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小姐
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从本质上说,就是教育要把儿童当作“人”。 成尚荣先生说:“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 而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只能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教学控学,学服从教。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那么语文教育就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必须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而互助共享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实现“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自学——质疑释疑中互助共享 疑,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因为有疑,他们才会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前应该深度解读文本,了解学生可能生疑之处,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学过程中自己心中的疑问一一记下,带到课上质疑、解决。 如执教《郑和远航》一课时,笔者课前让学生自学生疑,通过梳理,确立学生题问有价值的内容为:1、郑和第一次远航留下什么的印象?(画出有关的语句,写上批注)2、从“扬帆起航”的数字感受到什么?3、作者为什么不具体描写其他六次远航?学生四人一组就上述问题展开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又遵循了“先学后教”的顺序,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另外,针对一部分学生预习课文不到位或第一课时教学效益低下的情况,在教学一篇新课文之前,可以让小组通过合作、自主学习课文,过好“六关”。第一关“读”,学生通过自读、合作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关“写”,小组通过互助学习,达到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第三关“说”,小组人员通过互说、互助,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以便深入学习课文;第四关“思”,小组共同解决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问题;第五关“问”,在小组内把自己自学后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并且共同探讨。第六关“议”,将探讨引向深入,加强理解,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取长补短,提高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通过读、写、说、思、问、议,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寻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导学——交流展示中互助共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语文学习更是如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思想、情境活跃起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帮互学,如执教《虎门销烟》一课,许多学生对鸦片的危害知之甚少,对这段历史一知半解,因此无法深度理解销烟的群情振奋、大快人心的场景和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基于此,可在教师课中或者课前印发有关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进行认知铺垫,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吸食鸦片者的丑恶,这样,学生就会迅速走进文本,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在执教《特殊的葬礼》这篇记叙文时,教师可紧紧抓住第三、五小节,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实现互助共享,突破教学难点。然后采用对比方法:初读感受对比、重点词语对比、视频画面对比、游客感受对比、配乐朗读对比,再现巴西赛特凯达斯瀑布由盛转衰的过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继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指导了学生学习。 三、促学——互动探究中互助共享 杜威曾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受。”在授课过程中,师生角色由主导型向伙伴型转换,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包办代替,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把学生从一言堂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提供生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使学生之间能“互通有无”、“智慧共享”。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模拟、分组讨论、小组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交流、沟通和信息反馈。 广告 去逛逛 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故事的拓展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大组中讲讲有关宋庆龄的几个小故事,由此引导学生自觉将宋庆龄的坚强不屈、一身正气与樟树的蓬蓬勃勃、永拒害虫联系起来,教师略作点拨学生自然也就对树如其人,借物喻人的写法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四、助学——矫正反馈中互助共享 互助共享教学,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情境性、交互性、和谐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促学和助学”一学到环节的教学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二泉映月》时,一上课就问学生:“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学生回答:“阿炳是个盲人,他的身世很悲惨。”孙老师又说:“阿炳是个历尽苦难的人,是一个民间音乐家,《二泉映月》代表了他的高最水平,你们想听吗?”教室里响起《二泉映月》的曲子,凄苦、悲哀的旋律回荡在教室里,大屏幕上显示了一幅幅阿炳卖艺的场景。曲终,孙老师问学生:“说一说,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谈了自己的感觉。初步感知后,孙老师又让学生再听,并思考“阿炳在二泉旁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听到了“优美”,听到了“苦难”……孙老师把“优美” “苦难” “悲惨” “哭泣”写在黑板上,又问学生“这些词到底表达了什么”,继续引导学生理解阿炳的情怀。第三次听《二泉映月》时,孙老师问学生,“阿炳在二泉旁听到哭泣声、叹息声、呐喊声,可为什么师傅说长大了你就能听到奇妙的声音?难道师傅在骗他?”第四次听《二泉映月》时,孙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小泽征尔要跪下来听这支曲子?他究竟要跪阿炳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下,学生懂了,比苦难更能打动人心的是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这才是人性中最美的东西,也是《二泉映月》的灵魂,这才是小泽征尔要跪下来听的原因。最后,学生怀着敬仰的心情又听了一遍《二泉映月》,教室里响起孙老师那浑厚低沉的男中音:“苦难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哭泣、叹息,但是对于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的面对苦难吧!”