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包么么
成为心理医生可能性很小,但成为心理咨询师还是可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先讲讲心理医生吧,首先,心理医生主要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是学医学出身的,既要学习精神病学,也要学习心理学。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的学历和经验,以及心理医生的资格证书,即似于行医证的文件。
所以想成为心理医生,前提是你大学学的是医学专业,具备临床医学的知识,然后再学精神科医学等内容就差不多满足了条件了。
如果只是心理学出身那可能不够,不懂医学原理是不能从医的。不过,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考研,勤勤恳恳地去考个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然后就能去医院实习了。
这么看下来,心理医生的门槛蛮高的,未毕业的学生还好,已经工作的人可能就没多大希望了。
有这方面意愿的朋友先别气馁,当不了心理医生,能做心理咨询师也是很不错的。
当然了,不是说心理咨询师的门槛很低,只是它限制条件没那么严格,不用医学出身也可以做。
我觉得有必要在此再次声明一下,心理咨询师也是需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做好的,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掉,所以千万不要因此轻视它。
好吧,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要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哪些过程。
如果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心理咨询硕士或博士,那就可以直接“一步到位”,进入相关部门和机构从业。
除了这种,现实中更多的是“半路出家”型,也就是转行来的,对心理咨询行业有兴趣、有热情,想去做,对此,我的建议有5个步骤
一、想清楚为什么想要做心理咨询师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有的人是想帮助自己,有的人是想帮助别人,有的人觉得咨询师很酷,有的人听说这个很赚钱······
没错,我就是想赚钱的那种,总之,你得先想清楚为什么才好做下面的规划。
二、了解行业详情
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得怎么样,缺口大不大,还有业内人士是怎么工作的,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形式。
一套准备做下来,那些一时兴起想从业的人,就差不多冷静下来了,要是这样你还想转行,那行吧,接着看下一步。
三、考证
考证是重中之重的环节,不管以前还是现在,从业人员都要考证才行。
不过,现在国家的政策不一样了,以前的二三级取消了,改为由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代报名,学满足够学时再参加考试。
也就是说,现在不能自学自考了,必须报班学习才能拿到相关证书。
可是问题又来了,那么多的培训班,那么多的证书,到底相信哪个才好呢?
这里,我推荐中科院认证的证书,只有它的含金量最高,其他的不好说,但肯定有很多坑,拿了之后业内不认可那就惨了。
我有一朋友就是贪图小便宜,到小机构考了机构自己发的证书,结果后来不能从业,弄得很是伤心难过。
我还是建议到口碑不错的大机构参加培训,我当时是托了熟人的关系,联系到内部老师,聊熟了之后拿的优惠价,不然按官网那价格我也是有心无力,可能直接就退缩了。
看了看现在的行情,好像价格也不低,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运气比较好吧。
四、理论+实操,长程培训
考证这一步,有的有实操有的没有,反正我是一条龙连着学的。如果没有的话,那还得重新深入培训一下,毕竟我们不是为了考证而考证,真正从业的时候还要看能力,这是短时间内难以达到了,只能一步步坚持。
五、实习平台
不少机构是允许优秀学员完成学习后进行实习的,不过实习阶段不要期待有多高的收益,甚至还需要你倒贴钱,熟悉后可以接一些免费公益咨询,积累一点经验,这也算是必要的一步吧。
说了这么多,也仅仅只是大概地介绍了一番流程,关于具体问题大家可以私我交流。
chunping1988
朋友,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是当成一种职业,还是作为业余爱好?不管什么原因,我都慎重地建议:心里咨询是一把双刃剑,弄好拯救一个人,弄不好就毁掉一个人。如果是当成职业,那么你必须具备相关的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也就是说要取得相关等级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这个必须对心理学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换句话说,心理学硕士毕业,国家二级心里咨询师以上才有市场,否则怎么让别人相信你。如果是作为业余爱好,那么就当当“和事佬”、“开导员”等等,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行了,你说呢,朋友?
