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货小逗逗
1985年河南濮阳的一个小农村里有一户人家,和很多家庭一样,虽然家境不好但有着延续香火的想法,一直到一个男孩的出生,这个男孩就是岳云鹏。
所以岳云鹏有五个姐姐,一家八口人,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他小的时候还经历过一场火灾,把他们家烧的面目全非,让家庭雪上加霜,这也给岳云鹏留下的心理阴影,火苗在眼前他就会浑身冒冷汗。
13岁那一年,岳云鹏连58元的学费都交不起,就这样他辍学了,在村子里也没有什么谋生的出路,他只能独自离开家乡,身上只带了二百块钱去北京打工,在路上行李还落在了长途汽车上。这几年岳云鹏在北京四处漂泊谋生,五年的时间做过很多工种:保安、清洁工、电焊工、洗碗工、服务员他都尝试过,看惯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余地。
那段日子,是岳云鹏背井离乡,最苦的一段日子。去城市里面打工,有很多人欺负他,还有很多社会上的不公平砸在他身上,但是在现在成熟后的岳云鹏看来,那些都是人生的阅历。
但是社会从不因为你年轻或者努力就会优待你,有一次因为岳云鹏下单写错了啤酒的数量,被顾客破口大骂,无论他怎么求情,人家都不肯原谅这个独自出来谋生的穷苦小孩。
有一天,饭店去了一个老先生,是饭店的常客,大概六十八岁,跟岳云鹏说:"你不要当服务员了,我认识郭德纲,你去学相声混口饭吃吧。"
但是岳云鹏当时只是一门心思的想把自己手里的工作干好而已。他不认识郭德纲,也没接触过相声,就谢绝了这位老先生的好意,但谁知道这位老先生才是真正开启他人生起点的人。
老人劝了他两三回之后,岳云鹏往心里去了,试一下也好。2004年,岳云鹏19岁,见到了郭德纲。
当时郭德纲也是一个没多少人认识的北京相声演员,除了跑别的演出,他还得拿自己的钱去贴补相声,平时就在天桥上表演。这地方正好离岳云鹏工作的饭馆不太远,为了省那公交的一块钱,岳云鹏倒腾的两只脚,步走去了天桥,往那儿一坐,发现除了自己就只有三个观众。
"不行呀,说相声赚的还没我服务员多呢,这怎么能混口饭吃?"
但是听了两场下来之后,发现相声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岳云鹏就想试一试,背贯口的时候就体会到相声的魅力了。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学一些东西不是坏事,所以就和家里面商量。
父亲很担心他学坏,还以为他是去学什么歪门邪道的营生,但是家里面都是贫苦农民,也不知道相声是什么,岳云鹏就顶着这样的,没有人认同的压力,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上,不知道前方是何路的状态下,摸着黑往前走。
辞去了饭馆的工作之后,岳云鹏一心一意的扎在相声这块儿地儿,也不往家里面寄钱了,工资也没了,跟着郭德纲一起吃苦。本来在饭馆工作一个月还能有一千多的收入,现在开始学相声之后,又没有地方住,又没有工资,郭德纲只能最多给他二百块,还把他打发到北京的一个村庄里面去住。
因为自己的学历不高,岳云鹏没少吃苦,尤其是在表演相声这一行业,常常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没办法,岳云鹏为了不回到之前的那种苦日子,只有夜以继日不断的提升自己,逼迫自己,为了练自己的发音和语言,岳云鹏就不止不休的开始读报纸,遇到不会的就去查字典,去增加自己的文化水平。
"文化知识是支撑一个人最大的力量。"这句话到哪儿都是支撑岳云鹏往前走的灯塔。
2004年的时候,岳云鹏终于开始尝试着上台演出,第一次上台准备了一大段词儿,岳云鹏战战兢兢,几度忘词,直接以失败告终,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从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上过台。
在后台端茶送水扫地,就是岳云鹏那几年的主要工作,有很多人都让郭德纲把他从德云社撵出去,但是郭德纲为了岳云鹏,对这些人苦口婆心的劝:"岳云鹏要是不在这儿呆着,只能回家种地,你们忍心看这么小的小孩回家种地吗?"