伴着委婉动人的《二泉映月》,孙老师宣布:“下课!”可是,不仅是孩子们,在座的众多听课者也沉浸在这动人的音乐里,不忍离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孙老师紧扣“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在学生一次次的反馈下,饱含深情地反复引读回诵,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在他的感染下,孩子们的情感逐渐与作者产生共鸣,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其实,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不论学生是怎样地依靠教师,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指出,学生的独立性包括以下四层意思: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营养物质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以及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力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第三,每个学生都具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表现在: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再听别人多讲;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罗嗦;自己能想出问题的答案,就不愿再让别人提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再让别人帮助或多嘴。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第四,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者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成绩。 当然,互助共享教学的实施,需要有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同学互动的过程,获得最佳效果。首先是环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还包括人际环境。从物质环境分析,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包括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排列;从心理环境分析,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心情;从人际环境分析,要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是行为的组织。组织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伙伴式的、小组式的、群体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目的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后是结果的评价。采用互助共享的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必须是全新的标准。主要体现为学生的互动行为的开展程度、学生互动精神的形成状况、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的高低、学生主动学习过程的体验、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的转变等。教师应该用一种特殊的标准来评价教学的成败得失。 教是为了不教,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构建互助共享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一切机会、时间,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主动、多动、全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达到自主创新学习的境界;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做到动脑、动眼、动嘴、动手、动耳,在“五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的素质和谐全面地发展。

Dianping达人0459
她靠心机抢走倪萍男友,还讽刺倪萍年纪大,如今报应来了,她是谁?她是演员陈红,曾有第一古装美女之称的陈红。当年倪萍和陈凯歌相处过八年,两个人感情甚笃。因为陈红的出现,陈凯歌和倪萍分手,而且陈红迅速为陈凯歌生下了儿子。这借孩子上位也就算了,她不应该内涵倪萍年纪大没有魅力。如今年过半百的陈红风华不在,也是一个普通大妈的形象。
说起山东籍出身的著名主持人,倪萍那全国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倪萍的事业真是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倪萍的情感真的是坎坷情路多艰难。倪萍曾经和著名导演陈凯歌有过一段感情,长达8年之久。他们两个人互相倾慕,而且感情非常稳定。
倪萍还住在陈凯歌的家里,其实两个人就差领证那一个步骤了。但是谁都没有想到,陈红突然出现。一次选演员的时候,陈凯歌和陈红认识了,陈红有第一古装美女之称,确实长得风华绝代。
而陈凯歌也被她吸引,两个人逐渐走到了一起。陈凯歌突然提出分手,对倪萍打击非常大。收拾的东西搬离了陈凯歌的住处,两个人8年的感情归零。而陈红借着自己意外怀孕,上位之后竟然还意有所指的说,有的女人年纪大了,没有魅力了。
这话确实过于伤人了,后来倪萍曾经在自己写的书里,提到过那段时间,她说那是自己人生当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而陈红虽然和陈凯歌结成了夫妻,也相伴过了这么多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年过半百的陈红,早已没有当年的美貌,就是一个普通大妈的形象。不知道她想起当年说过的话,再对照自己现在的臃肿衰老容貌,会有什么感想?
C站队丶肥皂
1976.10—1977.04 四川省地质局403地质队工人1977.05—1980.08 四川省地质局403地质队宣传干部1980.09—1984.07 重庆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毕业1984.08—1985.06 重庆市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办事处干部1985.06—1990.11 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宣传部,先后任宣传科长、理论科长1990.11—1994.11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党员教育处(其间,1992.10,任副处级调研员;1993.12获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1994.11—1998.09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1998.09—2000.08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党员教育处处长2000.08—2006.04 中共重庆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其间,2003.09—2005.07 在西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毕业)2006.04月— 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汉口小霸王
当年倪萍和陈凯歌还保持在恋爱状态的时候,陈红竟然做了他们两人恋情中的“第三者”,陈红当时正当红,属于年轻貌美的女演员,陈凯歌作为导演能喜欢陈红也见怪不怪,但是陈红却不该借着自己年轻为资本,讽刺倪萍年纪大了,还把倪萍的位置给彻底挤走。
1968年出生的陈红,现在也已经五十多岁,在新一代的演员眼中,她也算是一个老女人了。苍天饶过谁,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陈红也因为年龄的原因,肤色和体态也显示出中老年女性的特征。这算不算是当时对于她从倪萍手里横刀夺爱的一种报应呢?