八彩虹624
我是女的,国内称为催乳师,我觉得跟国际接轨,称为母乳喂养指导顾问更合适。因为在帮助妈妈的时候,手法疏通通常只占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对的,就是两个小时的话,你顶多就是用了半小时帮妈妈在排奶,还有半小时在上穴位,剩下1小时呢?都用来教妈妈怎么喂奶。
superman0810
看见|清心心理问答 小芹: 你好。如果你想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这完全是可能的,这要庆幸我们生在中国,但我国对于这个行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原因。 因为你提出的不是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这个问答我可以大胆给你建议,而且可以在给建议后,分享一下这个职业可能面临的压力,希望可以帮助你对这个职业有多角度的认识。 先分享三点现实的建议: 1. 为了顺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建议你完成一个心理相关的专业学习,并获得学位证,本科,硕士或博士都可以,毕竟心理咨询是一个讲专业的工作,以后还是会看学历专业背景的。这种苗头已经在呈现,比如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对于注册心理师的申请有个硬性指标就是要有心理学、医学、教育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的学位。 另外,因为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研读一个相关学位,也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个敲门砖。既然打算从事心理咨询的职业,尽量选读心理学专业,更贴近实际应用。 这就涉及到考试了,如果你对考试有不太好的感觉,建议你先处理一下自己这个课题,也许会让你更了解自己,看看阻抗的背后是什么。 2. 完成一个一年或两年以上的连续性专业系统培训,很多机构在招募咨询师时,还是很在意咨询师的系统专业学习背景的。 武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类课程较多一些,这个行业打飞机去上课是很普遍的事,课程的老师和质量更为重要。推荐简单心理、壹心理、糖心理、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德瑞姆心理,以及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课程,都不错。如果你喜欢荣格方向,那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是个不错的选择。 3. 坚持阅读学习,做个人体验(成为来访者),多积累咨询量(这是从业硬指标,可以从公益咨询做起来积累经验),以及坚持案例督导。这点后面会分享更多。 我也是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当时我们考证班有近十位小伙伴关系不错,有几个月,我们每周聚一次,读书学习,共同成长,彼此鼓励,大家都隐隐期待着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两年过去了,只有我成为了全职心理咨询师,还有一位开始兼职零星做起了个案,其他小伙伴都在中途放弃了。 说实话,这条路确实很不容易,太多人在前期投入很多金钱和时间后,最终都没能真正迈进这个行业。这其中的缘由有很多,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三方面的压力。 行业里有个说法,心理咨询师从业前三年别指望收支平衡,这话一点都不假。从业前三年,还不包括学习期,在接第一个个案咨询前,至少要有一整年的系统基础学习期。 首先这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走进来你会发现学费支出根本停不下来,因为这是一个很考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最初几年,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你总会忍不住再去充点电。这很正常,就算咱们真是学习型人格障碍患者,后期恶补的知识和技能厚度,跟欧美国家对心理咨询师从业者的专业要求标准比较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这个行业的培训费真不便宜,随便几天工作坊就几千上万。当你积累到一定水平,总算可以达到中德班中美班或某某精神分析学院这样高标准培训的入学门槛了,你激动地填简历申请报名通过面试后,几万块钱又出去了。 学费这个无底洞,比起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与督导费,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必须接受个人体验,这样你才能让自己的人格更完善。人格更完善,你才能在咨询工作中不被拖入泥潭,才能不在咨询工作中,跟来访者互相伤害。 督导费像个人体验费一样重要,曾奇峰说,没有督导的心理咨询,称不上真正的心理咨询。我非常同意,在更专业的从业者指导下开展咨询工作,这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督导师不但会帮你在专业性方面指导你,还会无形中帮你分担很多工作压力。 我个人感觉,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按国内行业的收费标准,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和督导费加起来差不多要1000元,最低也要800元,否则质量很难保证。有同行曾写文说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上,要准备一套三四线的房子,我觉得没那么夸张,但准备个十几二十万,还是很需要的。 