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咩咩喔喔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2-5-8讲十坚持分享第1024天跟他人的关系其实是跟自己的关系 跟来访者的关系是跟自己的关系 跟世界的关系都是跟自己的关系 ,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才能达到平和稳定的状态, 对外平和,对内稳定 第一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定义和特点 定义: 人际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心理 上的联系 有关系就是没关系,没关系就是有关系,关系是心理上的联结。 恋爱和婚姻通过联络,有沟通,彼此在一起,关注到对方的需求与在乎,关注到对方的感受。 你在乎他,他在乎你,你说的话她才听 趋利避害:不要刀子嘴,豆腐心,不会说少说或不说 特点: 1.个体性 ◆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自己是否所喜欢或愿意亲近 对外温和,对外温和,人家愿意亲近 2.直接性 ◆没有 直接接触 ,就构不成人际关系 没有相处不尝试,就不知道 撒娇加撒泼 3.情感性 ◆彼此间情感活动,主要特点◆倾向: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 觉察自己的情绪情感,捕捉别人的情绪情感,但不一定要说出来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定向阶段 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都有固定的特征,有共性的,有个性的,每个人喜欢的都不一样,对自己越了解,对自己定向越准确,跟童年、成长环境、模式有关系,尤其是在择偶的时候,相似的或相反的。或者会变成一样的。看似相同或相似,还有很多的不同。我们学习心理学,会把家族的模式在我们这儿终止。 2.情感探索阶段 探索,开始是寒暄,然后不断深入 关注想要的,关注在一起不错的,关注做点啥,让小火苗再燃起来 眼里有光,心里有爱 爱自己所选择的,选择自己所爱的 3.情感交流阶段 内心隐秘的东西,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好多时候亲子关系就是在不断指责、否定的中退化 接纳度越高越能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 4.稳定交往阶段 也要有足够的尊重、用心 阶段不是硬性的划分,大概划分 零接触-知晓-表面接触-轻度互赖-中度互赖-强烈互赖 少评价多欣赏多理解 要能容得下,指责批评批判,下意识退,装不下他,孩子试图亲近,你装不下他,他这个圈就不往前走了,感觉温暖安全信任,才会愿意靠近,才能更亲密。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定义: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特点: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愿意暴露,说明是安全,我们可以给对方暴露,不要期望对方一定对我们暴露。 恋爱的早期,两个圈想完全重合,达不到就会出现冲突,年轻时不懂爱。 给你暴露多,就想和你有更多的亲密关系,如果不想和他有更多的交往,就不要去听哪些秘密。保持边界。 黄金法则:相互法则,我对你好,你对我好。 反黄金法则:因为我对你好,所以你一定要对我好 陌生人会暴露更多,因为安全,没有成见。 孩子不想找爸爸妈妈认识的咨询师 男人自我暴露没有女人那么容易,特别是同性朋友之间。 注意: 不能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 (内在自我安全和保护需要) 程度:由浅到深4个水平 1、情趣爱好方面 2、态度 3、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4、隐私方面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基础是彼此相互重视与支持◆ 相互性是喜欢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不要有应该之心,单方面的关系走一段就走不下去了,相互付出差不多,或略微多一点点, 给婚姻往爱情账户存钱 你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你,哪怕你不说,气场会呈现,修自己 很多关系跟接纳和欣赏有关 ,总是看别人不顺眼,他也看你不顺眼,难得付出优势做的不错的地方换位理解,感觉包容和认可 作为咨询师,实在不喜欢就不接这个咨询,接了就需要无条件接纳和欣赏 2.交换性原则(礼尚往来)◆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期待在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根据价值观选择的结果 有彼此在意的东西,两口子要共同成长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好人都会说我好) ◆人都喜欢“展示自己”以证明自我优越性 ◆ 个体对他人的评价及其敏感 每个人都在保护自己的价值,别人否定自己,会远离这些人,就是保护自己的价值。会让自己感觉还行、还可以,才有更多的幸福感,有自尊,自信。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的优越感,自己老公好孩子好想让别人知道,说明自己拥有这些。不想让别人知道,内心丰盈。人人都很自恋,哪有那么多人注意你。都以为自己是舞台的C位,对他人的评价都很敏感。人人都有一颗玻璃心,玻璃心易碎。发朋友圈,看有没有人评价点赞。 4. 平等性原则(尊重-人格上的平等) 咨询师不是上帝,求助者才是他自己的上帝! 咨询是服务于生活的,工作中需要灵活运用! 五、人际关系类型 三维理论—— 美国学者舒茨提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 包容 需要(接触、交往、相容) 与双亲交往程度导致:低社会行为(交往少,没有跟别人联结的原因)、超社会行为(想联结的愿望太强了)、理想社会行为 小时候密切,无限的包容,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远离 支配 需要(控制、被控制) 过度控制会导致顺从依赖,反叛愤怒 适度:有要求,又有自由 人的幸福:完成重要他人的期待,有意义有价值 情感 需要(爱人、被爱) 得到爱的程度导致:低个人行为、超个人行为(粘着别人)、理想个人行为(爱自己,有空间,也爱别人) 热恋注定不会长久 爱他人的前提是活好自己 2.