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吃无阻
海苔熊,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硕士,目前任泛科学、姊妹淘、女人迷等多项网路专栏作家。在多次受伤之后,我们数度怀疑自己是否失去了爱人的能力,殊不知我们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认识与接纳自己的勇气。女:“你真的爱我吗?” 男:“爱啊,干嘛这么问?” 女:“那你爱我哪一点?” 男:“一定要说吗?我喜欢你小小的嘴巴还有光滑的背脊,你烧的菜很好吃,喜欢小动物,和我一样⋯⋯” 女:“那如果有一天我变老变丑了呢?煮的菜不好吃了呢?甚至开始虐待小动物了呢?而且你不是喜欢胸部大的女生?” 男孩心想糟糕了,这下又没完没了。 为什么她老是爱问: “你到底爱不爱我?” “我究竟哪里比较好?” “如果我⋯⋯,你会不会就不爱我了?” 有些男孩好不容易找到女朋友,却发现在一起比一个人的时候要担心的事情更多,其中最令人蛋疼的就是:老是要我保证爱她,却又一天到晚举出那些「她不够资格让我爱」的证据,那我不就怎么说都不对吗? 其实,这种人被称为「不安全依恋者」,一方面渴望自己获得对方全部的喜爱,但另外一方面又担心对方的喜爱只是暂时的,所以会去找非常非常多的证据,来证明你并不爱ta。 当然,不安全依恋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有同样的情况(只是整体来说女性还是比男性多)。之所以和ta们相处会面临进退两难的情况,是因为ta们心里有一种矛盾:希望对方可以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把所有的关心和在乎都放在自己身上;但同时又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会一天到晚担心这份爱会消失。 这两种动力组合起来,就会变成一种奇怪的状况:不断和你确认,却又始终不相信你所说的。或许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ta们总是要证明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呢? 「三种缺乏安全感的类型」根据依恋理论,在感情里面缺乏安全感的人至少有下面三种形式: 「焦虑依恋」 希望把对方抓住,一天到晚问对方爱不爱自己,希望自己是对方的唯一,但又担心对方有一天会离自己远去。 「逃避依恋」 不喜欢跟别人太亲近,讲一些有关于情绪或感情的事情就会想要躲起来,不习惯跟别人聊内心的事情,会把工作优先,或者每段感情都很短、爱不深。 「矛盾依恋」 上面两种类型的组合,一方面期待对方可以全心全意地爱自己、希望完全跟对方合为一体,另一方面又怕被对方伤害,所以发现自己投入太多的时候,会把对方推开。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拍板定案的分类, 我们可能因为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而有一种内在的恋爱脚本,也有可能因为和不同的情人相处之后,有了一些调整,更有可能在 不同类型的情人面前表现出不同的依恋风格。 最常见的组合是焦虑依恋与逃避依恋在一起: 一个在后面一直追,一个在前面一直跑,焦虑的人感到非常的沮丧,逃避 的人觉得很厌烦,但因为两个人都不相信自己离开了这段关系之后还会有更好的恋爱机会,所以经常是怨偶难离。 「安于不安:你害怕的不是变好,而是改变」 “为什么明明在这个状态里面这么痛苦, ta们却还是不愿意尝试做一点改变呢?” 有一次,我在报告完个案之后问我的督导。 “你有一些坏习惯吗?”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反而向我提问。 “有啊,像是我很爱咬指甲,有时候都把自己咬到指甲流血了。”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呢,那不是让你很痛苦吗?”他说。 我突然间懂了,有些让自己痛苦的事情,之所以会一直持续,有可能是因为习惯,也有可能是因为在那个痛苦当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快乐。 “所以我们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并不是让ta们改变,而是让ta们‘愿意’改变。”督导说。 这种「安于不安」的状态,让我想到了多年前一首非常贴切的诗,精准地描述了这种不安全依恋者的矛盾状况。 「吊诡」 有的时候我们找东西 希望它在抽屉里 但总觉得不是这样 拉开抽屉 确认了它的不在 当下立刻会感到空虚 同时 这使得预知的失落 获得了一种 也许你可以说是 完整性 唯有真正的没有 才是灿烂纯粹的没有 爱你也像是这样 你不爱我 我是这样想的 反复推了又敲 非常确定你真的真的不爱我 我感到脚踏实地 相当伤心 ——叶青(2011)《下辈子更加决定》 「从不安里,拥抱自己」 每一次演讲或是工作坊之后,都会有人问我: “如果我是这种不安的人,该怎么办?安全感要从哪里获得呢?很多书都说要先开始爱自己,可是我还是常常感觉到不安和焦虑,该怎么办?” 