每周有个人体验和督导的加持,你的工作压力会少很多,但并不代表一点压力都没有了。心理咨询是一个尊重专业的工作,同时还是一个非常看人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压力与职场上的压力不同,职场上的压力再大,但还不至于让你当场气脉散乱。我见过一个同行刚从咨询室出来,被来访者攻击得拿杯子的手颤抖了很久,我也经历过在结束一个咨询后,僵在沙发上整整五分钟动弹不得。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也在于它具有这样独特的工作压力,只有灵魂与灵魂真正的碰触,才会让你体会到这种消耗。你以为自己被耗得七荤八素后会恨你的来访者么?不不,等你精神一恢复,你依然会爱他们,而且随着工作深入,你会觉得他们越来越可爱。 为什么被来访者虐千百遍,依然爱他们呢?有一部分原因,肯定是由于这是你的工作,你收了钱,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另外的原因,我觉得是--- 当灵魂与灵魂发生深入的触碰、信任与链接时,这当然会激发出爱。 比如,当有一个人如此信任你,把在他/她看来最羞耻最隐秘的心声告诉你,你很难不想尽全力让他/她更轻松快乐幸福。即使你表面上要克制,要无为,但当那个人更成长了一些,你内心就是会感动得稀里哗啦。 当然,你也是一个正常人,如果你恨的时间有点长,你发现自己惧怕见那个来访者,或者在那个咨询中,你有强烈的无力感。这时候,出于对来访者和你自己的负责,你要尽快跟你的体验师聊聊,看看情绪的背后是什么,看看你哪些情结被勾出来了,趁机你再完善一下自己的人格。所以,有时候,真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在一起成长。 随着你人格越来越完善,经验越来越丰富,功力越来越深,你感到的消耗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虽漫长却很美妙的路。 当你工作进入正轨,你会发现这是一份挺忙碌的工作,更是一份很孤独的工作。 你忙着做咨询,忙着写记录,忙着打逐字稿,忙着见体验师,忙着见督导师,忙着上各种课,忙着大量阅读,还可能忙着写作……最后你发现, 你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人,不是你的来访者,就是你的体验师或者督导师,而且都是一对一的见。 这与办公室环境是相当不同的,办公室的关系不管有多少虚假和浮华,但人来人往啊。有时候,咨询师喜欢上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多啊,热闹啊, 平时哪有机会见那么多人 ! 另外,你会跟你的来访者有很深的链接,也会跟体验师有更深的链接,但这些关系很微妙,比现实的关系显得更真实,却又绝不能成为现实的关系。有段时间你可能会很迷茫,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是,当来访者一次次深层次触动你,体验师一次次海纳百川地接纳你时,你很容易感觉生活中的关系有太多虚假和伪装,感觉社交质量愈加低下。 于是,你宁愿形单影只也不愿意沉迷“虚假”。人的烦恼就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你渴望遇到可以深度交流的友谊,怎么去遇到呢?同行应该更谈得来吧,毕竟有太多相似之处。首先督导师是没时间跟你交朋友的,其他同行呢?你热情满满约见了几位,然后你发现很多同行早已孤独成仙,对你发出的友谊发展信号毫无反应。这时候你也不要气馁,这不怪你,只是他们早已不擅长交结朋友了而已。 咨询师与咨询师做朋友,表现在:严肃时,微信群里讨论一下防御机制与存在主义,然后再总结一下新的领悟;轻松时,微信群里互相攻击,互相抱持一下,然后再谈一下自我觉察。 还有一些连群都不冒泡的咨询师们,偶尔在彼此文章下点个赞,留个言,再赞个赏。这就很温暖。 为什么那么多心理咨询师喜欢写作呢?我想,恐怕没有什么事比写作更加孤独的了,以孤独克孤独,以毒攻毒,不能再有效了。 过两三年你总算打破了自己高逼格的防火墙,心想管它什么真真假假,特么开心就好,这才是人生智慧啊。不过很快你会发现,自己依然回不去曾经的繁花似锦了,因为你也已经孤独成仙了。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孤独,我觉得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是做了心理咨询师变得孤独呢?还是因为一个人原本孤独,才选择了成为心理咨询师呢?我觉得是后者。 李孟潮说,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想成为的职业,而是一个被选择的职业。曾奇峰也说,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他甚至建议一个人在决定转型成为咨询师前,先去找专业人士做一下评估,看是否适合,要不然花太多时间和金钱也是打水漂。我觉得不至于这么夸张,但如果具备更能适应孤独,更能感同身受,更能持之以恒,的确会在这个行业走得远一些。 有些孤独不是说能适应就能适应的,之所以很快适应了,那真可能是你本性就如此。 也许前些年你沉浸于喧闹中只是防御孤独的一种方式,最终你总算有了勇气,敢于大大方方的孤独了。 这节小标题我没有写“孤独的压力”,孤独是压力么?不不, 没有一定级别的自恋高度,是达不到一定级别的孤独境界的。 对了,听你说在网上写简历,不知道你是看的是什么样的招聘信息?其实,心理咨询机构很少在招聘网站上招聘全职咨询师,这个行业更偏向合作的方式,另外这个圈子很小,想招募到合适的咨询师,可能转发转发机构的公众号就有效果了。招聘网站上的心理咨询师职位很有可能是这几年时兴的情感咨询师,这与传统的心理咨询是有很大不同的。建议你再多些了解。 以上是我对这个职业的一些认识和感受,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肯定会有很多局限性和偏见,毕竟我从业不久,也许过几年会有新的认识。写下这篇文的标题,我肝颤了很久。 其实啰嗦那么多,都是废话,核心的点就一句话,真爱就 just do it ,不管三七二十一,很多心理咨询师就是这么过来的。 感恩你的信任哈,加油。 清心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