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不能满足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它问题 3.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形式 4.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三种需要+两种方式,构成了六种基本取向 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 1 )主动包容式。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 2 )被动包容式。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 3 )主动支配式。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 4 )被动支配式。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 5 )主动情感式。主动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 ( 6 )被动情感式。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5.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对成年的影响 (1)包容需要 ◆交往少,低社会行为,疏远有距离; ◆过分依赖,高社会行为,寻求接触与注意; ◆适宜沟通,理想社会行为,群居独处均满足 (2)支配需要 ◆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一定自由,民主式 ◆过分控制、专制式,易独断独行/拒绝支配/焦虑过重 (3)情感需要 ◆得不到爱,低个人行为,避免亲密关系 ◆溺爱环境,高个人行为,强烈寻求爱 ◆适当关心爱护,理想个人行为,不受宠若惊,能恰当对待自己 六、群体整合原则 ◆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 ◆群体形成: 包容 →控制→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 ◆群体解体: 感情不和 →失去控制→难于包容,导致群体解体。 第二单元 人际吸引 定义 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人际关系的肯定形式 分类 ◆亲合(亲近合群)是较 低层次 的人际吸引 ◆喜欢是 中等程度 的吸引 ◆爱情是 最强烈 的人际吸引形式 影响喜欢的因素 (一)熟悉性和邻近性 ◆机会多、熟悉、易吸引(儿童友谊) ◆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 U 型曲线的关系(刺猬关系) 要有边界,要有自己的事情做,尤其是对孩子,要有边界,留出足够的空间 (二)相似性 ◆ 信念、价值观、人格,兴趣、爱好,背景地位,年龄经验◆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更重要 (三)互补 ◆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需要(美女豪门,外在差异极大的夫妇) 社会角色(律师、心理咨询师) 人格(内向、外向,房谋杜断) ◆ 互补,吸引力最大 恋爱黄金法则:价值观相似、性格互补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爱自己跟自己相似的人,比如和自己相似的孩子 归根结蒂是爱自己 (四)外貌吸引力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 ◆良好第一印象,以貌取人,光环效应(爱屋及乌) (五)才能 ◆ 无威胁的才能 会增加吸引( 有才能不要恃才傲物 ); ◆犯错误效应 有才能犯些小错误,有助于增加吸引 (更真实、可爱;专家咖啡洒在衣服上) 往往嫉妒跟我们差不多的人变好了 不嫉妒跟我们不相干的人,或者差距大的人 (六)人格品质 ◆影响吸引力最稳定因素 ◆安德森研究: 喜爱程度最高 - 真诚(真实纯粹); 喜爱程度最低-不真诚 当我们自以为比别人聪明时,我们已经成了最大的傻瓜! 第三单元 人际互动 定义:人际相互作用形式 1. 合作 及其基本条件:为达到共同目的互相配合的行为。条件: 1)目标的一致 2)共识与规范 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2. 竞争 及其基本条件: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条件: 1)目标稀有/难得,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 2)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双赢结局 3)有理性,按一定社会规范进行
流浪猫想家
心理咨询师并不仅仅在咨询室里做一对一的咨询,除此之外,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活动、心理测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科普文章写作,以及个案内容整理等,都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一般来说,不同执业状态的心理咨询师承担的工作内容会不太一样。
1、学校里的心理咨询师
主要包括大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系的心理老师等。学校心理咨询师一般承担学校里的个别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科普知识讲座、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以及一些行政工作,如组织心理测试,安排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
2、医院里的心理治疗师
