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8

紫枫2007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张淑玲心理咨询师简介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丸子新

已采纳

乔帝人老师简介

国家认证

社会工作者(一级)

心理咨询师(二级)

健康管理师(三级)

【奇门心法】技术发明人

国际评鉴与发展联盟会易学专家

黑龙江省泰来县心理咨询协会主席

姓乔,名日,字帝人,号轩辕归志,本科学历,辩证的唯物主义论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2002年起从事司法矫治工作初涉心理学,2005年深入周易国学文化学术研究,精研奇门、深悟风水、考究易理姓名学、善用心易,将堪舆学、祝由方术、预测学、中医养生学、儒学、佛学、道家玄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并融入心理学,提出了“同化意识”与“意识同化”概念,揭示了民间与科学界困扰已久的“中邪”理念。技术发明【奇门心法技术】使得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在心理学界的应用得到充分印证,疗愈效果相当惊人,在咨询工作中屡创奇迹。

张淑玲心理咨询师简介

258 评论(10)

A明天你好!

1、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你不能控制别人怎么想,与此同时,你也没有义务对别人的人话完全赞同。你应该明白,自我价值不是由别人的评价决定的,而在于自身的评价。别人没有义务喜欢你,也不会对你做的事情有太多的想法,少给自己一些压力。

当你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没必要苛责自己,不如总结教训,不断成长。

2、学会说“不”,建立边界意识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并不意味着自私。或许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地方,回忆你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并列出那些你不喜欢,但是不自主去帮别人做了的事情。

然后,写出你为什么不想做这些事情。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事情都违背了你的原则。所以,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原则。比如:我不喜欢负能量,但是别人让我帮忙做的事情会让我心情不好,我会拒绝。

要我帮忙的事情必须符合我的价值观,否则拒绝;我今天要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如果这个忙太花时间,我会拒绝。

3、接受你初次拒绝别人的内疚感

改变习惯的开始总是艰难的。由于习惯了以别人的情绪为中心,所以很难将拒绝说出口。当你拒绝别人的时候,不用内疚,不用抱歉,因为他会找另一个可以帮忙的人,或者另一种解决办法。

如果你还是心软了,可以从反面想象一下事情的后果:我又帮忙做了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然而事情总是可以解决的。别人也不会因为一件小事,有太多的想法。

4、学会自爱,提高自信

遵从己心,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在意别人的想法,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讨好所有人。即使你获得了别人再多的好评,但这不是真正的你,学会自爱才会体现你的价值。

不必时常和别人做比较,接受并且更爱自己,像对待良师益友一样,善待自己。有时间不如去做一些喜欢的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信的人才能真正被人喜欢。

336 评论(8)

馨怡FANG

对于很多讨好型人格来说,看似人缘很好,其实都是在背地里受折磨,别人只是看中了自己的软弱和利用价值,对于讨好型的人儿,一定要醒醒,学会爱护自己、守护自己,这样才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

当你过度用力,你就必然会期待这些付出将来要得到回报。 这时候,你的付出就变成一种试图交换情感的代币。 就算你嘴里说着没关系,你背后的动机往往还是会被对方看穿。 而对方一旦看穿,发现你的付出只是想换回某种东西,他就可能会轻藐你,不然也可能利用你。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自我发展,自我救赎,自我实现的倾向力!我们有远离不舒适,趋向于心理健康的内在能力。我们的内部成长力量,也提供了治愈的内部的资源,完全具有向更复杂,更完善的方向发展的天然趋势。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有这种能力和天性!

机体评价是不依赖以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面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的。我们对自己的经验保持开放,就会发现我们的机体是值得信任的。

我们不要充满恐惧的去防备着我们的真实感受,真实经验。其实经验会非常令人满意的去实行自我管理。我们的机体感受和经验,在被充分的接纳的环境下,我们的人格一定会发生建设性的发展!

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挑战根深蒂固的不合理的自我设置。比如说,讨好型的自己。这可能有时候要拒绝朋友,反对父母,抵抗周边的压力,时常要在结果不明的状态下做出一些选择。这或许会有代价,甚至会是很高的,也会是痛苦的!但是这极为可贵。

116 评论(10)

童鞋哈哈

1、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让自卑、压抑等情绪折磨自己的内心,其实谁人又都是完美的呢。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好的自己坏的自己,你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无需介意自己的不完美,正视它接受它,你才会以客观和真实的眼光去看待自己。2、建立边界感,勇敢说不中国人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都是过度参与的状态,孩子摔倒了家长马上冲过去扶起来,却不懂得告诉他自己要努力站起。一个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很难教育出有边界感的孩子。许多时候我们分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他人的事。而将他人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所以我们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对亲密关系上,都应该建立起边界意识,能够勇敢对他人说不,不是你的事,或者不是你的能力可以做的事情,合理拒绝。

176 评论(8)

zq13301666852

你可以联系仁德公司

23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