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1

一天五吨饭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陈欣心理咨询师简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黄二小要奋斗

已采纳

文       陈欣        曾经在我这里做过咨询的一位来访者在微信上给我留言:        “在我离婚后不知不觉,折磨了我几十年的慢性胃病突然之间就好了。是不是很神奇?”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是很正常的。        她说:“我花了5年的时间才从婚姻的失败中走出来,花了5年的时间才搞清楚,为什么在婚姻中受伤的总是女人?整整5年,我都沉浸在对前夫的怨恨中。在我重新审视这段关系中,发现我对他的怨恨没有了,然后我的胃病就这样神奇的好了。”        我回复:“恭喜你的成长!好在你只用了5年,而不是50年。”        在婚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遇到了一个不合适的人,也不是你遇到了一个曾经符合你的标准而在婚姻中表现完全相反的人,最可怕的是一种思维——“受害者思维”!说人话就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你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受害者,把所有问题都放在对方身上,在控诉对方的过程里,不断的发泄永远发泄不完的怨恨,也可以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想一想,这一切糟糕的现实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婚姻失败的原因真的全部因为对方很坏或者是因为对方的缺陷吗?无论你是继续婚姻还是结束婚姻,迈向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从自我出发的思维方式都比“受害者思维方式”要有意义得多。        也许你会说:“我知道道理,但是我真的做不到。”就如前面的来访者一样,活在“受害者思维”里整整5年的时间,离开婚姻后,通过自我反思,她的身体状态变好了。但又是什么让她在这种“受害者思维”里整整5年拔不出来呢?       我想,对于婚姻的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过于自信的,对婚姻的预期是一种合理的预期,还是一种过度的期待?我们都太渴望幸福了,也太渴望从对方身上找到我们缺失的爱。于是,我们就认为:婚姻就是用来解决我的一切痛苦的。        其实我们错了,婚姻不是一种解决,婚姻是我们每个人原生家庭的强迫性重复,潜意识中的创伤真切的呈现。婚姻本身是充满考验,充满难题的,充满未知的。当现实击碎梦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因为承受不起这份残酷,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理所当然的站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那时那刻,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失控感”,无法控制婚姻的走向,更无法控制对方的行为。        “失控感”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因为站在“受害者”的位置,可以给我们带来两个好处:        一、免责。即使婚姻的失败也不是我的错,免于我自己的自责。        二、可以去谴责对方。婚姻的失败,是因为对方有问题。比如说对方的出轨,对方的不负责任,对方的坏脾气......就把所有的愤怒发泄在对方身上。因为毕竟承认自己有问题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自我力量去承担责任的。所以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对方,比自我反省要简单很多。        于是长年累月的蜷缩在自己的“受害者思维”的壳里面,一边压抑着自己,一边逃避着现实,一边让自己活在“婴儿”般的感觉里,永远不会自我成长。一个“婴儿”,饿了不会找奶吃,渴了不会找水喝。渴了饿了,只会怪大人没有照顾好他。        在婚姻关系中,同样如此,把自己活成了“巨婴”,对方要满足他的一切需求,对方也要对我负责到底。就如我的一位来访者离婚的时候,需要并不富裕的对方一次性补偿她200万。理由就是:“你得必须对我负责,离开了你,我没法养活自己,离开了你,我的下半辈子靠谁去?”        听到她的理由,我突然想到了一首歌的歌名《好大一棵树》,此“树”非彼“树”,这棵“树”对于“受害者思维”的人来说,是一颗“摇钱树”。你不要我?可以!我得在你的身上找到我下半辈子的保障,你得保证我到老到死的一切!        看到这里,我相信各位已经明白题目的答案了,那就是很多女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受害者思维”,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别人,更是自己。陈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首批中级私人心理顾问,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高级催眠治疗师

陈欣心理咨询师简历

173 评论(15)

