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号
我这么告诉你吧 心理学 可谓是当今最缺的一门技术 但在将来 绝对是这个复杂社会的一种潜力职业 但你的女儿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是口才 因为心理是属于一种给别人心理寄托的工作 要有耐心 我告诉你一件事 去年在西安 我看到一所大学 就是关于心里的 我问了一下 真正的心理大师 必须经过七年的深造 才能入门 就是这样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
活着的梦想
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一个家庭拥有两个孩子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孩子内心是渴望得到父母爱的。原先是一个孩子独自享受父母的爱,那么第二个孩子的到来,父母的爱必然会分化一些到二孩身上,这时就会有两个孩子争宠的情况发生。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同胞竞争障碍”,用于描述年龄小的弟弟或者妹妹出生后,孩子发生的某种程度的 情感 的紊乱,属于儿童 情感 障碍的一种。行为表现为嫉妒,模仿婴儿的 社会 性退缩性行为,与父母对立冲突,发脾气,产生痛苦焦虑的情绪等。造成同胞性竞争的现象,成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对大的孩子关注减少。
由于二孩的出生,二孩年龄尚小,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冷落了大的孩子。大的孩子关注减少,仿佛自己的爱被出生的弟弟或者妹妹剥夺了,内心会产生失落感,会产生焦虑或者是生气,甚至哭闹的行为。
二、有烦躁不安,甚至有攻击行为。
二孩的出生,大孩受到的关注就迅速的减少了。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爱被剥夺,有一种嫉妒心理和竞争心理,有时转化成为愤怒的情绪, 出现摔东西或者攻击弟弟或者妹妹的行为,甚至酿成悲剧。
三、产生挫败感或者自卑的心理。
二孩在养育过程中,由于父母在 情感 或者关注方面倾向于某一方,而另一方受到冷落,在争取而得不到关注的情况下,会产生挫败感,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转而攻击外部的环境,或者自残的行为。如撕扯头发或者抓伤自己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孩子身上出现莫名的外伤,父母要注意了。
四、出现脾气暴躁和不配合的行为。
二孩之间出现争宠的行为,由于孩子还小,孩子的情绪不能正确地表达。他们通过发脾气,不配合父母,拒绝友好,拒绝分享,不讲道理,无理取闹等方式来赢得父母的关注。
五、他们会制造一些事情或者混乱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二孩时代被忽略的一方,他们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又不知道如何去争取。他们通过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或者为了争取兄弟姐妹跟他玩耍的机会,他们会制造一些事情来。如故意摔坏家里面的东西,兄妹之间打架等方式吸引父母关注,或是争得兄弟姐妹间的共同玩耍权。
六、大的孩子感觉自己的权利和爱被剥夺的感觉。
在两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父母总是要求大的孩子让着小的孩子。两个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父母总是习惯性的指责大的孩子,大的孩子感到非常的憋屈,感觉到自己的爱被剥夺,从而产生一种更加强烈的竞争心理,可能会出现憎恶弟弟或妹妹,有的会攻击弟弟妹妹,不配合父母,不分享,不照顾。等行为。
面对二孩的到来,可能对孩子产生的身心伤害,我们采取以下的方式应对。
一、坚定的认同二孩带来的好处。
不管是从人类 历史 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二孩对我们的家庭会带来很多好处。因为二孩的到来,创造了孩子之间人际交往发展机会,孩子多的家庭,孩子长大后人际处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好,孩子的身心更 健康 ,父母首先在心里面要认同,积极的去处理好这类关系。
二、积极的回应孩子的需求。
二孩时代的到来,父母可能由于精力的原因会忽视对大的孩子关注和爱。这时候我们要随时观察大的孩子的感受,积极的回应大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虽然有了弟弟妹妹,但是父母没有忽视对他的关爱。积极回应的爱,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还是那么地爱他。从而不至于使孩子心灵上产生过多的落差。
三、及时的告知大的孩子,让他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弟弟或者妹妹。
父母从怀二胎开始,就要把这个情况分享给自己的大孩子,让孩子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积极的引导孩子在心理上去接纳将出生的或者已经出生的弟弟或者妹妹,教会他如何和弟弟妹妹相处。
四、公平公正的对待孩子。
有了二孩之后,父母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养育环境。同等的对待两个孩子,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有偏私的行为。在 情感 的倾向和物品的分发方面,要体现公平公正性,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和谐。
五、让孩子之间建立合作而不是竞争关系。
