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快乐
懒得做任何事 工作倦怠弥漫职场_综合指导 “就像是一潭在等待着枯竭的死水”——一位工作倦怠者的自述 30刚出头的小刘凭借自己的勤奋和能力,大学毕业后不仅很快在一家大型企业站稳了脚跟,拿着令人羡慕且稳定的薪水,还于不久前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但是近来,她却发现自己突然变得越来越“懒”了:懒得工作、懒得看书、懒得说话,甚至连以前最喜欢玩的保龄球也懒得打了。 她告诉记者,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她很庆幸能够找到这样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专业对口、收入颇丰且很稳定。工作伊始,小刘满怀信心地投入进去,可一年过后,她发现自己的工作永远是那样井然有序、按部就班,所有的行为都和计划的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任何新鲜感,自己再也不像刚来时那样为了某个任务的完成而沾沾自喜。 刚休假归来的小刘坦承,心绪放松后蓄势待发的工作热情只维持了一两天,没多久又陷入休假前的倦怠。现在,她又想休假了,甚至连“放弃工作,回家当全职太太”的念头都有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刘总是说:“很累,不想工作,但不得不工作。”她说,每天都是例行公事,一叠叠文件摆在那里,好像一座山一样,永远也搬不完。第二天醒来又要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没完没了,看不到尽头。甚至有时下班后还得带一堆工作回家,或为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而加班,感觉特别疲劳。而且,每当看到办公室里种种明争暗斗时,她感到厌倦万分。每天走出家门心情还不错,但进了单位却闷闷不乐了。 小刘说话时一直半闭着眼睛,脸色带着倦意,感觉精神很颓废。她说,周围的人比较羡慕我,拿着稳定的薪水,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我其实过得并不好,总感到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忙了半天却没忙出个什么名堂来,每天只是泡在文件山、公文海里。每次进入年终,单位要进行业绩总结和评比,上级需要各种材料,各种表格等待填写,工作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并且那些材料如同嚼蜡,那些表格很繁琐、枯燥,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填写,而且想了很久能写下的成绩却微乎其微,表格一直摆在办公桌上,如果不是催着要交,我根本不愿意去碰它。” 对工作的厌倦让小刘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以前在办公室,同事们还会讲些笑话来活跃一下气氛,那时我还能笑一笑,现在听都懒得听,麻木了。我每天都是机械地工作着。” 小刘告诉记者,最近一两年她晚上总是睡不好觉,情绪有些低落,行为变得古怪,经常发牢骚和发无名火,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丈夫以为我身体出了毛病,让我到医院做了一次体检,可什么毛病也没有。” 小刘最后很沮丧地说,我现在很忧伤,总觉得自己像一潭死水,没有新鲜的活水来补充,也没有任何的波澜和起伏,似乎就是在等待枯竭的那一天。 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使人们对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工作倦怠成为都市白领病 像小刘这样对工作失去兴趣,并因此严重影响心情和身体健康的情形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都市的人群中。小林是一家大型合资企业的部门经理,标准的白领丽人,人人羡慕。可是她却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厌倦,完全没有原来对工作兴致勃勃的感觉。每天清晨刚走进办公室就觉得非常疲倦,手边的文件也没心思处理。 四川大学心理学专家刘艳博士和西南财经大学心理咨询老师孔勤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小刘、小林的这种表现是对工作的一种非常倦怠,多发于都市白领阶层,可以说是一种“都市白领病”。 他们介绍说,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工作倦怠。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使得人们对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专家们具体分析说,职业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小林虽坐在经理的位置上,但虎视眈眈者不乏其人。因此为了站稳脚跟,她对自己要求很苛刻,一点瑕疵都要自责很久。长此以往,她逐渐失去了工作的乐趣,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了倦怠心理,一进办公室就觉得身心俱疲,产生一种本能的厌倦。 专家们指出,这种工作倦怠虽然不是病,但是对人仍然是有很大负面作用的。轻的会让人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很强的疲累感;严重的会让人出现嗜睡或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吃不下饭甚至呕吐的情况。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把现代人的这种不是疾病的状况称为“亚健康”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诱发一些慢性疾病。现在很多发达国家都不再提倡延长工作时间,主张少加班、不加班,就是为了减轻员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不适。 刘艳等专家认为,工作倦怠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态度。只要有正确的态度,就能化沮丧、挫败为乐观、自信与成功。事业上有一些起伏是正常现象,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也不完全是个人的问题,没必要太过介意,也没必要对自己太过苛求。对于因觉得工作缺乏挑战性,劳动单调重复乏味而引起的工作倦怠,可以尝试着把工作内容按“重要”、“较重要”、“不重要”来分类,看看哪些工作可以不做,或是授权给更适合的人去做。找一些对自己有挑战性的,而且自己有兴趣承担的责任来承担。 中国有70%的职业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工作倦怠已成中国职场人士通病 根据国际上的分类,一般把工作倦怠分为三个方面: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表明:中国有70%的职业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工作倦怠”已成中国职场人士的通病。 