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31

xiaxia910000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为什么看心理咨询师没用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久美雍希

已采纳

一、市场需求决定着未来从业人员的数量。

随着咱们老百姓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心理援助和干预的需求度将是未来大势所趋。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群都暴露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小到儿童自闭症、亲子关系,成年人的失眠、焦虑和抑郁证,空巢老人的孤独抑郁,再到一些特殊群体(比如监狱犯人、疫情期间的心理恐慌患者)的心理问题等。

这些人群需要更专业的人士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

二、使自己终身受益: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普视,应用广泛的学科。

辐射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生活中的原生家庭问题、亲子教育问题、婚恋情感问题、情绪解压、微表情、催眠疗法等。

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即使不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也是能够让自己有一定的觉知和自愈的能力的!

三、心理咨询师是从事很多工作,特别是教育领域、咨询领域、医学领域、商业领域等工作的专业基奠!

心理咨询是以上职业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补充!学习心理会让以上领域的从业者锦上添花,个人价值倍增!

为什么看心理咨询师没用

312 评论(14)

hanrui2008

有用。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敏认为,亲友的安慰、理解、批评、指导、说教等也能帮助心理受到困扰的人,但不能解决核心的问题。心理治疗有其专业性,跟普通聊天存在区别——具有心理学知识、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在安全的空间、固定的疗程中和患者探讨其特定的心理困扰,并进行理解和评估,通过沟通找到问题背后的东西。

唐敏举了一个例子:某女经常和老公吵架,抱怨他不上进、不努力,心理治疗师发现实际上是她自身的问题,她面对家族施加给自己“必须很强大”的压力感到很恐惧,自己做不到也不想面对,就把情绪投射在老公身上。

扩展资料:

提醒:在医院做心理治疗更安全。

唐敏表示,心理治疗的关系很特殊,有些患者会出现移情现象,把治疗师看得很理想化,很渴望从治疗师身上得到一些关系,这时治疗师要保持自我审视,思考患者为什么会移情,移情的背后是什么,此外还要接受高一级治疗师的督导。少部分治疗师跟患者发生性行为等超越关系的行为,是个人的问题,不是心理治疗的问题。在医院做心理治疗,治疗师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多,而且投诉有门,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就不好说了,建议谨慎选择。

参考资料:人民健康网-你接受的“心理治疗”  真的有效吗?

179 评论(11)

偶是九九

抑郁症患者看,心理医生没有用处,只会加重病情,有些患者自己都可以成为心理医生了,只能药物治疗。误导了患者是要出人命的!!!

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抑郁的思维方式和意念,改变自己的抑郁的心态,使其变为乐观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抑郁的情绪,使自己有良好的情绪,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只能靠自己改变。吃药、看心理医生只能起辅助作用。

有用是心理咨询目标选择之一,甚至有的心理咨询不再追求有用,至于有用为什么要一直去看?我想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在西方已经很发达,而在国还在发展中,所以上述三点正常的存在还是有少部分人误会,一直去看正常或被误会也罢,我们中庸一点,我们对 健康 与用医的合理态度应该是: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发达国家,有自己的牙医、律师和心理医生是身份的象征。

牙齿一个美观,一个平时防护,老了也可好吃东西。外事不决找律师,省心,专业,节省时间。

心理理医生,倾听,心灵对话, 育儿 教育、婚恋家庭、情绪 情感 、失恋失婚、家暴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生命的意义……,我还遇到做梦遇见鬼的、母子乱伦的、女儿被继父性侵的心理咨询。

问:通常哪些人需要心理治愈 ?

让您感觉一直去看,下面详细介绍三种存在。

(心理学家李孟潮)

现在越来越多人有条件做心理咨询了,我几个来访者本来咨询好了的,而后他们想每个月再和我谈一次,我刚开始觉得不用吧,后来想也可以,他们有的一年几十万,有的双十一一天收入就是几百万,一月一次,一年也才6000,没有经济压力,谈下对自己和家庭以及事业都好,如特鲁多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明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希望更多人有自己的牙医、律师和心理医生。

在这几年工作中,有的来访者,做十来次,有的二十来次就结束,有的人家问题和症状治疗已经不存在,就想继续 探索 生命就一直做下去,不用以前每周咨询一次那样高的频率,一个月一次,或几个月一次,一年十来次,6000来块钱,就多一个这样的关系这样的地方谈这个话。比如有的来访者一年几十万几百万,五六千对他们也没啥,找个一个可谈任何包括生命、哲学、思想、心理、 情感 、体验的咨询师,也是值得的。

现在每个人有条件的话,可聘个私人心理咨询师,一个月和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说说,谈谈自己内心世界,生命意义和无意义,所体验的,所想象的等等。目前心理咨询多问题的咨询,症状的治疗,而越来越多的咨询,倾听是第一位的,就提供提供全神贯注的、长期坚持的倾听,心理咨询师具有心理学基础,同时是思想家和哲学家。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它的发明者弗洛伊德又叫它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大家想想这个词!