多亏了郭德纲执意要把他留在德云社,后来岳云鹏才能大浪淘沙般,把自己的光芒展现在他人眼前。
2011年,岳云鹏在北京迎娶郑敏,幸福低调的组建了一个家庭,自此终结自己的漂泊无依。好日子还没过几年,另一个打击又走向了这个一路艰辛的男人。
2013年,德云社有幸去德国演出,上台的前一天,岳云鹏突然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但是他没办法立刻赶回去,他在台上当场泪流不止:"哪怕有一个观众是奔着我岳云鹏来的,这场机票,我就不能改签。"
成功就在这几年了,在接到蔡明老师让自己上春晚的邀请时,他内心很复杂。2013年的夏天,父亲去世了,第二年岳云鹏就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可惜的是,父亲没看到中国最大舞台上自己儿子发光的时刻。
在得知父亲去世的那天晚上,岳云鹏就把父亲的照片摆在了宾馆房间的柜子上,在地上长跪不起。还没看到儿子成功的时候父亲就离世了,这是岳云鹏最大的遗憾。
年少漂泊,青年吃苦,拼命努力,直到登上春晚,这中间的苦功,怕是只有岳云鹏自己才知道。只此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多多吃多多评价
这是因为他在成名的时候,他的许多师兄弟不把他当人看,什么东西都要欺负他,这是他的师傅也是知道的,随后他师傅看他是一块玉从而不断的打磨,从而才达到了现在的一个相声大咖地位。
猫女盈盈
岳云鹏曾经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北漂青年,如果没有贵人相助,他可能会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和我们一样夜以继日地搬砖,像平常人一样结婚生子直至慢慢老去,在人海中翻不起一点波澜。
岳云鹏的经历已足够励志,然而,总有人觉得他的一切得来过于容易,无非是在台上耍贱卖萌,在台下拍拍马屁,再加上运气好,遇见了郭德纲无人可用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红了,吹毛求疵的人总认为岳云鹏不会说相声。
那么,岳云鹏的身上到底缺了点什么才会导致如此误解呢?我认为他什么都不缺,缺的是没有人去深入了解他。
我今天就从作品的角度,用数据统计的方式来呈现一下岳云鹏相声生涯中最关键的五年,即2005年-2009年,借此抛砖引玉,请大家了解一个更具体的岳云鹏。
岳云鹏自2004年结识郭德纲,开始了相声学习生涯。初始阶段是以听相声为主,即行话说得“熏”;在听相声之余帮忙打扫卫生,并开始练习普通话,学唱太平歌词和竹板书,背诵贯口等。
2004年末,岳云鹏得到了登台表演的机会,但是他的首演就演砸了,十五分钟的段子,三分钟就下台了,而且下台以后呕吐不止,据说是因为过度紧张引起胃痉挛,这样一个开局堪称灾难级。
此后,岳云鹏被郭德纲雪藏。其实说雪藏是不准确的,因为岳云鹏依然有上台的机会,只是不说相声,只唱太平歌词,偶尔为其他人助演。经过长时间的收集资料和整理统计,目前有据可查的岳云鹏演出节目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岳云鹏在2005年上半年除了一次助演以外基本没有登台机会,是真正的雪藏。直到下半年才有机会上台唱太平歌词一试身手;再到11月份,岳云鹏重新获得登台说相声的机会,这一次他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岳云鹏在2005年下半年共唱了9段太平歌词,这不是特别亮眼的成绩,因为太平歌词的唱法相对单一,只要掌握了技巧就能融会贯通,唯一的难点就是背诵,只要下功夫就可以做到。通过太平歌词的锻炼,岳云鹏在舞台上立起来了,收获了信心,这也许是被雪藏半年的最大收获, 是一次心理突破。
不惧舞台的岳云鹏终于又能说相声了,他在当初跌倒的地方重新站了起来,完整地将贯口活《地理图》展现了出来,特别是贯口部分,一句不拉,有了一个相对美好的第二开局。
在2005年的最后一天,岳云鹏挑战了自己的极限,上台表演了一个大活《闹公堂》。对相声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闹公堂》这个作品的难度,其中需要学唱京剧、京韵大鼓、河南坠子、数来宝、莲花落、评剧、吴桥落子、拉洋片、吆喝卖药糖等九种曲艺形式,且涉及到十个以上的人物,既需要具备相当的学唱水平,还得有大段的叙述能力和演绎不同人物形象的表演能力,考验的是一个相声演员的综合实力,并不适合相声学员来表演,但是岳云鹏做到了, 结结实实的突破了自己的极限。
有了2005年的成功经验,岳云鹏在2006年一发不可收拾,他又试着表演了五个全新的作品,如下表:(因公开资料有限,仅收集到11场演出资料)
在我收集到的11场演出中,岳云鹏上了五个新作品,其中《洋药方》和《八扇屏》是贯口类作品,《三节会》是板子活,《河南戏》是学唱类作品,对于岳云鹏来说都是基本功作品,且结合了自己是河南人,嗓子好的优势,进一步积累了舞台经验,提升了信心,这是稳中有升的一年。
