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6

爱逛DP的小吃货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李旭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注册不太麻烦

已采纳

当厌学“锁住”了全家,钥匙在谁的手上?孩子出现了厌学的情况,家长通常的反应: 第一是吃惊; 第二反应是愤怒; 接下来,要么打要么骂,结果发现统统不管用。孩子的抗拒心理反倒更加强烈。 家长最通常对厌学的认知,就是认为孩子怕吃苦,不努力,不愿意付出,喜欢偷懒。 于是越想越生气。在孩子面前拼命发飙。越发飙,孩子越退缩、越发飙,孩子越对抗。 有些家长意识到厌学可能和管教过严有关,就开始强压怒火、和颜悦色。 结果一腔热情很快被孩子冷漠的表情所浇灭。父母于是又故态复萌,甚至发展到夫妻双打开始。这样的家庭僵局,会持续很长时间,发展到最后,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就开始漫长的休学生涯,甚至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 所以说,一旦孩子厌学,就像一把锁,把家庭的快乐、活力、希望都牢牢锁死在那里,谁都动弹不得。孩子的发展,家庭的发展陷入停滞的状态。可以说,中国有很多的家庭被这样锁死在那里,动弹不得,很多年…… 听了前面的分析,大家心理应该很清楚了,对付厌学的钥匙,一定是在父母手上,而不在孩子手上。 这个结论可能颠覆了很多家长的认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家长对孩子厌学的反应方式是改变的关键。 简单来说就是:对孩子, 原来拒绝的,现在接纳; 原来打骂的,现在停止; 原来忽略的,现在关注。 让家长从防御性的心理行为反应改变到建设性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上。让我们来看看打破僵局,打开改变之锁的五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父母要开始自我觉察和反省 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其实是正常学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正常困难。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意味着是一个心理创伤性事件。家长体验到很强的挫败感,甚至比自己的孩子感受还糟。家长的自恋被打破:我的孩子怎么可能这么差?我所有的办法都用了,怎么还不管用。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这些都属于防御性反应。 建设性的反应应该是,家长能够共情到孩子感到的困难和无力感。 “孩子一定是遇到了以往没有的困难”、“孩子这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他自己一定也很难受” 两种心理反应的区别,就是家长是“只感到自己受伤害”还是“能感受到孩子受伤害”? 有一位非常典型的虎妈,自己也是名校毕业,全职在家,养育聪明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围着孩子转。孩子从小的功课都是妈妈教,孩子很依赖妈妈,结果到了初中阶段以后,学业更加难,妈妈也真了不起,还能再能继续教他。但是出现了一个情况,妈妈如果讲三遍孩子还是听不会,妈妈就会暴跳如雷。孩子在学校里其实很优秀,学校也是非常好的一流的学校。但是你看妈妈对她这种反应,孩子的感受会是什么?她一定会觉得妈妈始终在否定她,觉得自己没有妈妈这样聪明。时间久了,孩子内心对自己就会倾向于否定的评价。 追究妈妈这种思维的根源的话,你可以看到妈妈的父母,对妈妈也是要求非常严,妈妈的内在的自尊心其实是不高的,所以她内心是无法接受女儿讲三遍,居然还听不懂这件事情。 这是一个极端的认知的思维方式。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功能的有效的发挥。 