荷兰小乳牛

心理咨询师个人简介】 姓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9年12月 移动电话:136XXXXXXXXX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职称:副教授、 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3年,从事了六年青少年犯罪研究与教学的我再次被多年的困扰所扰动,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除了讲学和研究外,如何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如何将它们转化为可见的、可实现的价值;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信息,内心一动,感觉这个职业是自己所需要的。于是,报名参加了培训,并于2004年12月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我对如何做咨询仍然一头雾水,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开始踏上寻找成为一名咨询师的道路,这条道路由三条主线组成。 第一,心理咨询受训经历 最先参与的实践培训是2004年的“积极心理治疗与人类思维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课程。2006年在清华大学参加了萧庆仪(香港)、樊富 珉 培训的“知心知深”恋爱与婚前辅导团体领导者培训工作坊;朱建军培训的“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初级班。2007年黄维仁培训的“亲密之旅—爱家婚恋情商课程辅导员班”;首师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萨提亚学院主办的、贝曼培训的“萨提亚家庭治疗师专业课程班”。2008年凯特博士培训的“个人成长工作坊—心理剧”;斯蒂芬培训的“改变的历程工作坊—萨提亚模式”;以色列外交部、Natal创伤治疗中心与玫瑰心灵心理咨询中心共同举办的“国际灾难心理危机干预治疗专业培训课程”。2009年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吴秀碧教授(台湾)培训的“哀伤治疗工作坊”和“创新介入技术工作坊”。2010年由上元人生主办的比利时心理咨询师米杉的解梦工作坊;由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北京万生心语咨询公司承办,美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柯克.施奈德主持的存在-人本主义工作坊;由北京以人为中心成长小组举办的以人为中心系列课程第四、五期;中国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天君的中国传统文化修行课程“道家”;由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北京万生心语咨询公司承办,美国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第五期中高级课程。2011年中德舞动治疗师职业培训一阶并取得合格证书;由周鼎文带领的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 (本文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我为大家收集) 对于我来说,心理咨询的培训从一开始并不知道哪个培训好,哪个是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发展到越来越能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哪类培训。随着培训以及个人成长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能在培训中实现学习与个人成长兼得。 第二、心理咨询操作实践经历 2006年,随着心理咨询的培训,我开始尝试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操作实践经历是一个边学习边实践,边做咨询边接受督导的过程;迄今,这个过程还再继续。期间,先后做过个询、婚姻咨询和家庭治疗;带领过欧文·亚隆模式团体、人际关系团体训练坊、梦与意象工作坊、减压工作坊、爱情是什么工作坊、萨提亚课程、心理读书小组;在公安系统开展过《公安干警的心理保健》讲座。同时,担任过《时尚健康》读者心理问题解答专家,《泰客》心理客厅专栏作者。 第三、个人成长经历 心理咨询是一项对个人成长要求很高的职业,咨询师成长的多高就能把来访者带领的多远。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懂得这一职业的责任,它可能影响着来访者的幸福、甚至生命。每一次培训,都会听到对受训者个人成长的要求;每一个个案,都能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咨询深入的正向关系。为此,2005年以来,我一直都在、并还在参加成长小组,先后有意象对话、以人为中心、深度体验工作坊、精神分析小组、舞动治疗小组;并长期接受个体咨询和督导。除此之外,每次培训也是个人成长的机会;最值得一提的是,来访者带给我的也是成长,他们与我在咨询室的互动,让我更多地发现自己、走进自己,让我更懂得生命,并使其得到滋养。深深地感谢他们! 随着对心理咨询的学习、成长和实践,我越来越知道:心理咨询是我的所爱,它让我懂得生命、懂得爱,也让我的生命越来越丰富和具有活力。因为有了这份职业,我感到我是幸运的,并由衷地喜悦,我竟然可以找到让我感兴趣、与生命深深连结、并愿意投身终生的事业! 期待在咨询中与不同的,同时又是共同的生命结缘!

20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