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9

丁锋8934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小黎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滴水无香2005

已采纳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母爱是这世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相信世间上很少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毕竟孩子曾经和自己心连心,血脉相连,即使离开了自己的身体,但他们始终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黄老太在1971年生下孩子,即使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孩子的诞生还是为一家人带来了不少欢乐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作为母亲的黄老太开始发现孩子与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样。孩子长到5岁,话不会说,连路也走不好,于是黄老太把他带到医院诊治,很快就被医生确诊为唐氏综合征。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的产检中有唐筛,特别是农村地方,那时候怀孕就怀孕了,很少做什么检查,连生孩子也是在家中请人来接生的。

听了医生的说话,黄老太即使早有心理准备,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很快消息在村中传开,有人建议黄老太把孩子丢了再生一个,但是黄老太就是舍不得,那可是自己的亲骨肉。她决心亲自照顾孩子,这一照顾,就是照顾了30年,期间孩子的病情恶化,连路都走不了,只能瘫痪在床。

2017年,黄老太眼看自己83岁,身体日渐虚弱,她感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想到自己去世后儿子没人照顾遭罪,黄老太思前想后,终于做了一个艰难决定。她喂给儿子60粒安眠药,儿子也在一片安详中离开了人世。

伤心不已的黄老太事后主动投案自首,听了她的陈述,在场之人无不感动落泪。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犯法了还是要受到惩罚的。

一棵树自己浇灌了30年被砍掉也会心痛不已,何况是对于自己亲手养育了30多年的孩子,看着他出生,亲手送他离去,相信没有人能比黄老太更心痛,更难接受。没有母亲愿意看到“白头人送黑头人”的,如果不是事情到了不得已的程度,相信黄老太也不会走出这一步。

社会上歌颂母爱比父爱的多许多,因为父爱深沉收敛,母爱则显而易见。当了母亲后才发现,从孩子在肚子里出现的那一刻,自己就已经开始用爱浇注他,从今往后几十年从未停息。孩子出生后很多人会对他寄以厚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都希望他以后能成为医生、律师和教师等,成才成器,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只希望他能健康平安,无灾无难最重要。

虽然现在产检已经非常普及,但是脑瘫、唐氏综合征和罕见病等仍有发生在不少婴儿身上,这些家庭背负的压力很大,为了照顾这些孩子,很多家庭出现了纠纷,甚至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患病儿童已经给家庭经济带来很大的压力,父母心理上的负担也非常大。现在年纪不大,可以照顾孩子,自己年老后,孩子的日子怎么过,恐怕他们不敢想象。

因此我认为国家社会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对这种家庭有所救助,对这些孩子日后的生活做个保障。生命是平等的,只是他们没有我们幸运罢了!

如果有了保障制度,这些社会悲剧或许就不会再发生,

小黎心理咨询师

285 评论(15)