陈凯歌作为大导演无疑是成功的,和张艺谋、冯小刚等人齐名,是能够论资排辈的大牌导演。1952年出生的陈凯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在1984年,陈凯歌才30岁出头的时候,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黄土地》就在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中获得了银豹奖,可见陈凯歌是一个有才情的人。
中国有个词叫“风流才子”,说明有才气的人感情也很丰沛,只不过有人能够控制得好,能够专心致志地和一个人谈情说爱,而有些才子却同时和多个人恋爱。陈凯歌就是这样做的,在和倪萍恋爱的期间,竟然还和其他女人偷情。
陈凯歌在和倪萍恋爱之前,是有过一段婚姻的,陈凯歌的第一任妻子是洪晃,不过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两年的时间,就曲终人散。
在和第一任妻子离婚之后,从1991年—1996年的6年间,倪萍和陈凯歌两个人一直是恋爱并且同居的状态,倪萍也见过陈凯歌的家长,并且也得到了认可。如果不出意外,倪萍和陈凯歌是要结婚走在一起的。
但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陈红的出现,让陈凯歌欲罢不能。陈红比倪萍年轻9岁,这种年龄上的优势,让她拥有很大的自信心。而且陈红本身是演员,人也长得非常的漂亮。加上陈凯歌的“风流才子”的特性,两个人就走到了一起。
这个时候倪萍和陈凯歌还没有分手,陈红和陈凯歌则是属于偷偷摸摸的交往。但是陈红在陈凯歌犹豫之际,直接告诉他自己怀孕了,如果不娶自己,不和自己结婚,那么自己就有可能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有“怀孕”这个重磅炸弹的轰炸,陈凯歌不淡定了,一边是和自己同居了6年之久的倪萍,两人可以说已经像家人一样相处,只不过是没有领取结婚证。另外一边是年轻貌美,并且已经怀孕的陈红。
在这个关键时刻,陈凯歌内心的天平偏向了陈红的一侧,最终选择舍弃了和倪萍6年的感情,决定和陈红在一起,并且在和倪萍分手的当年,两人就注册结婚了。
如果把两个女人争夺陈凯歌内心的这场战争,比作一场爱情保卫战,那么倪萍无疑是输了,并且输得很惨。
在倪萍的著作《日子》里,她曾经提到过和陈凯歌的这段恋情,她对于这段感情的定义,是认为自己是以一种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尊的状态在和对方谈恋爱。
即便以这种低到尘埃里的方式去相处,即便在陈凯歌忙得昏天暗地的时候帮助他照顾父母家人,终将抵不过陈红这个新人。
真真的是“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在倪萍付出了全部感情和自我的时候,陈凯歌选择了转身离开,这种釜底抽薪对于倪萍的打击非常之大。
而陈红作为这场两个女人的争夺战中的胜利的一方,竟然还在公众场合下表示过,因为自己年轻,倪萍老了,所以陈凯歌才会选择和自己在一起。
其实倪萍即便是在年龄上确实比陈红大一些,但是陈凯歌却是比倪萍还要大上7岁。虽然陈凯歌是导演,但是倪萍在事业上也不差。
倪萍是山东人,小时候倪萍的父母就离异了。这件事应该对于倪萍的性格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她给人的印象是一种贤淑的印象,端庄、典雅、温婉、隐忍、平易近人等等,几乎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可以让人和倪萍联系起来。
她虽然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但是很有艺术天赋,无论是拍戏还是主持,都非常得出色。更是在春节晚会上多次出色得完成了主持任务。
在当年春晚上的小品种,虽然是一个包袱说梦中情人是赵忠祥、是倪萍,其实这也是广大观众的一个呼声,倪萍真的可以能够称之为大众情人,因为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然人看到之后就非常的舒服,仿佛沐浴在春光中,温暖和舒适。
倪萍的性格没有任何的侵略性,好像是传统女性的那种付出的性格。事实上,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倪萍的感情生活中,一开始谈恋爱的是郭达,因为郭达的家长十分反对,最后郭达和倪萍这对情侣因为家人的反对而不得不分开。
而倪萍和陈凯歌的交往中,倪萍可以说做到了一个妻子的所有付出,她为了陈凯歌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去帮陈凯歌照顾他生病的父亲。原来当年是陈凯歌的事业关键时期,而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当时却确诊得了癌症。
一边是需要陈凯歌位置奋斗的导演事业,一边是家庭琐事和重病的父亲,陈凯歌无法两面都照顾到的时候,是倪萍挺身而出,代替了陈凯歌这个儿子,在他的父亲陈怀皑的病床前忙前忙后。