在中国搞精神分析的曾奇峰说:

在有钱、有闲的情形下,

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实在是一种明智而高雅的选择。

因为它可以使你了解自己,

因为它可以使你活得缓慢而从容。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自己愿意把自己收入一半给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我想我能理解他,我们每个人都想找个能理解自己的人,来谈自己。而这个人心理咨询师师是最好的,他们有思想,有共情能力,倾听能力,每个月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谈谈,是非常美好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

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也说过:情绪不好时,我们也会与亲密的朋友做一番倾心交谈,经常也有很好的效果。心理咨询中那种亲密信任的关系,有时与朋友的感觉非常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你的种种感受与看法,会受到咨询师完全地接纳与尊重,你的隐私,绝对受到保密;咨询结束,关系立刻中断,没有任何牵扯,这会为倾诉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 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找心理咨询师。这是非常正常的,不要误会一直去看心理医生,这是必要消费,就算已经好了,没有问题也可以咨询(上已经说)。

心理问题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咨询也需要多次。我们的一个同行遇上这样一位来访者:整整一小时,她哭诉哭诉,他就听她哭诉哭诉,时间到,她说:“我还没有说完,能不能延长一会儿?”他说:“下次再来。” 到了下次约定的时间,她失约了,倒是她母亲出现在咨询室里,问咨询师:“我女儿都说了些什么?”咨询师说:“你可以去问她。”母亲说:“她什么都不肯告诉我,只说,咨询师光是听,而且只肯听一小时,我找个朋友,还可以随便谈它三五个小时。”

如果她只是哭诉,咨询师就只能当一双好耳朵,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入口”,等待她过了最初的宣泄阶段,做好领悟的准备,等待她开始投入,才能陪她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改变。 如果治疗关系在起点时就中断,那就只能是一次失败的咨询,来访者没有收获。

(心理学家李子勋)

我有时想精神分析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看着时长,就知道了,而短期焦点解决、认知疗法虽然快,却无法很好的 探索 内心。在我国很多都讲求短平快,让我也很无奈,其实很多问题就是这样造成的,而心理咨询就是提供一个可以放心慢下来的地方。。。才好疗愈。

心灵的事,急不得,举两个几年前的例子:

我们有的来访者两次咨询就要效果,没考虑这是多年积累的问题,又是重大创伤!我们前几次主要搜集资料评估,治疗核心在后面啊,且说不是已经有了效果吗?第一次咨询倾听后你说心情好多了,第二次咨询时你正失恋悲伤,我们耐心陪伴。。。你和妈妈也有了沟通,而且感觉关系好多了,另外咨询中会出现不好的感受,都是很正常的,要谈的。这是一个过程!正常过程!有作用也需要好几次甚至更长时间咨询的,而有的朋友未理解,会觉得一直看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师几乎每天都在回答以上的提问,也许提问者并不晓得,这每一个提问内容都能一一对应提问者本人所长期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感谢许许多多来访者和他亲人的信任和合作。也感谢来访者家属对来访者就诊的鼓励、配合、支持。

我非常理解大众对心理咨询的急切需要,要效果,而且要立竿见影,如果做几次,更多人会觉得怎么一直在做,这就是我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不到位。(希望大家看了我这篇回答有些认识)

心理咨询不像内科看感冒,一剂下去药到病除。一个最简明的短程治疗,也需要8~10次,每次40~50分钟。 除了时间,还需要经济上的准备。目前收费不一,会根据咨询师自己的成本投入,咨询经历和资历来收费的。当然来访者有 退出自由 ,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告诉来访者心理咨询可能要结束了,做结束准备。

大多心理咨询是这样的,如曾奇峰老师所言咨询:

