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8

kevin咖啡馆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在寒冬中的感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雪野在宁

已采纳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悲催的职业,相反,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崇高,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

认识这个行业,是因为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咨询师,她是我大学里的思修课老师,我至今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一个学心理的人为什么还要去做一个大学里思修老师,但是我对她的印象很深,因为她在课上也会给我们普及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其实我之前是不太认可心理学的,不过认识她之后我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有了很高的崇敬和尊重。

思修老师上课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她工作的案例,我倒是对这些还挺感兴趣的,她说有一些人找她也是去抱着不太相信心理学的思想想去验证一下他们的观点,不过一般都会被心理学打败,从而变成心理咨询师的粉丝,这种情况也是特别常见的。

听老师说,虽然她平常接的案子都是比较繁琐的,有的是帮人解决家庭问题,有的是去开导别人,有的是帮人减轻心里的压力,有的是想去催眠一下自己,等等这样的顾客有很多,她说她平常接触的人都是那种算不上正常的人,每天都要和他们见面,然后用专业知识去佐证他们的观点,然后把他们往正路上带,我认为她的职业不亚于在医院救死扶伤的医生,因为他们治愈的是人的内心,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坏了那么他将比生病住院更可怕。所以我对她们一个职业有着很大的敬意。

有着咨询师还会可能去挽留一个个得抑郁症的人,有一些得抑郁症的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从而走上了不归路,如果他们更早的去认识心理咨询师,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令人深思的惨案了。

所以我认为一个一线心理咨询师他的职业非但不悲催,反而很崇高,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一个职业。

心理咨询师在寒冬中的感受

328 评论(9)

