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6

小红粉菲菲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掰勺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素食更好

已采纳

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一个失落的灵魂能很快杀死你,远比细菌快得多。”不够完美又如何,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一、学会放下一些无谓的思辨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把不愉快的事格式化,把难过苦闷的过去从记忆里删除,才能轻装上阵,更好地生活。“当你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的手中。”学会了放下,才能拥有更多。

我们经常把自己看作世界的重心,高估了别人对我们的关注。比如你做某件事没成功大家会看不起你;比如你穿了夸张喜欢的衣服要不要接受异样的眼光;我们不是商品,不需要别人来标榜价值。别人的想法我们无法左右,那是别人的事,但要做真实舒服的自己。

不要被他人定义,要打破标签和刻板印象。因为它们不准确,别人永远不够了解你。我们可以是多维的、立体的、有惊喜的,向外界展示不一样的自己,撕掉别人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必以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要学会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二、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有人说,“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善于管理别人,而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爱你之人和你爱的人负责。管理好身体,管理好情绪,管理好时间,人生也会因此充实而有意义。

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你的人生到达哪个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管理自己。管理好身体,让健康为你保驾护航;管理好情绪,让宽容为你点亮修养;管理好时间,让行动为你养成习惯。学会管理自己,为自己负责,才是治愈迷茫和焦虑的良药。

前路漫漫,山不转水转,如果生活把你抛入最低谷,也一定给你留了上坡的路。生活教人成长,时间教人珍惜,好好生活,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

心理咨询师掰勺子

168 评论(10)