ansenhachi

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发光体,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因此,我们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可能有一定道理。可是把自己捧上神坛,其实是难受的。人有时候很奇怪,一旦端着,就不容易好好走路了。 前段时间,我看到公司同事小黎,实际上她是人事经理,可是她做的事情在大家看来还不如之前的行政小妹,而且这位人事经理就各种使唤同事做事,很显然,没人愿意配合,就算配合也是心怀怨气,“这样的人居然还是个经理!” 我也觉得是这么个情况,不过双方我都理解吧,说实话,站在那位小黎同事的角度,我感觉她就是把自己架上了神坛,也就是整个人处于“端着”的状态,人一旦端着,就很难下来,那叫一个难受。我想她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没有人选择这样工作,她被公司的同事孤立了,没有人愿意跟她沟通,她就继续摆着架子,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被一群小朋友气。从出差的路上,所有人都觉得不对劲了,一路上没人说一句话,当高铁到站,以为大家会一起到宿舍,没想到她头也不回,自己先走了,实际上小黎第一次出差来到南宁,而我们出差了好几次,算是比较熟悉了,所以到底她找到路了吗?没人敢在群里@她,因为这家伙会摆架子骂人的吧。等我们一起到宿舍,发现她还没回来,我们还是不敢问,就先在煮饭吃了,后来大概一个小时以后,她终于是回来了,估计折腾了很久才找到路,我们也没敢问,默默的吃着饭,她脸色很难看,看得出来,她很生气。 站在小黎的角度,生气似乎正常不过了,也许长这么大真的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而这群小朋友居然都不关照她,等她好不容易饿着肚子回来,居然还没她的份,也没人关心,天知道她到底经历了什么?说到底,我们双方都在猜测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是没有一个人在沟通。这是个神奇的现象。大概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在群里看到小黎@老板,说是半夜空调不知道为啥开了,老板很客观的跟她解释,可能不小心碰到床头的开关,我们都以为没事了,结果我们听到了一句“人心真是坏透了”这一句,我们发现她真的完全误解了,这时候她就完全认定她自己心中认为的就是真相,哪怕再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接着,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她干了一件又一件糟糕的事,很快就被开除了。 也许你会认为我们被误解的那一方会很难受,其实自认为获得真相的那个,最难受,从以上可以看出,双方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沟通,当然这不是讨论的重点,现在重点是在于探究小黎的心理,之所以要探究这一块,实际上,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经验,唯一庆幸的是当我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刚刚毕业不久,还不到30岁,而小黎已经那么大了,希望她能早日将自己拉下神坛,站在多方角度体验人生,世界是绚丽多彩的。 刚毕业那段时间,我整个人就是“端着的”状态,这种状态其实就是有点像自负,但还是有点不同,就是你会意识到自己“端着”,然后很难受,但是又改不了,就是无法把自己下放到神坛下,跟别人讲话就不自然会那样好像自以为了不起的感觉,然后看到别人这样,比如对方穿的衣服不好看,你也会在心里有一点“鄙视”,“这家伙儿怎么穿成这样真寒酸。。。”当然这些话只会放在心里,对方是不会知道的,所以自己是很难受的,觉得自己怎么会这样,感觉不正常。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总是发现别人的缺点,然后自己又不会反思,端着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妥,而是总认为别人哪里不妥。如果一个人总是看见缺点,然后又认为自己没问题,那怎么会进步呢?那怎么去吸取营养呢?心都满了,都没地方塞了,心全部是自我,没有一点点世界的位置。那其实就好像被迫被世界孤立,能不难受嘛。所以我看到那位同事,我没有感到生气,却感觉到同情,就像一个没有人理解的孩子。 我很幸运,毕业之后来到深圳,来到那一家公司,这一呆就是三年,我在那三年之中,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获得,更是这方面的锻炼,把自己丢下神坛,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放下,去贪婪的吸收每一个人的优点,那时候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直到我离开那里,我在哪里,那里的一切都是我的老师,我的眼里不再满是他人的缺点,而满是他人的优点,我学都学不过来,哪有时间端着,哪有时间自艾自怜,我就像一块海绵,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吸取优点,我认真聆听每一个人的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想,再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我不会固执于某一个观点,我从来没有这么谦卑过,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心这么放松过,与所有人一起,灵感很容易迸发。不再像之前那样,心都是自己的时候,很容易悲伤,很容易迷茫,现在我都没空去迷茫了,只是觉得,(⊙o⊙)哇,这家伙太厉害了,我得看看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也要向他学习! 把自己丢下神坛,你会看到所有的优点,你会变得前所未有的谦卑,那时候,你才有机会进步,加油! 2020,加油加油!

261 评论(11)

六月之程

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哭了起来。虽然我感觉不到同样的感觉,但我理解这位83岁的母亲的决定。

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这位老人说:"儿子早产,被诊断为脑营养不良和软骨疾病。"他不能说话,也不能照顾自己。"当我三十多岁的时候,大脑的衰退加速了,身体变得越来越糟糕。后来,臀部萎缩了,无法坐下。卧床很久很痛苦。

从这位老人的话中不难看出,她在日常生活中对儿子的细心照顾,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一个80多岁的老人是如何翻身、擦洗、喂食、按摩的,一天后是多么精疲力竭,如何在睡梦中一次又一次地醒来。老人对儿子的爱可以从天地中学到。她做了最后的选择,虽然不符合法律法规,但这是可以原谅的,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理解的。

