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撒哈拉
是其中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安全的环境中,通过成员间的互动,浓缩了真实的社会关系,让成员体验自己与他人的反应与感受,从而达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模式;了解自己与别人的交往模式,了解自身更深层的需要;帮助我们消除内心盲点,发觉内在更多潜能,达到个人全方位的心灵成长,从根本上修复和改善自己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互动模式。1. 探讨克服自卑心理,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 增加对自我的了解和接纳的程度,拓宽自我觉察的能力。 3. 学会倾听和表达,感受真诚的人际关系。 4. 增强团体成员的自信水平。简单问题回答:1.什么是成长小组? 成长小组从直观上看就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谈论一些事情,这容易让人联想起同学聚会吃饭,形式上很像,但内容上完全不同,需要将谈论的话题往“成长”主题上引导,比如探索“我是谁?我如何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等主题,小组成员、团体的目标和方向都围绕“成长”这个主题,借由这些主题,探索深层次的自己。2.成长小组与团体治疗 在个体咨询中来访者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访者是想探索自我,想在自我实现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一类来访者是被症状折磨,需要了解症状背后的作用机制。前者定义为个人成长,后者定义为心理咨询。前一类来访者组成的团体就更倾向于成长小组,后一类来访者组成的团体就更接近于团体治疗。二者在成员和目标上都有所不同,所要引导的方向也不一样。团体治疗更常见于一些专科医院组成的类似“抑郁症团体”“戒酒团体”等等,而成长小组更关注于个人成长议题。3.适合什么样的人参加? 我们的小组聚焦于“成长”,这个成长更多的体现在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方面,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困惑来源于对自己的不了解,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感觉被“别人的事情”推着走等等。举个例子,有人学了心理学,也考了证,当要开始从业的时候,总觉得没有准备好,那限制你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需要去探索,去了解,了解清楚了,可以更坚定的走接下来的路,这样的“个人成长”其实很有必要。以人群来划分的话,咱们这个团体适合有“个人成长”需求的人参加,对自己理解的越透彻,对别人才能理解的越透彻。在多人组成的小组中,别人,很多个别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透过别人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自己,这就是小组的优势,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更多的是和我们内心的体验。我五年前参加成长小组后的感悟: 女,五年前参加心理动力学成长小组,一直在心理圈浸泡着,目前兼职做心理咨询,有自己独立的咨询室成长关键词: 靠近、温暖、自由、坚持接到小D的邀请,早就想说几句什么,好像又没有什么表达的,就一直在拖延,当把这个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的时候,也许就不那么愿意表达了,当到截至日期的时候又收到邀请,感觉是时候说一说了,我是很适合写命题作文滴~ 关于五年前的那个成长小组,我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说一说的,尤其是在五年后的今天,但此时又不知道从何说起,那个团体是我生命中第一个心理成长团体,那时候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懵懂和未知,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一圈的温馨,一圈的感动,那里面有我们无数的笑声、哭声,我和每个人的生命如此的靠近...... 那个时候的场景在此刻一点点冒出来,小A的多才、有小B的睿智、小C的恬静、小D的坚持、小C的温暖以及我的坚定,我的所有感受都冒出来,纠缠在一起,想起我们的一切,一切,我以为我忘记了,其实都在我内心中最暖的地方收藏着: “这些话,我不说,我说了也许会伤害谁”, “我自己在那时和儿子有了一个关于生命的讨论”, “我会把我们团体的点点滴滴记录起来,让我以后慢慢回忆”, “我决定退出小组,因为我想和大家永远的在一起”, ...... 一句句的话语冒了出来,这些都是我的温暖记忆......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如此的真实的在一起,记忆最深刻的竟然不是在团体内,而是我们的课后聚会——那样的自由,那样的舒适,让我理解到心灵接近后可以如此的放飞内心,这也许就是我后来大家很多人在一起相聚的感觉! 当时参加小组的最主要动机是考完心理咨询师证之后,突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需要给自己寻找感觉让自己充实一点,在李老师公开课后突然觉得精神分析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于是打包参加了一个系列课程,本着如此简单的目的,让自己一直坚持到现在,也是蛮佩服自己的。 那时的自己就觉得心理咨询很好玩,可以接触,谁知道它的魅力如此之大,让此时的我欲罢不能,我自己一直就是一个很难坚持的人,如果可以坚持一定是吸引力巨大的那种,那时的团体让我坚定了自己走心理道路,走团体咨询师的道路,虽艰辛但不懈!人总是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的,我们成长小组的成员一共11人,关于心理咨询师从业的艰辛和困难,我想大家都是知道明白的,这期小组成员中截止到现在,我知道的从事心理、咨询、教育的人竟然大半以上,也许更多,虽然我们走在各自的道路上,同时我一直觉得和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一直相聚着~
家军小太郎
