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冰心
心理咨询师的做法符合伦理要求如下:
1、心理咨询师应遵守来访者自愿的原则。
2、心理咨询师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来访者。工作中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3、心理咨询师应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合作关系,尊重来访者的人格、权利与意见。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
4、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应使来访者明确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工作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来访者的权利和义务。
5、心理咨询师应明确其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自强自立,而并非使来访者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依赖,甚至以此来谋取利益。
6、心理咨询师应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不代替对方做出重要决定,或强制其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7、心理咨询师应当始终严格恪守保密原则,有关来访者的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及其他有关信息,均应当在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下被严格保密。
8、心理咨询师应清楚地了解保密原则的应用有其限制。
9、心理咨询师在利用某测验或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记分、解释时,或使用评估技术、访谈或其他测量工具时,须采用已经建立并证实了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如果没有可靠的信、效度数据,需要对测验结果及解释的说服力和局限性做出说明。
10、心理咨询师应尊重来访者对测量与评估结果进行了解和获得解释的权利,在实施测量或评估之后,应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给予准确、客观、可以被对方理解的解释,努力避免其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的误解。
芬达果味十足
【中原焦点团队】高六李娟丽/分享834天/周五总1410场(累计430场/本周3.场)一、咨询伦理学习: 1、多重关系与专业界限。这也是具有行业特点的,心理咨询的多重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和个案在专业关系之外还发展和维系其它关系角色。因为在权利不对等的咨询关系中任何透过多重关系和剥削个人的行为都有违反伦理的问题,所以说关系越复杂就越有违反伦理的风险,咨询中保持专业的关系是最好的咨询关系。 2、如果实在是不可避免的情况,我们也尽可能地采取一些措施,事先告知或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让对方了解存在的潜在风险,要考虑是否对来访者是有帮助的,同时在这种工作情况之下我们要做好相关内容的记录。 3、心理咨询师不得与当前服务者包括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亲密关系。即使有一个年限的界限,但是也要做一些评估考察,确保不存在任何的剥削性质。 4、在专业界限的跨越和违反中我们看到咨询师偏离一些执业标准的行为,比如说要不要帮来访者倒水、握手等等这些各个流派都有不同的做法,原则就是来访者能做的事情咨询师不要代劳,但是要告知。而界限违反这是心理咨询是严重偏离职业标准,比如说一起吃饭,有合作的关系就会导致个案受到伤害。设置就是界限,我们是透过咨询设置和专业界限来工作的,要觉察滑坡现象,和个案之间的人际界限是属于专业关系,也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所以我们要保持执业警醒,一旦有超越我们就要进行讨论并恰当处理。 5、终于接近的跨越和潍坊里面评估多重关系是否违反伦理的标准有三个:一剥削个案的风险程度;二心理咨询师去客观性的程度;三队专业关系伤害的程度。 6、咨询师不轻易走出咨询室做咨询,如个案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婉转地回应并告知潜在的一些风险,讨论利弊。如果个案执意要做,咨询师可以拒绝。 7、咨询师和当事人保持专业关系,避免有借贷的情况,如果个案情况实在需要的话,可以请第三方有关社会机构和慈善机构协助。不能有劳务交换的咨询,可以有其他替代的方式,比如暂停心理咨询,降低咨询费用,或者转介到免费的咨询机构。 8、关于收受个案礼物的评估,要看礼物的价值?接受或拒绝礼物的临床含义?还有个案在什么时候送的礼物,比如咨询之前,咨询中和咨询后的意义分别解读?还有你接受或者是拒绝礼物的动机咨询师要清楚,尤其是收受礼物的文化含义是什么?还有在某些场合会巧遇个案,一般尽量避免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停留。 9、咨询中的肢体接触要考虑心理师的咨询趋向与理论学派,还要考虑个案的年龄以及个案的功能程度。 与个案发生性关系是一件严重违反伦理的行为,性的多重关系对个人造成的伤害会持续很久。 