对学生认识发展的影响研究. 化学教育, 2008. 29(1): 第16-19页.[42]. 魏锐等, Fe^3+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和配位平衡. 化学教育, 2008. 29(1): 第69-70页.[43]. 王磊与李世媛,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仪器药品配备标准.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 23(12): 第53-55页.[44]. 王磊, 对化学教科书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实践的深度探研——评《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 化学教育, 2007. 28(11): 第50-50页.[45]. 王磊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编写思路和特点. 化学教育, 2006. 27(8): 第13-15页.[46]. 魏锐等, 含铁物质中铁元素含量的测定——基于传感技术的实验设计. 化学教育, 2006. 27(7): 第50-51页.[47]. 胡久华, 王磊与刘宇红, 中学化学概念探究教学初探——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 化学教育, 2005. 26(9): 第24-27页.[48]. 王磊与陈光巨, 高观点 大视野 多角度——山东科技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总体特点介绍. 化学教育, 2005(S1): 第-页.[49]. 胡久华与王磊, 科学教学模式新探——基于探究的建构式教学. 教育科学研究, 2005(4): 第35-37页.[50]. 王磊, 高观点 大视野 多角度——“新世纪”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特点及实施情况简介. 化学教育, 2005. 26(3): 第13-17页.[51]. 王磊等, 初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与多样化评价策略的实施研究. 化学教育, 2004. 25(11): 第14-18页.[52]. 王磊等, 试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实验体系. 化学教育, 2004. 25(9): 第9-12页.[53]. 刘强, 王磊与张小平, 适合学生探究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化学教育, 2004. 25(5): 第54-54页.[54]. 刘强等, 适合高中师生研究乙烯和乙炔的制取与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化学教育, 2004. 25(12): 第47-49页.[55]. 刘强与王磊, 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体系的新思路. 化学教育, 2003. 24(9): 第37-38页.[56]. 王磊与毕华林, 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释疑. 化学教育, 2003. 24(1): 第9-13页.[57]. 刘强与王磊, 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微型实验. 化学教学, 2003(11): 第28-31页.[58]. 王磊, 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的改革重点及其实施策略. 化学教育, 2002. 23(9): 第9-13页.[59]. 王磊与黄燕宁, 针对高中生有关物质结构的前科学概念的探查研究. 化学教育, 2002. 23(5): 第12-14页.[60]. 王磊与岳波, “原型”在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活动中的作用. 学科教育, 2002(5): 第39-43页.[61]. 王磊与胡久华, 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7(3): 第40-46页.[62]. 王磊与卢永虹, 基于科学探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化学CAI的新探索. 化学教育, 2001. 22(5): 第17-19页.[63]. 胡久华与王磊, 化学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及其思考——基于学生对活动课的期待与评价. 化学教育, 2001. 22(3): 第10-13页.[64]. 王磊, 白贵明与等, 关于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学生学习心向的探查研究及其对改革的启示. 学科教育, 2001(5): 第5-10页.[65]. 王磊,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学科教育, 2001(4): 第3-6页.[66]. 王磊与苏伶俐, 初中生化学前科学概念的探讨:科学学习心理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6(1): 第37-42页.[67]. 王磊与刘小英, 化学教学论课程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及其改革实践. 化学教育, 2000(10): 第12-15页.

33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