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风9596
你好 偶然看到你的问题首先我说一下 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具体怎么情况 不想多说了 也没意思.解决的方法:给自己找一个目标 努力的去做 去实现.我现在就是 我是做软件的 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写出最好的软件,赚多点钱 然后孝敬父母和给自己花 有钱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会多么美好~!不指望你采纳我的答案 只希望你能考虑我的话............
先米团子
(一) 我是你的镜子 实战课上到第五课,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过程却越来越艰难。 第四次模拟咨询,虽然很期待做咨询师,因为突然出现的咽炎,考虑到来访者的感受,最后选择做了求助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一起上课的小伙伴的成长,在她们身上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咨询师的影子。 这节课解决了一直埋在心里的一个疑问。真正开始接触心里咨询后,作为咨询师总有一种无力感,来访者是抱着解决自身问题的初衷来的,那怎样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呢,是咨询师觉得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还是来访者自己认为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有些现实问题不是咨询师可以解决的,这种状况之下咨询师该怎么办,咨询本身的意义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围绕着我,虽然知道作为咨询师能提供的服务很有限,但总觉得哪里没有思考明白。 这次课堂上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咨询师能解决和修通的是情感层面的问题”,就是这句话我突然明白:现实中的问题终归要靠来访者自己解决,甚至说有些现实问题本来就是死循环,没有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咨询师能做的是敞开胸怀接纳来访者,倾听他的困惑,梳理他的思绪,让他慢慢的看清自己的内心。现实问题交给现实去解决。而咨询师在咨访关系中也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有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感触突然让我布满云雾的内心敞亮了起来。 非语言倾听的课堂上感触最深的便是大家自由舞动的体验环节了,原来表情,肢体语言,甚至眼神都可以传达很多的信息 ,有一群和自己“一致”的人陪着自己会让自己变得强大和不可思议。慢慢地真切的感受到,有一面能够看到自己的“镜子”是那么的让人温暖和感动。 我有一段时间在想,那些弃世的人,如果他们的生命中曾经有这样一面“镜子”,他们一定会在看到自己的伤感和无奈之余,也会看到“镜子”里的那个自己是那么地爱自己。 对接下来的招募来访者有些期待,也有些忐忑。 但是,心理咨询师这条路我想走得远一点,为自己,为家庭,也为面前这样来来往往的人! (二) 让我来温暖你 第五次实战课的作业未完成。忙是借口,并未忙到没时间接咨询,真正的阻力来源于不自信和内心对于接待陌生来访者的忐忑不安,所以并未主动争取,选择了假装遗忘和逃避。 实战课之前和上实战课的过程中自己给了心理咨询师很多的预设,虽然接触之后不像其他人一样给心理咨询师披上神秘的面纱,但是依旧认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可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但在模拟咨询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无力感。 作为一名还在路上的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咨询本身有很多的期待,但是因为知识和经验所限,感觉自己并不能自信且自如的去做好心理咨询师这一工作,所以畏首畏尾。 掰着指头数上课的次数,一边盼着上课,上课让自己觉得内心充实和满足;一边又怕上课,调整上课时间和长途跋涉让我身心俱疲。但每一次都不忍心请假,我喜欢心理学,也渴望接触心理咨询。 第六次的实战课觉得是一个突破,十节课的课程,十分之六本来就是坚持了多一半,坚持到最后的信心又多了一些。实战技能的增多也给了自己一些支持,特别是一起学习的小伙伴的分享也会带给自己很多启发。 共情,是第六次实战课讲到的技能。课程上到第六次,突然有些词穷,有时候思路清晰但并不能清楚的表达,能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一直和语言打交道,到真正共情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了。从模仿开始,争取做到能够独立思考,这大概是条不错的途径。 共情,对于来访者该是莫大的支持。不管世俗,不论对错,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有包容,接纳,理解和温暖,这也许是来访者最需要的。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带着问题、迷茫或者说是创伤来的,当他们踏进咨询室的那一刻,当他们决定和一个陌生人讲述自己经历的那一刻,一定是经过艰难的抉择,默默的鼓足了勇气的。所以,正如老师所说,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如果说心理学是一条大路,让生活归于安详,自己归于宁静,那心理咨询便是一道光,能让处于黑暗当中的人看到一线光明,而共情便是一件小棉袄,能帮助来访者抵御风寒。 (三) 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为身体不适,第七次实战课请假了。伴随着遗憾和焦虑过了一周。 第八次实战课突然开始提前想象分离,不知道相伴了三个月之久,和老师以及一起学习的伙伴分开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最多的该是不舍吧,其实不用等到真正分别,从这次实战课开始已经有了这样的感受。 