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9

心海若冰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千岛湖哪里有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uxing2015

已采纳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在空闲的时候找一些来看,那么简短的名人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梅兰芳的“仙气儿” 偶然看到一份资料,是梅兰芳的外孙讲述外公的故事。其中提到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梅兰芳非常迷恋画画,并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连虞姬戏服上面的兰花、梅花都是他自己画出的图案。发现梅兰芳如此痴迷画画,有人劝他说,你的事业是唱戏成就的,画画画不出梅兰芳,但是画画可以成就张大千和齐白石他们。梅兰芳听了,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有空闲时,他还是喜欢画上几笔。 有个名叫言慧珠的学生,是梅兰芳最喜爱的女弟子,学梅派学得最完美。一次,言慧珠学了一出《洛神》,在公演之前进行了一次小彩排,请了好多老先生去看,演完就请他们点评。其中一位老先生评价道:“扮相、身段哪儿都好,就是没有你先生的那股仙气儿。”言慧珠很失望,她演的是洛神,没有仙气儿,那就是最大的失败呀。 此后,言慧珠特意登门向这位老先生求教:“何谓仙气儿?它又是怎么来的呢?”老先生笑笑,让她去问自己的老师。她果然跑回去问,梅兰芳却说:“我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那样演的。” 最后,百思不得其解的言慧珠,终于从老先生那里得到了答案:“你先生会画画,会写字,会弹钢琴,这些你会吗?你有没有你先生的这些素养?”言慧珠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老师为什么在唱戏之外,还对画画之类的事情那么痴迷了。 素养的形成是一种水滴石穿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而艺术本身是相通的,有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梅兰芳深谙此理,才形成了独特的“仙气儿”,就算最喜欢的弟子也无法模仿。 :从梦魇中涅的心理咨询师 作者:素果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泰戈尔的这句名言正好印证了冯大荣的人生。 冯大荣是重庆“重塑人生心理咨询”的首席心理咨询师,你也许很难想象,这样一位以抚慰他人心灵、重塑他人人生为工作要义的咨询师,自己也曾是一名“患者”,也曾被挫折和抑郁摧残,独自走过漫长的黑暗巷道。 出生在江西九江郊区的冯大荣,命运仿佛从开始就为他书写了一曲悲怆。童年留给他的记忆就是父母无休止的争吵,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里,抑郁的妈妈总是隔三差五地哭闹著寻死,家族中其他亲人的心理“异常举动”也令他惊恐不已…… 梦魇般的童年经历以浓重的阴影投射到他之后人生的每一处驿站。成年后,性格自卑的他,在工作中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私下里总为别人的眼神和脸色而纠结;曾经的物质缺失,让早已衣食无忧的他依然被担心和恐惧包围,工作、拼搏与奋斗构成了他人生的全部。白天,他坐卧不安,遇事极易发火;夜晚,他辗转反侧,噩梦连连,大汗淋漓地等候“梦醒时分”…… “为什么自己的奋斗不能换来人生的幸福?”被生活摧残得精疲力竭的他开始反省。在2001年,他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已是处级公务员的他向单位递交了辞呈,自费留学美国,期望在最先进的国度找到幸福人生的答案。彼时,他36岁。 然而,“西天取经”之路并不顺利。在他乡,学业与生存的双重压力不仅没有让他找回幸福,反倒让他从小就恐惧的抑郁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连续一周的失眠,紧接着出现的是焦虑、恐惧和心情的极度低落,接下来的药物副作用又导致了全身抽搐…… 当生活被抑郁的城墙环绕,他唯有突围自救。 他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在海量的文献中去伪存真。他把所有的方法在自己身体上做实验,哪怕是一缕很少的阳光,也让他倍感兴奋。他成为现代心理咨询师“尝百草”第一人,记录下各种方法的效能、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在浩瀚的文献里,在艰苦的探索与实践中,他终于于黑暗中破路,独创了宣誓法、净化法、心理再生等一系列治愈心理疾病的方法…… 也许是长久被家族魔咒困扰的他特别能感同身受,从“心病”中走出来的冯大荣,在不惑之年终于找到自己愿意终身为之献身的事业——从事心理研究与实践,还原成长真相,做回真实的自己,将安宁带给每一个被心理困惑折磨的人。 