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木瓜
我是挺喜欢她的,喜欢他的爱最怕什么。
毕淑敏说:她喜欢——到了时候就恋爱到了时候就生子的女人。喜欢爱花的女性。喜欢眼神乐于直视他人的女性。
毕淑敏,当代著名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赴西藏当兵,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
毕淑敏是当代最具实力和个性的女作家之一,《爱最怕什么》收录了近五十篇其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毕淑敏的散文作品取材多是以小见大,于不慌不忙中娓娓道来,于平凡细致中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她将对人生的理想、信念的理解以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秀丽隽永的形式来传递。王蒙评价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这位心理学大夫有着非同一般的果敢和坚韧,她用文字教给我们爱,同时教给我们理性。
《爱最怕什么》的选编和赏析者是一群资深的中学语文教师,他们的赏析结合了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对于中学生学习名家之作有很大的帮助。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王小槐,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高中语文课改专家,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成员。出版书籍31本,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四项科研课题获四川省政府、德阳市政府奖。教学业绩被《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导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lulubukema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出自作家毕淑敏的小短文《孝心无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父母在人间时,自己还有归处,可以回家,可以看父母。而不在了,就连老家也极少回去了。这句话意指父母在时,要多加孝顺。
父母在,我们还有家,每逢节假日我们还能有个心心念念牵挂相聚的地方,可以思念家,父母不在了,我们就成了孤儿,忙忙碌碌无人喝彩,最后只剩下归往人生最后的归宿。虽然我们也会成家但是有一个我们生活从小至成年的家不在了.人大半生生活和思念的家不在了。所以要孝顺父母。
扩展资料: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参考链接:
孝心无价-百度百科
毕淑敏-百度百科
围脖猫猫
,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交汇的西藏部队当兵11。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文学、第四、五、六届、奖、文学大奖、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奖、台湾第16届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文学硕士。祖籍山东。曾在当兵,服役十年,历任、助理、。著有《文集》八卷,《》、《》、《》等。国家一级作家,副主席,文学硕士,博士方向课程结业。,。
格桑之门
这句话出自于毕淑敏的 《孝心无价》 其含义是: 父母还在人世 自己就有归处 可以回家 看望父母 父母不在了 我们就成了“孤儿” 忙忙碌碌无人喝彩 人生只剩下前往最后终点的归途
神经女大王
她是我的榜样女性,我希望能成为她那样平实温和的人。我觉得她是都是细致的,她更是把这种细致发挥到了极点。
毕淑敏的文字,总是有一种淡淡的,轻轻的,但是忽然在某一个街角,山回路转,奇峰突起,带给读者富有冲击的思考。这种自平淡至狂澜的转折,往往通过人物平平常常的对话和心理运动,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这不像一些低劣的写手那样,会将人物硬生生塞进一个关键性人物进去才改变了局势。
可能论文章,她写的其实并不华丽,没有漂亮的词句没有精致的修辞,算不上精美的文字。她的文章有一种正能量,字里行间都是隐含生命积极的鼓励,粗粗读下来不觉得怎样,可是情绪却会觉得很安定。
毕淑敏手下名篇数不胜数,《阿里》、《拯救乳房》、《生生不已》等等,俱是一流作品。那些小短篇就更不用说了,经典之作更是比比皆是。同样的汉字,不同的人编排出来,效果也是绝然不同。
我生怕我僵硬的笔法降低了毕式的高度,只好把这感动、这份沉思,这种心跳收藏起来,日后在波狂涛怒的浪尖、在茶香日暖的午后、在声悄人谧的夜晚,或许毕式文章带给我的这些感觉会重新浮现,重新蜕变,重新升华。
我觉得,好的文字,最重要的标准它是写实的,有共鸣的,同时鼓励人继续奋进,给予人希望的。只有自己品读,静静看,会懂得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大雅若拙。
キーちゃん
在所有人对毕淑敏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在学校的课本上锁了解到她的吧,我记得,我第一次看毕淑敏是课本的一篇文章,叫《我的五样》。当时在语文课上看到这篇很短的文字是感觉很棒的,给我就是感觉文章浅显易懂,同时道理也很容易明白,还有一两句话可以吟诵,引到作文里还能帮忙拿个高分。
然后,上到高一就买了好几本她的散文。大概看第一本第二本还是很不错的,《没有一种小草自惭形秽》《幸福的七种颜色》等等,名字就很鸡汤化,但是文笔不算特别差,读起来还很平和的那种写法,觉得她的文笔可以打动人心,但是没有多元解读的空间,因为每篇文章主旨都是很明显的很固定的,传达的正能量也是明晰的。
后来,读了几本她的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鲜花手术》都看了。个人觉得这几本小说所探讨的主题都是很深刻的,但可惜的是,只有《红处方》给我的震撼比较深刻,让我对毒品的畏惧一直鲜明,而另外三本,除了《拯救乳房》的故事性稍强,主题有些意思外,几乎都可以算是比较失败的小说作品。逃不开散文的絮叨破碎的叙述,故事性很差(包括《红处方》也有这样的问题),主题宏大但表现空洞,算是她心理咨询师转作家没有培训过的弊端。但是能明显感受到她对当时热点的担忧与探讨,在中心思想传达方面能感受到她的情怀。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她的小说虽然不好看,但是中心思想值得领略,如果有杰出的改编电影可以一看。
散文推荐:
散文大概推荐的就是《西藏,面冰十年》(在西藏从医的经历,生活意趣足,鸡汤少,风格更轻快)《愿你与世界真诚相拥》(其他的散文都是鸡汤类,读一本感受一下氛围入个门就好了)
小说力推《红处方》。
她的作品是很多人接触文学的入门,入门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入门了之后要赶快从她的框架里跳出来,如果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就很肤浅;但是没有她这个阶段,没有人有兴趣去接触真正的文学。鸡汤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蛋的故事
出自作家毕淑敏的小短文《孝心无价》。
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还有归处,可以回家,可以看父母;父母不在了,家只能叫做故乡了,因为最牵挂的人已经不在。
这句话给人们的启示是: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后悔,善待父母与长辈,请从现在开始,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
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隔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趁时光未老,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唠叨、讲讲你的故事,让父母感到“我在他乡很好的”“不要为我牵挂”,以此纾解因为孩子不在家而产生焦虑、苦闷甚至抑郁“分离综合征”。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蕴藏着许多道理
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态,也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最终结局。任何一个人,都有离开人世的一天,不仅是我们的父母,也包括我们。可以说,“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是在告诉我们正确面对父母离世以及人类生老病死的事实,
总的来说,“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更加丰富多了几分现实意义,这也是让前者成为精华部分的主要原因。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