这里要区分一下,在精神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或心理科有两类治疗师。一类是精神专科医生,他们主要的工作以诊断、药物治疗为主,受过临床医生的训练,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只做药物治疗而不做心理治疗。另一类是心理治疗师,一般是心理学背景,如临床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或者考取心理治疗师执业资格书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只做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而不能做药物治疗。只有少数精神科医生才从事心理治疗。有些精神科医生看不起心理治疗师,认为心理治疗“没有用”、“只会骗钱”,他们神化了药物的作用,却不愿意承认人性关怀的重要价值。医院里的心理治疗师主要做心理测量、个别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有些还做物理治疗,也得从事一定的行政事务。由于大多数医院对心理治疗不重视(因为收费低而不赚钱),心理治疗师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心理治疗工作也名不符实、不够规范。
3、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
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一般需要与社会机构有合作关系,比如在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如简单心理、Knowyourself、壹心理,壹点灵等,咨询师需要将咨询收费的一部分支付给合作平台。有些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会成立自己的心理工作室,通过自媒体、百度广告、同行转介等,有稳定的客源。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主要承担的是个别咨询,以及团体咨询、讲座、培训、科普文章写作。比如像我,每周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两项,一是个别心理咨询及案例整理,二是科普文章的写作,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心理咨询为写作提供了灵感与素材,写作也为我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客源。由于主要靠来访者的持续付费才能生存,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会更投入于咨询工作,努力自我成长,不断提升能力和影响力。
4、其他机构的心理咨询师
如在司法、监狱系统的心理咨询师,做EAP服务的心理咨询师,在社区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等。这些机构的心理咨询师虽然也做心理咨询,但由于条件限制,心理咨询的规范性也不太够。
王小丽0125
王晨阳,男,1975年出生于北京,汉族,传统文化学者,中国十大国学创新应用专家,国家注册高级培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方瞳饰界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传统吴氏太极拳传人。中文名:王晨阳出生日期: 1975.外文名:Charles职业:公司总裁、培训师、心理咨询师、传统文化学者国籍:中国主要成就:传统入文化学者(近三十年修习经历)中国十大国学创新应用专家国家注册高级培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方瞳饰界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candys0814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346天 2022—2—19 有人这样说:焦点解决是爸爸,叙事实践是妈妈。你同意吗?你怎么看待这两者的一样与不一样? 焦点解决偏理性,叙事实践比较感性,叙事温润如玉,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方登一直不愿回家认自己的亲人,是不愿面对自己是不被认可的孩子。妈妈在女儿面前跪下的那一刻,是32年来的自责和愧疚。遗像前的五个西红柿,坟墓里的书和学习用品,都是妈妈对女儿的挚爱。方登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妈妈的爱,知道妈妈这些年生活的并不好,母女之间的隔阂终于冰释前嫌。怎么读懂这个故事呢?电影讲的是母女之间天大的误会和误解,让这段爱硬生生地断裂,你怎么愿意去链接?愿意去重新理解?乃至于会有原谅和谅解。故事最重要的元素是情感,焦点解决听的是你很渴望活成怎么样?叙事里的纠结、情结、铺陈、脉络、细节等,这部分好细腻,好深刻,我怎么听懂一个人他很在乎的是什么?如果方登在回家前给你打电话做咨询,你怎么陪伴她?她说:妈妈都不爱我,妈妈比较疼弟弟。这个时候你知道她内在好在乎的是什么,这怎么影响到她的亲密关系,以及和别人的相处?当一个人的故事被读懂,是有温度和感动的,焦点是有能量的,是有方法和方向的。叙事有很多的触动,触动是很有力量的,成长要有很多的泪水和领悟。 焦点告诉我们有很多方法,叙事告诉我们有很多触动。 听故事会有陶醉,心会安静下来,沉淀下来,会跟着一起去感觉,去思索。焦点会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往前走。 一、焦点解决和叙事实践的比较: 两者都强调人是生命的主人。 焦点解决: 1.偏向理性引导,最厉害的是引导着你看到目的地在哪里,下一站在哪里,一站一站走,把我们去的目标每一站都标清楚,很有方向,是一种未来感。 2.强调一个人更有能量地去做事情,即赋能,会有赞美,自我赞美威力更强。我们通常是挑错的,赞美会给当事人带来力量和希望。 3.焦点强调,人用自我效能感去创造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去相信我可以做到的,我做了什么可以成功,做什么问题可以解决。 4.焦点会问how和what(导向我们开始可以怎么做),不问why(避免找借口)。 如: 孩子不想去上学,可以问:发生了什么你会愿意去上学?当学校有什么不一样你会去上学?不去问为什么不上学。 5.焦点解决聚焦人可以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活出渴望的生活。 叙事实践: 1.是感性引导,比如:对于回家,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最期盼的是什么?回不了家,最想让我听懂的是什么?是脉络性的前因后果,是脉络性的理性梳理。 2.叙事通常不去赞美一个人,赞美是在告诉他怎么做才比较好,会创造压制力的论述。叙事相信一个人生命是有威力的,有值得信任的地方。强调反思、解构,不告诉人应该怎么做,对人极其相信,但不用赞美的手段达成。 3.叙事让来谈者相信自己是生命的主人,见证自己,比如:过去这段经验是怎么做到的?可以这样做,代表你很重视什么?生命中的这几段经验,代表你是很重视什么的人?