2004年留学归国后,他将自己在美国的研究心得整理成书稿《你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其全新的治疗理念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求助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冯大荣开始奔走于全国各地。2007年,他接受清华大学心理学会的邀请,给学生做关于重塑人生理念的专题讲座;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带队前赴灾区,义务为灾民进行大量的心理疏导;2010年,他走进工读学校,将驱散抑郁的春风吹进每个失足少年、抑郁患者的心头…… 生活有时是个浑蛋,但沉浸在痛苦与怨恨中毫无帮助,相反,像冯大荣老师一样学会涅重生,你才能迎来幸福的开阔人生。 其实不难发现,很多世界著名的心理学者,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森田正马等,他们无一例外都曾是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通过艰苦的探索而最终发现心理秘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强者自救吧。 因为痛过,所以懂得。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前来咨询的学生——无论生活中遇到怎样的痛苦,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生活一定会赐予你一个崭新的开始。 :陈晓卿的慢与不慢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有两种境界,“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便是他的一种境界。这些年来,他慢吞吞“拉动网纲”,牵动了当今影视界的“一潭星星”,在世界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2014年4月15日,食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首映式当日,陈晓卿在朋友圈写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酸辣苦甜。舌尖,好久不见。”纪录片以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使世界有滋有味地认知古老的东方国度。 陈晓卿1965年生于安徽灵璧,五官端正,一张黝黑的圆脸,个子高高的。尽管走路时步子很大,但速度并不明显,给人的是一种“慢”的感觉。其实,他做事还真的慢。 早在2002年,陈晓卿就曾前后三次申报过《舌尖》专案,当时台里总是答复“题材好,但是没钱,等著”。可这一等就是10年,直到2011年央视九套纪录频道成立,这个选题才得到台里450万元的重点投资。 而就是在这等待中,陈晓卿成了北京有名的吃货。他喜欢自己被人叫做“扫街嘴”,只要有一点儿闲暇,他就会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地毯式地搜馆子,见到好吃的就记录下来。中国有一句话,“不怕慢,只怕站。”十年下来,在他手机里竟然储存了5600个饭馆的名字和路线,还有哪一家哪一个服务员态度好,哪一家哪样食材多煮几分钟味道会更好…… 慢是一种持守,是一种专注,是一种信心,一种定力,是一份沉浸其中的心气,是一个生活体验越来越深刻的过程。而正是有了这份心气,遇事无论是好是坏他都没脾气。 2000年11月,央视《纪录片》栏目诞生,此是《见证》栏目的前身,陈晓卿曾任《见证》制片人。2003年底开始,《见证》被安排在后半夜播出,栏目编导张小么曾哀怨地写道:《见证》播出时间是夜里,在大家睡了之后首播,大家还没睡醒的时候,重播也结束了。没有广告,纯粹的纪录片。甲说:那个时间连鸟都不拉屎了。乙说:干脆改名叫见鬼。陈晓卿的儿子因为在电视上见不到爸爸,对老爸同事的玩笑坚信不疑:爸爸就是“电视台看大门的”。而恰恰是这种没脾气的“看大门”的日子,让陈晓卿有了超凡脱俗的“舌尖功夫”。 在拍摄中,陈晓卿也是慢工出细活。40万公里行程、400个调研地点、150个拍摄地、1000小时高清素材,历时一年的跋山涉水和风餐露宿……他全都是“慢慢打理”。影片里出现的300多种美食,哪怕它只有一闪而过的镜头,在被选中之前,都要几经考量。如摄制组本打算在千岛湖拍摄螺蛳,因为其品质优于一般地方。工作人员已经从养殖环境、打捞情况到去尾环节,一次又一次。后来有人建议再去看看“个头小,味道略苦,清凉解毒”即更有特点的开化青蛳。当陈晓卿去了一趟开化后,就决定舍掉千岛湖螺蛳。“开化青蛳完全是在干净的溪沟里自然生长的!”陈晓卿就是这样特别重视食物的生长环境。 “屈己者能处众,谦虚者能处身”是陈晓卿的另一种境界:“不慢”——低调谦虚不傲慢不怠慢。 