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3

臭臭爱毛毛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50个例子图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心在翠微

已采纳

考下心理咨询师证书可以从事工作如下:

1、自主执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进修,然后自己有足够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开设个人心理咨询室。

2、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越来越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愿意优先选择有心理学背景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和其他人相比有一项天然的优势——更知道如何在HR政策和流程设计中考虑到心理因素因而在实施中更加妥帖和高效。

3、广告、营销和市场研究。广告设计和营销方案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心理学中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结果。对市场的认可程度、消费者的接受度做预先的了解和判断。

4、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越来越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愿意优先选择有心理学背景的工作人员,他们和其他人相比有一项天然的优势——更知道如何在HR政策和流程设计中考虑到心理因素因而在实施中更加妥帖和高效。

注意事项:

1、歧视。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来访者的性别、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性取向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来访者。举个例子,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要求来访者作出改变,这样的行为是违背咨询准则的。

2、不与来访者产生双重/多重关系心理咨询师要清楚的了解双重(或多重)关系(例如与来访者发展家庭的、社交的、经济的、商业的或者亲密的个人关系)对专业判断力的不利影响及其伤害寻求专业服务的潜在危险性,避免与来访者发生双重(或多重)关系。

3、泄密。心理咨询师应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无论是在个体治疗或是在集体治疗中都有责任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来访者保守秘密。

扩展资料: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规范介绍如下: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信仰、价值观等任何因素歧视求助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以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建议,必要时还要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咨询师不得和求助者建立咨询以外的其他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能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医师。

6、心理咨询师要始终严格遵守保密的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心理咨询师进社区解抗疫“心”事

心理咨询师50个例子图片

263 评论(14)

可不娇气

情绪abc理论的生活例子有:

一、有一个年轻人,自我感觉很有才华,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于是便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决定跳海,但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个老渔民用渔网捞了起来。

他很生气,冲着老渔民嚷道:“你什么意思,把我捞起来干什么?”

老渔民说道:“年轻人,为什么跳海呀,你这么年轻多可惜呀!”

于是年轻人就对老人诉说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

老渔民听完,说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运气来了。我正好是治怀才不遇的老师,我帮你治治吧。”

年轻人很诧异,急忙问老渔民医治之法。

老渔民说:“我有秘诀,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老渔民说着,顺手从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说:“年轻人,帮我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拣过来,然后我就告诉你。”

年轻人听了很生气,说道:“你想耍我呀?这么多沙子,我怎么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听了,笑着说:“别生气,我这还有个条件,如果你满足了我这个条件,我也告诉你。我这里有一颗珍珠,我把它扔到沙滩上,你去给我找回来。”

很显然,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把珍珠拣了过来,交给了老渔民,并很虔诚地说:“老人家,我把珍珠拣过来了,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吧?”

老渔民一脸安详,说道:“年轻人,秘诀我已经讲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是无数沙子中的一粒,跟旁边的沙子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如果自己是一颗珍珠,那么伯乐就会更容易地发现我们。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伯乐,而是因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万马丛中能够让别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千里马。

二、一个大学生因为生病错过了期末的项目答辩,导致他失去了一笔不菲的奖学金,一时间他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在父母的建议下,他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当他将自己的困惑告诉心理咨询师后,心理咨询师只是笑了笑,对他说:“你为什么会难过呢?”

“因为我生病而错过了项目答辩。”心理咨询师接着问道:“错过了项目答辩,后果是什么呢?”“后果是失去了3000块钱的奖学金。”

“那么,如果你参加了项目答辩,就一定能够获得奖学金吗?”他定了定神,想了想,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不过应该还有机会。”

“也就是说,项目答辩和奖学金只是存在一种可能的因果关系,是吗?”“是的。”“那么,假设项目答辩没有奖金,你还会参加吗?”

“不想参加,不过我也必须参加,因为这是学校的规定。”“也就是说,你并不想参加项目答辩,只是因为想获得奖学金,是吗?”

“是的。”心理咨询师听到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其实,在情绪abc理论中,生病就是激发情绪的事件A,而他引发的失落情绪B以及没有参与项目答辩以及得到奖学金的后果C。

实际上,你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有没有参加项目答辩,而是因为没有得到奖学金。

但是,假设你参加了项目答辩,也不一定会获得奖学金。而且你说过,没有奖金的项目答辩你是不愿意参加的。

所以,如果你参加了项目答辩,又没有获得奖学金,是不是会更加沮丧呢?大学生听到后觉得有点道理,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其实生病和我是否获得奖学金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生病让我逃离了项目答辩,也可能是对我的一种宽恕。”

从上面这个例子来看,人们对待同样一件事的不同看法,便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情绪。实际上,同样是一件事,假设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许就能把它看开。

就像塞翁失马的故事一样,本来丢了一匹马,对塞翁来说是一件大悲之事。但是,他的儿子却因为这件事幸存了下来,又变成了一件好事。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同一件事情,好的和坏的往往是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哪怕是一件大悲之事,也可能存在着它的好的一面。

同样,极好之事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而作为我们普通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一颗平和,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任何的事情,倘若我们只能看到事情的某一面,就可能会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总的来说,情绪abc理论在我们现实中很常见,我们理解它的核心和精髓就是看待同一件事的不同角度。

16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