除了让孩子作对题目,母亲更重要的职责是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 她需要做的,就是觉察到自己的过去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对孩子内心的影响,尽快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二把钥匙:父母要相互配合。实践中发现,如果夫妻两个能够在帮助孩子改变上达成一致意见,而且相互支持,搞定孩子的概率非常高。 相反,就会拖好长时间。 我曾经在一家餐厅看到这样一幕:一个韩国爸爸,带了三个孩子在游戏区玩,过了一会,爸爸说时间到了,走吧。三个孩子还在玩。 结果这个爸爸怎么样? 直接走过去,看到孩子还在玩,左手抄一个右手抄一个,然后抱着两个往门口走去了。 第三个大孩子赶紧穿好鞋,拿着两个弟弟妹妹的鞋子跑出来,所以你看它非常简单,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控制。 他不跟你讨论什么,这是一个规则,这种控制妈妈就很难做到。妈妈一般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收效甚微。 所以家庭教育中,爸爸一定要参与进来,尤其在基本规则的维护方面,否则,妈妈就会非常抓狂。 有一次,我让一对父母一起去和玩游戏的孩子谈判,讨论上学目标的事情。 我要求他们一起进入孩子的房间,并且再三强调当孩子反应比较激烈的时候,爸爸要坚定地站在房间里,同时还要保护妈妈。 结果,一进去,孩子就大呼小叫,要赶他们出房间,父亲转身就出来了,把妈妈一个人扔在房间里。好在妈妈还比较坚决,站着不走,和孩子谈判了好久。 我事后问这个爸爸,问他为什么要跑出来,他说,不要逼孩子太紧,相信孩子能改变。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退缩型的父亲。 他怕在孩子面前坚持家庭的规则,还要找理由来搪塞我。 后来了解了这位爸爸的成长史,你可以理解原来他和父亲的关系就是畏惧又非常疏远的,他从来没有体验父子对抗和谈判的场景。 这样夫妻不能配合,就不能搞定。 所以这个家庭里面,由于父亲的功能较弱,夫妻之间的配合就出了问题。 父亲和孩子相处好的家庭,很少发生厌学的情况。 而孩子一旦出现问题,父亲积极参与帮助改变的,孩子也很快会发生改变。 有个孩子初一父母离异,初三时出现了成绩快速下降的情况,妈妈社会功能比较弱,着急而没有办法,天天抱怨孩子差劲,关系越来越紧张。爸爸得知后,就推掉很多工作,每周回来两次陪孩子做功课,找了好几轮补习老师,还帮孩子找到很好的网络课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常常和孩子谈心、谈解决困难的方法,倾听孩子抱怨。 结果孩子半年内就走出困境。 在这里,父亲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话又说回来,如果夫妻关系实在很差,一时半会又离不了婚,爸爸怎么都不肯配合的话,我就会建议妈妈把这种不合格的爸爸踢到一边,自己全部接手,一点点解决问题。 因为如果夫妻不一致,孩子常常会利用这点,把问题解决的时间弄得很长、很慢。 第三,家长主动改变自己这是一个离婚不久的单亲家庭,妈妈一人带两个孩子。哥哥二年级,情绪不稳定,常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害怕英语学习,还经常欺负小两岁的弟弟,在家,经常对抗妈妈的指令,妈妈来见我时,已经是筋疲力尽、焦头烂额了。 妈妈来见我的原因是觉得孩子情绪控制有问题,是不是可以直接调整孩子。 我和妈妈坐着谈话,哥哥一个人在旁边玩沙盘。我知道,我们每一句话,孩子都听在耳朵里。 妈妈讲了很多孩子不听话的场景,对于每一个场景,我都回应说:“听起来他很不容易,心理有很大的委屈”。 咨询结束时,妈妈和孩子都平静了很多。 后来,妈妈反应说,那天回去的路上,在车里,孩子趴在妈妈身上嚎啕大哭,哭了很长时间,问他也不说原因。 我心理很清楚,那是因为孩子内心的苦处被别人看到了。 妈妈那次得到很大的启发,开始做了一系列的调整,每次想发火时能够忍住,想一想是否能够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想一想能不能从孩子的角度试一试? 想一想是否可以对孩子让步一次? 这样尝试了以后,很多以前一定会引发冲突的情况大大减少了,母子关系柔和了很多。 妈妈在高兴之余继续加油,在3个月之内做了一系列的改变: 开始尝试观察和表扬哥哥好的方面; 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时间玩耍; 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画画的才能。 