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的欢心
海苔熊,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硕士,目前任泛科学、姊妹淘、女人迷等多项网路专栏作家。在多次受伤之后,我们数度怀疑自己是否失去了爱人的能力,殊不知我们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认识与接纳自己的勇气。女:“你真的爱我吗?” 男:“爱啊,干嘛这么问?” 女:“那你爱我哪一点?” 男:“一定要说吗?我喜欢你小小的嘴巴还有光滑的背脊,你烧的菜很好吃,喜欢小动物,和我一样⋯⋯” 女:“那如果有一天我变老变丑了呢?煮的菜不好吃了呢?甚至开始虐待小动物了呢?而且你不是喜欢胸部大的女生?” 男孩心想糟糕了,这下又没完没了。 为什么她老是爱问: “你到底爱不爱我?” “我究竟哪里比较好?” “如果我⋯⋯,你会不会就不爱我了?” 有些男孩好不容易找到女朋友,却发现在一起比一个人的时候要担心的事情更多,其中最令人蛋疼的就是:老是要我保证爱她,却又一天到晚举出那些「她不够资格让我爱」的证据,那我不就怎么说都不对吗? 其实,这种人被称为「不安全依恋者」,一方面渴望自己获得对方全部的喜爱,但另外一方面又担心对方的喜爱只是暂时的,所以会去找非常非常多的证据,来证明你并不爱ta。 当然,不安全依恋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有同样的情况(只是整体来说女性还是比男性多)。之所以和ta们相处会面临进退两难的情况,是因为ta们心里有一种矛盾:希望对方可以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把所有的关心和在乎都放在自己身上;但同时又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会一天到晚担心这份爱会消失。 这两种动力组合起来,就会变成一种奇怪的状况:不断和你确认,却又始终不相信你所说的。或许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ta们总是要证明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呢? 「三种缺乏安全感的类型」根据依恋理论,在感情里面缺乏安全感的人至少有下面三种形式: 「焦虑依恋」 希望把对方抓住,一天到晚问对方爱不爱自己,希望自己是对方的唯一,但又担心对方有一天会离自己远去。 「逃避依恋」 不喜欢跟别人太亲近,讲一些有关于情绪或感情的事情就会想要躲起来,不习惯跟别人聊内心的事情,会把工作优先,或者每段感情都很短、爱不深。 「矛盾依恋」 上面两种类型的组合,一方面期待对方可以全心全意地爱自己、希望完全跟对方合为一体,另一方面又怕被对方伤害,所以发现自己投入太多的时候,会把对方推开。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拍板定案的分类, 我们可能因为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而有一种内在的恋爱脚本,也有可能因为和不同的情人相处之后,有了一些调整,更有可能在 不同类型的情人面前表现出不同的依恋风格。 最常见的组合是焦虑依恋与逃避依恋在一起: 一个在后面一直追,一个在前面一直跑,焦虑的人感到非常的沮丧,逃避 的人觉得很厌烦,但因为两个人都不相信自己离开了这段关系之后还会有更好的恋爱机会,所以经常是怨偶难离。 「安于不安:你害怕的不是变好,而是改变」 “为什么明明在这个状态里面这么痛苦, ta们却还是不愿意尝试做一点改变呢?” 有一次,我在报告完个案之后问我的督导。 “你有一些坏习惯吗?”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反而向我提问。 “有啊,像是我很爱咬指甲,有时候都把自己咬到指甲流血了。”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呢,那不是让你很痛苦吗?”他说。 我突然间懂了,有些让自己痛苦的事情,之所以会一直持续,有可能是因为习惯,也有可能是因为在那个痛苦当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快乐。 “所以我们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并不是让ta们改变,而是让ta们‘愿意’改变。”督导说。 这种「安于不安」的状态,让我想到了多年前一首非常贴切的诗,精准地描述了这种不安全依恋者的矛盾状况。 「吊诡」 有的时候我们找东西 希望它在抽屉里 但总觉得不是这样 拉开抽屉 确认了它的不在 当下立刻会感到空虚 同时 这使得预知的失落 获得了一种 也许你可以说是 完整性 唯有真正的没有 才是灿烂纯粹的没有 爱你也像是这样 你不爱我 我是这样想的 反复推了又敲 非常确定你真的真的不爱我 我感到脚踏实地 相当伤心 ——叶青(2011)《下辈子更加决定》 「从不安里,拥抱自己」 每一次演讲或是工作坊之后,都会有人问我: “如果我是这种不安的人,该怎么办?