心理咨询的设置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在心理咨询(治疗)这种特定的咨访关系中达成的界定咨访双方的角色、关系的一套行为准则,包括如访谈时间、费用、疗程(短程、长程)、治疗频率和咨询(治疗)方式。

弗洛伊德说:我们应该设想,倘若不是在此种设置下所提供的一些环境,病人就不会出现这些反应。

来访者(需要帮助的人)不主动需求帮助,即使是心理问题很严重了,咨询师也不要主动干预,心理危机干预例外。来访者要主动求助,这样也好得快,当然有的来访者不愿意,这需要家人或关心他的人鼓励支持去咨询。越早咨询越好,扁鹊见蔡桓公就是例子。

单独空间,咨询师最好有合适的咨询地点,咨询室。不征求来访者同意,不得让其他人进入。心理咨询师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的,在路上、公园、咖啡馆、奶茶店、饭店、酒吧、酒店、宾馆,都不可以。 面对面咨询来访者来咨询室就可以,网络咨询(语音电话、视频都可以),要选择安静、没有打扰的舒适独立的空间开始。咨询期间不做其他事,咨询前准备好耳麦、水、纸巾、记录本和笔。

费用是对双方的尊重,也是效果的保障,费用本身就具有咨询的效果。没有费用来访者很难做到对咨询的足够重视,也很难带来更好的咨询效果;没有费用咨询师很难做到更多的责任感,也很难非常的尽心。免费心理咨询无效。

4、时间设置 :

咨询需要提前1-2天预约,预约是对咨询以及咨询师的尊重,心理危机干预例外。按预约的时间、地点进行,一般首次咨询时间2个小时左右,后续时间,1-2次/周或1次/天等根据情况而定,每次50分钟到1小时。如果来访者预约了,但是没有来并且也没有提前告知,或者告知的过晚,则视为当次咨询已做,直接扣除当次费用。如果来访者迟到,则咨询一样准点结束,尽量不要顺延。

5、保密设置:

对来访者的隐私、基本信息等咨询保密范围之内的内容,一律保密。除非遇到保密例外情况,另当别论。

6、对象设置: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 健康 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回避熟人,因为熟人无法做到中立。当然这又根据情况而定,当熟人是一般的求助或者非常亲近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我们可以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去帮助他们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熟人的情况相对复杂,需要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咨询的话最好是委婉转介到其他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那里,这也是真正为了当事人好。

7、关系设置:

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仅限于咨询的关系,最好不要是双重关系或者多重关注,关系的不纯粹都会影响咨询的效果。咨询结束了关系也就结束了,需要咨询再联系。结束后三年内不可以发生其他关系。

8、 情感 设置:

在咨询关系下,咨询师的态度需遵守中立原则,尽量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不良情绪带到咨询中去。

9、案例类型设置 :

每个咨询师都有擅长的案例类型(比如:青少年厌学问题、恋爱婚姻、人际交往、夫妻关系等),心理疗法(比如焦点解决、叙事疗法、精神分析、沙盘 游戏 、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等等),做自己擅长的案例,用自己擅长的疗法,必要时请其他心理咨询师会诊,不擅长的案例及时转介;遇到心理异常的情况转介到精神科。

10、咨询流程设置:

预约后就可以咨询, 意向性会谈和咨询五阶段模型:共情关系—叙事和发现优势——目标——重新叙事——行动

明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希望更多人有自己的牙医、律师和心理医生。

最后以前辈的话结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是@解忧心理医生

1,心病,和感冒吃药不一样!

2,心病,需要一个人在意他,找到意义,找到真理

3,有用的话就好,没有用的话,也没其他办法治疗吃药没用,因为是心病,也许是思念另一半。

4,思念孩子,思念父母家人,

5,失败了,做错事了,无法原谅自己。

6,为什么一直去;因为找不到其他办法,就像(穷病)不知道怎么解决贫穷。

想知道一直看心理医生真的有用么?可是有用的话为什么一直要去看?