夏可兒雲卿

给你个范文....自己看看吧 一、自我成长分析我成长在一个普通和睦的大家庭里,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还有三个舅舅。一九八六年的初春,传统的佳节——春 节还没有过,在一个寒冬的下午,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个新鲜的、刺激的世界,从母亲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当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给正在欢度春节的 家里人又增添了一件高兴的事。爷爷奶奶有了个孙子,外公外婆有了一个外孙,爸爸妈妈有了个儿子,这个和睦的家庭里又多了个男子汉……由 于当时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幼年的我是在家人的呵护中度过的。对我的要求基本上是能够满足的。有了家人的关爱,这使我在幼年期安全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 足。由此形成了我对人的基本信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满足感。虽然是呵护的关爱,其中也不缺乏比较严厉的管教,父母为了让我在年幼的时候去锻炼我 的记忆力,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教我背诵一首唐诗,空闲的时候还教我做算术,可是我这人没有什么学习数学的天赋,数学成绩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提高。开始懂事以后,每当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我就非常的羡慕。1990年的9月, 新的学年刚刚开始,看到别的孩子都报名上学了,不到上学年龄的我缠着妈妈让她把我送到学校去,母亲和父亲商量了以后,都认为早点上学也好统一了意见,带我 到学校报名去了,由于年龄不足只得先找校长,起初校长并不答应非得要对我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试,虽然年纪小可是自己还是争气的,校长最后还是被我的聪慧给打动了,收下了我。在学校里面由于表现突出,被班主任定为班上的班干部,使得我的处理事情的能力、与同学交往的能力、领导的能力等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是 我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另外记得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件事情直到现在还对我的自信心有着影响,记得那时侯学校要开一个全校性的教育会议,在会上需要 朗诵一篇文章,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我和班上的一个女生的身上,由于当时基础薄很多字词都不认识,文章总算是是强硬的背下的。到了正式朗诵的那天,拿着话 筒,站在全校师生的面前我们非常紧张,不知道朗诵到了那里,我发现的搭档漏了一些,我发现她背错了,我就提示她,全校老师同学听了我的话哄的笑了起来,当时自己就蒙了。也不知道自己是犯了什么错。觉得很丢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人一多我说话就比较紧张,生怕出了什么错,有些不自信,这种心态一直影响了我很久。上中学时我离开了家,独自一人跟着姑姑到外地求学,由于一直都是和父母一起生活,形成了一点依赖,读书的学校和家不是在同一个省,只能寒、暑假回家一趟,每次都是由父亲接送,到了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能独自一人穿梭在两省之间。到了高中二年级,因学业的需要我又转回到了家庭所在地的学校。回到了家乡的学 校,由于学校离家较远,也两周才回家一次,在学校里和别的同学租了老师的房子住,因此能认识很多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朋友,因为自己有着很好的亲和力、很好的人缘。很快我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自己学习上也很勤奋刻苦。高中学习很辛苦,加上自己当时的身体素质没有加强锻炼,总生病, 加之学习的压力,有时真想到了放弃,在父母、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的鼓励下还是坚持了下来。这是我生长中的第一次低峰。经过了自己的勤奋学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黑色六月过的洗礼,2004年我被湖北师范学院录取了,我步入了神圣的象牙塔。录取的专业是自己填报的第一志愿——教育学。这是我人生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他是我体会到了成就的喜悦。在大学的专业学习中学到了许多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在大学里我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加入了一些学生组织,成为了里面的学生干部,这样不仅使我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同时由于小学时的事情造 成的不自信在这时候也得到了很好的树立。应对学生工作需要很好的决策能力和逻辑思维,因此在这个时候这些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由于工作的出色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个时候也是我人生、心理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大学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能给人种种不同的体验、不同的锻炼,培养人不同的能力。借助16PF量 表我对自己种人格因素进行分析,我性格总体是外向、热情,和蔼可亲;富于感性、喜欢幻想、工作生活富有创造力;好强、独立,常常有反抗意识,喜欢坚持自己 的观点,但易变通;敏感、怀疑,遇事喜欢思考,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呈高分倾向,情绪体验偏强烈,易生烦恼,稳 定性呈低分倾向,有恒性、忧虑性、紧张性、自律性、实验性等。我认为自己拥有的五个最好品质是:真诚、善良、理解、积极、负责。因此我的朋友很多,他们对我的评价是:真诚、外向合群、积极向上、幽默,放松时给人带来无比欢笑。在从事学生活动工作时一起共事的同学给我的评价是:性格外向随和,善解人意,待人真诚,易相处,为人热情善良富有同情心,聪颖,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强。人无完人,当然我也有我的缺点,大家这样评判我:有时太过于理想化、完美化,偶尔的行为个性化,过于敏感,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用五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就是:感性、积极向上、虚心、善解人意、待人真诚。二、职业行为分析(一)为什么做心理咨询师从求学经历看,我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在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的已经过去的三年大学学习生活,是我希望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的生活基础。因为在过去 的三年里院系给我们开设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外还给我们开设了心理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 计》、《人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等课程,他让我接触并热爱上了心理学,同时,在学习中我认真钻研,学当了很多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奠定了自己厚实 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技巧。从人格和能力看,我具有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条件。在心理健康的状况下,我的情感丰富但稳定,处事比较理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人真诚、为人随和、热 情具有亲和力,尊重他人,而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在院系从事学生干部工作时,使我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在平日里我比较会和人打交道,这令 我更加善于在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更快地打开求助者的心扉,更准确的把握求助者情感过程中细小变化。这些都是我向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 发展的有利条件,让我更能把握某些问题解决的关键点。从客观现实看,许多在校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令我担忧。学习之余,在院系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室)帮助老师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在假期还参加我们学生自 发组织的到中小学或者是社区中去义务的心理咨询,让我有机会把所学的心理知识用于实际。让别人和我分享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在义务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 很多中小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如常见的早恋、考试焦虑、交往上的一些问题等等,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我们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现在的“自杀”现象非常的严重,宝贵的一个生命就在挥指之间失去,这多么让人痛心。同时我还发现周围的很多朋友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怎样残忍地毁坏他们的生活、消磨他们的意志、降低他们感 受生活乐趣的能力。在这高速发展的社会,除了来自学习、生活的压力外人们还要承受不快带来的心理痛苦,我希望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能有美好的心情,由此希望能 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给予他们帮助,这也是我要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理由。从未来发展上看,心理咨询行业的前景对我有很大吸引力。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上看,它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空间。同时自己 所学的专业也涉及到心理学,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历史的洪流中,抓住机遇,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个人更大的价值,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解除“心结”找回快乐。(二)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我所学的专业虽然是教育学,但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有机会到中小学任教将来,我可能从事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老师,这和心理咨询有相通之处。三、结束语我知道,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除了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技能经验,要有冷静客观的态度、聪明才智、积极的人际适应、良好的情感和心态,自己正好具备了这一些品质,同时还要有许多需要准备的地方。咨询师应该注重自己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好好保护自己的咨询热情,那时候才可能有力量,把这种力量提供给 求助者。咨询师应该具有善于运用非言语手段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咨询师应该富有幽默感,并怀着一颗深深的爱心。咨询师应该严格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对来访 者负责,对职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这些正是我所要不断求教和通过自身摸索加以提高的。然而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成为尽善尽美的完人,这更需要我对自己也同样 保持适度的宽容,对自己不苛求,但要从失败中不断总结。 说到我的奋斗目标,我希望通过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或者社会上的人,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或者障碍。同时,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咨询师”这一在我国新兴的职业,对这项职业有个正确的认识。希望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和爱护心理有问题的人,而不是排斥他们。就我个人的成长体验而言,一个人早期成长的动力来源于个体对快乐的追求和对惩罚的逃避,随着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个体就具有了一定的心理支配力,依 靠自觉的意识,充分利用环境和社会资源,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成长就是个体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力量并最终掌握这种力量以适应、调整自己的生 存状态。 我不是一个智力超群者,无论是我的老师还是同学,都这样跟我说:“你是个勤奋者”! 勤奋者往往有着很强的发展动机,勤奋就是努力发挥自我潜能的一种表现。这正是这种理念,使我都断去学习探索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学习, 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是永无止境的,未来的道路崎岖而漫长,我将怎样去面对?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已经起程,还怕路远吗!

