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1090937
七夕一过,对很多异地的恋人们来说,也就意味着暂时的分离。传说牛郎和织女一年能见一次,我不太喜欢这个节日,因为我正经历着一年见12次的异地恋。说到这里,少不了我家那位带有加班狗属性的细腻的西北汉子V。结婚过后没几天,V便接受单位安排赴京挂职,这一挂就是一年。老实说,对我这种从小就没有安全感的人来说,能同意他去,已经是很大的不易了。好在,V并没有让我失望,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突破性的成长。回想起第一次分离,并不是我送他,而是他送我,因为有假期,我陪他一起赴京待了几天。要走的那天,还在房间时,V的眼圈偷偷红了,我假装没有看到,也没有到想哭的点。因为留在原地的那个人总是会更难过一些,离开的那个人,还可以被接下来的行程填满。然而到机场时,再也无法无视V的红眼圈,两个人都很不争气的掉泪了。即便是结了婚,我们好像还在谈恋爱,确切的说,应该是更爱了吧。我们常常调侃:现在,就是我们两个人相依为命啦~
接下来,便是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以及分离之后的种种不适应,还有,漫长的等待。好在自己也学了点心理学,变着法儿地给自己找事做,也常常警惕那些惯性思维带来的黑洞,算是勉勉强强把第一个月对付下来了。第二次分离,是我送他。他定了最晚的航班,我说定早一点的吧,一会儿到了都凌晨了。V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没事儿,我都习惯了,这样还能和你多待一会儿。我们就那样靠在沙发上看电视,握着彼此的手,隔一会儿就看看时间,然而时间并没有要体谅我们的意思。我要送他到楼下,他说不行,一会儿万一有坏人看你把我送走了,尾随你怎么办?我……这次也没有例外,两个人哭得泣不成声,最后是他把我赶进家门,然后自己去按电梯,我隔着门缝看他,我们两个都被彼此的举动逗笑了。我把门一关,按他的叮嘱下了小锁,回头一看,除了空空的房间,屋子还有他带回来的小礼物以及电视节目播放的声音。我哼着歌儿泡了个热水澡,然后安稳地睡了。由于飞机晚点,他落地的时候,已是凌晨2点多,回到住处是3点多,第二天6点多还得起来上班。第三次、第四次以及后面的每一次分离,我们越来越少哭泣,不是感情越来越淡,而是因为我们知道,下一次又会再见面了。
每一次的见面,即使也有争吵,三两下就被彼此的嘲笑化解了,争吵的背后是爱,不表达自己的需求,别人怎么知道你要什么呢,与此同时,感情也在每一次“争吵”中升温。每一次的等待,即使也有孤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孤独,也把这孤独当成一种历练,我做饭、看书、写文章、学开车、学游泳、和朋友见面,你加班、加班、再加班,时间好像也过得挺快,孤独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每一次的分离,即使也有不舍,但下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又可以一起骑车逛大街,偶尔来点小情调,追追日出赶赶海,日子还是值得期待的。我们,总是在分离,相见时便更加珍惜。您的心事,我来倾听。您的烦恼,找我咨询。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方文波】
爬爬的蜜糖
“8月11日晚,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市民在南溪长江大桥附近的草丛中发现一名刚出生的女婴,经多个渠道证实,弃婴出生时仅8个月孕龄。经警方调查,系南溪区某镇一12岁女童所生。此事因孩子生母为未成年女童曾引起外界广泛关注。8月23日,警方有关人士表示,此案已经调查结案,但具体情况需要等待有关部门公布。”这是宜宾新闻网的官微发布的一则消息。首先说明一点,《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所以,这个12岁的女童一定是遭到了性侵,没有任何疑问。“据村民介绍,阳阳(化名)有一个哥哥,随父母在外打工,阳阳则留在家里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作为一个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特别痛心,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谁该为这个孩子负责?谁又该为那一大批尚未出事的留守儿童负责?
一、是父母的责任吗?父母美其名曰为了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挣钱,结果究竟是让生活变得更好还是更糟糕了呢?我只频频看到留守儿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或者其他意外的新闻。这里都不上升到家庭教育了(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部分受教育程度都不是太高),孩子就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更别说生活常识了。孩子没有办法很好的辨别性侵,被侵犯之后肯定还伴随着被威胁,即使隐隐感觉到不对,他们害怕,不敢伸张。因此才有“她个头高,平时穿衣服宽松,虽然最近胖了,但如果她不说,确实不容易联想到怀孕”。于是遭到性侵之后,孩子可以倾诉的最佳对象缺席了。二、是直接抚养人(比如爷爷奶奶)的责任吗?老俩口年纪大了,本该颐养天年了,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过来,还要照顾孩子的孩子,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绪(排除特别明事理甘愿自我牺牲的老人),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就已经是帮了天大的忙了。再者,在乡镇上这种小地方,发现12岁的孩子怀孕之后,大部分的人反应肯定是丢人,更不用说思想比较传统的老一辈人了,他们不愿意伸张,更不用说去报警维护自己的利益了。因此他们选择把孩子生下来,然后丢弃在草丛中。三、是学校的责任吗?性教育的缺失,不是具体哪一所学校才存在,是普遍存在,这点无需多说。
四、是社区的责任吗?针对留守儿童,总是要等到出事之后才会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什么没有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我只希望每个社区都能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服务点,定期为他们开展安全教育、生活常识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敏感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支持系统,那么社会或许可以做一些角色的替代,尽可能保证他们在相对安全、健康的环境下长大。最后,我想谈一谈这件事的危机干预。事发至此,据称,案件中的爷爷奶奶已经拒不回应了,所以,合适的做法是:1、任何人(包括父母、哥哥)都要停止对老人的询问甚至埋怨,并且做好安抚工作,避免继发性事件发生(老人羞愧自责自杀的情况不是没有出现过)。2、媒体停止对当事人及家人以及周边人的访问。3、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用沙盘、绘画等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式而不是生挖硬套。伤口不需要被一次次揭开,它只需要时间和爱来愈合。4、对当事人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安抚,不要制造恐慌,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性教育。
您的心事,我来倾听。您的烦恼,找我咨询。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方文波】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