孩子的信心开始逐步恢复。 在此基础上,帮孩子选择有趣的英文学习班和网络课程,孩子居然逐步开始找到喜欢英文的感觉。 妈妈自己也坚持锻炼,3个月体重减轻了20多斤。 后来,妈妈认识到父亲的重要性,又强忍不愉快,联系孩子的父亲,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每周见面,表扬父亲做得好的地方。 三个月,犹如梦幻般的改变,看得我目瞪口呆。由衷赞叹妈妈改变的力量和创造性的方法。 在帮助孩子的征程上,父母要改变的真的很多: 自己的说话的方式、对孩子的理解、化解冲突的办法、激励孩子的办法、包括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都要改变。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不玩手机,那我也要求家长平时大幅度减少在家刷手机的时间。 这样的结果是很多爸爸妈妈开始在晚上看纸质书了,有的开始练习书法,不但对孩子有好的影响,家长自己感觉也很好。 甚至有家长说,以前是浑浑噩噩地在生活,现在才应该是我们家庭生活本来的样子。 第四,一定要竭尽全力 孩子一旦出现厌学的情况,家长就要高度重视,竭尽全力,甚至付出时间、金钱很大的代价。 因为一旦严重,会持续很长时间,对孩子、对家庭都影响很大。 有个女孩子初一开始住校,这是一所非常严格的中学,每两周才能回家一天。 周围都是新同学。每两周也是回爷爷奶奶家,因为爸爸妈妈在附近的城市,有点远。 去年小妹妹出生了,孩子心理也有点不开心。开学两个月后,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失眠,情绪非常低落。 爸爸带孩子来看我。我观察下来,当时做了一个最重要的调整,就是希望孩子能够经常和家人在一起。 结果,这位父亲在后面几个月里,在和学校沟通之后,每周驱车200公里,来接女儿过一天周末,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家,陪孩子说话,看电影,妈妈也通过视频和女儿交流。 每5-6周,就过来接女儿回家,和妈妈妹妹在一起住两天,再送回学校,这样一个周末来回就是八百公里。 两个月后,女儿情绪完全好转,学习也开始稳步上升。现在我一想起这个父亲,就肃然起敬。 这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爱的行动。 来找我咨询的爸爸妈妈有个规律,凡是愿意花大力气陪伴孩子的,只要方法得当,起效就非常快。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爱的力量。 那些患得患失的家长,骨子里就是缺乏真正的爱的能力。 第五,足够的耐心 每个家庭的特点不同,孩子出问题的背景不同,孩子的性格类型也不同。 因此,有时候会遇到特别难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有个孩子在家休学了4年,每天打游戏,睡觉,不出门,不洗澡,和家长敌对。 第四年底的时候家长来见我。四年间基本没有过有效的改变。 我和家长咨询陆续有半年时间,每1-2周谈一次,亲子关系开始缓解,孩子开始和父亲说话,开始和妈妈谈未来,开始出门散步。 但是,始终拒绝上学,甚至孩子还来和我辩论不上学的事情。 至此我都感到绝望。孩子爸爸建议要采取强制措施。 妈妈坚决反对。咨询中断半年之后。 我从孩子母亲那里得知,孩子开始上学了。 距离休学开始有五年时间。 我请妈妈谈谈感受,妈妈说:“我知道这个孩子只能慢慢感化,他有他自己的主意,只有他自己想读书的时候,才会出来。我从未对他失去希望,不过我现在已经能够从他看似消极的话里发现积极的意图。虽然和他说话还是很容易进入崩溃状态而喊叫。” 这个案例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就是如果家长真心希望孩子健康发展,并且家长真心愿意改变自己而付出努力,孩子一定能够克服厌学的问题而开始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 总结:改变厌学孩子,从家长自身的改变做起,打开改变之门的五把钥匙分别是: 自我觉察和反省、父母相互配合、改变自己、竭尽全力、足够耐心。 我从心底里认为,孩子厌学,是父母生命中最好的礼物! 因为,它逼迫你竭尽全力,激发你的智慧,放下你的防御,帮助孩子也帮助你自己活出最好的生命状态。 而你,别无选择。