过去的两周仍旧未能招募到来访者,有因为周围的人们对于心理咨询的曲解,觉得走进咨询室是一件比想象中还要艰难的事情;也有因为规则的设置,一部分来访者为了避免双重关系而婉拒;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不自信,觉得没有足够的理论背景支撑自己去从容的面对来访者,所以并没有很积极主动的去执行这件事情。但愿存在心里的期待和真心可以鼓励自己接待到陌生的来访者。 第八次实战课的内容于我意义应该更大一些。“沉默”,这是我最怕面对的场景,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咨询中,突然出现的沉默有时会让我无所适从,我常常会耐不住沉默,或提问,或应答,不能坦然的去感受沉默。 体验环节中,我扮演了来访者,我自己分明感受到沉默了很长时间,沉默到我自己都有些尴尬,但大家却并未感觉到我的沉默。这样一来我更加意识到自己不能很好地去应对和感受沉默,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我给自己的评价是略有些急躁,虽然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始慢慢地趋于平和,但仍旧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 体验中还有一个环节让我触动颇深。在我陪同蒙着眼睛的搭档走过“崎岖”的路途时,我更多的是焦虑和担心,生怕她因为我的指引不周而受到伤害,甚至宁愿自己去当那个蒙眼的人。我小心翼翼的“搀”着她,看着她跟着我的步伐慢慢走到终点,我常常地舒了一口气。是的,我“剥夺”了她自己探索的权利,她给予了我足够的信任,而我包揽了所有的责任。我以为这是对她好,这是我帮助她的方式,我让她感受到了安全和温暖,但我却忽略了这样一点:如果离开我,她能不能很好地再次面对这样“崎岖的路途”。我开始反思,咨询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咨询师该“站在”来访者的哪个位置呢? 常言道:沉默是金,其实细细想来,咨询中的沉默又何尝不是一块金子,通过沉默,可以感受来访者的心里,捕捉来访者情绪,甚至可以通过合理地处理沉默建立更好的咨访关系。 突然想到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竟是如此的应景!
彩色珊瑚
你好,我是北京心理咨询师金子善人总是善于想象,想象人生一帆风顺,处处充满芬芳和鲜花。但实际生活还有它的另一面,孤独、苦闷,感到悲观和厌世,而人往往在这个时候,走向了极端,生命被扼杀。我们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了很多悲观、厌世的朋友,他们中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有男性,也有女性;有工人,也有农民,等等。人的悲观和厌世,是与我们这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社会极不协调的。它似一种毒瘤,吞蚀着人的灵魂,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所当然应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我们通过对心理咨询事例的归纳和分析认为,导致人悲观,厌世的因素有如下一些:⑴缺乏崇高的理想,没有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精神支柱,它会使人克服很多困难、挫折,使人勇往直前。但是缺乏理想,没有奋斗目标,人好象就在黑暗中徘徊,它会影响人的心理和思想的健康发展。一位大学生在来信中这样写道:“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中学那紧绷的弦好象一下子就松了,没有了压力,没有了负担,天之骄子,同学们很是悠哉闲哉。许多同学不上晚自习,在宿舍里搓麻将、打扑克,再不就是上录像厅、卡拉OK厅,好不清闲。还有一些同学在恋爱,校园里双双对对,随处可见。有的一对对干脆溜出校门,到歌舞厅翩翩起舞。由于没有用心和用功于学业,因此,考试作弊成风,考场上条子一个传一个,他们信仰的是的60分万岁……。”这只是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中,职工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目标的更是普遍。由于没有精神支柱,他们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很多有就是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感到生活越来越没意思,厌世感逐日加深。⑵在单位不受重用,感到前途渺茫。很多年青职工,他们有文凭,有才华,精力也足,本想在单位里大显身手干一番,但由于种种原因,领导并不喜欢他们,不受重用。虽内心不服,但又无可奈何,因为现在好多企业领导都采用的是任命制,并不是竞争制。自己再有能耐,又能如何。坐在机关和办公室里,终日无所事事,用一张报纸、一杯茶来打发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悄然流逝,而自己在事业上依然还是没有什么建树,他们叹息,这辈子算晚了。很多中青年职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悲观情绪,但又无法摆脱。专业用不着,由于受环境限制,同社会也缺乏沟通。久而久之,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厌世感便产生了。⑶失业对人心灵的冲击。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到1995年底,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是:519万登记失业人员,900万下岗和停产企业工人,2000万企业富余人员,总数为3400万人,失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下岗,很多人感到心理不平衡,他们沮丧、悲观、失望。原来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但一转眼间,自己却成了一个社会多余之人。没有工资,要生活,要供子女读书,一系列问题压得失业和下岗职工喘不过气来。由于没有其它专长,加上社会目前就业程序不配套,因此想找份工作可谓难上加难。闲于家中,有些职工得不到爱人的理解和关怀,家庭矛盾聚增,夫妻感情日益危机。我们在心理咨询中,曾接待过一个商场的下岗女工,她说商场不景气,很多营业员被辞退了,她也是其中的一个。自己在这家商场工作快20年了,但一下子自己象垃圾一样,被人扫出了店门,说不要就不要了。自己以前交的几千元风险抵押金,商场也不退还。虽多次与场领导交涉,但仍无结果。回到家里,丈夫也瞧不起自己,整天吹胡子瞪眼,好象自己就是这个社会多余之人,谁也不需要自己了,她感到好难过、好悲伤,觉得活着真是没意思极了……。