二、读书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和治疗技术》,今日分享第170页内容:探查任务完成的情况。作者很少在下次会谈的时候问任务完成的情况因为这样存在一种质问的等级风险,有可能把关注点就放到这个任务的完成上,但是如果我们不询问任务完成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好像我们对来访者的进程不太关心一样,所以作者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参考的。比如:让来访者知道正常情况下治疗是不会询问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果下次来的时候他们想说可以提到,因此他们来之前做好准备。第二个就是什么都不说,等等看来访者是否会主动提到任务的话题。第三个就是在随后这次会谈的结尾,当你们要再次进行谈话间任务的时候询问上一次的任务是否有用。其实我们点到为止,这个主动权还是交给来访者自己来决定,最起码我们不能给他造成一种压力。 接下来在莎莉的案例里面我们看到莎莉处的位置对于咨询师来说是备受鼓舞的,但是当来访者告诉我们她的感觉是更糟糕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她的感受。最后是结束会谈,无论来访者来还是不来,我们经过反馈和布置任务会谈工作就圆满结束了。然后本章的要点重述,以及个人反思部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来访者看到他是否有一些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是注意到的事情对他是有帮助的,并且为自己设置一个和刻度值有关的任务,之后自己也可以做检查看看效果和进展。后面作者有一个建议,就是在会谈中适当的暂停一下:我需要确保我们正确在正确的轨道上,所以我需要你告诉我你的看法是否也是这样的。做一个暂停,同时在会谈之后我们也要思考和来访者的感受是怎么样的,这样的结束是否可以,或者还可以有什么调整。三、对于这种家庭治疗的场景,治疗师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开展: 1)你看到了什么? 2)对于你看到的事情,你怎么理解? 3)基于这些理解,你要做些什么? & 跟妈妈这样说: 【我能感觉到,你很着急很着 急,但是让我们先慢一点,先往后退一步。 我刚才好像观察到你和你孩子的之间的相处方式,好像重复出现了好几次,你提要求他拒绝,你提要求他拒绝的情况。 我能不能先问问,你们在家里也是这么相处的吗?这种情况是怎么来的? 你印象当中,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这样相处模式的?】 &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孩子: 【你印象当中,你和妈妈的互动是怎么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 如果你爸爸在这里,他可能会怎么评价你和你妈妈的互动?】 通过循环提问的方式,让他们搞清楚,这个“一个要求,一个拒绝”的循环互动模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家庭治疗师就要充当“交警管理者”的身份,礼貌打断、及时喊停! 打断对话之后,接下来还要去带领这对家庭母子去复盘一下,刚才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 话术上可能会这么回应妈妈: 【刚才我注意到你在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好像很着急、很生气,但是我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 我似乎还感觉到你着急背后还有其他情绪,你能说说看,刚才你真正想跟你孩子说的是什么吗?】 邀请妈妈用一种新的方式,把她真正想告诉他的儿子的期待和担忧,直接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 澄清完妈妈的期待以后,可能也会对小孩做同样的事。 【好像我观察到不止一次,当妈妈说话音调抬高的时候,你不想说话,对吗? 平日在家里,你有没有过这种的感受?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通常来说,到这一步,小孩说不准会开口。 比如,我就不想跟他们说话,我就把门关上,这个时候打几局游戏,在网络上和我那些好朋友交流一下,我就觉得稍微更舒服一点。 又比如,我在学校里一个朋友都没有,很不开心,所以我就在网上交了一些知己好朋友,我很开心。但是妈妈却觉得这很不好,我觉得她特别不理解我。 邀请成员在互动的时候,尝试把他们的情绪背后的需求直接讲出来,这就是家庭治疗要做的工作。 这种工作也叫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情绪和需求的流动。& 中立 在家庭治疗过程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你看这孩子就这样,说也不听,你想想办法,帮我解决他。” 这句话的理解,父母是在邀请咨询师,参与到和孩子的冲突中。治疗师的回应就要特别小心,既要回应父母焦急的情绪,又不能让这个小孩觉得你妈妈只站在他妈妈那边。 & 在话术上,我们可以先回应父母焦灼的情绪: 【我知道你很着急,但还是让我们慢一点,我也来听听你小孩对于今天来参加咨询这个事,他是什么期待?】 & 接着,我们还要去了解孩子的期待和需求: 【对于你妈妈今天抱怨的,是什么看法? 你对今天的咨询有什么样的期待?你最想在我们咨询里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你最希望你们家庭,你妈妈和你相处的时候做出来的调整?】 这就是我们说家庭治疗里经常讲的一个原则:中立。10:06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