个人分析报告 【摘 要】从个人成长角度来看,我先天的个性气质和后天的成长经历显示我具备做一个职业咨询师的潜质,我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内省能力,还有比较好的领悟能力。从职业行为的角度分析,我很早就对心理学感兴趣,并且对成为一个称职的心理咨询师全身心投入、义无返顾,接受个人体验、参加各种专业的培训、学习各种咨询理论,追求自我的人格成长,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 【正 文】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想我是个内向的人,从我的记忆开始,一直自己思索着一些问题,自己面对人生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自己去体会和领悟人生。人为什么要生存,经常是我思索的问题。米兰.昆得拉说过: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我的思索不一定有什么意义,但显示了我喜欢孤独,体味孤独的一种状态,一种内省的状态。艾森克和荣格都将人类个性分成外向和内向两种。荣格对内向型的人格特点解释为:心理活动常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较窄,有时候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艾森克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人格分为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定;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四相,跟希波克拉特的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胆汁质四种气质类型相吻合。我属于内向粘液质型,我的大脑皮质容易处于安静状态,活动少,不爱热闹,不喜欢刺激,情绪稳定。常用克己忍耐的方法应付环境,也能达到目的。这样的一种个性特质应该是跟父母的遗传和后天不太安定的环境有关系的。父母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可能是他们那代人的特点我总是很少得到他们的肯定,所以我一直期盼着他们的肯定,人生不是很有目标,显得失落和无措,这是我到现在通过个人体验才意识到的。后来对我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我的先生和我的孩子,当我看到一个生命从我的身体里分离出来,我才知道我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人,他是否健康成长取决于我的付出,使我充满了责任感。作为一个女性,只有做了母亲后,母性才充分显现出来,他让我学会了耐心、学会了互相依靠、学会了给予。丈夫对我的爱和鼓励让我的心灵平宁安定,使我慢慢的自信起来。丈夫和孩子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爱,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我觉得人生是多么有意义,我是可以得到爱和付出爱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力,使我有勇气坦然面对人生中发生的一切。另外书籍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它始终是我最忠实的朋友,陪伴我走过人生的岁月,也因此能间接的体会别样的人生,是我理解人生的一把钥匙。在人际关系中我觉得应该讲真诚、守信、友好,只有付出了真诚才能赢得真心的回报,只有守信才能取信于别人,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友好是一种态度,是跟人交往的基本。当我到了20岁左右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了情感、工作和生活几方面的挫折,体会到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多么的重要,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成人了,这样的意识是比较的晚,让我觉得遗憾,但另外方面我又为自己自豪,当我领悟到这点,就像在黑暗中已经摸索了很久,那光明和光明中的目标使我充满了信心,因为我是那么的确定,知道自己要什么。 很早的涉入社会很早的涉入情感经历,使我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使我疲累。如果说低谷,那么就是在挫折的时候,如果说高峰那可能是我在工作上学习上取得成绩的时候,重新鼓起勇气面对、重新树立目标的时候。高峰和低谷是不断转化的,在我的经历中,没有那么的明显,但它是我真实的人生发展历程。我始终是积极的面对一切。我最好的五个品质便是:真诚、善良、宽容、积极、独立。我在很多的方面是需要加强的,比如说毅力,在很多的时候,当我确定一个目标,朝它努力的时候,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就轻易的放弃了目标,而且每每还会找借口说不勉强自己、顺其自然最好,这是我最需要加强的;智慧这个品质,我也很缺乏,往往在处事上过于呆板,显得不够灵活聪明;不乐群,我常常独处,不主动跟别人交往,这是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另外自由散漫也是我要避免的;还有是动机,我缺乏强烈的成就动机,这样的一种品质使得人生中很多的事情浅尝即止、没有成绩。当我投入到真正热爱的心理学领域,发现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份职业需要强烈的动机,我必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而热爱心理学和“助人自助”的宗旨就是我坚定不移的理由。 自二OO四年初开始系统的学习心理学至今,大部分时间心情都很平稳,我在上级心理咨询师那里做个人体验,去探索自己、了解和发现自己。人是很有潜力的,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心理学就是我内心最殷切的希望,为了我最想从事的心理学行业而树立我人生的奋斗目标,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就有了成功的希望。