Ashtray喵

按照科学的分析,心灵感应必定是假的。心灵感应是一种远程感觉,在民间被称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5种常规感觉之外的“第六感”。心灵感应主要有人与人的心灵直接沟通、能知过去未来、遥距观测等,最玄的说法还有“感知隐藏在第11维空间的全知信息,它们在第10维空间与第12维空间的交界处震动”。为了开发利用这种特异功能,大量学者投身心灵研究;一些国家投入巨资,希望利用心灵感应获得军事上的优势;民间还有不少“心理学爱好者”热衷于参加形形色色的“灵修”、“身心灵”培训,试图修炼“第六感”。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心灵感应至今仍未获得科学证实,反而有大量江湖骗局、学术造假,“心灵课程”更被媒体曝光涉及邪教传播和集体淫乱。有学者认为,相信心灵感应的人是在自我欺骗,只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结果,而对不支持心灵感应的证据视而不见。心灵感应离不开欺骗造假爱人、亲人、熟人之间时常有着某种默契,被当成是心灵感应。例如,某人梦见初恋女友,随后就收到她的来电来信。然而,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多种多样,生活习惯相似,产生个别、偶然的默契并不神奇。要证明心灵感应的存在,还需要有严谨的科学证据。早在19世纪80年代,位于都柏林的皇家科学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威廉·弗莱彻·巴雷特爵士和一批学者组成了一个“心灵研究会”,对一位牧师的4个女儿及1名女仆进行科学研究——她们声称可以用心灵感应进行交流。研究的方法是猜写着人名或家庭物品的卡片,如果是瞎蒙的话,猜中连续5张卡片的概率是亿分之一,连续猜中8张卡片的概率更是天文数字。在公证人的见证下,这些女生竟然全部猜中了。然而实验进行了6年以后,有人终于发现女孩们使用了暗语作弊,而且手法不算太高明。心灵感应人士道格拉斯·布莱克本与一名杂耍高手合作表演了心灵感应现象,得到“心灵研究会”的认可,布莱克本还成了该协会的秘书长。然而布莱克本后来忍不住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公开了他是怎样做手脚欺骗研究人员的。人们会出于某些原因而冒充心灵感应,为此他们运用了非语言暗号,例如用眼睛朝上、下、左、右看代表不同的意思,或者用咳嗽、叹气、哈欠、用鞋子发出声音等来透露实验卡片的内容,更有甚者用硬币敲出声音发摩斯密码!为了预防骗术,研究人员不得不聘请魔术师、赌场老千等行家来侦察欺诈的行为。另一方面,心灵感应的研究者也经常造假。美国心灵学家莱因就发现自己的学生兼助手列维在实验中伪造数据,而莱因本人也会把不支持心灵感应的数据忽略,认为那是参加实验者故意不配合所致。然而,排除了实验造假之后,心灵感应的现象就不存在了。有些人诡辩称,心灵感应是“心诚则灵”,严格的反作弊手段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心灵感应就不灵了。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一个结论:“【经过了130年对心灵学现象的研究,没有科学的证据能证实其存在。】”能知过去:猜出真相不稀奇能知过去未来,是心灵感应的神奇体现。其中的“能知过去”是指单纯靠心灵力量实现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感知。例如下面的例子——美国一名观众看了一则电视新闻:南加州一名白人母亲苏珊·史密斯声称一个黑人把自己和两个儿子劫持上车,开到一个湖区后把她赶下车,然后带着她的两个儿子开走了。这名观众马上感到,两个孩子可能已经遇难,而且就死在湖里。一个星期后,警方查出案件真相:原来那位母亲狠心地将两个儿子关在汽车后座,然后启动汽车冲入湖中,而自己提前下车,看着孩子们淹死。于是这名观众便认为自己有心灵感应的能力,能知道案件的真相。其实,母亲杀死孩子的罪案时有发生,其概率比黑人绑架白人孩子要高得多,因此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怀疑那位母亲在作假证——这并不是他们有心灵感应的能力,而是基于对人性和人类行为的理解。事实上,对事情最怀疑的还是经验丰富的警方,只要有人按照这个思路追查下去,就不难让真相水落石出。美国哲学家罗伯特·卡罗尔曾看到电视上一名女子声称被强奸,但他感觉女子在撒谎,后来证实的确如此。其他人看了也有相同的感觉。这是心灵感应吗?非也。人们只是凭感觉对事情进行判断而已,感觉有时对有时错。偶尔猜对一两次,人们就会对自己的预感、直觉能力感到意外,也开始相信心灵感应了。预感未来:实验未能让人信服人类常常预测未来,预测时往往运用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并结合环境的因素进行考虑,因此预测并不依赖神秘的超自然力量。预感则比较神秘,是指一个人感觉到有不寻常的事情将要发生,至今未有让人信服的解释。有人试图用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纠缠”等概念来解释心灵感应,但个别微观粒子的活动与大脑神经活动有什么关系?这就说不清楚了。心灵学家本姆承认,他们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些心灵现象难以与物理学和生物学兼容。为此,有心灵学家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测量大脑的活动,又测量相应的皮肤导电性、心率等,试图证实在真实刺激发生之前,人体就出现了预感或“潜意识效应”。例如,在看到一幅图画之前身体已经有所反应,就能说明心灵感应的存在。果然有个别实验发现,人在焦虑之前会有分泌肾上腺素等生理活动。但是,这不说明人可以预感到未来的事情,毕竟焦虑并非在事情发生之前出现。