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0

萌萌哒蜗牛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一本心理咨询师写的书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鲁鲁鲁德林

已采纳

《心灵密码》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医生、心理咨询师毕淑敏厚积多年之功的一部力作。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心灵密码读后感,希望您喜欢!

心灵密码读后感篇一

读完毕淑敏《心灵密码》一书,感触很深。一是有感于她对人性的理解是那么的深刻;二是有感于她对人的心灵深处的秘密的解读是那么的透彻;三是有感于她给迷惑、彷徨在十字路口的心灵指明了方向。读其新书《心灵密码》,更是感到作家把关怀的精力真正触及到了人的心灵深处。阅读这样的书,宛如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灵的疲惫与惶然。

初看这本书时,觉得好像都是对女性的关爱和关注的话题,但当你细细读来,又感到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启示。在《批评常常具有破坏力》里,毕淑敏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觉得没面子的时候,常常也就没有了能力。当你尊重一个人的时候,他就有了更大的能量。需要谨记,批评具有破坏力。慎用批评,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大人。尤其是对孩子,让他们感觉羞愧,绝不如让他们感觉光荣与自豪,来得美好。”对呀,作为教育者,竭力呵护孩子的脆弱心灵,珍视孩子的感受,对孩子多鼓励,这样比较温暖和明亮,会产生长远的正面效应。每一个生命来到世界上,都带着千姿百态的特征,等着我们去挖掘。让我们尊重生命中的多样性,让他们更加自由的生长,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心灵密码》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医生、心理咨询师毕淑敏厚积多年之功的一部力作。她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的心理学背景,以深厚的智慧与冷静真切梳理人生顺逆与坎坷,写出了人生的真实,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看了这本书,你的心灵会安静,心会自由呼吸,也会豁然顿悟。人生的哲理和感悟,此书娓娓道来,令你不舍难忘。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做好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听自己心底的声音;学会和自己交流。字里行间,让我眼明心亮。

在《心灵密码》中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有许多小故事,他们就像在黑夜里的一扇有光亮的小窗,将我们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作为教师的我,出于职业习惯,看到关于孩子的话题,不由自主地去重点关注。在这本书中的《安之若素很难办到》一文中,她写到:“孩子最容易受伤,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对象,他们不会还手,受到恫吓就会安静下来,让成人们觉得恫吓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然而,孩子们像海绵一样,吸收成人世界的怒火,并将其植入了自己的大脑皮层的潜意识。随着他们慢慢成长,他们会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由自主地重复从父母那里习得的方式,以为这是最好的一招,以为这是爱的曲折表达。他们会养成以最坏地心思去揣摩他人的习惯,并将自己的情感包裹在铠甲之中,以为这样才安全。”读到这里,我的心感到沉重。纵观周围所闻所见,与孩子相处交流,面对孩子过错时,恫吓声不绝于耳。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大声呵斥随时可听;训斥场面不难所见。在恫吓训斥时总担心“蚊子一样的声音”孩子听不见,自然调高八度。再想想毕淑敏这段话,却是如此敏锐、如此见地,不能不令人深思。大声呵斥也许暂时凑效,事态暂时平息,真正在孩子内心中是否在接受你的教育?是否明白其中事理?如果与孩子沟通,心平气和,轻声交流,孩子就会安全地倾听,如果没有听懂,也会全神贯注安静地倾听。我想:作为老师该明白如何选择教育沟通方式了。

文章中还这样写道:“安之若素其实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特别是看着孩子渐渐成长中那无数次的过错,你要心平气和,你要眼睁睁地忍耐一个生手的过失,有时还是很严重的过失。你忍不住要跳出来帮忙,其实这是一次扼杀,你杀死了一次正在成长中的经验……”毕淑敏就是这样提醒你、叮嘱你、期望你。我是老师,就要用我们的爱心,用阳光的心智去善待我们的孩子,在他们幼小的成长阶段,给予每个孩子关注和正确引导。“因为这个阶段,稍纵即逝,对人一辈子影响极其深远。”

看毕淑敏的书,像一次旅行,心灵的旅行。她以文字的方式向我们传授着她用时间、用心血得来的经验;像父母一样叮嘱你:不要陷入人生的陷阱;像老师一样期望你要乐观向上;像朋友一样告诉您要善待自己;像智者一样引导你如何工作、如何生活。