父母在平时教育子女的时候不要抬高某一方,而贬低另外一方。如果父母过于强调这种竞争的关系,会使孩子之间产生嫉妒或者仇恨,严重的话双方会产会有攻击行为,甚至酿成悲剧。我们应该学会让孩子相互欣赏各自的优点,学会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团结的关系。
六、大小孩之间要建立良好的秩序关系。
我们有类似的养育经验,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大的孩子教育好了,他会对小的孩子起到一种榜样和示范引领的作用。在兄弟姐妹之间要引导小的尊重大的。在同等的情况下应该是先给大的机会,除非大的让给小的。
因为在家里面如果大的得到了尊重,那么他在家里面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它会引领好自己的弟妹,同时对自己也会严格要求。大的孩子教育好了或者说大的孩子得到了尊重,他反过来会产生一种责任或者怜悯之心,会更加的关心自己的弟弟妹妹,从而家庭关系更加的和谐。
孩子之间的事情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父母不要过多的去干涉,父母只是示范给孩子如何解决冲突,如何在矛盾中化解。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矛盾,增强孩子之间人际交往的实际经验,有时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正向的行为。
对于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积极的行为,父母要及予以及时发现,并且予以肯定和支持。如大的孩子帮助小的孩子,小的孩子拿自己的东西跟大的孩子进行分享等。
孩子在相处中的这些好的行为,不断得到父母的认可和鼓励支持。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会越来越良性发展。对大的小的孩子在相处中出现的消极行为,如果影响不大,父母应该予以忽视。而有些影响较大的父母则应该积极的引导和解释说明,让孩子积极的回到正向方面来。
二孩的带来既是机遇也伴有一些挑战。我们作为父母的要积极的学习,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言行。积极营造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家庭环境,养育出身心 健康 的孩子来。
(图片参考网络,侵删)
桃大大仙
我是2012级大一新生,我有几个同学学的就是心理学专业,我把我了解的一些信息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看你在什么地方了,学心理学是很有用的,尤其在伦敦,纽约这种竞争压力非常大的城市,还有小日本自杀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在日本心理学专家也很吃香,中国的深圳 上海 北京等地方也还行一、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其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纳对咨询的定义是:心理咨询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人们逐步学会以更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心理咨询能够为人们提供全新的人生经验和体验。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 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点 (1)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排除困扰、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2)心理咨询师是属于高阶层的职业,不仅体现在收入方面,而且在服务的人群方面也是如此。目前世界上心理咨询师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EAP服务,服务对象就是世界500强的企业。现在,世界500强的企业有75%都选择为员工提供EAP服务。 (3)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不会因为年纪的增大而无法持续从事。 (4)心理咨询师收入属于中上阶层。 三、心理咨询的现状和收入 1、心理咨询的现状 目前不少心理咨询工作室/公司发展不太如意,更别说很高的收入,少数很专业的知名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公司经济效益不错。因此,如果想做面向社会收费的心理咨询业务,目前必须是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2、心理咨询的收费标准 心理咨询收费在任何国家都是昂贵的,目前,在美国,心理咨询师每个小时的收入可以达到150美元左右。 据了解,现在国家规定的心理咨询收费标准为每小时60元,而实际的咨询费用一般为每小时50元至150元,甚至更高。 在北京的一些CBD商务区内,咨询收费往往会达每小时100美元,在南京,平均收费100―200元/小时。重庆、武汉、长沙等地,一次心理咨询收费一般是50-150元,而在苏州等地起价为200元,最高500元;心理治疗的费用相对要高一些,如果是婚姻问题,并且由资深治疗师治疗,每次两个小时,500元/小时;如果是其他问题,资深治疗师收费400元/小时,普通治疗师300元/小时。 四、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前景 心理咨询师是拥有广阔前景的职业,特别在教育、医疗、社区、机关、企业、司法、团系统等领域将有更大需求。按有关规定,监狱劳教部门、大专院校各个系、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等各个场所,都应配备2至3名的心理咨询师。