认回我们是个重视什么生命价值的人,现在好努力地继读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去质疑和挑战来谈者相信的东西。 4.叙事探究的是生命根源的东西: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件事情失败了三次,你依然愿意去做?我们生命中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在乎的是什么? 5.叙事聚焦人在困顿中觉察、理解,然后活出想成为的人,是生命层次的,是激发一个人去觉察和体验。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优势 1.既有效率又有效能 (一次咨询的精神,困难的问题不一定用复杂的方法解决) 2.易学好用(可操作性强) 3.可广泛运用(学校,企业,小区) 你喜欢焦点解决的是什么? 焦点解决可能带有的限制和劣势是什么?(依赖语言的理解能力)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劣势 1.不是每个生命议题都可以解决 如抑郁的状态,不见得可以被解决 2.心境的转折过快:来谈者会觉得故事还没有说够 不过多探讨问题的成因,没有贴近和转化的过程 3.理性的探讨对某些细致、敏锐的来谈者格格不入 四、叙事实践的优势 1.有温度地贴近与了解 2.聚焦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直指生命核心的认同价值:探索、辨认与实践 3.引导来谈者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为己负责 五、叙事实践的劣势 1.探讨的议题广泛,需聚焦清晰,否易形成漫谈(咨询目标?谁决定要怎么活?) 2.生命议题的价值探索,需要一定时间酝酿沉淀 3.不太聚焦于问题可以如何解决 叙事处理的是生命认同的议题,焦点处理的是生活问题的改变,叙事让心带来笃定和安稳。 叙事好像什么都谈,跟万花筒一样,所以咨询师要抓住咨询目标,他好想活成什么样子,实践生命中的什么价值?去靠近这条线,聚焦偏好故事(很想活成什么样子)的轴线,才会有方向。 咨询师要问来访者听得懂的问题。 叙事强调用什么样的生命态度来看待问题。 焦点解决像西医,会快一些,叙事像中医,比较根本。 六、社会建构论对心理咨询的具体启发 1.来谈者的生命独特性:人即使活在同一社会文化中,但都仍有其独特的相信价值。须回到其生存的脉络去了解,每一次的咨询都是量身打造的咨询。 2.化解好坏、对错二元论;没有最好的;不去评断而是去理解主角生命独特的美;让来谈者决定他真正要的是什么?咨询师的责任就是去搞清楚。 3.具体的态度与操作手法:尊敬,访问与请教,在背后一步引导。邀请觉察(有知有觉);邀请诠释(主体性:从受害者转到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后现代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独特的需要和处境,咨询师要很用心去聆听,叙事强调的是带着情感共鸣的理解:他为什么想这样过?想这样过,对于他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七、案例解读:你如何理解?会问什么问题? 1.方明,计算机本科毕业,但是对此专业没有热情,做了两年就做不下去了。在迷茫之际,听了几次心理咨询的网课,觉得很有意思,最近想转职做心理咨询师的行业。 2.老赵的太太在一次地震中离世了,自此之后,每天都很想念她。三年了,因为太伤心,平常的工作也顾不了,就只好在家休息。他日日看着以前的照片,以泪洗面,很后悔之前没有好好珍惜,很想去找太太。(生命失落的议题,用叙事较好:这三年来,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你最不容易的地方是什么?能讲讲你和太太的故事吗?如果你太太在天有灵,她希望你此时怎么生活?希望你活成什么样子?娶这样的太太,对你生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面对生命失落的议题,会用叙事真诚去陪伴,需要陪伴和情感的梳理就用叙事。需要怎么做决定,怎么解决某个议题,就会选择焦点。也可以先用叙事,再用焦点解决,两者人性观很相似。 八、SFBT:人是什么? 解铃还须系铃人 1.来谈的人不是病人,只是暂时受困 2.人们会有抱怨是因为有期待 3.困境中的人,正在用其他方法面对与因应者 4.人“可以是”关于自身感觉与知觉,解决自己困惑的专家 5.人自身“可以”拥有解决其困扰的资源和技巧 故事《公主的月亮》:漂亮的公主得了怪病,她身体虚弱,晚上做了一个梦,精灵告诉她,只要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放到脖子下面就好了。 国王开始开会,让大臣们讨论:月亮到底有多大?月亮是由什么做的? 大家讨论了三天三夜,仍然没有答案。国王眉头深锁,在御花园走着,他遇到一个小丑,小丑问明缘由,告诉他:大臣都是国之栋梁,是很有智慧的人,讨论不出来,肯定得不到答案,二个问题问得很好,这问题是由谁提出来的?国王回答是公主。小丑建议国王去问问公主。公主告诉国王:月亮和大拇指的指甲大小一样,是由黄金做的。 国王下令赶快给公主做一个大拇指大小的金月亮,让公主挂在脖子上,公主的病很快就好了。 国王怕公主走到御花园,看到月亮还在天上,知道父王骗了她,她的月亮是假的。国王又召集大臣开会想办法,有人说可以放烟花,有人说可以用窗帘把御花园围住,有人说可以把公主的眼睛挖掉…… 最终没讨论出结果,国王眉头深锁,走在御花园又碰到了小丑,小丑问:上次是谁帮你解决问题的?为啥不再去问问呢? 国王告诉女儿,如果你去御花园,一抬头看到月亮还在天上,会不会……国王还没说完,女儿就说:那很正常呀,月亮在我脖子下面呀。 寓意:在这个故事中,月亮有多大是谁决定的? 来谈者才能决定他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焦点解决和叙事实践的人性观有90%是一样的,重点在于人的困境是怎么回事?人为何受困? SFBT人为何脱困?问题解决与解决建构叙事:人是什么?叙事:人为何受困?怎么脱困? 人如何脱困? 叙事访谈历程概念图:叙事要问出好问题,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吃货终结者0416