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我想我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做自己热爱的职业,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成长,追求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达到自我的圆满完整、人格的统一。当我选择了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我得到了家人的最坚定的支持,我的朋友们和同事们的反馈更是肯定了我的选择,在参加社区、监狱、福利院等单位的志愿心理服务活动中,得到了很多的触动:这个社会需要心理帮助的人太多了。众多求助者的希望和他们对我工作的肯定使我更有信心,他们相信我,我更相信自己。 我个人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我想我是崇尚真、善、美的,这是终极的信仰,任何真实的善良的美好的东西都是我永远的追求,永恒的信念。比如,我并不信佛教,但是每当我参观寺庙时,我会对佛主释迦牟尼作揖行礼,以示尊敬,我谓之“礼佛,不拜佛”。天下如此之大,不能以一种思想左右天下众生,佛教有那么多的信徒,遍及全世界,你能说他没有存在的道理吗?我爱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喜欢看点哲学和社会学的书籍,所以我的人生观中开放的成分比较大,乐于接受新鲜的先进的东西。我的道德观不传统也不激进,尊崇的道德标准是与人为善。我遵循自然的原则,对人性的尊重。我的性别认同是准确的,我为人妻为人母,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角色。这样的一些看法,使我对生活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尊重现实的。生活中,我没有性别歧视的倾向,男女共同组成这个社会,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性倾向的问题上,我赞成异性和合,并由此创造和谐生活。但我也不会反对同性相恋的性倾向,过激的反对只能引起激烈的抗争,它不能使人与人之间和谐,只能造成更多的混乱。相容应该是和谐生活的基础。我也曾接触过同性恋的求助者,体会他们不同常人的痛苦心理。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很尊重他们的,我想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思想、行为,我要求自己无条件的尊重他们。我最好的朋友会认为我随和、可亲近、善良、有爱心、忍耐心。用三个形容词来对自己进行描述,我会用:真诚、乐观、随和来描述自己。人们对我最大的批评是:中庸。也有的说我很圆滑。 至于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的问题,我觉得英雄寓于平凡之中,每当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造福于社会时,那一刹,他(她)就是英雄。小时候我心中的英雄是瘫痪在床却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多年前欣赏的也是瘫痪在床自学心理学并帮助很多人摆脱心理困惑的司晶。现在心目中再加上一个英雄是创立客体关系理论的出色女性:克莱茵,她生了三个孩子后35岁才开始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我这个同龄的女性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我有勇气去克服我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先天不足,让我意识到这样的时候还不是太晚,只要有信心能坚持就行,也让我想到过去的经历是宝贵的,一个有了孩子的母亲,一个有相关知识的人,可以更好的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一个有很多的工作和情感经历的人能更好的去理解别人更好的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二、职业行为分析: 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是我的一个梦想,在十几年前我看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给我留下了心理学最初的印记,人是最复杂的最有意思的,从探索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们总是想了解自己,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困惑,心理学可以帮我们理清这些。苏晓波说过每个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无一例外的是想探索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长起来,在自己成长时能更好的帮助别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上面,具体是要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知识、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在这基础上要大量阅读哲学、社会学、文学等各方面的书籍,要通过国家的考试,有职业资格,要学习一种完整的心理咨询理论,在此基础上,参加各种培训,了解各种疗法和找出一种综合性的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的技术,争取在心理咨询机构进修的机会,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我有信心成为一个有能力的心理咨询师,一方面我对心理学有巨大的热忱,另一方面我具有文学、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使我在心理学这个不断需要新知识的领域里,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我还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这些方面的积累使我具备理性的思维和感性共情的能力,我还有很好的领悟能力及多年工作中逐渐培养出来的亲和力、诚信度高的职业品格也在心理咨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一切都使我有信心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被求助者激起一些情绪和情感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作为职业的敏感,要时刻检测自己的情绪反应,找到它的来源。