目前,中国已在公安系统、体育界和部队里配备了心理咨询师。 五、心理咨询的需求 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心理咨询师奇缺。 1、中国有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目前保守估计,大概有有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据调查, 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 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万人,每年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者; 1990年中国2560万例抑郁症患者,仅有5%得到治疗,而15%的抑郁症患者抱有自杀倾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瑞华研究员认为,缺乏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是造成我国自杀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已经感觉到痛苦,而且这种痛苦已经影响到生活时,他就应该去心理咨询了。 白领阶层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问题越来越多。有了苦闷,和朋友或家人诉说,有时并不能得到解决办法,有时也不方便。所以心理咨询会像到餐馆就餐一样成为一种普遍的需求。 2、从业人员数量与市场需求的对比 (1)社会需求 我国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每百万人口只有个心理咨询工作者 美国1991年的统计表明,每百万人口有550个咨询心理学家 有专家预测,全国可能需要40万心理咨询师,而国内从事心理咨询及治疗的专业人员只有几千名。 (2)专业人员严重匮乏 在美国,有心理学系的大学有3000多所,在中国有心理学系的大学只有20所左右。而且,学历教育体系中,心理咨询专业极为稀少,极少数培训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据中科院心理所2000年8月的统计,80年代后已开展的相关培训90%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长沙这6个城市。 还有一些,欢迎追问!我继续解答!望采纳!
活性炭1986
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看待《女心理师》这部剧的:
在国内的影视市场中,以心理咨询师为主角的电视剧并不常见,《女心理师》作为融合了都市、悬疑、喜剧等众多因素,展现小众职业的电视剧,做到了既有故事性,又没有失去专业性。剧集在非传统“单元剧”的形式中展开,借用来访者的故事为缩影,展现了都市中的喜怒哀乐,以细腻精准的手笔刻画了当代都市群像。随着第一集开头部分那段画外音里对现代社会自杀问题的思考,观众们一起走进了贺顿的世界。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尤娜,因为父母的婚姻关系破裂、遭受校园霸凌等原因,陷入了自我价值怀疑,并做出了伤害自己以博得关注的危险行为。分析过程同样也是推理的过程,剧集巧妙地将事件还原与正常叙事结合在了一起,层次性地完成了故事表达。
这是电视剧《女心理师》的一个情节。这部剧聚焦心理问题,悬念迭出,剧中许多人物心理都不太健康。倪萍饰演的这位母亲,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从第一集看,好像是有轻度的阿尔兹海默症。她的女儿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杨紫 饰演),而倪萍把女儿的名字叫错,女儿叫贺顿,倪萍把她叫做“俊俊”,似乎在叫另一个孩子的名字。
剧情之外,《女心理师》所反映出的,还有对当下社会中人心理健康议题的关注。随着媒体对因情绪问题导致自杀或做出过激举动等事件的多次报道,情绪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心理师的上线也让人们更多的了解这个职业,她是能帮助你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不要觉得看心理医生就是心理变态,她可以引导你多方面的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老钻牛角尖,这样才能活的自在。
再遇见67
首先想问问多少你的女儿,她是否有兴趣在这行吗? 其次,我希望你能理解国内的心理市场和发达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多人都觉得,心理学的未来,而这仅仅是观望的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那么我们的前景,预计只是一个预期! 理解的心理,在这条线的意义,我想这应该与心理辅导。其实学习心理学的90%以上,更是在工作,或从事咨询工作名存实亡。 许多本科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到企业从事管理,从事人力资源应用程序,这些都是心理可能会发布。因为太多的心理下属分公司! 作为一个长期的希望你教心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的行业之前,首先确定她是否有兴趣,有才华的从事想着让自己的女儿。也就是说,而不是为她自己决定未来,最好是让她做出选择。 作为家长,你应该考虑作为一个单位的行业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一个大的学科长期错当行业。 决定要小心,希望能够帮助你!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