《舌尖上的中国2》投资1000万元,未开机便获得总数8931万元的冠名费用,开播10天后整个回报是投入的20倍,即高达2亿元。 而且影片已进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主流的电视台进行播出,有更多国际上的观众能够通过主流平台的黄金时段看到中国,解读中国。然而,在不凡成绩面前,陈晓卿依然那么低调。 2013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l》第一集播出当晚,陈晓卿在新浪微博上放出海报,轻描淡写地推荐:“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陈晓卿接受采访,高频词是“没有”——“没有,我对所有的美食都不怎么懂。”“真的没有什么心得……”这种谦卑与他的付出和片子取得的成功无法成正比。 无论是慢生活,还是在生活中“不傲慢”,都是一种从容不迫、摒弃心浮气躁,有信心、有定力的生活态度,因而也就能拉动人生的一潭星星为自己增光添彩……

千岛湖哪里有心理咨询师

189 评论(15)

榴莲恋上冰激凌

结束在千岛湖龙川湾景区国际禅修中心的高心灵书院举办的21天静心营,开始赋归了。 “赋归”这个词,还是这次来书院才学到的。每周的学习课表都提前在公告栏上张贴出来,三周课表是依次公布的,当第三张课表出来时,心里还是有一点兴奋,也是这时看到“赋归”一词。 百度“赋归”,意为为回乡,辞官回乡。看来是对回家的一种雅称。我很喜欢这个词,这和禅修的意境相符啊! 有了赋归的曙光,心开始有些奔逸,大脑开始做回家的打算了:衣服要不要洗干净带回去呢?分享会结束之后要拍照,要穿什么衣服呢?回去时,要去姜家镇买梅干菜烧饼,再去菜市场逛一圈,买点千岛湖的鱼带回去,朝发夕至,晚上就可吃上千岛湖的鱼头汤了。不知为什么,这些念头一直往大脑里钻,就是不想观呼吸,安住于当下,回到空明觉的状态。 告示版旁边的小黑板上的温馨提示,让我立刻警觉起来: 大家一定不要放纵,把握每时每刻去体悟道,越是到最后,越会有意想不到的体悟和收获,一定要把握住。 是呀!我放下一切来禅修,获得家人的支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珍贵机会。郭永进老师说过:“人的一生,难得有几天让我们能安静下来,和自己相处,要好好珍惜。” 这都是我的福报啊,可不能浪费,还是把心安住下来,体悟人和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去读懂这部无字天书,大地风云经。 我们能有这样的安静的森林禅修场所,都是承蒙郭永进老师的恩德荫庇。 郭永进老师,也就是空海法师,二十多年来,不辞辛苦往返于台湾和大陆之间,到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去办禅修,去讲学。 而千岛湖淳安县的县领导正好要在千岛湖办特色旅游,推广文化旅游,就上网寻找资源和信息,结果被空海师父的讲经说法所吸引,觉得空海师父所讲的法没有迷信色彩,就抛出橄榄枝,邀请空海师父来龙川湾开办国际禅修中心。 于是,才有了我们在家门口禅修机会。踏遍青山,能有这样的森林禅修环境,我的内心充满着感恩。 要知道最初空海师父来大陆讲学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寺院里,有时候寺院要是有活动,有法会,想要安静都是不可能的。 2008年,空海师父在大陆举办的第一次大型专修班是在荆州的章华寺。三个月的专修,有几百学员。 离专修班结束还有几天的时候,也就是快滚新年了,传来的师父母亲去世的消息。空海师父虽然很悲痛,但并没有中途离开,直到专修班的结束,将大家送走,才返回台湾,而家里也等着空海师父回来,送母亲一程。 去世的日期恰好在专修班快要结束的时候,不早不晚,没有影响课程。是喜丧,走的时候有九十多岁了。 空海师父回顾母亲的一生对自己的影响,说母亲都是用爱心教育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挨过一巴掌。空海师父的家在嘉义乡下,村子里有一个大大的水潭,空海师父从小就在水边玩耍,是散养的孩子。 这个村子也很特别,还有通灵的大师,城里的人排队来治病消灾,所以空海从小耳濡目染,知道不要做坏事,要做善事,有因果报应呢! 到了读大学的时候,空海师父被推举为校学生会主席,在他任期届满做述职报告时,跟全校师生分享他的座右铭:“永怀善念,永不做恶事。” 郭永进老师还有一个人生的座右铭:“虚心学习,谦虚处下。” 所以想到郭永进老师为法的付出奉献,就不敢懈怠,继续精进用功。否则对不起老师,对不起陪伴我们成长的书院的老师和义工们,也对不起支持自己的家人,更对不起自己的生命。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这个命题也是我们要探索的,这个命题可不是只有老年人才独有的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面对,好让自己不被死神追赶,活得安心自在。 从2008年我第一次来章华寺学习,到现在,已经过去近二十年了,时间真快,一切仿佛昨天。那时候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四十出头,真是人生的顶峰时期,可也是人生的瓶颈时期,有许多人也是在这个时候感受到人生的迷茫。 