我去上级咨询师那里去做个人体验,就是为了在成为合格的咨询师前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弄清楚,知道它们的来源,懂得如何去对待和处理,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督导,接受这行中的前辈和同行们的督导,去检查自己的情绪和反移情的问题。如果出现反移情可能是顾客与自己存在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我会以“中立”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如果不行就通过督导,还解决不了就及时转诊。我已做了很多次的个人体验,比较认真的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这使我能很好的去反省它。另外求助者引起的反移情可能是任何一种方式出现,每一个不同的求助者都有可能激活你潜在的细胞,所以反移情的问题始终是咨询师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具备理性的内省和控制能力,这让我有信心去面对反移情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是个非常容易受挫的职业,压力是免不了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接受督导,跟同行们去探讨才能继续往前走,如果有崩溃的感觉,那么就要停下来,对自己进行调整。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及从业的资格。 作为一个专业的咨询师,我觉得凡是来访者有求助的动机,就要真诚的去跟来访者探讨存在的问题,但如果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问题,要帮助转诊。我期望来访者是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求助动机合理,有交流的能力和对心理咨询一定的信任度。我希望跟成年的来访者做咨询,因为不是医学专业的背景,很难对儿童的一些问题作很好的处理,儿童的问题很有可能是遗传方面的一些问题,还有未成年人的问题往往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来说做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会把学习家庭治疗作为我的一个方向去努力。我自己比较偏理性,一些比较有领悟能力的来访者,对他们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用精神分析来尝试改变人格上的一些问题就显得比较切合实际。 我的职业目标是在三年内成为一个咨询师,五年内成为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咨询师,十年内成为一个具有个人特色咨询方法的咨询师。我对自己的职业期待,希望能在三、五年里立住脚,能生存下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尽管是朝阳的行业,但收获更多的是在得到尊重的意义上,在自我实现的意义上。国内最早私人开业的心理治疗师苏晓波说过心理咨询是能糊口的行业,但不会有太多的经济效益。培训的巨大投入和分析的精神消耗,是一个表面投入和产出不平衡的行业,我们要清楚的看到这点,才不会失去方向。我的职业优点是我具备学习和内省的能力,弱点是需要补充太多的专业知识,现在最大的感觉是时间不够,非常的紧迫。 我希望跟同事们一起成长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里走得快一点,扎实一点。通过对个案的讨论督导,互相鼓励互相进步。同学和同事们会觉得我是个好学的人,是接受能力很强的人,很敏锐的人。 我会比较平和的处理自己工作中的赞许和责难,如果是赞许,那么会坚定我努力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决心,如果是责难,我想是免不了的,因为心理咨询这行本来就是非常难的行业,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自己,寻寻觅觅这么多年,一直无法坚定人生奋斗的方向,当我得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就像是飞蛾扑火、义无反顾的全身心投入心理学的学习和考试中。我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真正决定心理咨询进程的,不是理论、也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咨询师本身的人格。我们每个生存着的人追求平和快乐的心态是要有一个比较健康稳定的人格作为基础的,这也是心理咨询师取得咨询效果的根本保障,就像我在一次团体咨询中,老师说的一句话:“咨询师能走多远就能带领求助者走多远”,心理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咨询取得疗效的程度。这样一来,心理咨询师对于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就跃升为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因素。
蓝海Mario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1、成长历程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末,我成长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我拥有一个愉快的童年,拥有很多儿时的玩伴,所以我从小就比较开朗外向,没有感到孤单,寂寞,反而增强了自立能力。
上小学之后,父母工作繁忙,但从不松懈对我学习上的督促和帮助,使我一直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
特别是我的母亲,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强人,不但事业有成,生活中更是一位贤妻良母。如果一定要我说出一个我最崇拜的人,那就是我的母亲。
她坚强、乐观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激励着我。就这样,一直到初中毕业我始终是在掌声和鲜花中度过的,那时的成长道路可谓一帆风顺。中学的生活主要是学习,中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单纯的,不过由于正处在青春期,男女之间彼此并不怎么来往。
