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02

最幸福的米虫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死亡恐惧症心理咨询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烂醉的猫咪

已采纳

害怕死亡就好好的享受生活,至少现在还很年轻,努力工作挣钱,享受生活,爱自己爱家人,开心度过每一天,这样不枉来世上走一遭,每个人都不想死,可每个人都会死

死亡恐惧症心理咨询师

324 评论(12)

SmartGirl~~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心理。不过如果你尝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话,可以把死亡理解为一种新的开始。这个世上很多宗教都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即使肉体消亡了,灵魂也不会消失,会有轮回,当然,这个还没得到科学的证实。其实我认为你完全用不着过度担心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会要面对的问题,你不是唯一需要面对这个问题的那一个。生命是短暂的,所以在活着的时候一定要珍惜和努力。你可以试着为自己的人生定一个目标,然后为了实现那个目标不断地付出你的努力。

172 评论(10)

桃子爻爻

我和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已经有很久,而现在早就不去想了。当时我看了很多关于生死的资料,也许是好奇和某些因素,直到现在,我并没有搞清楚些什么,因为是不可能的事。生命刚刚开始……一个婴儿呱呱落地,没有意识 只有本能,这是生命的印记,说话,叫第一声爸妈,而后是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大脑逐渐开发,懂得东西越来越多,从喜欢一颗糖果,从摔一跤便大声哭泣,从知道与异性的不同……也现在你看来很稚气,但不能否认,生命的发展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而因为大脑的发育,获得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我们留念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渴望的东西越来越多,期盼越来越多。小时候以为现在可以永恒下去,爸妈永远这么年轻,但长大后才知道一切都在不停变化着。生命的出生奠定了生命的死亡,而死亡是空,一切都没有了,我们的欲望是不允许的,所以无力是恐惧的根源……我不知道死后会不会有天堂,会不会有地狱。唯一确定的是,生命的出生不是为了去死亡而存在的,生命的诞生是宇宙的高度复杂化变现。所以,在这是世界上,人类的生命算是比较长的,一些昆虫,它们的生命短短几小时,它们懂不懂死亡是什么,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但可以确定,它们的生不是为了去死,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你。现在谈还太远,也许下一刻,或几天后你就全忘了不在意了,因为现实里有许多问题等着你去解决。每个人的生命是相等的,而在等时间内,唯有的就是努力去争取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让别人为你而自豪,为你的生命而骄傲,这便是永恒……

251 评论(11)

a小镇子a

主要有这么四种:第一种,不去讨论死亡,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第二种,怀疑死亡和治疗之间的关联,不愿触碰与治疗无关的话题;第三种,认为病人本来就己经很焦虑了,讨论死亡会引起更大的焦虑;第四种,认为讨论死亡很有必要,通过向死而生,追寻生命的意义。我个人是完全赞成第四种态度的。 因为治疗是对个体生命过程和意义的深层次的全面探索,既然死亡占有存在的中心位置,既然死亡和生命本来就是互相依存的,我们怎么可能忽略死亡? 其实,除了死亡和亲人死亡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都可能让我们在日常治疗中谈到与死亡相关的问题,比如衰老,身体变化,年龄阶段,显著的生命里程碑一一孩子离开家去上大学,空巢,退休,第三代的诞生等,还有报刊对于各种死亡事故的报道,此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噩梦里,也都包含着死亡的明显痕迹。 如何谈论死亡?我觉得我们可以用一种直接而平常的方式进行。我们可以通过获取求助者对死亡的经验史来获取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比如,他在什么时候第一次意识到了死亡?他经历过谁的死亡?他对死亡持什么样的态度?他对死亡的态度是否发生过转变?等等。 对于伴有强烈死亡焦虑的病人,我们可以陪他对恐惧或焦虑进行细分,平静地询问在对死亡的恐惧焦虑中到底是什么最让人感到害怕,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对死亡过程的恐惧、对活着的亲人的担心、以及担心自己死后的生命和消亡,如果我们围绕这些做一些细分排解,可以很好地缓解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焦虑。 我记得我妈妈在走之前,我是第一次和妈妈平静地聊到了死亡。我记得我当时告诉她,生命就是一个不断的轮回,死亡既是与一部分亲人的分离,也是与另一部分亲人的团聚,就像我们活着的人,今天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和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玩,明天搬到另外的一个地方,就和另外的一群人在那个地方一起玩一样…… 这个解释我当时是非常满意的,因为我觉得它完全可以部分地缓解妈妈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后来,我听姐姐说,妈妈在走之前,有一天对她(姐姐)说,说外婆和大舅妈(都已去世)去接她(妈妈)了,外婆站在大门外,大舅妈来到她(妈妈)身旁,笑吟吟的。妈妈后来走的时候非常平静,悄无声息,完全看不出痛苦的模样,这多少与我和她对死亡的探讨有关。 谈论死亡,不仅能让一个人平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也能够让人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活出真实的自我,活出生命的价值,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里经常会包含这类信息。比如,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伊凡.伊里奇是一个品性卑劣的地主,在痛苦中面临死亡,但是在生命结束之前,他突然意识到他的死亡之所以如此糟糕,正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得如此糟糕。他的这种洞见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伊凡.伊里奇最后的日子里,他活得平静而富有意义,这是他从未体验过的状态。 (关于死亡讨论的相关专题,未完待续)

205 评论(11)

yirendian10

经常与亲人朋友在一起感受爱,多结交朋友参加活动,加强锻炼,必要的时候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死亡恐惧又称死亡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是患者过度害怕自己死亡,已经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对于这种心理疾病,一般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针对患者发病的原因,从心理上逐渐疏导。此病常见的几种疏导方式有:1、目睹了重要亲人或朋友的离世,内心无法接受,害怕自己死亡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这种情况更需要家人的陪伴,体会当下感情的珍贵,在感情的滋养下逐步走出失去的阴影;2、多到户外走走,感受日升日落、万物生息,明白生命始终都是过程,要珍惜眼下;3、避免独处,多结交朋友,多进行运动锻炼;4、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拓宽生活的维度;5、可以领养小宠物,在对动物的陪伴付出过程中,体会自己的价值。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在当下,千万不要去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只要把你现在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那也就是此生无憾了。

343 评论(8)

好好生活2013

你想啊,死亡我也怕,但怕没有用。科学不是还没证明有没有轮回这回事吗。万一真有呢?再说了,就算唯物主义,那也得根据能量守恒,你死了,不是真的什么都没了,只是转化了,你身体的液体,归为水,重新被蒸发,凝成雨,滴落,进入到比尔的身体,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你的其他部分也类似。也许很久很久以后,曾经组成你身体的物质,重新聚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生命体。曾经组成你的每一个分子,原子都不会消失,都只是转化了,移动了,你死了,但你还在,已故的人活在我们身体里,我们也将活在后辈身体里

11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