心灵密码读后感篇二

毕淑敏,著名的作家,最近新出了一本书《心灵密码》,她以作家、医生、心理师的多重身份,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的心理学背景,以深沉厚实的智慧与冷静真切的良知为经纬,梳理人生顺逆,讲述生命悲欢,挖掘心灵沉疴,解锁心灵密码……

读她的这本随笔,几乎每一篇都能让我掩卷沉思,从她的书中,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百读不厌的文章。那些简短的篇章,以深沉厚实的智慧与冷静镂刻人世间的变故与悲欢,让人不得不铭记在心,不断地思索。

“心灵密码,心灵本无密码,但密码又无处不在”。读这本书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对于我来说哪怕读了很多遍,每读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心灵感受和收获。

生命中是由很多最重要部分组成,感情和理智是我们其中的一部分宝贵财富,有时候,远离就是更深刻的爱戴,而宁静则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让人温暖,仿佛自己的脉搏与作者一起跳跃来达到的共识那样心有灵通。

对大自然,她深情的说:“所有地球人,相互之间必须紧密连接。要有悲天悯人之心,不能让高山消融万年雪冠。万物灵长的我们,只有一个心灵的出口,那就是相亲相爱”。

对幸福,她出语不凡:“无数微不足道的幸福堆积起来,如同一滴滴饱含盐分的水珠立体集合,聚成了波涛万顷的沧”。这几句话,让我顿悟,滚滚红尘中,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自己找个安身立命的支撑点,即使向礁石一样,千疮百孔却仍能快乐的矗立着,从容一生。

世界上最暖人心的时刻,不是夏日朗朗清空阳光的照耀,而是你我内心的共鸣,了解自己,破译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安定的生活,享受持久的幸福,我想心灵密码不过如此。

心灵密码读后感篇三

知道毕淑敏,是从她的那篇关于教育、关于孝心、关于感恩的“提醒幸福”开始的,从那个时候起,就一直很喜欢这个作家. 在该书中,毕淑敏将其研修心理学的体会与她开办心理诊所以来的典型案例、精彩故事融为一体,并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排忧解难的小方法,对舒解现代人心理压力颇有益处。

心灵本没有密码,但密码无处不在。在《心灵密码》中,毕淑敏将其师从心理学大师研修心理学的精深体会,与她开办心理诊所以来进行心理咨询诊疗的典型案例、精彩故事和优美的文字融为一体,讲述了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面临的共同事件和共同感受,如生离死别、情爱怨仇、成败悲欢、喜怒哀乐;还讲述了许多人遭遇过的心理痛苦,以及许多人正在经历着的现实困惑。毕淑敏希望,这本书有一种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动和反思的力量,有一种励志的作用。

书中,作者用那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睿智的文字,讲述着女人、情感与家庭。如在《我的恋爱为什么总是无疾而终》里,作家借主人公梓怡的故事,最后总结道:“如果你有很多美丽的照片,请不要把自己的家变成展示这些照片的博物馆。那无意中将是一种排斥他人、唯我独尊的信号,说明你的世界里充满了你,让人却步。高傲自恋的女人,在让人欣赏的同时,会让人远离。男人和女人都对高度自我的人,敬而远之。”这些缠绕在我们身边的琐事,或提醒人们关注感悟幸福,或引发思索、联想,令人生出无限美好的情愫。

毕淑敏的书中,有的只是生活,真实而美丽。她不像学究们舞文弄墨,不像教授们高深说教,不像时评家语锋犀利,不像青春写手愤世嫉俗。诸如在《让女人丑陋的最根本原因》里,作家写道:“女人会不会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变丑,我不敢打包票。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导致身体上的病患,却是千真万确的。为了不得病,为了不变丑,人们只有更多地让爱意充满心扉。”这样的文字,折射着女性水样的光华,如一剂心灵处方,文火清蒸,给人恰到好处的滋养。

作者还对人类的命运进行探究,对深层的人性进行审视。比如在《向一个小斑点致敬》里,作家提出:“人到了最后的关头,能够完成的,就是在身边咫尺之遥的范围内极简单的动作了。我由此想到,如果你有什么要说的话,一定要尽早说,不然就无人能听到。如果你有什么要做的事,要趁着血脉充盈之时赶快做,不要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刻,作家所描摹和传达的意境,或者是因为我们见惯不怪的麻木,或者是因为压根儿就没想到,总会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与惊愕,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获得一种阅读的快感。

