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流感920
孔屏: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副教授,心理咨询师热线电话:82946407热线时间:每周二上午8:30——11:30周五拨打热线电话:0531—5193170(9:30—10:30)E—mail:wx1961@sina.com
笑笑之笑0
这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无论孩子怎样叛逆,你应该知道这是正常的!不要对他们吵骂,也不能不管不问,把握好自己的度!多去跟他们去沟通,也许他们不愿意跟家长多说。但是作为家长应留心观察孩子的举动,知道他在干什么想什么,适时去给与意见当然了可以旁敲侧击。帮他到又别让他发现你是有心的!
美美meme
网文共享,非原创。 家教心得:低调伴随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 很多家长有这样体会,在小学还一向温顺听话,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孩子,怎么上了初中开始便和父母过不去,总是扭着干,想唱就唱,想说就说,甚至对父母指手划脚。有的父母认为是大逆不道,与孩子较真,争个输赢,其结果适得其反,父母与孩子关系是“尖针对麦芒”,家庭充满硝烟味。 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孩子青春发育期提前。一般上初中孩子,如专家所说:“小孩子十三、五,天天气鼓鼓”,即大家所称的青春叛逆期。这阶段孩子特点:自以为长大了,能展翅飞翔了,知识面丰富了,不再像小学时百分之百听父母的话了,而是你说“东门头子,他说西门楼子”。这时家长如果没有心理准备,不了解孩子青春期特点,用上辈父母教育孩子理念:老子是老子,娘是娘,老子要你怎样,你必须这样。这样命令式教育独生子女可能毫无效果,因为现在孩子成长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比我们那时不一样了。 一位在大学里当教授同学电话中向我诉苦:我好歹也是个教授,下学期带研究生了,现在却被儿子折磨的越来越“瘦”。我与那初二儿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小闹,他真拿“教授不当老师“。没想到教育孩子比我做个课题还难。教授问我,你家孩子优秀,考上了好大学,当年是否也这样与父母为敌。我说,说起我儿子青春期表现,我会“老泪纵横”的。在小学,儿子写作文总是歌颂我有一双灵巧的手,聪明脑子,能烧饭会种菜,还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能挣点稿费给他买零食;经常倾着小脑袋听我讲革命故事。可到了初二,“风向”突转,儿子“拿村长不当干部”,吃饭挑剔,我在家说话他都心烦,有时莫名其妙冷落,甚至冲我发火,弄的我如履薄冰的生活。中学阶段我被孩子“折磨”的大倒苦水。 后来,我看了不少家教的书,也咨询不少成功的家长,明白了这是绝大多数青春期孩子通病。最近在中央台《百家讲坛》讲课的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认知阶段,父母老师怎么说,孩子怎么信;但青春期孩子开始知理,知识面广了,能辨别是非了,开始与父母较劲了,像雏鹰一样想冲出父母怀胞。我告诉教授:要放下教授架子,面对青春期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适当低调,先做“孙子”,等孩子考上大学后再重新做老子。另外,我告知教授,对孩子青春期教育掌握6项原则:一是认识青春期孩子叛逆是共性,父母要有心理准备。二是孩子与你谈有兴趣的话题,你要认真倾听,“装着”不如孩子懂得多。不时给予鼓励,满足孩子自尊性。三是多陪陪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体育活动,在共同娱乐中加深感情交流。四是父母再忙不要忽略孩子精神需求。现在独生子女,物质上丰裕,但精神孤单,加上学习压力大,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减压器”。五是多与孩子沟通,掌握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则。对于不同意见,要学会倾听孩子意见,再提出个人的主张。六是对于子女不恭敬态度,冷静分析,适时指正,学会宽容。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