200 评论(14)

终于改了名字

是这样滴不,那你上百度去啊

330 评论(15)

vincent'sir

零下20度,寒风凛冽,一个17岁的少女背着60斤的行囊,步履艰难。

背包皮带在她肩头勒出深深的痕迹,她感觉都要勒到骨头里了。

一阵寒风吹来,她浑身像是散了架。

她的喉咙里又苦又咸,想喊却出不了声,已经有12个小时没有喝上一口热水了。

她又冷又饿,困乏至极,她好想一屁股坐下来,但一坐下,就可能永远都不会起来,而且前后有伙伴紧紧相随,她想停也停不下来。

她感觉身上的每一根血管都似冰冻般凝固,每一寸肌肤也都似一片枯萎的叶子,仿佛下一刻就会成为化石般永久失去生命力。

她一刻都不想忍受了,她放下扶着行囊的手,脚踏在一块岩石上,只要眼一闭,纵身往下一跳,痛苦就消失了。

她紧闭嘴唇似是下了最大决心,临跳前她本能地看了一眼周围,后边的一个女孩子紧随着她,如果自己一跳,势必连带这个女孩一同坠入这深不见底的悬崖。

她停下了,继续忍受着痛苦的折磨。

这是发生在1969年寒冬腊月的一天下午3点钟,气温在零下20度,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地区,这里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极”、“生命之禁区”。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一级女作家毕淑敏。

幸亏她没有跳,不然我们也读不到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昆仑殇》、《血玲珑》《红处方》《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等。

50年后的今天,她在回忆起那一幕的时候仍是心有余悸。她说,那一刻,稍微自私一点就会随了心愿。而这也将会成为她一生最大的一个遗憾。

度过了那一个劫难,之后的整整十一年,毕淑敏都在这个满山荒野不见绿色的高原之上静静地生活着。

她用冷竣的眼光一遍一遍抚摸着这些山头,却从来都不会发声,高歌一曲,抒发心中的郁闷。

一个不到17岁的小姑娘为何如此悲观矜持,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就会去轻生呢?

这缘于她自身深深的自卑,而这自卑的来历,恰是她人生当中一个不堪回首,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的巨大的伤痛。

在阿里寂静的山头,她无数次地去回想那个令她感到自卑和羞愧的时刻。

在优美激昂的旋律当中,毕淑敏和其他小伙伴一样扯开嗓子,努力迎合着音乐,大声地唱着歌曲。

骤然,女老师停下手中的音乐,走到他们跟前,她让同学们继续开口唱,而自己来来回回看着同学们的口型。

“毕淑敏,我说队伍当中总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原来是你。你已经被开除了。”女老师忽然站在毕淑敏的跟前,开口说了这么一句话。

毕淑敏看了看周围的同学,想要说什么,却努力咽回去,她收拾了东西,狼狈地离开。

她漫无目地走在路上,后来一个女生跑过来:“幸亏你没走远,音乐老师让我叫你回去。”

“毕淑敏,谁让你长这么大的个子?以后你就继续站在这个位置上,但是只能张开嘴不准发声。”音乐老师冷酷的声音灌进她的耳膜。

从此之后,她就落下了一个坏毛病,从不敢在人多的地方开口说话,更别提唱歌。

11年的高原生活,她愣是让自己紧闭嘴唇安静地思考。

从内心深处,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资质不够好,不论如何努力,都比不过他人的人。

多年过去,她甚至都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唱个摇篮曲,因为当她想开口唱的时候,她就想起了女老师轻蔑厌恶的眼神,它就像一根鞭子,紧紧地抽住了自己的喉咙。

这种自卑情结一直伴随着她,就是在她出版了很多作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之后,也还是心存自卑。

一次,她被百家讲坛邀请去讲课,但她很快以各种理由拒绝。而实际上,阻止她勇往直前的却是她的自卑:“如果我没讲好怎么办?如果我给观众留下极差的印象,怎么办?”

