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大小姐
假惺惺,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对应的词:虚伪。意思是某个人的实际行为与他的表达不相符,通俗地来说,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年龄越大,越能看清世事,也看清了这一类人。在我们每个人的朋友圈里,假惺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智商够高,花言巧语可以骗过你,也可以骗过整个世界。年龄越大,越要离这种假惺惺的人远一点,毕竟,谁也不是傻瓜。琳子有几个相处较好的女友,华姐比琳子大五岁,平日里,华姐算是很会说话的那种人,会交际,会来事儿,一度让琳子觉得华姐这个人特别可交往。后来发生的几件事,让琳子大呼上当,原来华姐是如此虚伪的一个人。琳子家境优越,自己工资也不低,父母因为宠女儿,还经常给她补贴,所以在单位里,琳子是手头比较宽裕的。华姐却是一个特别爱玩牌的人,经常赌钱,而且玩得还挺大,输了钱,就找琳子借,琳子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借给她。有借有还,这事也没什么,华姐对琳子越发好,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妹妹妹妹叫个不停,说什么“咱们就是亲姐妹。”然而,当琳子谈了一个对象又黄了的时候,华姐却在外面添油加醋地说琳子的各种坏话,那些流言蜚语传到琳子的耳朵里,她不敢相信这是华姐说的。她坚信华姐不会这样对自己,直到某一天,她亲耳听见华姐在背后议论自己。琳子愣在那里半天,感觉像受了欺骗一样。有一种人就像华姐这样,当面用甜言蜜语说得特别好,背后做的事情却令人作呕。这种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建议还是拉远距离。02人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你弱小的时候,每个人都想把你踩在脚下,你强大的时候,那些人又千方百计想来与你拉关系,套近乎。这也是虚伪。刘亮当时在公司是个默默无名的小卒子,进公司的时候,他忐忑不安,因为他要面对的元老级人物太多,而那些人第一眼看他,就用不屑一顾的眼神,让他很不舒服。在公司苦熬了10年,刘亮不知道熬了多少夜,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也背着人默默地哭泣过不知道多少次。再拮据的人生,只要努力,就总有开挂的时候。刘亮的业绩全公司第一保持了三年,他连续几年升职让大家刮目相看,后来,他被总公司点名,当上了他所在分公司的总经理,而之前的总经理因为渎职被总公司开除了。刘亮的身边一下子多了很多谄媚的人,之前那些元老级人物对他开始嘘寒问暖,有事没事都来找他想吃个饭,喝个酒,刘亮都婉言谢绝了,在他心里,只把这些人当同事,想要做他的朋友,仅仅靠几句花言巧语他是不会认同的。当年,是他们对他百般诋毁,有时甚至落井下石。如今,又是他们对他百般恭维,看着他们的笑脸,刘亮觉得非常讽刺。虚伪,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词。03这个世界,有真诚就会有虚伪。这是铁律。与假惺惺的人共事的话,我们经常需要很久,甚至好几年才能看清楚对方的真面目,因为假惺惺的人,伪装得很好,他们帘幕重重,虚与委蛇。假惺惺的人特别会演戏,所谓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总是被他们演绎得非常完美,会让你差一点就相信那就是真实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上,傻瓜多吗?谁也不是傻瓜。只是看破不说破而已。年龄越大,看到过社会更多的丑恶,我们就会懂得有一个词叫“人心叵测”。年龄越大,结交过更多假惺惺的人,我们就会懂得如何甄别真诚与虚伪,从而远离“假”人。年龄越大,洞明过更多的复杂人事,我们才会明白做人,简简单单才是最好。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当面微笑,背后捅刀的人,也不缺少表面善意,心里恶毒的人。所以,年龄越大,越要活得简单一些,对那些心机重的人,还是适当远离,以免自己无辜受到伤害。和人相处,不要心存算计。与人相交,不要虚情假意。真心待人,良心做事,如此才能问心无愧,你说呢?
