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orakira
是人,就会有压力,有倦怠,自然也就会有不良情绪。服务于低龄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来看我的详细介绍吧!
压力与负面情绪
30岁的蒋含(化名)是一家民办幼儿园的托班老师。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半,她和另一名副班主任、生活老师一起,要照顾25个2-3周岁孩子的吃喝拉撒、游戏玩乐。“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安全接走,一颗心才完全放下。”
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姚立新主任告诉记者,杭州13%的中小学老师存在各类心理问题,而幼师因为编制、职称、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更是存在较多心理压力。同时,因其服务对象年龄偏低,庞大的工作量、幼儿的人身安全、师幼之间的 沟通不畅,都极易引发幼儿教师的负面情绪。
幼儿教师更应学会情绪管理
但面对同样难以管教的孩子,有的老师会春风化雨,而有的老师会采取过激行为。
心理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骆宏认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压力,错误的应对方式,暴露的恰恰是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他说,服务于人的行业,从业者都会有“移情”,即把对重要的人的情绪,转移到服务对象身上。一个在家受到丈夫冷淡的女教师,更容易对孩子动怒——而事实上,那是对丈夫愤怒情绪的一种转移。
有关研究表明,压力,来源于工作和生活的失衡,这一点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骆宏认为,目前在女性为主的幼师行业,除了制定和遵守严格的职业操守,情绪管理应该成为她们的必修课。
“服务对象是尚不能自我保护的孩子,如果从业人员无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无疑增加了伤害孩子的机会。”他说。
心理健康应成为教师行业最基本的准入门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舒蔓,经常受邀去学校为学生做心理咨询。她深有体会地说,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对老师的心理辅导。当老师的负面情绪找不到出口,那么孩子就可能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一些正规的大型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会给应聘者做相应的心理评估及人格测试,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学校可能忽略了这一项,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进入教师队伍。”舒蔓说,“低幼龄孩子进入学校,是他们脱离父母怀抱、与社会接触的第一步,如果遇到一个不懂得处理情绪、毫无自控力,人格有缺陷的老师,那么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终身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应成为教师这一行业最基本的准入门槛。”舒蔓说。
【案例一】
程蕾,24岁,某公办幼儿园老师,工龄2年
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采访那天,程蕾刚结束了江干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回应》的培训。就在上一周,她还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
随着对幼教工作的重视,社会、家长以及教师自身对这一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两年前,程蕾从杭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园内园外的各种技能培训、讲座等学习没有间断过。
她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来自上海著名幼教专家应彩云。应老师说,热爱生活,你才会有开放的思维和足够的智慧去处理好各种关系,比如和男朋友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才会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去爱工作、爱孩子。
学校是老师最好的支持系统
程蕾说,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里的孩子,除了自身原因以外,和所在的幼儿园也有极大关系。
她是绍兴人,但在幼儿园中从来没有异乡人的感觉。这得益于她们有一个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的团队。
幼儿园的领导会给她们争取尽量多的培训机会,会八卦地打探她们的恋爱进程,令老师们感觉很温暖。
在老师们的倡导下,园里成立了各种社团,如登山会、书友会、健身舞会……老师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参加。程蕾参加的是健身舞会,一场舞跳下来,既驱赶疲劳,又愉悦身心。
孩子无理取闹时,自己先冷静
孩子调皮,就要接受惩罚吗?在程蕾看来,100个孩子有100种语言,孩子调皮是天性,她更愿意通过行为本身,去发现背后的诉求——孩子想通过调皮的行为想得到什么?引起大家的关注,还是想得到喜欢的玩具?