安全感要从哪里获得呢?很多书都说要先开始爱自己,可是我还是常常感觉到不安和焦虑,该怎么办?” 与其去问安全感怎么来,不如去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如果你熟悉一些弗洛伊德、客体关系或是心理动力的理论,就会发现它们大部分都会把你现在对于生活和感情的不安归咎于你和原生家庭爸妈相处的方式上面,你之所以会过得这么起起伏伏,很多时候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被好好地对待。 当然,也有可能是你在恋爱的过程中被劈腿,产生了一种信念: “如果连我最相信的人都可能背叛我,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呢?” 那该怎么办呢?有3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被爱」 找一个可以稳定给你支持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安全依恋者,可能是一个老师或长辈,也可能是你的心理咨询师。不论ta是谁,重要的是ta能够跟你长期而稳定地维持支持的关系,只要你感觉到自己是值得被关爱的,安全感就会渐渐长出来。 「爱人」 可是有些时候,找一个人爱你并不是那么容易,这时候你也可以先付出爱。可能是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公益服务,最好是可以和不同的人有连结的活动或工作,当你在这些领域发现自己是被需要的,你也可以渐渐感觉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爱自己」 这个是很多书都在说的方法,但常常都只流于文字形式,却没有告诉你要怎么做。研究发现,能够更了解自己的方法是叙说(找一个你信任的伙伴分享你的故事)、心理治疗、或者书写(你可以搜寻心理位移、自由书写)。 当你更知道自己的不安点在哪里,尝试和那些不安一起共处,或许那些不安还是存在的,还是没有消失,但你却可以选择不再被它困住。 注:关于心理位移、自由书写,你可能不太了解,却想知道更多,你可以参考周志坚的《故事的疗愈力量:叙事、隐喻、自由书写》和洪凯婷的《分手失落者的自由书写经验探究》。
胖哥high吃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学家
「前几天我梦到我爷爷过世了,据说这种梦都是预言梦,会是真的吗?」
「昨天我梦到自己骑在山坡上面,我那个山坡后来就变成了一匹马,一直跑一直跑还追过了一辆火车,好怪!这个梦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这礼拜一直连续梦到我妈妈,而且几乎都是做同样、重复的梦,究竟是在暗示我什么?」
梦境,是一个费解,却又有很多人想要解开的东西。 尤其是当我们梦到比较悲惨的事情,就会担心它是不是有一天真的会发生!
从佛洛伊德开始,潜意识一直是令人着迷总是摸不透的一门学问,他就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孩,当你想要靠近、了解他的时候,如果不温柔一点,他就会躲起来,所以 在解梦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尊敬的心,慢慢的陪伴他,通常会有惊喜的发现 。
一般来说,要能够和潜意识沟通、了解自己的梦境,往往需要许多年的专业训练。不过,最近读到了心理咨询师黄士钧(哈克)(2015)写的一本书《你的梦,你的力量》,作者透过20年的咨商实务解梦经验,简单容易懂的方法,让我们这些「新手们」也有机会一窥堂奥!
十个步骤,解开你的梦境!
书里面提到非常多的实用技巧,我在这里用我的理解汇集成几个步骤,并用一个实际操作过的案例*,给大家参考。(本案例经当事人同意,修改候誊写出)
一、前置作业:
1.记录梦
要解梦之前,当然要先有梦(这不是废话吗!),有人可能会说我几乎很少做梦,不过那是假的(你的海马回业障重阿!),很多人都是天天做梦(尤其是在浅睡期的时候),差别只在于有没有记得而已。
既然每天都有做梦,那要怎么把它记起来呢?有人建议在床头摆一个小本子,有一只笔,起床的时候可以把梦记录下来并且画一些梦里面让你印象深刻的图片。
但是我自己的经验是,通常早上会想要再多贪睡一点,甚至有时候睡眼惺忪根本连笔都没有办法握好,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透过手机,你可以用录音的方式,回想一下做过的梦境,然后把它录进手机里面。或者,你也可以利用手机的一些绘图App,直接在上面大约画一下梦里面印象最深的画面。
2.要有伴
如果有你的好朋友伙伴愿意一起分享梦的话,是一个不错的练习开端。这个伴,可以是你的好朋友、伴侣、或家人,任何你愿意信任的人。下面就以「陪伴者」和「主角」(做梦的人)来继续说明,粗体的部份即为技巧或步骤。当然,你可以自己解自己的梦,只要把下面的内容当做自言自语就好了!