或许当初那位老师是为了考虑整个合唱的效果,但她不知道,她的一个轻蔑的眼神,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举动,曾经多么深地伤害了一个少女的心,以至于影响了她整整一生。

而这也令毕淑敏养成了严谨认真的个人风格。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深知别人在得到拒绝和冷漠之后,内心的困扰和挣扎,所以她总是露着和蔼的笑容,用特别温柔的话温暖和熨贴着他人的心。

当年十六七岁的毕淑敏,一个人默默不讲话,整天注视着阿里的山脉。

海拔5千米以上,极端的地理环境,冰雪天地,浩瀚宇宙严峻俯视着人的渺小。

阿里的寂静,常让她陷入对生命极端的消沉当中去。

她在内心深处一次一次地审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当她和老军医把病死的遗体抬往高山之上铺开,那畸形的器官暴露在荒野之中,盘旋在头顶的巨鹰俯冲下来,也斜着的眼神令她不寒而栗,巨鹰极速的飞升降落中,差一点就会误伤了她,死亡近在咫尺。

既然生命都会死去,为何要努力艰难地活着?

阿里极地生活的严峻考验,身边年轻战友和许多生命的离开,都让毕淑敏感到生活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她很茫然,不知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悲观情绪就像一座大山,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后来毕淑敏成为作家,去临终关怀医院体验生命的最后一刻。

躺在刚抬走遗体的床上,她想起年少时想要死的那一瞬;想起一个80岁的老人临终前对她说的一句话:“这一辈子我觉得从来没活过”;想起老父亲离开时笑着说:“我这一生很幸福。”

可是她却体验不到幸福。在她内心深处,从来都是一股悲凉的悲观主义情绪。

即使毕淑敏后来去环球 旅游 ,那个时候她的人生应该也算是功成名就圆满了。

可是她仍旧会习惯性地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总会想到最差的那一点,是不是下一刻我就会成为狮子口中的猎物?

她将这一份悲凉留给了自己,她对自己总是充满悲观,可是她却愿意在这寂寥的悲观当中给别人一条生路,给别人一个希望。

11年的军旅生活之后,因为儿子得了佝偻病,这让她很自责很愧疚,于是申请退出阿里,来到内地继续当一名医生。

在医生的值班空隙时间,她铺开一张张稿纸,将在阿里生活的点点滴滴融进《昆仑殇》,以一个女性细腻的笔触,却有一个似男人般刚强的胸怀与眼光,去审视和打量自己生活过的,她视若如生命根基的地方。

编辑得到稿件之后,用怀疑的目光一次次地去打量她的名字,不相信这出自一个女人之手。

可是当毕淑敏和她的丈夫一同来到他的跟前时,他确定了,就是眼前这个女人,细腻当中透露着的刚强,如同她的的文字一样,令他敬佩。

《昆仑殇》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的轰动,毕淑敏似乎一夜成名。

可是,实际上她用了整整8年去书写,而文字当中的那些生活场景,却是她生命当中最宝贵的20年岁月的真实写照。

在极地阿里的那些年,总会遇到年轻的生命早早离开,她早已体会到生死离别的痛苦,她认为:人生无非就是一场无意义的行为。

可是你在她的文字里却读出了,即使是在这无意义当中,仍旧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人,为了守护家园,做着令人感动的崇高的事情。

那一刻,即使是在苍凉的人生无意义的背景之下,她仍然愿意选择让自己和他人,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因为活着的意义,你可以去赋予它。

“真实的世界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它,我们终将会爱上这个世界,和勇敢的自己。 ”

在此后的许多年,她用自己的温暖的笔触,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次次编进严谨冷静的小说当中。

她想用这种拷问生命的深深的思索去启发大众,如何能够不遗憾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当年父亲临终前对毕淑敏说,他这一生感觉到有这样一个女儿,有他自己充实的一生,他一点都不遗憾,而且活得很幸福。

那一刻深深地震撼了毕淑敏,她思索了人活着到底如何才能够去幸福?

到底是我们急于去拼命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而麻木不仁地继续着僵硬的动作?

还是去真切地感触,那一次次怀抱着刚刚洗过澡的婴儿的温柔的肌肤?

还是当我们划下一个小说当中最后一个句号时,那种如释重负般的美好的感觉?

于是毕淑敏写了《提醒幸福》,她想让更多的人去感受日常生活里细微和朴素的瞬间,让生命在当下的这一刻里,活得无比有滋味,有意义。

当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北川邀请毕淑敏去上一堂语文课,大灾之后的孩子们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她问:“为什么?”