看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有没有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心理学工作者是不是真的懂心理问题的原理,解释形成机制,痛苦的原理,给出消除痛苦的方法,而作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是认可心理医生,积极配合,如实说出自己的经历和痛苦,按照心理医生说的方法去体会,去练习。如果双方都是这样做,肯定是有效果的,并且是很好的效果。

好的咨询师在解释完以后,会交给来访者应对问题的方法,就是说不但帮你把狼打跑或打死,还要交给你打枪的方法,但自己要勤奋练枪。

自己能应对问题,就不必一直看下去,既花钱,又耽误时间,浪费精力。

心理医生,不是简单帮你解决问题,而是帮你更深层次发现问题的根源。

想知道一直看心理医…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看心灵医生,看起,要很多的钱,你自己没有信心,就算你看的起,不一定…《关建你自己想好的话,用,医学,神学,一定会独立…》。

心理出现问题,一定要看医生,专职的心理医生,是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的救星。

饭有用为什么还一直要吃呢?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看心理医生是有用处的,而为就是一个需要定期每个星期和我的心理医生聊天做心理治疗的抑郁症康复中的人。

心理治疗和感冒吃药不一样,它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心理咨询就能解决你本人的问题的。

想想很多埋藏在自己心里的想法,有一些是有偏差的,然后人很多时候就因为小时候的一些负面事件的经历而形成了有偏差的想法,带着有偏差的信念一直成长起来,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前3次的会谈聊天中只是一个互相熟悉,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当您从心里真的信任您的治疗师以后,您才能把自己一些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他,包含一些有偏差的想法。咨询师会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引导您,引导您看清这些问题的本质和您让你重新认识自己,接纳您自己。

另外,很多需要做心理咨询的人都可能是得了抑郁症。

以我为例,当初作为一个抑郁症爆发状态的自己,情绪是不太稳定的,而且时常否定自己,这时候的我需要的是咨询师的共情理解。让我把我的委屈说出来。这个时期的我就是向咨询师吐苦水,哭泣,尽情在我信任的咨询师面前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基于保密原则,我跟咨询师说的事情都是保密的,所以我是有足够安全的空间去释放自己的负能量和展现自己脆弱得一面。

到后期,我的情绪稳定了,也持续的稳定。这个时期的我需要找工作,在从事新工作的时候,可能我们会重新遇上之前所面临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提升之类的,这就需要一些心理咨询师给到一些实操性的人际交往技巧教给我们,从而提升交际能力的提升。最后是为了实现:不靠药物,也能好好靠自己来管控自己的情绪的这一目标。

心理治疗是长期的。它不是看一般的感冒,挂个号,打了针就好。我的心理咨询师跟我说过一句话:“多给自己的心理一些时间和空间” 。所以,希望在做心理咨询的朋友们也一起加油,自我内在成长是人生的一场修行。慢慢地走出低谷,您也可以迎来光明的时刻。

194 评论(12)

qiuchi0808

答案肯定是一定的,有用!我朋友早几年在峰岚云海教育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在都有相当于医生的待遇了,心理咨询师证当然有用的,有了这个证有好多时候在找工作方面都是能有帮助的,而且这个行业发展前景也不错,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含金量相当高。。感谢你的提问,希望能对你的提问有所帮助

90 评论(12)