在《心灵密码》中,类似这样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有许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都会像是我们黑夜里看到的一扇有着亮光的小窗,将我们麻痹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己。解读心灵的密码,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给读者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说的“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幸福愉悦的感受也是如此”。名医很多,作家也很多,但作家兼医师的人不多,能治病又能医治心灵的人也太少,毕淑敏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毕淑敏用她温馨的感悟与思索,激发着我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读该书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此。

一本心理咨询师写的书

264 评论(11)

星星星kooo

这部作品主要讲的其实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只不过是用一些童话的方式讲出来。所以是非常有趣味性的,也是非常有教育性的。

161 评论(14)

追梦的风筝123

《了不起的我》这本书的作者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他在得到App上的两门课程我都有订阅,一门是“自我发展心理学”,另一门是“亲密关系30讲”。 据说,这本书就是脱胎于“自我发展心理学”那门课程,我在看到后第一时间购买了回来。这次大家春节读书,刚巧又看到有伙伴推荐,我就选择了读这本书。 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开启行为的改变”,第二章“推动思维的进化”,第三章“发展关系中的自我”,第四章“走出人生的瓶颈”,第五章“绘制人生的地图”。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陈海贤老师自己评价的那样,离我们很“近”,也很“实”。很近是因为作者有着13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接触过很多现实的心理问题或现象的案例,有些内容也是陈海贤老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因为“样本量”足够大,我们更容易觉得亲切、易懂,好像作者就在讲我们身边的案例,有时,也能隐约看到自己的影子。 此前,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常常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陈海贤老师用他不快不慢的语速、不太标准却非常亲切的浙江普通话,对内容娓娓道来。他的表达非常简洁、凝练,语言平实,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常常让人感觉到智慧的传递,安静又温暖。所以,我也还是想读一读书,相信跃然纸上的文字会带来不一样的思维冲击。 读这本书时,有点像品尝一块儿美味的蛋糕,我常常舍不得一次都吃完,而是不时地去品尝一点点。我不是按顺序从头到尾读的,因为内容已经比较熟悉,我是从自己感兴趣的点位开始,跳跃地读,最终读完的。这本书,前两天Lucy也做了内容分享,我就从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三个观点来着重分享一下。 分别是:1 要坚守“希望与梦想”,用爱与行动为梦想导航;2 万事皆有路径,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寻找和践行更好的方法;3 生命本无意义,而我们让一切发生,同时也赋予生命自己想要的意义。 先谈谈第一个观点,要坚守“希望与梦想”,用爱与行动为梦想导航。 本书第一章“开启行为的改变”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强化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从来都有选择的权力或自由。我很喜欢这一观点,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每个人都愿意“我的人生我做主”,希望能尊重自己内心的主张。而如果总是可以自主地做出选择,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改变听上去有点抽象,作者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落点,就是行为。我想到了古典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看见,是改变的开始,行动,是改变的抵达”;李笑来老师说,“要做一个践行的人”;人们也常说,知易行难。那么我们不难看出,行动、行为对改变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改变需要勇气、也需要自省。书中写到,知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每次有来访者,他都会问,这三个方面,你想谈什么? 很明显,我们都能看出,“我很可怜”和“别人很可恶”都属于没有什么用处的抱怨,是浪费时间。只有“怎们办”才是更理性、更智慧的选择。作者的观点是,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感性,一个理性。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有个有趣的比喻,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对于改变而言,理性提供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 我觉得这有点像我们的“自我探索”,因为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就是要给自己拍X光片,更加真实且深刻地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内驱力到底来自哪里?从某种程度而言,自我探索,是助力我们达成目标的底层逻辑与支撑。 所以,人的理智如果想要达成改变的目标,是有方法论的,首先需要了解情感这头大象的脾气和秉性,也就是找到我们的内驱力。 我联想到自己的经历,18 岁成为我的故乡---河南省沁阳市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工作后继续学习,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读了本科,在央视科教频道做了两年的外景主持人和专题配音工作,又通过托福考试赴英国留学,取得了理学硕士学位。2006 年,再回到央视,在财经频道国际组工作至今,实现了18 岁时希望从地方电视台跨越至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向往。 回顾一下个人成长历程,这些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不断发掘自己在普通话播音、朗诵和英语学习等方面的兴趣、潜力,打造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无意当中践行了“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儿”这样的成长。