孩子们说:“那么多的人死去了,我们还活着,难道我们还不幸福吗?

全国各省的人们都在热切地关心着我们,灾难发生十几天之后,我们就已经可以开始继续学习,难道我们还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吗?”

那一刻毕淑敏心灵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她以为自己是来教会孩子们如何去面对灾难,可是孩子们却教会了她如何去体会幸福。

幸福就是点点滴滴的,对生活心存感恩,去感受当下,每时每刻清风拂面的这一刻的温柔与感动。

一念之间,有人在天堂,有人在地狱,心的力量是如此神秘与伟大。

于是她去学习了心理学,她想用更专业和更深刻的理论知识,去抚慰更多在心灵沼泽地里艰难挣扎的人。

成为心理咨询师后,在咨询案例中,毕淑敏面对的是各种困扰、徘徊、挣扎、纠结的人,虽然自己已经足够努力,可是还有很多的人挣脱不了心理的牢笼。

医学史上曾有过这样的病例:一个人生活在怪诞的妄想之中,他觉得自己是一只煎蛋。

他拒绝坐下来,因为担心会把自己弄碎,蛋黄会溅出来。

这就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

医生尝试使用镇静剂平息他的恐惧,但都无济于事。

最后一位医生从认可他的妄想出发,建议他随身带片面包。坐下时,就把面包垫在椅子上,这样他就不会摔破溢出了。

从此这个病人手中总是带着一片面包,但这多少可以帮助他过着还算正常的生活。

毕淑敏愿意用她手中的文字去给到这样的人,一片精神上的面包,去承接他们心中已经打碎的蛋黄。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使命,应该是用自己手中的笔,和一生的经验,以及学到的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去构建人心中最坚固的防御系统。

这可能才是自己活着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女心理医生》,就是毕淑敏基于这样的认知下写的,这是在她人生最安定,和最成熟时期孕育的,有关人生经验,具有哲理性,是一部心理能量的小说。

在《花冠病毒》当中,毕淑敏写到,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强悍的病毒,不是自己的身体素质先天有多好,不是医疗设备有多先进,不是有多好的医药。

而恰恰是自己最强大的信心,和内心构筑起的最大的心理能量,才是防御所有病毒的最强的劲敌。

即使从骨子里是悲观主义的她,从来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性的幽暗,有深不可测的阴暗之处,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病毒的存在。

可是她仍旧坚信,即使在最贫瘠的土壤之上,在最陡峭的悬崖之上,都有一种最顽强的生命,在永远不屈服地向上生长,就好像是在阿里的高原之上,仍旧有将根深深扎入大地的大片的红林。

正是那一片扎根土壤的红林,给了毕淑敏一种坚强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她以耐心去克服自己那种很深的悲观情结。

她经常笑说:“如果你恰好来到我的家中,看到我的家一尘不染,清洁如洗,要知道我已经处在一种无边的无望的痛苦当中,我是在用这种不断地做家务当中去排解这种负能量。”

经历了极地长期严酷的考验,毕淑敏已经有了去抵御生活当中风霜雪剑的定力。

“就像得过了水痘,对类似的疾病就有了抗体,从那以后,一般的颓丧就无法击倒我了。”

她愿意将这一份定力和击败颓丧的方法写进书里,告诉更多处于低谷的人,如何去昂扬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勇敢地走出舒适区,跨出心灵的极限,去挑战自我。

曾经有家长说,“毕老师,可不可以教给我们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如何去避免苦难?”

毕淑敏说:“我可以非常坚定地告诉你,你的孩子必然要遭受生活的苦难。”

“只有如何去坚定自己的内心,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去直面苦难,不逃避,想办法去面对或解决,才能够真正让我们从恐惧和苦难当中拯救出来。”

人生就是在不断攀登中,突破重重困境,涅槃重生,满怀热情,撑到现在,渡到彼岸。

因为人生除了死亡,一切皆是擦伤。

毕淑敏说:“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稳定,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状态。 ”

我们每个人在宇宙当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一个颗粒,渺小如蚁,但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却是力大无比的巨人。

虽然明知生命就是一场悲剧,却依然可以笑着面对,增强自己的内心力量。

这或许就是毕淑敏的人生,以及她的著作,所要告诉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我们即使生活在自卑、悲观当中,可我们有仰望星空的权力和能力,所以我们要全力以赴让自己过得幸福和美好。

. END .

【文| 鱼羚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叶嘉莹:一生多苦难,唯有诗词慰我心

一切苦厄渡我,一切因缘渡我,我且迎去,不怒不怨,心生欢喜

19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