小伙伴们注意啦!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了,有想报名的小伙伴近期时刻关注自己所在地的官网哟。在这期间,相信考生关注比较多的是心理咨询师考试教材都有哪些内容?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心理咨询师考试了,但是你知道心理咨询师都考些什么吗?小编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教材解读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的备考之路带来帮助。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考试共有两个级别,分别是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和二级。所以,心理咨询师考试教材是分为三本:《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资格》和《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资格》。其中《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是二、三级考试共用的一本教材,专业技能则分开使用不同级别的教材。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共同科目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下是主要考查的内容:①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包括: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共六个部分;②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共三个部分。接下来,我们来深入地了解一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方便备考。(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本章内容包括基础心理学研究对象以及内容,心理学的发展史,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言语以及想象,意识与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人格。这一章的是心理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大家可以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理解和记忆。(2)《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二章:发展心理学本章内容包括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简史,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发展心理,童年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期的心理发展,中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这一章主要是讲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变化,从婴儿直到老年期的各个时期,大家可以多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3)《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社会心理学本章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史,研究对象和范围,社会化与自我,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态度,沟通与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爱情、婚姻与家庭。这一章主要涉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好之后对于我们平时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4)《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四章:心理测量学本章内容包括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测量与测量表,测验的常模,测验的信度,测验的效度,项目分析,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心理测验的使用。这一章主要是心理的测验,更加注重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多实践理解。(5)《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五章:变态心理学本章内容包括变态心理学的对象,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精神障碍,健康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和压力与健康。(6)《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六章:咨询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的简史就是: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历史、现状和展望,历史上的几种理论和观点,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婚恋、家庭心理咨询,性心理咨询。以上就是《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六个章节的所有内容啦。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教材肯定是备考中不可或缺的,因为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另外心理咨询师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考察的知识点又多又细致,考察范围犹如星辰大海,因此对于没有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基础知识的同学,教材就是带你入门最好的老师。其实不用担心,只要大家都认真努力地备考,科学地复习看书,相信能顺利通过考试。俗话说:“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因此,在备考的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能坚持不懈努力下去。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