2006年对于岳云鹏最大的意义是登上了更大的舞台,即德云社成立十周年庆典闭幕式;他作为演出者之一亲眼见证了一场长达七个半小时的相声演出,一个七个半小时的大联欢;从晚上七点半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四十,观众长时间起立鼓掌,谢幕又谢了二十分钟!这是德云社最辉煌的时刻,这是相声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刻。
我无法想象岳云鹏作为参与者的心情,但是他一定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明天,并憧憬着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也能拥有同样的鲜花和掌声。
如果说郭德纲是岳云鹏的第一位贵人,那么史爱东就是岳云鹏的第二位贵人,是他强势的捧哏风格逼着岳云鹏的能力飞速提升,逐渐有了一位角儿的雏形。
在岳云鹏遇见史爱东的2007年,他一口气上了14个新作品,平均一个月一个,上新速度惊人。
一方面,有了稳定的搭档以后,排练时间充裕有保证,同时有固定的演出时间加以磨练,对于岳云鹏能力的提升帮助极大。
另一方面,岳云鹏逐渐开窍了,他开始享受表演时间,对舞台有强烈的饥饿感,因此利用一切机会琢磨作品,想段子,这是他全身心投入创作的阶段。
努力的人总会被机会眷顾。郭德纲看到了岳云鹏的进步,给了他证明自己的机会,于2007年12月1日在小剧场为他举办了第一个个人相声专场。
举办个人相声专场在德云社有着特别的寓意,这是一个相声演员成熟的标志,意味着可以在小剧场攒底,也意味着可以跟随师父商演挣钱了,从此靠说相声可以养活自己了。
岳云鹏的2008年是愈加成熟的一年,虽然上新速度有所减缓,但是他在有意识地补强自己的弱项。
郭德纲教徒弟讲究的是一个猴一个拴法,针对岳云鹏嗓子好,喜欢唱的特点,一直鼓励他在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多表演学唱类的作品,所以岳云鹏初登舞台表演的多是学唱类作品,如《杂学唱》《拆西厢》《汾河湾》等,凭借唱功在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与擅长的“唱”相比,“说”一直是岳云鹏的弱项。他不善于贯口,也不擅长叙述类作品,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作品的宽度;同时,文化水平低也是岳云鹏的一大心病,轻易不敢碰文学类的作品;但是在2008年,岳云鹏逼着自己去补强弱项。
岳云鹏新上的作品如《打灯谜》《五行诗》《买面茶》《西征梦》《论捧逗》《酒色财气》《八大吉祥》和《写对联》都属于叙述类作品,兼具文学性和趣味性,他逼着自己彻底跳开了舒适区。 迈过了心里这道坎,他在舞台上又拥有了一片新天地。
2009年对于岳云鹏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因为在这一年的6月12日,他正式拜师郭德纲,有了相声界的门户,从此正式成为一名相声人。
这是一个久违的仪式。在郭德纲首次收徒时,和他一起来的孔云龙拜师了,比他晚来的栾云平也拜师了,唯独没有他。他心中郁闷过,彷徨过,甚至想要放弃过,但是最终坚持下来了,用三年的努力换来了师父的认可,终于位列郭氏门墙。
拜师以后,岳云鹏在台上更加游刃有余,又掀起了一次上新小高潮,平均一个月一个,再次拿下了12个新作,且类型丰富多样,成长为一位全能型相声艺人。
2009年,岳云鹏已经和曹云金、何云伟一样是德云社小剧场的常规底角之一,且拥有了自己固定的粉丝群体,俨然一位冉冉升起的相声新星。
岳云鹏用五年的时间,以逐年攀升的速度,累计表演了43个相声作品;其中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有传统相声,也有新相声;有讽刺型相声,也有 娱乐 型相声;有以说为主的,也有以唱为主的,可以说涵盖了各式各样的相声类别。他从一个不知道相声为何物的小白,蜕变为一个全能型的相声艺人,这一切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努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但是努力也分很多种,岳云鹏的努力是最痛苦的一种。他本是一个内向腼腆的人,却逼着自己适应聚光灯下的生活;他本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却逼着自己吃开口饭;他本是一个没有心机的人,却逼着自己适应一个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他一直在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逼着自己往前走;他用一种近乎自我折磨的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大的舞台。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一篇,为您讲述岳云鹏从相声艺人到相声大师的蜕变!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