刘艳和孔勤等专家向记者详细分析了工作倦怠的三大表现及其诱因。 情绪衰竭,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感觉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不少职场人士尤其是中高级白领长期处于高压下的紧张状态,很容易情绪衰竭。 玩世不恭,是指会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对其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 成就感低落,是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或者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贡献,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这种情绪主要出现在部分公务员、老师以及公司普通职员身上。 专家们介绍说,造成工作倦怠的诱因通常有以下几种:不能获得提升;所从事的工作不具有挑战性;工作负担太重;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对直接上司的管理方法和风格不满;组织不够公正;与单位所强调的价值追求格格不入;对单位内部的沟通状况不满意;分工不明确;与家人的关系不融洽;组织不能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建议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人际关系很伤脑筋;规章制度不够合理等。 在“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中,公务员、物流/运输人员、教师是最容易产生工作倦怠的群体。而工作倦怠表现在新人参加工作后,最初是工作不上心、对顾客爱理不理;中期是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晚期则频繁跳槽、自暴自弃。 专家认为,工作五年是一道“槛”,每年员工的热情在降低,累计五年后,情感已消耗到最大程度。工作年龄低的员工出现频繁跳槽,主要是物质感和成就感低;老员工更多的是由于待遇稳定、工作熟悉而表现出消极怠工。(侯大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燃烧吧猪五花
如何应对职场断乳期
如何应对职场断乳期,在职场上不同的时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不一样的度过方式的,所以对于职场的不同时期应对的影响也会影响整个职业发展,下面介绍如何应对职场断乳期。
现象
资深员工也需面对“职场断乳期”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从学校到职场、从学生到员工、从知识学习到技能应用的巨大转变都让他们面临着“职场断乳期”的严峻挑战。但这种挑战并不只限于职场新人,对于那些久经职场但由于工作调整、人事变动或离职等原因而失去自己原有“贵人”支持的老员工来说,他们也会面临“职场断乳期”的危机。
“在职场中,我们常要面临‘职场断乳期’的挑战。” 北京易普斯咨询编辑主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职场断乳期”是指在职场中,由于“职场贵人”的缺失或希望获得自我能力的提升,职场人逐步摆脱对“职场贵人”的依赖,实现自我成长和工作适应的一段时期。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要克服对以往所习惯的心理或工作支持的依赖,来自工作和自身成长的压力都极易导致职场人产生诸如焦虑不安、逃避退缩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和行为。
多数人对“职场贵人”存在依赖心理
在职场中打拼,面对工作中的激烈竞争,每个职场人都希望能拥有自己的“贵人”,给自己多一些帮助和指导。刘艳介绍,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职场人都会对自己的“职场贵人”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工作依赖、情感依赖和人际依赖。尽管“职场贵人”对他们工作的实质帮助可能已经不大,但这些“贵人”对他们应对职场挑战的“安慰剂效应”却仍然存在。这也就是他们在工作上独立但在心理上仍然对“贵人”存在依赖的重要原因所在。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具有依赖型人格特质的职场人对自己的“职场贵人”所产生的心理依赖感,不会因为工作能力的提升和事业的成功而完全消失。即使他们已经变得足够强大,但在其内心也很难消除对“贵人”的心理依赖。
支招
正视自我 做自己的“职场贵人”
那么,对职场人来说,该如何度过职场断乳期?刘艳有以下四个建议:
发现问题,调整自己。对于正在经历“断乳期”的人来说,面对工作中的种种不适,首先应该加深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问自己:是什么让自己陷入当前的困境?是对“贵人”的过度依赖,还是工作能力的缺乏?只有在清晰地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之后,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
主动学习,总结经验。脱离“贵人”的帮助和指导后,我们无疑需要建立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这个过程中,在反思以往“贵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以主动、谦虚的态度向周围的同事、上司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自己独立地分析问题,总结自己的不足与收获,从而汲取经验和教训。
主动出击,寻找新的“职场贵人”。不能否认,“职场贵人”的帮助和指导,会有利于我们工作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生涯的发展。既然如此,当一个“贵人”离开后,我们不妨寻找下一个新的“职场贵人”,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是寻找“贵人”的第一步。
提升自我,做自己的“职场贵人”。如果你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的“贵人”,那么不妨先正视自己的能力。事实上,当你以真诚的态度来面对他人时,会让人觉得你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当你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面对工作时,会让人感觉你是可以成长和强大的。到了这个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充当你生命中的“贵人”。
测试
你的依赖性有多强?