一直求学努力奋斗,成家立业,好像一步步走来有些成就,可发现快乐越来越少,幸福又是遥不可及,难免要问自己,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为什么我还有很多忧悲恼苦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可做不到呀! 一路走来,不知不觉竟到了奔六的年龄,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免有些唏嘘。身边的同龄人有的病了,有的离开世界了,而父母也离我们而去,人生有很多的无可奈何。 在分享大会上,最后一位上来分享的是一位老人,今年76岁了,也是我们这期年纪最大的学员。在这次禅修中间,有一颗大牙不知怎么就开裂了。以前出现这个状况,他到医院就拔了。可是班主任告诉他,这样会影响学习,然后教他按摩穴位,没想到就好了,不疼了。 他说死神在向他招手了,他已经感受到死亡的恐慌,可自己还没有解决生死大事问题,也不知道自己到时间还来得及不!?他希望能够走的安心自在。 我知道禅修静心不是为死亡做准备,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郭永进老师一直倡导的,也是办书院的方针。 郭老师一直用孔子《大学》中的话来说明这一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就是要我们学习当高等心灵品质,找到自己的明德是什么,让我们来到心灵的纯净美好。 记得曾有一位九岁的小女孩也来学习,郭老师在询问她学习的体会时,她这样感叹道:“我发现我这辈子白活了。” 童言无忌,天真话语中流露的是很多人的心声。我们走过人生很多年,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也不知道让自己快乐幸福的奥妙,这真是人生憾事,这让我们受了不少苦,走了很多弯路。 前天,先生下班前来电话,今天不加班,正常下班,因为要做核酸,还要我也一同去做核酸,否则就变红码。我赶紧做饭,等先生回来,我们一同去做核酸。 核酸采样点就设在家楼下不远处,因为要全员核酸检测,检测的人多了,所以设立的核酸检测点也多了起来,检测方便了很多。 虽然如此,还是排出去好长的队。人们看手机,聊天,就像去买菜一样。天很热,我这时候就想要是吃根冰棍该多好。 这些天,上海的心理咨询师群的上海同胞们,每天为团菜焦虑着,一日三餐成了讨论焦点,让我这个不在乎饮食的人也在反省自己了。我自由买菜,也没有限制,却没有珍惜,常常对付一口,而那些居家的上海姐妹们,却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依旧能把三餐做得五颜六色,色香味俱全。 我有些对不起生活的馈赠,也没觉得这平淡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今后我也要对自己好一些,让生活多彩起来。 昨天一位上海同学,团到四个提拉米苏蛋糕,自己没有吃,全部送给了辛苦的志愿者,还晒出了切蛋糕的照片。 此时想起这个场面,我觉得更要吃根冰激凌。对先生说了,他说那就去买吧! 我走到街对面,看到一家小超市,扫了门铃码,买了冰激凌,吃了起来,仿佛我就是走在封闭的大上海,竟能吃上了冰激凌。 队伍前进了,我走了进去,刚吃了一口,就被志愿者发现了,用大喇叭向我喊话: “那个吃冰激凌的,你不知道这是核酸检测吗?小孩子都知道,你这么大的人了,还不知道!都不如一个小孩子。” 这话怎么这么难听呢?气的我不知吃还是不吃。众目睽睽之下,我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还从来没有人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这样羞辱过。就算我不对,对我说不吃就好了。何况我还真不是孩子,是成年人啊!怎么总这样的语言。大家都不看手机,也不聊天,开始看我了。 这时候,他又发话了: “你别站在队伍里了,出来出来,到外面去吃!” 我怎么这么听你话呢!?还吃个屁!我一下子把冰棍扔在树边草丛里。 那个大喇叭声音变了色: “你这是什么意思?说你还不对了吗?谁让你扔在草地上,要扔也得扔垃圾箱里。” 我没理他,随他说,气死他! 可回头看看草地,再看看没吃完的冰激凌,觉得它们没有冒犯我,不能就这样弃之不顾,糟蹋草地吧!我就弯腰把冰激凌捡起来,扔到垃圾箱了。 这时候,那个大喇叭声音低下来了,变了色的脸刹那了缓和了下来: “你也要尊重我们志愿者!” 看他语气缓和,我也就不那么生气,平静地对他说: “你有想过尊重我吗?你这样说,让我脸面往哪儿搁!” 他不说话了,把喇叭放下,转身走了。 这时候有一位大白走过来,轻声提醒我,吧口罩戴好,别把鼻子露出来,这态度和刚才那位形成强烈对比。我听了,赶紧把口罩戴好,这是为我好,我谢过她。我觉得她是在安慰我,她也听到看到我被教训的一幕了。 两个大白,态度截然不同,感受这不同,这使我更明白了老子为什么这样说: 在《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老子告诉我们: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郭永进老师把这一章定义为:“逞凶斗狠早夭折”。第一位大白用这样凶悍态度,让我气愤抗拒,我用更大的力量去反抗。 