她觉得自己最束手无策的`时候,是新生幼儿的开学——教室里全是此起彼伏的哭声。有时候好不容易安抚下来,但只要一个孩子哭起来,其他孩子立刻跟着大哭。但这时候,“我不是烦躁,而是心疼,”程蕾说,“我会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再找出应对方法,用玩游戏,讲故事,玩玩具的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如果还是不行呢?“那我就‘转介’给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也许就OK了!”学过心理咨询师课程的程蕾说。
爱孩子,是老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我只是一个普通老师,懂得教育而已。只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热爱学生,有责任心,再差的老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张老师看来,任何职业,即使当初有再大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产生倦怠,更何况是如此琐碎的教学工作。她也有过职业倦怠,但支撑着她的,是她与生俱来的对孩子的热爱。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一份热爱,她才选择了教书育人。
“现在的孩子很辛苦,没有时间享受快乐的童年,一个有爱心、有力量的老师或许可以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阳光,而一个没有爱心、甚至扭曲变态的老师则会成为孩子们的噩梦,”张老师说,“因此,每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都应该深思熟虑,是否足够爱这份工作,是否足够爱孩子。”
情绪上来时,换位思考很重要
22年来,惟一能让张老师“情绪失控”的,就是学生做出危及人身安全的举动。人身安全是每个学校的高压线,而孩子小,安全意识薄弱,每逢这时,张老师也会严厉批评,但在事后会跟家长说明,要求家长一起配合,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令张老师开心的是,家长们都非常信任她,支持她,理解她。这也是她教育工作成功的一个很大助力。
张老师坦承,生活上也有很多处理不了的事情,自己也有许多情绪,但决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遇到犯错误的孩子,张老师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
1、换位思考,宽容处理。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知道错了,承认错误并改正就好。毕竟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并改正错误。
2、扩大视野,移形换位。生活总是不会事事顺心如意的,每个人都有烦恼。要替生活中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宣泄渠道,不带入工作中。
3、暂停处理,调整情绪。如果遇到难以处理的局面,先冷静下来,过会儿情绪好了再进行处理。

幽幽百合香sj
主持阿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诉山梨32岁职员
昨天我又把女儿的作业本撕烂了,半年来这已经是第三回了。尖锐的哭声钻进我耳朵里,一下子浇灭了我刚才的暴脾气——作业本一分为二的残骸还在我手里呢,我一阵鼻酸,也掉了眼泪。
好像每次和女儿闹别扭,都以我们俩各哭各的告终。一开始孩子他爸还过来问问情况,现在倒好,坐在电视机面前纹丝不动,继续当他的甩手掌柜。特别是我气不打一处来,想找他念叨念叨时,他竟然说我小题大做,是破坏家庭团结的始作俑者。
我好冤啊。谁不想一回到家就其乐融融的。可作业要不写不完,要不瞎胡写,这样的孩子不管行吗?
你对孩子要求应该挺严的吧。
女儿早产两个多月,从小身板儿就挺弱的,我当时唯一的夙愿就是:女儿健康就行,以后的问题肯定就无关紧要。正是出于这种指导意见,女儿上学第一年来都是放羊,只要孩子开开心心的就行。可升入二年级之后,情况急转直下,班上排名公布了,女儿处于中下游,甚至还有一门成绩排在了倒数后五名。
我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开始给女儿每天安排一个多小时的课外练习。每天晚饭后,全家进入安静状态,我就坐在女儿对面看书,心思却牢牢挂在做各种课外练习作业的女儿身上,随时注意做题进度,关注女儿表情。
陪写作业你发现了什么?
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女儿两个多小时都写不完。我以为是吸收率不够高,想改进下学习方法,可想到她的班主任的点评——你们家姑娘上课时虽然爱交头接耳接下茬儿,但脑子足够灵活啊,一被提问站起来总是回答得头头是道的。
这就是态度问题了。
这才是我忍无可忍的。你知道我上学时,我爸怎么要求我的吗?前面的题一定不能扣一分,最后一道大题能得几分尽量得几分。而且每天的功课根本就不用家长提醒,哪次考试错了一道不该错的题,我都能难受到哭!想想自己,在看着女儿现在这种吊儿郎当的样子,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看见她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我呵斥;她对作业量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怒吼??一次次分贝不断上调的对话中,结果都是女儿抽泣着只留给我一个背影,好像她受到了天大的委屈。我也在哭,一是讨厌自己又没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气,二是难过我最终成为了我父母的翻版。
我想知道,你父母是如何要求你的。
我从小被父亲严格要求。即便一路走来,我都是老师同学们眼中的学霸,可极少得到父亲的表扬。反而每次都是在众人面前指出我的不足,弄得我面红耳赤,尴尬至极。这种人生永远要努力的价值观,深深刻在了我的骨子里,以至于我学习、生活还是就业,从来没有真正的放松过——我必须全情投入,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才不负父亲的期待。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另外,我从家乡考到这座大城市后,我内心深处总回荡这样一种声音:这里节奏快、压力大,想不被淘汰,就得快马加鞭。这又同时佐证了父亲对我严格要求的正确性。最终我把这种紧张感贯彻始终,并且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有这样一种可能:因为自我认同的偏差,
导致你的内心深处,安全感没有那么多。
你很富足,却不快乐。
其实在结婚前,我和丈夫畅想过以后的生活:我希望孩子能选择自己的人生,起码不要像我,一辈子活在父亲给我营造的紧张感中。我甚至想过,如果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会怎样,我当时的答案是:只要快乐没有什么不可以。
可是为什么,孩子刚上二年级,我就坐不住了——当我看到孩子没有养成我所认为的好习惯,没有形成我所要求的自律时,我就坐立不安。我担心自己如果不管束教育好孩子,任由人性中懒散随意的一面发展,以后她如何应对自己的人生?面对机遇时她如何有能力抓住?