李旭心理咨询师

183 评论(11)

怪叔叔是绅士

所以,为了确保复习备考不受影响,建议多听几家培训机构的专业课辅导,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和培训讲师,提前做好专业课复习备考规划,确保考研备考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

在老师这一点上你们要确认的第一部分就是存不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因为老师的选择对于我们汲取基础知识和掌握侧重点而言真的是非常的重要。有些辅导班前期宣传的老师很好,但是后面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授课的老师不是原先的名师,这个其实就很耽误复习了。

也会很大程度的降低心理预期。还有就是对于授课老师要详细的了解一下教学经验,授课风格之类的,进而能够很好的判断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我报研途考研然后数学部分是跟的杨超老师,政治跟的徐涛,英语的话就没有报班了,主要靠平时的一些积累。

276 评论(12)

葉落罒無痕

我个人认为这家考研机构还是不错的,但是考研关键还是要靠自己,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基础都是不一样的,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祝你考试成功!

136 评论(11)

呼啦啦达人

职场人如何面对小伙伴的晋升

职场人如何面对小伙伴的晋升,面对小伙伴的晋升,职场人不能有妒忌的心理,这只会导致他或者自己的小伙伴关系更僵。下面是职场人如何面对小伙伴的晋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职场上,我们常常看到,曾经很要好的一对朋友,一起面试进同一公司,甚至同一部门,最后当其中一个升职后,大家却分道扬镳了。这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职场人要理性对待自己小伙伴的晋升。

案例: 李梅和陈晓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公司,公司对她俩非常用心的栽培,李梅有才,但是性格孤傲,陈晓创新能力一般,但是工作踏实,执行力强。两年后,部门经理在李梅和陈晓之间进行了对比,最后把陈晓升为部门主管,而李梅的职位没改变,只是相应地调了一下薪资。心高气傲的李梅没法接受,她认为平庸的陈晓怎么可能成为自己的上司呢,她不甘心,于是在一次工作中,她故意出错,公司怪责,导致陈晓为她承担了所有的差错。一年后,部门以绩效考核不合格为由把李梅开除了。

分析: 从以上案例可见,面对小伙伴的晋升,职场人不能有妒忌的心理,这只会导致他或者自己的小伙伴关系更僵。面对自己的小伙伴晋升,我们如何对待呢?方法如何

1、盘活人脉领导刮目相看

冯阳和李旭是同一届毕业生,也是我们公司的同一批实习生,连座位也被安排在一起。两个人一起到各部门办理入职手续,互相提醒培训时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她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市场部王主管的带领下熟悉各项业务,领取的实习工资也大体一样。

在这段平淡的过程中,王主管告诉她们,因为部门的业绩和公司设定的考核指标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大家有余力,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代表部门去洽谈项目,产生营收效益的提成比例和老员工一样。

因为在一家知名商业网站的市场部有过实习经验,李旭通过实习期的同事联系到了某大型楼宇电视广告公司,谈成了一笔用公司产品置换楼宇电视广告的项目。没有支付真正的货币就得到了相应的广告播出时段,我们部门顺利完成了公司的考核指标,而王主管也对李旭刮目相看,特意申请为她提前转正。

2、心态狭隘出差错被投诉

李旭用提成奖金请我们部门的年轻人吃饭,大家开心之余都不免有些焦虑。李旭出色的业绩,成为王主管在各种会议上的表扬对象,成为大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一天,当李旭正校对将要发在她置换来的楼宇电视上的广告解说词时,王主管派她马上出差会见客户并指示冯阳接手此项工作。当时的冯阳并未意识到这是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而是狭隘地认为,如果将解说词编辑得太好等於为李旭做嫁衣,匆匆看过一遍就将解说词发给了楼宇电视的负责人员。当晚,值班人员接到王主管从外地打来的长途电话,询问楼宇电视负责人员投诉解说词错误太多的原因。王主管回来后召开部门会议,未点名地批评我们部门团队意识淡薄、总喜欢单打独斗,如果大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冯阳及时改变了心态,在后续的对接任务中主动承担工作,和李旭一起兢兢业业编辑、校对解说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也扭转了自己处於劣势的地位。

3、面对竞争及时调节心态

在刚刚踏入职场时,面对自己昔日的小伙伴迅速确立地位,有一些失衡也是人之常情。但应及时调整心态,切不可因为嫉妒给自己带来后患、给公司带来损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茜说,面对同事晋升,心里有怪异的感受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应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自我调节:面对别人的优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借助这个契机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开放自己?调整心态,坚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在技术力量上下工夫?铭记学习是终身的事情,要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和形式上。

1、真诚祝贺

有同事提拔,自然是喜事,发自内心的祝贺还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同事比较低调或者不爱大张旗鼓的话,可以通过发微信、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等形式送上祝福,新官上任,当然如果大家都包红包的话也可以包个红包,但数额差不多就行,尽量不要提着东西去祝福,容易上眼药!

2、摆正心态

说实话,看到自己的同事被提拔,没有几个内心不羡慕嫉妒、眼红心跳的,但有想法归有想法,还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提拔晋升这种事一直比较敏感,提拔谁不提拔谁涉及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没有必要去太过计较!

3、处好关系

可能你们曾经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关系比较不错,也可能你们之间曾经发生过摩擦,关系比较紧张。不过,既然人家已经高升了,你就应该认清这个现实,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是要主动去和他处好关系,不要自找麻烦!

4、努力工作

被提拔的不是自己,那只能说明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干到位。你可能有抱怨、有力嫉妒、有不服,但事实就是别人已经提拔了,而你还在原地,与其愤懑或者感慨不公,倒不如赶紧静下心来好好干好自己的工作,只要你足够优秀,也许下一次被提拔的就是你了!

为什么选择这么做?因为有利于个人成长。你想想就明白了,一是成本最低,相互了解,易于发展成朋友关系;二是切入点好。正是雪中送碳之时。这时的他喜中有忧。既高兴又担心别人忌恨,又怕大家不服。你这样做,不是正解其所需吗?三是可能有投桃报李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反之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就像叶与花的关系一样。

11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