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老子告诉我们: “天下莫柔弱于⽔,⽽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郭永进老师把这一章定义为:“宇宙最伟大力量是大爱”。第二位大白,无声的爱心关心提醒,让我乐于服从,还心存感恩!爱的力量是柔的力量,也是宇宙最伟大的力量呀! 先生就在我后面,他一声不吭,我也没有回头看他,我觉得我好没脸见人,只默默排着队。到我做完核酸,他也做好出来了。 这时候他才说他刚才的感受,告诉我他真想给他一拳了,后来想想算了!看你最后把冰激凌捡起来了,这是我没想到。 我说,我不是学习了高等智慧了吗?要上善若水呀!本来我也不对,不该吃冰激凌,也不该扔到草地上,我是要捡起来。 先生说,你说吃冰激凌,我也没想到有什么问题,本来是不应该吃东西的,我后来想到我看过的核酸检测要求。说说话,我也就没什么气了。先生说刚才冰激凌没吃上,走去买冰激凌去补上! 回到家里,还和先生探讨了这一情景,我反思道他要是好好说话,我估计也不会让他气得不行,我也气得不行,双方矛盾激化。 我反省我被他的说话方式和语气带动了,反应也有些过激,下次遇到这情况,我就该先说对不起,认错就好了,他也就不会说出一大堆的话。 当我弯腰捡回冰激凌,他也立刻不生气了,脸色缓和了,看到了我的尊重态度。所以,一开始我就道歉,就好了。 可是,他的态度让我感连道歉机会都没有,他太强势了。 所以,在有理的情况下,还能心平气和地用爱心表达我们的意见,尊重别人,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这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心灵品质。 我想如果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先生”是这位志愿者时,他一定会用爱心,而不是盛气凌人的态度指责别人了。 因为“道先生”是这样一个人: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明明做了很多利益他人的事情,却不去居功,也不傲慢,更不会盛气凌人。 “道先生”所展现的就是老子说说的无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用爱心去作为:厚德载物,以德报怨,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很多时候,我们用的是“有为”的方式,就像这位训我的志愿者一样,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正义之师,打着正义之师的名义,伤害了别人,却不知道,还以为都是别人不好,别人不对。 父母常常是这样,夫妻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制造很多冲突对立,结果两败俱伤。要好好反思呀! 学习高等智慧,止于至善,用爱心对待人事物,是我们要努力学习做到的,这也是禅修的意义所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形成的积习要改变非一日之功,可我不会就此就退缩,就算进三步退两步也是进步,好好让自己蜕变,就是在改变自己生命的基因。 21天的静心营记录到此就结束了,21篇记录,将近十万字,这是我写过的最长的作文了。21天禅修是我参加过的最长的一期禅修,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禅修,我觉得能记录下来,也是又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学而时习之,真是不亦乐乎呀! 感谢我的惠姐姐,不断地催更,不断地鼓励我,让我有力量坚持完成了21篇记录。 还要感谢我的先生,不但点赞,还要给我发稿费,让我写起来特别有成就感。 也感谢阅读拙著的家人们,朋友们,和素不相识的亲们,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 感恩!再见! 祝福大家生活幸福,家庭美满,身体健康! 祝愿大道广传,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140 评论(10)

养啥啥不活

目前上海的心理培训机构有美沃中国,知音,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等等。前者是从美国进驻中国的老牌心理咨询培训机构。师资雄厚。后者是有大学主办的新型的培训机构不过在很多方面做得已经不错了。心理学从世界角度上来说是美国等国家处于一个发达的状态而我国的心理学相对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所以学习心理学有国外背景的会比较好吧。美沃中国是我之前读的那个培训机构,我在哪里学到了很多,度过了愉快的课时。也收获了证书和友情。所以我是把叫推崇美沃中国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32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