类似有这位下岗女工心绪的例子,还有许多。⑷受人生重大挫折和打击,心理难以承受。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和打击,例如,家庭不幸、身残、寄人篱下等,人人都会遇到。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很大不同。有的人受到挫折、失败和打击,没有退缩,而是振作起来,继续前进,他们把这些因素作为前进的动力。但也有很多人,受到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悲观极了。一个小青年在给心理咨询组织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自从经历过一次沉重的打击后,人变得十分消极了。过去的斗志和自信心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有时候觉得世上的一切都变得无意思,恨不得从此在地球上消失。心灵的空虚使我迷失了方向……。”我国社会现正处于转型期,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忙于奔波,很多人由于心理承受力弱,而承受不了各种压力和打击,他们有的陷入苦闷和悲观之中,也有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这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⑸过早地体验到性,并在性方面放纵。两性之间可以相互吸引,爱情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激励人克服重重困难去完成未尽工作和任务。但两性关系若把握不好,它也可以使人产生性放纵,开始堕落。由于过多地体验到性,而又缺乏对性的正确认识,很容易导致人产生对人对社会的失望感,从而厌世。一位女青年在给心理医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对人生感到淡漠,见日记一则:我是谁?我是个爱幻想的人,象幻梦,寻觅梦境的女孩。黑色的眼神时常消失在迷雾中,我跟世上某些人一样,在随随便便地浪费自己的青春。跟你亲吻,我习以为常,因为我吻过很多,很多的人;和你拥抱,我视如白水,因为我拥抱过许多,许多的人。我说过那些钟情、动听的话,就象划火柴一样轻松随便……。”还有很多青年,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造成性放纵,他们对人生好象什么都看穿了,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最后,有一部分人走上犯罪和自杀的道路。⑹随着我国的改革和开放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各种婚姻问题便应运而生。由于婚姻的一方对婚姻感到不满意,他们为了摆脱因为不满意而带来了苦闷和压抑,必然寻找其它途径来得到满足。当自己在婚外寻找幸福时,必然会对婚姻的另一方造成伤害。一位中年妇女在给心理咨询组织的信件,诉说了自己的遭遇,“这半年来,我简直快发疯了,我真想去找她、骂她,把他们堵在那里。现在,他经常不回来 ,一问起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回来住?他总说忙。可我知道,他在外面租了房子,他的心变了,心里有了别人。只要他一回家,就会有BP机的呼声追着他……。我虽是女人,但我也是人,谁没有正常的欲望。每当他弃我不归,每当我唤他而他报之以冰冷,我简直觉得太气愤了……。遭背弃的苦楚经常弄得我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通过我们近几年搞的心理咨询来看,大部分都是由于婚姻问题前来咨询的。由于婚姻问题而感到悲观、厌世的占很大的比例,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重视。⑺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人将面临许多问题,择业、失业,再就业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会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疾病。一旦患了心理疾病,其悲观、厌世情绪是非常明显的。一位中年妇女在给心理咨询组织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丈夫是一家国营的总经理,近两年来我发现他变了,变得不愿意与人交往,情绪低落,总说心情不舒畅,烦燥易怒,虽然能坚持上班,但总说自己能力不行了,无法担任现在职务,觉得很累,感到活着还不如死去。”另一位焦虑症患者,这样写道:“近五年来,我每当见到人多就感到紧张不安,听到汽车刹车声就特别恐惧,很难受,总是处于莫名的恐惧和紧张之中……。近半年来,自觉手脚不听使唤,行走困难,需拄拐杖,手无举杯之力,无法看报、写字等,有几次感到嗓子发堵,呼吸困难,心前发紧,有死的恐惧感……。”由于心理疾病造成人的悲观、厌世,这些例子,在我们这个越来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会越来越普遍,理应引起社会的重视。⑻现在,在另一个群体中,人的悲观、厌世、孤独,已引起心理学专家们的广泛关注,那就是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忧郁。纵观近代世界文学和哲学史,很多文学家和哲学家们,在他们把精神粮食奉献给世人的时候,他们就象燃烧的蜡烛一样,慢慢地也耗尽了自己,或自杀,或进了精神病院。例如,莫泊桑、尼采、海明威、川端康成、顾城等。文人和哲人的厌世和自杀的原因值得后人去深思。但起码有这样几点,很有代表性,即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和领悟后,所带来的失望感;创作达到顶峰后的失落感,新的目标和动力又在哪里呢?由于创作的需要,心灵始终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忧虑、寂寞和孤独始终深深地缠绕着他们,迫使他们只有去不停地创作,才能摆脱心理危机(后面将详细论述此问题)。综上所述,我们探讨人悲观、厌世的因素,其目的就是要让人珍惜生命,去愉快地生活。对那些悲观、厌世者,我们要给他们以帮助和辅导,让他们摆脱危机,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当然,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祝您早日健康!!!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