candy00606
熙桓心理邓丹|作者 不止一次被人这样问询,有来自朋友的真切关心的,也有知道我是咨询师后好奇的, “你们接触那么多的负能量,自己怎么排解呢?” 咨询师作为职业人士,必定会接触各种有心理困惑的人,这些困惑里面就有很多的负面的情绪或者能量,这是在所难免的。 也许,在常人那里觉得匪夷所思的、不可理喻的、骇人听闻的部分,在咨询室里,我们都需要坐在咨询师的位置上。 什么叫坐在咨询师的位置上呢? 01 第一,咨询有一定的设置,时间、地点,咨询伦理,比如无多重关系(不接待亲朋好友的咨询)等等,这些设置都是为了让咨询关系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心理咨询是在咨询时间内、在咨询室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咨访关系的活动,这是一个职业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把这种咨询关系带出咨询室,或者带入线下生活中。 所以,岔开一句话:有时候,朋友会说,你是咨询师,你帮我看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等,我们顶多是在帮朋友进行心理疏导,而非心理咨询。简言之,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之外和一般人是一样的,一样有烦扰、困惑、七情六欲,也有自身要解决的问题。 02 第二,对“负面”的理解,我们要从多角度、多文化地看待。比如,拿“焦虑”的情绪举例,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而如果焦虑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生活、个人发展等就会滋生出我们称之为的“社会适应”相关的问题,所以,在咨询师看来,负面是针对来访者而言对当下的情境不适应的行为、情绪或者想法,但极有可能以前是很好用的。 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俗认为的所谓“负面”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多地看到来访者身上的资源、自我能动性和积极因素。 03 再者,咨询师的立场。每个人都自己的价值观,咨询师也不例外。 当面对来访者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中立的态度,而这个所谓的负面其实是需要咨询师打开好奇的眼光的:当下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个时候来找我们?以前他也是这样的吗?这个负面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的同时,是否也给他带来了“好处”或者功能?他要表达什么样的需求呢? 当我们不把负面当成是来访者自身的问题,只把当下的不适应的问题看成是问题本身,这就使得来访者和他的负面拉开了距离,帮助他更清楚的看到事情的原本、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不是陷在负面里面,无法自拔。 从另一个层面讲,也许是大家关心的是,咨询师万一卷入了怎么办,咨询师急来访者之所急,比如当我们过多卷入这个家庭,替父母或孩子操心他们的事情,甚至夜不能寐等等。咨询师把在咨询室里的那些事、情绪及思考等带到了咨询室外,这也是常常发生的。 一般来说,以上也分成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是,我们觉察到这部分是来访者带给我们的。这个时候,咨询师通常情况下会找寻找资深的咨询师做督导(督导一般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且经过专业的督导培训等),这个督导是对个案本身,特别陪同咨询师一起对来访者身上的问题进行分析、理解,一般只涉及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身上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在心理咨询里所说的移情,是来访者对过去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师身上的情况。 有经验的督导师会帮助新手咨询师,或者几个有经验的咨询师一起进行朋辈督导,从多个角度帮助此个案的咨询师理解个案,使咨询师在回到文中刚开始所说的咨询师的位置上来。 另外一种,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这是心理咨询中出现的反移情的部分。如果咨询师能够觉察到这部分,诚然是很好的。 然而,有时候,我们并不自知。所以,每个咨询师都需要有自己的个人体验师。而且个人体验和督导是需要分开的。 打个比方,咨询师给人做心理咨询,自己从来没有做过来访者,也许很难体验到坐在来访者的位置上的所思所想;或者,咨询师身上有很多未完结的部分,可能会在咨询的过程中成为死结,这就是咨询师个人的命题。 从流派来讲,精神动力的咨询师是一定要做个人体验的,因为移情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里不详细说明。 也就是说,个人体验是咨询师以来访者的身份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跟督导不一样。做个人体验的咨询师能更好的站在来访者的位置共情、理解来访者的感受,建立更好的治疗联盟。 总之,借国内著名家庭治疗师刘亮博士的五条腿的说法:每个咨询师需要专业培训、案例观摩、咨询实践、案例督导、个人体验等五个方面,齐头并进,一条腿都不能跛。 感谢对心理咨询的热情、好奇和关心,如上期望能解决圈外小伙伴的问题。也许您的这份关心,可以让我们的职业更多地被理解和看见。感恩。 — The End —
小梦不吃土
假惺惺的意思就是虚情假意,没有真心。人何必假惺惺证明很多人都是假惺惺的。并没有真心的对待别人。当一个人对待另一个人假惺惺的时候,说明对对方是不信任的。也是没有真心的。说明对方对他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对他的感情都是假惺惺的,没有真心实意。总是虚情假意的对待他。在他的心里并没有什么位置。如果一个人非常在意另一个人的话。就会真心实意的对他。哪怕自己受到伤害都要真心的对待对方。假惺惺对待别人的人。就是说这个人不实诚。对别人也没有真感情。说明对方并没有使他重视起来。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平时交往中总是保持假惺惺的样子。对一个在意的人会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和真心。假惺惺更多的是对外人的态度。也许是出于自己的目的。给别人一种假象。好像是对别人好。其实内心都是虚假的感情。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