“心理学研究发现,具有依赖型人格特质的员工更容易受到‘职场断乳期’危机的困扰。”刘艳说。根据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的规定,以下是依赖型人格特质主要具备的.10个特点,其中符合的项目越多,依赖性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受到“职场断乳期”的困扰。
1、若无别人给予适度的指导或保证,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作决定。
2、自己生活中的多数重大事件,都要由他人来负责。
3、因为害怕失去他人的支持或同意,所以难以拒绝他人。
4、对自我的判断力或能力缺乏信心,独立开展工作计划或做事有困难。
5、为了得到他人的呵护及支持而过分妥协,甚至情愿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6、由于过度害怕没能力照顾自己,独处时会感到心慌或无助。
7、当某个亲密关系中止时,就感觉崩溃、无助,急切寻求另一个关系作为照顾及支持的来源。
8、不切实际地专注于“被抛弃了,必须自己照顾自己”的恐惧中。
9、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10、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职场贴士:获得成功的人做事都分主次。《世界主义者》月刊的主编海伦·格利·布朗总是在办公桌上放一本自己办的杂志。每当她受到什么事情引诱而消磨时间、做一些与杂志成功无关的事情时,看看那本杂志,她的注意力就会回到正事上来。
职场犹如险恶江湖,当弱点不慎曝光,如何才能让上司不把你打入“冷宫”?你需要一些小小的技巧化险为夷。美国顶尖经理人米歇尔·埃斯纳曾经说过:“在职场上的很多时候,实际上你需要的,只是训练达到目的的技巧,而不是实现完美。”
Case1:主管说的活你一无所知……
上司叫你到办公室参加项目会谈,可你忘了提前熟悉项目内容,根本不知道主管在说什么……
首先要冷静,别慌了阵脚,不妨钢笔和本子全副武装自己,做好笔记,思考一下话题中的入门难点,期间偷眼看一下书面材料,对内容迅速做个大概了解。认真听上司的讲话。你可能会被问及细节,这时候不妨这样应对:“我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是会尽快找到的。”
Case2:你迟到了……
说出实际情况,例如“我昨晚在Party上玩得太晚,今早睡过头了。”显然是不会有好结果,而编造一些家中突遇的麻烦,例如暖气管漏水、电梯故障等又让别人怀疑你不够诚实。你不如低声道歉,悄悄就坐。有些情况是特别失礼的,例如错过了年度会议或者耽误了同重要客户的会面。这时只能做一件事:直接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
Case3:上司让你加班,而你已有约会……
到了下班时间就可以放下笔了,但是记着要带上一大堆资料回家。对上司说你回家去加班。第二天早起一个小时,认真想想这个项目。在纸上记下自己的灵感,提出方案。总之,即使你有事不想加班,但一定要抽出休息时间完成工作。
决不能靠小聪明混日子,用“主动出击”来掩饰自己的偷懒。要是没有业绩,再完美的骗局也早晚会被揭穿。小小偷闲之后,立刻快马加鞭,追上工作的进度。
Case4:你处于情绪低潮期……
虽然今天最想把自己埋进咖啡馆的角落,你现在也要向上司主动请缨,多做一项任务。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阶段性的额外任务有助于职业倦怠的调节。此外,主动提出工作挑战,会令上司觉得你干劲十足,留下好的印象。
专注于额外的项目时,你会突然发现,办公桌前的愣神和大脑空白就这样被忙碌取代。期间你可以再做些体力工作:抱着资料在走廊里飞奔;去取个包裹、发个传真……这样可以帮助你的大脑清醒起来。
Case5:你的主管突发奇想……
你只是听着,不用深入考虑上司的提议。用一些比较中性的话来回答,比如“很有意思”或“值得好好考虑”,也可以用一句“我想知道的更详细一些”来表明你对这个提议的重视度。认真考虑,用更多时间收集信息,然后再表示赞成或者反对。如果上司在最初的激动后还保持着他的想法,你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如果他确实是发烧狂想,你一味奉承将会损害公司的利益,而且还会有损自身的可信度。
职场贴士:尽管你刚刚开始这么做事,你也会对自己这么快就做完了事情感到意外。记住,种树的最佳时间是20年前,仅次于它的最好时间就是现在。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