3.启动安心机制
陪伴者:「谢谢你愿意跟我分享你的梦境,梦境里面可能有一些部分是非常私密、个人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保留一些你自己的秘密,或是跟我分享,完全都可以自由决定。不知道你希望我的一些什么特质、或是表现出怎么样的状态,会让你更舒服顺畅的分享你的梦境呢?」(说这段话是 为了让主角与他的潜意识可以安心 )。
主角:「我希望你可以更稳重一点,不要嘻嘻哈哈的。」 陪伴者:「好的,我们一起深呼吸三次,让稳重慢慢沈淀出来。」
然后两人可以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或位置坐好,准备开始。
二、开始解梦:
4.烦恼的事
陪伴者:「最近有没有什么让你烦恼、很在乎、常常在想的事情?试着说说看两三件?」
主角:「我最近刚失恋,一直在想能不能跟他复合。还有,找工作的事情还没有着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陪伴者:「嗯,最近似乎感情与未来的方向都有一些不确定。还有什么你最近关心的事吗?」(这里用「 摘要 」的技巧摘要主角的话,哈克说越是笼统越好,这样才能让主角自由联想到更多相关的事物)。
主角:「最近我妈妈膝盖不太好,医生说要开刀,但她希望透过吃中药和复健来先试试看。」
陪伴者:「嗯,除了感情、工作之外,你也担心你的家人。那么准备好分享你的梦了吗?」
主角:「好,开始吧。」
5.叙述梦境
主角:「好!这个梦很奇怪,我梦见自己坐在一列小朋友玩的玩具火车上面,火车好像是用塑胶和木头制作而成的,虽然空间很小,但我还是可以弯著身子坐进去,我坐在火车的第二节车厢,不知道为什么?
但它就是像游乐园的那种玩具火车,我上去之后才发现他不会通往任何地方,只是在原地一直绕圈圈而已。后座车上好像还有别的小朋友,但是我记得不太清楚,四周的场景像是在游乐园里面,好像有绿色的树包围着,其他的我忘记了!」(没错,就算是片段的梦也没关系, 有时候最印象深刻的一幕反而是最重要的 )
6.聚焦最关注的点
陪伴者:「那么,在整个梦境当中,你印象最深、或者觉得最奇怪的的是什么呢?」
主角:「应该是那个火车吧?」
陪伴者:「喔?怎么说?」
主角:「那个火车这么小,我已经长这么大只了怎么塞得进去呢?而且为什么我要去坐第二节车厢?平常小时候我在游乐园玩的时候都是坐在第一节的车厢啊?真不知道梦里的我在想什么?」
推荐阅读:夜惊恶梦怎么处理,帮孩子克服还需演技?