Jasmine2001

我个人认为抑郁症,焦虑症如果只用药物来维持是不可能的,其实它通常来讲就是一种心病,要想走出这种症状的阴影你必须要靠自己,虽然心理医生可以帮到你,可是他只是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何况现在的心理医生第一就是让你吃药,没有适当的开导只是让吃药会见什么效呢?社会竞争的激烈使许多行业的功利性都日益突出,现在在国内找一个可以只用心理辅导的优秀医师的确很难。所以,我建议你还是要靠自己。你首先要闯开心胸,你要允许外界事物的进入。这是最重要的,你无论找任何的心理治疗师,这一点都是必须做到的。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简单的,它不是我们一句话就可以做到的。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闭着眼睛去做,你可以自己走出去,或者什么,你要找一份工作,记住工作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是帮助你走出自己世界的一条通道,可是在你决定去找工作之前,你一定不要在心里面去幻想,幻想找工作时,别人对你的眼神,还有关于害怕的事情,你闭着眼睛,假装你是一个盲人,你告诉自己我什么都看不到,别人的眼神神情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看不到。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人的烦恼就是来源于我们的五官太敏锐了,在有些事情上面你必须要选择自己做一个残疾人,当一些不好的画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时候,这个时侯那我们要选择做一个盲人。当一些不好听的话传到我们耳朵里面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做一个聋子。我知道你会讲,我明明是一个健全的人。你却要我做盲人,做聋子。可是我做不到啊。是的,任何人都做不到。可是当我们刚刚降临,我们会走路吗。不会,每一个人都不会,可是经过练习,我想只要我们有腿,没有一个人是不会走路的。我们大家也都知道,没有一个小孩是不用经过摔跤而学会走路的。可是为什么小孩子不害怕摔跤,而成年人却渐渐学会害怕摔跤呢。甚至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呢。所以你要使自己变成一个‘残疾人’经过练习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你能让自己的这种‘残疾’收放自如,你的所有症状一切都消失了。因为你有选择的能力,因为已经有一个潜规律在你的身上起作用了。这个潜规律就是你完全可以选择你在什么时候要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该聋就聋,该瞎就瞎。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人生调节到这种情节了,你还会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再缺乏那些聪明的智者了,相反更加缺乏的是一些所谓的‘傻瓜’。人生就是三个阶段,一早,一午,一晚。早上我们没有决定的权力。因为我们生活在父母的膝下,决定权是他们,我们无选择出身,无法选择环境。或许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恶劣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一定非要是物质恶劣的环境,或许更为可悲的是精神恶劣的环境。在这个时候,我们也必定要接受,总之任何时候都不要认为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应不应该。最应该的就是你要接受所有的不应该。不要认为自己是最可怜的,比我们可怜的人多得是。如果我们总是跟一些已经既定永远不会改变的事物较劲的话,那就如同是跟已经盖了公章的公文较劲。那结果必定是毁灭。晚上呢,我们的人生也就不属于我们自己了,我们要为爱人孩子而活,甚至我们就是为了等待着最后一天而活。那么最重要的是不是中午呢,我想,您的年龄应该正处于中年吧。中午的太阳最热,在这个时候人应该做到的就是在太阳的照耀下活下去,不要躲避太阳。您现在的状态就是在躲避太阳。您不允许太阳进入您心中,所以您选择躲在屋子里面拉上窗帘享受孤独。走出来,不要仅靠药物来治疗。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须走出来在太阳的照耀下。开始一定很难,但是没有办法,如果您做不到这一点,您就是找十个心理医生也没有用的。再优秀的心理医生他能够做到只是给你开‘药方’,当然我并不是讲吃药的药方,我是说心灵药方,他们是会告诉你如何去做,但是他们绝对不能代替你去行动,治疗抑郁症最重要的是和自己作战。是去行动。是走出去。走出大门。找一份工作,是您现在第一要做的。好了,祝您早日康复,您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定会的。

353 评论(13)

悠悠思忞

非常有用。心理咨询师证全国通用、终身有效而且不需要年审,目前心理咨询师的就职企业一般都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之后,表明持证人的专业技能得到认可,持证人可以到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应聘。心理咨询师的就业方向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从事中小学心理学、教育学教师等岗位,也可在社区、医疗单位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或在诊所就职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

229 评论(11)

白树dodo

心理咨询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是很多来访者或者准来访者会问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毋庸置疑的,有用!但是到底多有用,这不是咨询师(即使是最好的咨询师)一个人说了算,这要看来访者的心理动力、感受体验能力和愿意待在咨询里的时间。

心理咨询是一个双人划桨的过程,需要来访者以及咨询师同时用力才能到达问题解决的彼岸。

如果来访者认为来做心理咨询就是来听咨询师讲课,然后跟咨询师拿到一个处方方案,最后按照咨询师说的建议来做就好了,那误会就大啦。

心理咨询师不是“处方”也不是“一片药”,咨访可以通过在咨询空间里的探索帮助来访者找到并看见内心的黑匣子,帮助来访者去理解和解构内在的问题并不再受问题的困扰。

较多研究支持心理咨询是有效的。但是这不是在说心理咨询对任何人都有效。

有效的前提是你做好了接受心理咨询的准备,开始了“冒险之旅”,并且选对了咨询师,接受的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你与咨询师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你是否足够信任你的咨询师,咨询师又是否可以理解和尊重你,这是心理咨询能否产生效果的前提。

同时,在咨询过程中你和咨询师的互动与合作是心理咨询得以产生效果的基础。

在咨询的开始,咨询师会和你共同制定恰当的咨询目标;

在咨询的过程中,访问者会在咨询师的辅助下采取各种方式, 对自己和自己的世界形成新的知觉、感受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周围环境以及他人新的联结,从而产生变化。

如果您觉得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通过下方的心理咨询师咨询我们,或者在评论区留言,我们的老师会及时跟您进行沟通,不用担心费用的问题~

19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