当时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老先生虽然知道自己病重,但是能看到倪萍这样贤惠、孝顺的准儿媳还是非常欣慰的,觉得这个女人可以和自己的儿子陈凯歌过一生一世。
甚至在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老先生逝世之后的葬礼上,倪萍也是各种张罗着,已经是一副自家人的样子,来拜祭的亲朋好友也把倪萍当做陈家的准媳妇看待。
即便倪萍已经做到这个份上,终将抵不过男人的变心。即便陈凯歌内心可能自责过,但是倪萍的命运是被他的离弃改写的。
那是1996年,陈凯歌当时在拍张国荣作为男主角的一部电影《风月》,男主角已经敲定了张国荣,但是女主角迟迟未能确定人选。陈红就是作为女主角来试镜的,那一年陈红年仅28岁,正是年轻貌美的时候。
陈凯歌在见到陈红第一面的时候,被她的容貌深深地吸引了。因为陈红也是非常有韵味的一个女人,有一种古典的美。虽然最后《风月》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没有选中陈红,而是由巩俐出演。
但是并不妨碍陈凯歌喜欢陈红。一来二去,两个人慢慢的熟悉了起来,并且时间不久就发生了实质性的进展,陈红竟然还怀孕了。
如果陈红没有怀孕,可能陈红和陈凯歌两个人之间的恋情还不会那么快曝光,既然已经到了怀孕的地步,陈凯歌就必须在倪萍和陈红两个人之间做出一个抉择。
在同一年,陈凯歌迅速得和倪萍分手,并且和陈红结婚。这样的打击对于倪萍来说是彻头彻尾的,试想一下,自己在对方的家里忙前忙后,当做自家人一样傻傻的付出和等待,6年的相处和同居,却敌不过一个刚刚认识的女人。
倪萍在自己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陈凯歌对自己的态度,她说陈凯歌说过让自己嫁给他,两个人一起过日子。虽然态度上也十分地诚恳,让人觉得这份感情很真切,认为陈凯歌是真挚的想和倪萍要相守下去。
但是倪萍说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陈凯歌虽然说让对方嫁给他,但从来不提结婚的细节,没有落到实处,可能也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
六年的相处,如果真的想结婚,时间有太多太多,可能认为倪萍不是自己最终想要一起的那个人,又没有遇到更好的,就一直踌躇不定,不拒绝倪萍对他的好,但是也不主动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
但是当陈红出现之后,这个男人好像一下子成长了起来,懂得责任和担当,大义凛然地和倪萍分手去把对方娶了回家。对于陈红,陈凯歌可能说是做到了一个男人和丈夫的担当,但是对于倪萍,陈凯歌更像一个“渣男”。
倪萍对于这段感情是极度的悲伤、难过,说自己丢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尊。也许不和陈凯歌结婚也算一件幸运,如果结婚了,相信她更多的只是做陈凯歌的保姆和老妈子,并不能成为陈太太。
现在陈红和倪萍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可能在二三十岁会觉得谁比谁年轻一些,可到了五六十岁,都已经是年华不再,容貌老去。
年轻和老年这两个不同的阶段每个人都会去经历,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但是出于尊重和个人的修养问题,都不会去讽刺别人是“老女人”,这只会让人觉得没素质,没修养。陈红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作出了夺取了对方爱人的前提下,还会诋毁别人的形象,真的不是明智之举。
时光荏苒,从1996年陈红和陈凯歌结婚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两个人生有两个儿子,好在陈红还算幸运,守住了自己的男人陈凯歌没有再去看中别的女演员,内心也在庆幸吧。不过二十多年过去了,陈红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水嫩的美人儿,岁月同样在她的脸庞和身材上留下了痕迹。
现在时过境迁,倪萍也有了自己的儿子和婚姻,虽然倪萍为了给儿子看病历经坎坷,但是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倪萍的儿子虎子的先天眼疾得到了彻底的治愈。现在在倪萍这个年纪,已经不再在意之前陈红说过的话和陈凯歌做过的事情。
倪萍作为一个妈妈,是伟大的,她体现了母亲的执着和隐忍,任劳任怨带着儿子奔波在治疗眼睛的道路上,永不言弃。
而当年的陈凯歌和陈红,不知道内心是否有过对倪萍的一点点愧疚。尤其是当自己也已经不再年轻,位列老女人行列的陈红,是否后悔说过倪萍是老女人呢?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