陪伴者:「嗯,的确是蛮奇怪的,你去坐那个小朋友在坐的火车,而且还坐了你以往不会坐的第二节车厢。」(摘要技巧)
7.回转寿司法:三个形容词
接下来是作者最自豪的「回转寿司」手法(哈克说,他靠这个方法解开了上百个梦境),有一点像是我们在吃的那种回转寿司, 先请主角用三个形容词描述刚刚他「最在乎的那个东西」(聚焦点) ,就像是放在寿司最前面的那一个盘子,然后再依序把三个形容词放在后面的几个位子,形成一个问句。
我们将继续用上面这个例子说明。
陪伴者:「看起来你对这个火车很感兴趣,要不要试试看用三个形容词来形容这火车?」
主角:「红色的,有一点朴实,但又觉得有点过时。」
陪伴者:「这部火车(聚焦点)是红色的(形容词1),看起来有一点朴实(形容词2),但是又有点过时(形容词3)。现在我你要请你闭上眼睛,仔细想一下这个火车的样子,你也可以用手把它形状比出来(也可以画下来),说说看这几个形容词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比方说和你的家人、感情、或是工作等等?」
主角(尝试了几次之后,还是摸不著头绪):「没有耶,好像联想不到什么。」(这的确是很有可能的状况,当没有办法一次到位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两个人的关系还不够好、信赖还不够深、或者是太过急躁,就得把步调慢下来。)
三、突破与总结 :
8.角色扮演
陪伴者:「没关系,让我们再来想想一下这个火车的样子,你愿意扮演一下这火车吗?我是一列火车,我….」(这是偏完形取向的方法)
主角:「我是一列火车,重复走在同一条轨道上面的小火车,我想要开到更远的地方,而不是只在原地打转,载着这些和我年龄不相符的小朋友。我觉得我的生活都像是在绕圈子,重复做一样的事情,可是…」
陪伴者:「很好啊,很棒的梦(哈克说,「 火力全开称赞潜意识 」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可是什么?」
主角:「可是我觉得,从头到尾把我关在这里的,其实是我自己…」主角说到这里就哭了,可见得他和潜意识已经有了一些连结。
9.摘要+想到什么
陪伴者(在照顾完主角情绪之后摘要说):「小火车不想要在这里重复绕圈子,想要脱离轨道,有没有让你想到些什么呢?」
主角:「其实之前那段感情是我提分手的。因为我觉得,我一直在往前进,但是对方都没有想要前进的意思。所以有时候就必须迁就他。啊!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要坐第二个车厢了!虽然我想要往前看更多新的世界,但因为他,我只能坐在第二节车厢,甚至无法脱离这个轨道。」
陪伴者:「听起来似乎,有一点像有一点勉强,有一点不情愿,可是又没有办法,是这样吗?」
「如果可以,尽量不要在关系不够的时候猜测」Greenson(2000)说,因为潜意识会阻抗给你看。 倘若一定要猜测,记得要询问主角是否同意你的猜测,这是尊重主角,也是对潜意识的一种敬意 。
主角:「对啊,『勉强』这个词用的真好!想要勉强把自己塞在一个小箱子里面的样子!啊!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要去坐小朋友坐的这个火车了,潜意识是要跟我说,不要再把自己勉强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车厢里面了!天啊,潜意识也太神了吧!」 到这里谜底已经揭晓了,这一个怪梦原来是要跟她说说感情上的事。
10. 感谢与总结
我的理解是,总结有两种做法,一个是感谢潜意识,另外一个是可以说说自己了解这个梦之后,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许,或者是想要对潜意识说点什么?
第一种总结
主角:「谢谢潜意识,从来没有想过是我自己把自己困在这段感情当中,一直以来都拿妈妈的身体不好、找不到工作当作生活郁闷的借口,殊不知真正困扰我的其实是 这段关系。」
第二、三种总结
主角:「亲爱的潜意识,我想要对你说,谢谢你点醒我一直遗忘的事情,其实真正困住我的是我自己,可以做决定、可以改变方向的也是我自己。原先还在犹豫是不是要回去找他复合,现在,我想我开始有多一点的信心和勇气,走出自己的路!」
和潜意识当朋友
当然,不会每一次的解梦过程都这么的顺利,但哈克建议我们可以把潜意识想像成是一个好朋友:「如果你有一个好朋友,你不是很了解他,他写了一封信给你,可是你看不懂,不过你抱持的一个好奇而且尊敬的心,把那封信带的身边,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你觉得这个好朋友愿不愿意再写第二封信给你?」
推荐阅读: 孩子不敢勇于作梦?父母请不要泼冷水
我自己也尝试过这个方法,一开始觉得不是那么容易,不过用了几次之后渐渐上手,甚至有好几次有那种「原来是这样!」倒抽一口气的感觉。
有时候梦境,反应的是我们很担心,或者是很想要的东西。或许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很想要又不敢放手去追, 当我们愿意看到这些欲望,靠近它,现实生活就有一些可以改变的可能 。
有时候,梦境也一种提醒,提醒我们重新去在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梦里面很古怪的、让你恐惧的、让你觉得担心的,都是你的一部分,都是你的力量与宝藏。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