也许有人建议,当她年老时,她可以送儿子去福利机构,或者雇一名全职护士。更不用说她的家庭是否负担得起,问问你自己,然后是资深护理人员,那么完美的组织就不会像母亲那样尽心尽力地照顾儿子。作为母亲,他可能更希望儿子过高质量的生活,有尊严地死去。

他说:"令人欣慰的是,亲朋好友事后都向老人求情,并表示他们对子女的关心和照顾已达十年之久。

法院的判决也充满了人文关怀:它的同情是富有同情心的,它的感情是可以原谅的,惩罚是减轻的,缓刑是适用的。10月26日下午,越秀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黄被判入狱三年,缓刑四年。

我再一次表达我对老人的理解,虽然我们不能给予安慰,但我们也应该尊重老人因现实的无奈而作出的选择。

最后,我希望能逐渐推行安乐死合法化,对待那些特殊的人群,死或者是更有尊严的选择。

如果我是83岁的母亲,我有一个46岁的弱智孩子,不能照顾自己。我已经照顾她40多年了,如果我看到我没有什么路可走,总有一天我会死的。万一那天突然死了,可怜的儿子会怎么办?

照料四十多年,自己都老了,按说够份了。相反,孩子长时间生病时,母亲也很担心将来。因此,“先送走傻子,然后自己走”似乎很残忍。然而,考虑到人们生活的质量、价值、意义和能力,这并不是一个坏办法。如果任其自灭,或送有关收养单位难免受罪受难,他将不可避免地遭受痛苦,或者死亡。因此,从我母亲的角度来看,我赞成这种做法。违法犯罪在所难免。没有办法,这也是最好的政策。

188 评论(12)

童心惠敏

老太太说,她对不起儿子,是她把儿子生成智障,与其等她走了无人照顾智障儿子,不如由来她结束儿子的生命。这个老太太83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他46岁的孩子还无法自理。为了避免自己走后无人照顾,也为了避免儿子痛苦的活着,给他人添负担,她才做了这几个艰难的决定。虽然老太太的做法情有可原,但毕竟是杀人了,老太太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要知道,福利院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老太太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智障患者的母亲,她深刻的知道,要照顾一个智障患者有多么艰难。福利院不是不好,只是对于智障患者来说,肯定不如家里照顾的好。福利院的人手没有那么多,是不可能有专人去照顾自己的儿子的。比如老太太可以每天都给自己的儿子洗澡、按摩,教他一些生活常识,但是福利院不可能会派个专人去照顾你的。出于心疼儿子,老太太自然不愿意把儿子送去福利院。

两个孩子都是老太太的,她不能牺牲一个去照顾另外一个。对老太太来说,把儿子生成智障已经很抱歉了。还好大儿子是正常的,有自己的家庭,若是让大儿子去照顾二儿子,对大儿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老太太不愿意把这个负担给大儿子,所以她根本就没有考虑要让大儿子去照顾弟弟。

在老太太看来,儿子有智障,活着也是很痛苦的。老太太在世还好,她能够给儿子爱。但是,老太太走了,谁又能如母亲一般的爱着他呢?很难。

虽然社会上有很多好心人,虽然我们的制度会照顾这部分人群,但永远没有一个人能替代母亲。那些在街头流浪的人,那些被父母抛弃的人,都有可能会是老太太儿子的未来。所以,她认为,她走了以后,儿子即使活着,没有人爱护着,也是痛苦的。

爱很伟大,但爱不能去剥夺一个人的生命。老太太有各种担心,也不能随意的去剥夺儿子的生命。他是个智障,但他更是一个人,他还知道吃饭,还知道谁是自己的母亲。其实,老太太应该更早学会放手,让儿子学会独立。就像李连杰演的《海洋天堂》一样,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起码能保证他可以独立一人生活,保证他能学会自己做饭,保证他有一份满足温饱的工作,这才是最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18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