与其去问安全感怎么来,不如去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如果你熟悉一些弗洛伊德、客体关系或是心理动力的理论,就会发现它们大部分都会把你现在对于生活和感情的不安归咎于你和原生家庭爸妈相处的方式上面,你之所以会过得这么起起伏伏,很多时候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被好好地对待。 当然,也有可能是你在恋爱的过程中被劈腿,产生了一种信念: “如果连我最相信的人都可能背叛我,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呢?” 那该怎么办呢?有3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被爱」 找一个可以稳定给你支持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安全依恋者,可能是一个老师或长辈,也可能是你的心理咨询师。不论ta是谁,重要的是ta能够跟你长期而稳定地维持支持的关系,只要你感觉到自己是值得被关爱的,安全感就会渐渐长出来。 「爱人」 可是有些时候,找一个人爱你并不是那么容易,这时候你也可以先付出爱。可能是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公益服务,最好是可以和不同的人有连结的活动或工作,当你在这些领域发现自己是被需要的,你也可以渐渐感觉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爱自己」 这个是很多书都在说的方法,但常常都只流于文字形式,却没有告诉你要怎么做。研究发现,能够更了解自己的方法是叙说(找一个你信任的伙伴分享你的故事)、心理治疗、或者书写(你可以搜寻心理位移、自由书写)。 当你更知道自己的不安点在哪里,尝试和那些不安一起共处,或许那些不安还是存在的,还是没有消失,但你却可以选择不再被它困住。 注:关于心理位移、自由书写,你可能不太了解,却想知道更多,你可以参考周志坚的《故事的疗愈力量:叙事、隐喻、自由书写》和洪凯婷的《分手失落者的自由书写经验探究》。

魔女在彼岸
犯罪心理学可以考的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山东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创始于1948年7月中共中央社会部在河北解放区举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中央公安干部学校、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发展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011计划”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学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曹文泽教授,校长叶青教授。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4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政法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已经初步形成以法学为主干,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语言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进警局肯定有身高,体重,视力的限制我们国家对犯罪心理还不是很重视,一般学犯罪的人都是去监狱的
本科公安类的应该有,最好的是人民公安和政法的硕士
临床心理是医学院的,和师范类的心理系不同出来以后有处方权,一般会在医院工作
像我们这种应用心理的嘛~我听到过最好的去了中科院当研究员,想当政治老师还不容易嘞,你政治面貌要好
开诊所……现在中国哪有什么正规的心理咨询诊所!很多所谓的心理咨询师都是什么经济,管理,甚至土木毕业的随便找个机构培训两个月就考到心理咨询师资格然后就开张了!害人不浅!!
一般正真从心理系毕业的还不太愿意当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太可怕了……我们都说:做心理咨询师,患者变态你要比他更变态。
压力非常大,如果你家很有钱可以考虑,开心理咨询诊所需要很大的经济后盾……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师范类毕业的都是当老师或从事研究工作(要考研,考博啊一类的)……医学院的心理系一般去医院……
属于冷门专业!工作比较好找!但是对于找到饭碗需要有等待的思想准备!应该说各个省级公安厅都有适合的位置
至于就业,目前我国公安系统对于心理侦查还不是特别重视,所以对口的就业还是以监狱为主。
刑警、侦察方面、检察院。好找与否要看你的机遇,积极的去应聘是前提。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