那么,我的大象和骑象人到底是如何配合的呢?哪些方面曾让我受益呢? 首先,我觉得爱很重要,因为被父母兄姐深爱带给我的,是与生俱来的乐观、豁达,并且总是心怀希望与梦想。 我相信,大象,是听得懂爱的语言的。我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小时候,爸爸、妈妈,以及我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很疼爱我。 我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曾经碰触过一次生命的死亡线,当时和同学们去帮一位老师回农村收玉米,路上被侧面驶来的长途汽车撞出十三米远,脑颅骨骨折,脑大面积渗血。 我的爸爸斩钉截铁地对医生说:“这是我的女儿,不要追问肇事司机是谁,花三万、五万元都由我负责,请一定救救我的女儿!”父亲还以他平时喜欢读一些医学书籍的经验,建议医生尽量不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并从大医院请来医生会诊。 我的妈妈,则在我昏迷7天7夜的日子里,曾拿着我的衣服,在我出车祸的那个路段,走一步磕一个头,呼唤我的名字,据说是希望把我的灵魂“呼唤”回来。是父母半年多的无私关爱和悉心呵护,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后来,一想到我这脆弱的生命曾在生死关头被父母力挽狂澜般保护过,我就会在感动之余,从不向困难与挫折低头,我那本性脆弱的心灵也常常无法不坚强。也是从那时起,我就在内心对自己许下了一个承诺,一定要好好成长、不断做更好的自己,来回报我所承受的这些美好、难得的亲情与关爱,希望爱我的人因我而感到骄傲。 这样,我情感的大象告诉了我理智的骑象人:不断学习与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将是我不变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恰好帮我做了一个区分,就是我后来才了解到的,阿德勒心理学方面对“他人课题与自我课题”的区分。 因为从那时起,无论我遇到什么事情,我无意当中首先使用的都是三面柱的第三面,“怎么办?” 我的专注焦点总在 “自我课题”上:我能做点什么,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如何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如何通过不断学习与练习发挥和强化自身的优势?这样,我恰好在无意间践行了“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儿”,也践行了 “爱干、能干、值得干”这一比较理想的“职业三叶草”模式。 所以,我想,大象与骑象人的说法,对我们的改变,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进行自我探索,找到内心驱动力的意义所在。它能够帮助我们坚守“希望与梦想”,并且用爱与行动为梦想导航。 我想分享的第二个观点是:万事皆有路径,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寻找和践行更好的方法。 在本书的第二章“推动思维的进化”中,作者从心智模式等方面做了介绍,他推荐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其实特别像那句著名的祈祷词,“希望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能够改变的,有足够的平静去接受不能改变的,有足够的智慧去做一个区分”。 确定了目标与梦想就是确定了方向,有了方向,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行动、加强执行力,而这时,就可以一边行动,一边寻找更好的方法了。 比如小步子原理是一种方法,让我们细分目标,一步步慢慢来。因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需要一次次先完成,然后,再不断迭代与积累,以期达到预想的高度。 比如第三章“发展关系中的自我”,其实提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有点像《非暴力沟通》当中提到的理念,提倡客观、理性,去观察和聆听关系的语言,直接谈自己的感受与需求,等等; 再比如第四章“走出人生瓶颈”当中,也谈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我们如何看待逆境?如何利用逆境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如何聆听内心的声音,忠诚于自己,忠诚于真爱与责任?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 在自我发展心理学中,课题分离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以上的这些方法,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践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自己和他人受益。 我想分享的第三个观点是“生命本无意义,而我们让一切发生,同时也赋予生命自己想要的意义。”《了不起的我》这本书的第五章是“绘制人生的地图”,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在“自我探索”之后所制定的“个人发展战略”?绘制人生地图,涉及到探索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怎样的人生?如何行动? 同时,作者也指出,这个地图并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就像个人成长一样,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是让我们听从内心的声音,踏上了一条能够越走越远的路。就像生命本无意义,而我们让该发生的发生,就给生命赋予了我们自己想要的意义。 最后,分享一首我很喜欢的歌曲《中国霸王花》的主题歌《无名小路》: 林中有两条小路都望不到头 我站在岔路口伫立了好久 一个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 我选择了这一条 却说不出理由 也许另一条小路 一点也不差 掩埋在没有那脚印的落叶下 那就留给别的人们以后去走吧 我选择的这条路 我会一直走到天涯 将来从小路的尽头 默默地回望 想起曾有两条不同的方向 而我走的是人迹更少的那条路 正因为这样 无名小路才不会被遗忘 自我探索、勇敢做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有时你可能会觉得那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幸运的是,那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我们就需要践行真爱所带给我们的使命,就有了因爱而生的忠诚与责任,一步一步,踏实前行。 希望我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相互支持、彼此陪伴、越走越远,走出不可想象的精彩,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13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