卡罗尔指出,这些心灵学实验在设计上充满缺陷,例如缺乏合理的实验对照组,研究者对数据的解释也很牵强,往往要用统计学的小伎俩迷惑人。可重复性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要求,但其他学者重复验证所谓心灵预感的时候,却无法得出相同的结果。心灵预感的现象可以有更简单合理的解释,例如:实验仪器出了毛病——精密的仪器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电磁场等影响;实验数据在记录、计算的时候出现错误;有些研究者太想证实心灵现象的存在而有意无意地造假,只看到对心灵现象有利的数据。卡罗尔说:“只要找到一个人能够每次都预测出比赛的冠军、彩票的中奖号码或恐怖袭击的事件,那么怀疑的人就会真正服气。”自我欺骗让人愿者上钩自我欺骗,就是我们误导自己相信虚假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欺骗有着各种有意无意的动机,如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受到偏见、欲望、不安全感等心理因素影响。例如,尽管客观证据清楚显示一个孩子在撒谎,但他的家长仍坚信孩子说的都是真话,这是家长希望孩子说真话的欲望使然。卡罗尔认为,自我欺骗是不诚实的道德缺陷,也是缺乏理性的表现。有时自我欺骗是缺乏对证据的判断能力造成的,属于天生能力不足,例如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很亲密,而指责孩子撒谎的人不如自己了解孩子,因此有理由更相信自己的孩子。这是单纯的认知障碍,与动机、道德等无关。很多人相信,只要不像孩子家长那样一厢情愿,就不会自我欺骗,但事实上自我欺骗不断发生。例如,很多人花钱购买各种虚假的产品,相信世界上有永动机,以为很省钱、很环保,还能拯救世界,结果最后钱被骗了,面子也丢光了。尽管科学研究一再显示心灵感应、星座性格、水晶球占卜、触摸疗法等都是骗人的,但总有人相信,一方面是受到利益驱动,例如算命大师和从事触摸疗法的心理咨询师,另一方面是愚昧、懒惰和认知能力低下使然,例如心灵感应的信众往往不具备科学素养。遥距观测:不具备任何军事价值遥距观测,是指通过心灵感应看到视力范围以外的地方,感知那里有什么人、在干什么,而无需任何其他技术手段的帮助。具有这种心灵感应能力的特异功能人士声称可以发现油田、木星上的山脉、失踪的小孩、被劫持的人质、埋藏的尸体、敌方国防部召开的秘密会议等等。他们一度成功说服美国政府拨款进行研究,于是便有了中央情报局(CIA)花了数百万美元开展的“星门计划”。最多的时候有16名心灵感应大师参与计划,有的人有过不寻常的经历,例如大卫·莫豪斯曾头部中枪,取出子弹后就经常看到“东西”。星门计划曾试图用心灵感应弄清当时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位置,以实现“定点清除”。当时的媒体也报道了星门计划,而且没有表示任何质疑。然而折腾了24年之后,计划最终被叫停,原因是政府认为遥距观测即使不完全是假的,结果也太不可靠,不具备任何军事上的价值。根据中情局的报告,心灵大师们提供了五花八门、互不相关、无法重复、错漏百出的信息。要验证遥距观测,得有一个人跑到远处的位置,另一个人接收该位置的信息。卡罗尔认为,遥距观测者得到的信息可能是来自个人体验,或者根本就是个人的虚构。美国有调查发现,遥距观测的结果只有65分之一是对的,其他要不说得模棱两可,要不就是根据书本材料的讲述。在美国以外,世界上另外的两个大国对心灵感应的研究也不甘落后——前苏联的“生物信息实验室”以及中国的“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结果都为特异功能大师赔上了大量资源,最后都不了了之。事实上,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就有科学家研究遥距观测,至今已获得大量研究数据,都说明这种心灵感应是不存在的。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是:“练习或者训练都无法可靠地改进遥距观测的能力。”卡罗尔分析称,人们可以对视觉范围以外的事物进行视觉化的想象,自己主观上觉得“看”到了,并不意味着有心灵感应。历史上从未有人能够反复准确地做到遥距观测,即使有也是经过神化和夸大的传说。特异功能大师偶尔说中了远距离的一些事物,就说灵验了,但大多数时候说不中,就开始诡辩,甚至硬要说成是“象征”,给主观臆想留下巨大空间。证实偏见让人忽视反面证据证实偏见是指人类的一种选择性思维,倾向于注意、寻找支持自己想法的证据,忽略、低估不符合自己想法的证据。假设在医院急诊室工作的你相信,月圆之夜看患者更多,你就会在月圆之夜注意来看病的人,而对其他晚上的患者不太关注。久而久之,你就越来越相信月圆可导致意外事件增多。当证实偏见越来越严重,发展到对否定、反面的证据视而不见时,你就会彻底失去理性,思想完全闭塞。很多研究显示,人们一般认为证实的证据更有价值,即正面、阳性、支持性的数据。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季洛维奇提出,这很可能是因为大脑对证实性信息的认知处理更加容易。一个支持某种观点的证据比反对该观点的证据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容易被人记住。否定、反面的证据接受起来是不太自然的,所以一般人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偏见。在心灵感应的实验中,支持心灵感应存在的证据常常是模棱两可的,心灵学家们就如获至宝;不支持心灵感应的证据不能一下子看得出来,需要动一番脑子分析,就常常遭到忽视。心灵学家们还选择性地设定实验的开始与结束,以便得出有利于证实心灵感应存在的结果。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尔科克博士批评他们“就是不肯相信心灵感应不存在的可能”。