原来我不能容忍我的孩子不优秀。
【阿德说】完美主义的严苛
阿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倾诉者把内心阴影归咎于父亲的严苛要求。如果这个假设成真,可以再次证明,作为家长自身的焦虑以及完美主义倾向,对于孩子是多么大的杀伤力——不仅造成了孩子的自我认知偏差,孩子还会把这种偏差变本加厉地传递给下一代。而对于孩子的苛责,其实也反映了这些家长对于自己的苛刻要求——我的孩子不够完美,就是我的不完美。
不过我想说的是,这种假设容易陷入一种合理化的思维惰性——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在长期咨询当中,我发现了另外一种可能——家长对倾诉者影响的本质可能并不在于严厉,而在于关怀,以及学业之外的包容,或者在其他许多细节的方面,这些方面使你产生了一种“如果我努力,就能有回报”的信念,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在获取这些信息时小小的偏差,就会产生“我做什么都没有用”的无助感,他们将彻底失去努力的内在动机。
对于第一种假设,有两句话送给家长:1,勇敢承认孩子是不完美的,可能比追求完美更难。2.不能容忍不优秀,就是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请问什么又是错呢?而对于第二种假设,我只能说,父母也不容易,别总难为他们。
新报记者刘德胜
新媒体编辑姜晓凤劳韵霏徐丹
新报精华文章导读
今天最高气温飙到27度!但周一起天津重污染天气预警升级为橙色,这些车单双号限行??
“这房我不喜欢”!视频看,天津动物园这只熊将自己的"精装房"拆成了“毛坯”
免费修理骨灰盒灵位牌今年清明本市推出10项免费服务措施
你注意过天津的“3D立体斑马线”吗?最近又有一批新上岗,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每日新报公众平台
我们了解天津这座城
jiajia1994
许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都会出现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出现问题时要积极的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选择和对方吵个不停,或者冷战,每个人都有着情绪失控的时候。
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如果长期处于一个急躁的状态下,就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冷静一下,然后客观的想一想这个事件到底是怎样产生矛盾的,然后客观的去解决。其次,冷静分析事件之后,再去判断到底是哪方的错,如果能够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弥补的话,另一方也要给认错的一方面子,只要不是触碰到原则和底线的错误,可以选择去包容他。最后,两个人要和好,把矛盾化解后,把这件事情作为一次难忘的记忆,不要总是记住这次事件带来的伤心,应该回想这次问题中让自己受益匪浅的地方,保证下一次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小脾气,在面对着自己利益受损的时候,肯定会有着情绪激动的时候,一旦控制不了自己,就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气愤,在心中默数三二一,冷静下来。大多数的人碰到极其喜悦或者伤心的时候,才会出现情绪失控,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已经无力回天了。不如好好的把握现在,不要总是想着伤心的事情,把当下的矛盾解决后,还是能够很好的重新开始的。
情感中出现矛盾时,不要总去抱怨对方的过错,毕竟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是可以包容她所有的缺点,如果认为他的这些缺点让你不能忍受,那么,还是早日分开为好,以免浪费时间。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