中学的生活是忙碌的,又是单纯的,在开心中我结束了我的中学生活,结束了我的单纯生活。经历了高考这个人生重大的转折点,迈进大学之后,接触的人和事大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我开始学着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吧!
此后,我渐渐拥有了成人的感觉―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某种责任,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担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今天,当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它却隐含深远的意义。
2、人生观念
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念。人生观念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从苦难中走来的。
在逆境中,我们会经受各种考验与锤炼,百炼成钢,成就我们非凡的意志品质和能力,“苦费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结局而不是过程。
写作思路
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我已经踏入人生二十多年头了,我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这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非常的全面。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在自我分析中也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勿忘我1239
心理咨询师并不仅仅在咨询室里做一对一的咨询,除此之外,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活动、心理测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科普文章写作,以及个案内容整理等,都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一般来说,不同执业状态的心理咨询师承担的工作内容会不太一样。
1、学校里的心理咨询师
主要包括大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系的心理老师等。学校心理咨询师一般承担学校里的个别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科普知识讲座、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以及一些行政工作,如组织心理测试,安排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
2、医院里的心理治疗师
这里要区分一下,在精神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或心理科有两类治疗师。一类是精神专科医生,他们主要的工作以诊断、药物治疗为主,受过临床医生的训练,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只做药物治疗而不做心理治疗。另一类是心理治疗师,一般是心理学背景,如临床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或者考取心理治疗师执业资格书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只做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而不能做药物治疗。只有少数精神科医生才从事心理治疗。有些精神科医生看不起心理治疗师,认为心理治疗“没有用”、“只会骗钱”,他们神化了药物的作用,却不愿意承认人性关怀的重要价值。医院里的心理治疗师主要做心理测量、个别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有些还做物理治疗,也得从事一定的行政事务。由于大多数医院对心理治疗不重视(因为收费低而不赚钱),心理治疗师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心理治疗工作也名不符实、不够规范。
3、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
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一般需要与社会机构有合作关系,比如在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如简单心理、Knowyourself、壹心理,壹点灵等,咨询师需要将咨询收费的一部分支付给合作平台。有些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会成立自己的心理工作室,通过自媒体、百度广告、同行转介等,有稳定的客源。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主要承担的是个别咨询,以及团体咨询、讲座、培训、科普文章写作。比如像我,每周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两项,一是个别心理咨询及案例整理,二是科普文章的写作,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心理咨询为写作提供了灵感与素材,写作也为我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客源。由于主要靠来访者的持续付费才能生存,个体执业心理咨询师会更投入于咨询工作,努力自我成长,不断提升能力和影响力。
4、其他机构的心理咨询师
如在司法、监狱系统的心理咨询师,做EAP服务的心理咨询师,在社区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等。这些机构的心理咨询师虽然也做心理咨询,但由于条件限制,心理咨询的规范性也不太够。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