246 评论(12)

owenwoohyuk

心灵感应是地摊文学编造的。进化论吧吧主尼龙菌是中科院的医学专家,他说过他们研究过,心灵感应早被科学界认定为骗局。

353 评论(15)

王玉娜大王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困于一段思绪中,久久不能挣扎出来,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越想越低迷,越想越糟心,这种现象被叫做精神内耗。精神内耗非常常见且危害巨大,不仅让人感到心累疲惫,甚至会陷入自我怀疑中。接下来,将列举几项有利于停止精神内耗的方法。

1、转移注意力

困惑于某件亟待解决,然而此时却无法解决的事情时,纠结只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苦想而没有任何益处。可以考虑先处理别的事情,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尽量不去想这件事。这样既能避免去纠结于此,又能待天时地利时,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参考高中考试做题的思路。碰到一道非常熟悉却一时没有解题思路的题时,不妨先去做后边的题,完成之后再回看原来的这一道题,似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宣泄坏情绪

很多事情我们并不能真正弄清自己到底因何而恐惧、为何会内耗。在这时,就不要再执着于一时弄明白所有的东西。尽量去宣泄自己的坏情绪,并且控制不要让它影响你。

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你可以选择去看一部喜剧电影,放肆大笑;你可以考虑去运动一场,出一出汗;你可以尝试做一次冥想,净化放空。选择一项你认为有用的方式即可,能及时将你从风暴深渊中拉回来。

3、接受不完美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自己高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值,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认为别人很优秀,自己是不优秀的。这是大错特错的,要提醒自己:世界上并没有真正完美的事物,更不要将自己的短板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事态会向不完美的方向发展。

4、用行动说话

内耗之所以危害巨大,是因为它是纯粹的心累加耗脑。内耗只是停留在思考,而没有付诸于行动。

比如我们担心期末考试成绩不好,那就在考试周好好准备,每天都有目的、有安排地进行下去,到考试的那一天也自然胸有成竹、胜券在握了。然而如果只是担心成绩不好,并没有行动、持续摆烂的话,考试周将会在无比焦虑又无比空虚的矛盾中煎熬地度过,最终的成绩也会一塌涂地。

以上总结了一些我认为有利于停止内耗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91 评论(13)

小小的I

宝宝爱撞人可能是觉得好玩,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试一试。你和宝宝一起玩,在他撞你的时候,你就故意往地上倒,然后捂着自己的腿说痛,反正就是装作难受的样子,相信过一会儿他理解过来了,也确定你是真的痛了,就会过来像你哄他一样哄你。

这时候你就要说,宝宝撞人好痛,让他知道自己这个行为会给人造成伤害,慢慢的他就会改掉这个习惯,也会注意自己撞人的力气,以及撞人的对象。至于什么都往嘴巴里面放,这个是很多宝宝的习惯。你可以通过把他喜欢的玩具涂上柠檬水或者苦瓜汁。

这样他放进去的那一刻就会记住那个味道了,我想他以后都会记得那个玩具,再也不会把玩具放在嘴巴里。除了玩具以外,把他喜欢的东西,和经常放在嘴巴里的东西都涂上苦瓜汁,时间长了,就可以改掉这个习惯了。总而言之,父母一定不要用警告的方式让孩子改习惯,这样不但改不了,还会让孩子觉得你很可怕。

20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