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的梦天使
1.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 2.每次危机出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和投资复盘的机会,而最终是价值观决定了你将如何应对和自处。 3.哈伊尔·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里面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人们正在那里决定着自己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儿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4.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寻得洞见,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理论和商业规律,还要全面回顾历史的曲折演进,通晓时事的来龙去脉,更要洞悉人们的内心诉求。 5.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有句名言:处世的智慧教导人们宁可依循传统而失败,而不愿意打破传统而成功。 6.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7.资产再平衡理论在史文森的投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抓住投资的本质,避免择时操作,从而实现合理的回报。——推荐书籍《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8.实践告诉人们,方法和策略能够战胜市场,但对长期主义的信仰却能够赢得未来。 9.尝试可能只是意气,但坚持却是勇气。 10.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11.价值投资需要既能从质的方面,又能从量的方面找到根据,但相反的是,许多人在遇到无法理解和无从应对的事情时,寄希望于瞬间的直觉或者玄妙的悟性。这就好比在最后的时刻又把胜负手交给了运气,或者是执迷于零和游戏,在市场的复杂多变中你争我夺。 12.投资一般可从行业、公司、管理层这三个层面来分析。 13.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14.资本论:物的名称对于物的本性来说完全是外在的。即使我知道一个人的名字叫雅各,我对他还是一点不了解。 15.精确的数据无法代替大方向上的判断,战术上的勤奋不能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16.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 17.时间创造复利的价值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长期持有,长期持有是有前提的,即好的企业能够随着时间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18.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在其“创新三部曲”中对创新做出了新的系统性诠释,与许多人认为的不同,他所强调的创新,其关键不在于技术进步,更不在于科学发现,而在于对市场变迁的主动响应。创新者的窘境在于管理者犯了南辕北辙或者故步自封的错误,市场的变化导致其原有的护城河失去价值。 19.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20.有的生意已经有很明显的天花板,即便是垄断经营或者有很强的市场壁垒也不行,因为新的技术能够创造新的政策环境,从外部打破旧的天花板,比如汽车行业、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有的生意在发展中国家是好生意,比如家电行业、消费品行业;有的生意在老龄化社会是好生意,比如医疗行业、宠物行业。 21.教育的出发点是满足人们对于学习的渴望,学习并不是反人性的,不好的学习体验才是反人性的,而好的学习体验是对天性的最好“挖潜”,这一点是对在线教育这个生意的基础理解。 22.就像许多人“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一生”一样,投资当中也有许多道理被反复提及,但许多人在应用时让然不解其意。比如“当别人害怕时,你要贪婪;当别人贪婪时,你要害怕”“价格是你付出的,而价值才是你得到的”“利润只是一种意见,而现金流确实一个事实”“你只有买得便宜,才会卖得便宜”“永远不要把买入成本当作卖出的决策依据” 23.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的序言中写道: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24.价值投资不必依靠天才,只需依靠正确的思维模式,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25.邓普顿基金集团创始人约翰·邓普顿有句名言:战胜市场是一个很富有野心的目标,但追求它的时候要小心为上。我们无法验证市场是对的,但也绝不敢说市场是错的,没有对市场的主观评价,也不去做简单的对比。这构成了我们对市场的基本态度。 26.在金融市场中,人们普遍认为共识已经反映在价格中,这尤其需要警惕,因为共识和正确与否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7.许多人相信历史会周期往复,但也有人觉得这次会不一样,其实读历史的目的并不是一劳永逸地知道该怎么办,而是为了总结出规律,因此我们需要看到事情的多样性、丰富性。每次判断都是崭新的,都应该向前看。要把历史当作一种知识储备和情景训练,当作抵御重大风险的压舱石,而不是保你百战百胜的万能药。 28.等待也是一种主动,等待不是什么都不做,保持耐心等待的最好做法就是对无关的事情连想都不要想,一直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29.现代医院的奠基人克洛德·贝尔纳有句名言: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不是未知的东西。 30. 购买低估值的股票并不是价值投资回报的持续来源,企业持续创造价值才是。 31.人类生来就有一些心理认知误区,包括对不确定性的厌恶,表现为在遇到困惑或压力时,想尽快摆脱怀疑,追求确定的答案。但对于投资决策来说,其核心在于对不确定性的把握。 32.方法论本质上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天性的自知、自省与自洽。不同的投资人有不同的看家本领,这其实是基于不同投资原则和策略方法的不同优先选择。某种策略方法一旦成为信仰,一定有其厉害的地方。 33.选择投资方式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点是你自己的内心,选择的是能够让你有幸福感的东西。 34.(张一鸣)喜欢调试自己,把自己的状态调节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追求极致的理性和冷静,在此基础上为了长远的战略目标强迫自己学习许多不愿意做的事情。我经常说,懂得“延迟满足”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他还能不断进化。这种进化状态,是先把最终的目标推得很远,去想最终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再反过来要求自己,不断训练和进步。 35.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说,他认真研究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大学中开设的课程,发现只有两门课对培养管理者最有帮助:短篇小说写作与诗歌鉴赏。小说写作帮助学生培养对人以及人际的入微观察,而诗歌则帮助学生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影响他人。 36.亚瑟·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37.一个商业物种的产生起源于它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其积累的生产能力、供应链效率和品牌价值,是对那个时代最完全的诠释,堪称经典,而经典的价值不可能瞬间土崩瓦解,也不会凭空消失。
雅婷0302
你想过创业吗?
“自己干”的想法,就呼之欲出了。
可, 很多人都停在了“想”的阶段。
毕竟,刘润曾说过:“创业,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搬家。”
你可以从小平房搬进办公大楼,也可能从CBD搬到地下室,谁也不能保证迈出这一步,你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所以, 到底有没有一个判断标准,能提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创业呢?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给了我很多启发。
张磊,河南驻马店人,高中前非常普通,甚至连小升初都差点落榜。
然后,他就开挂了。
先是成了高考状元,上了人大金融系。然后出国留学,去了耶鲁,又回国创业。
2005年创办高瓴资本,从0做到5000亿,投资年化收益39%,成为中国私募机构的实力NO1。像我们平时用的微信、百度、京东、美团、格力都有他的投资。
投资人接触最多的,就是创业者。
在张磊的新书《价值》中,他曾说过: 我见过无数的创业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历、性格、背景,但唯独“不做3件事”的人,能笑到最后。
所以,如果你刚好有创业想法,或者已经走在创业之路上,就不妨 对照看下自己是否符合。从而少走弯路,快速积累出财富,人生也就更顺了。
张磊的第一笔投资,压给了2005年的腾讯。
本来不看好腾讯的张磊,在义乌小商品城调研时,意外发现:不仅每个摊位都印有QQ号码,就连招商办的名片上,都有一串7位数字。
于是,张磊拿出了全部家当,2000万美金全投给了腾讯。
当时人们都觉得他疯了。
可15年后,腾讯的估值从当初的不到20亿美元,一路涨到了5000亿,更是帮张磊赚到了几百倍的收益!
随后,他又 投资了京东 。
别人都觉得自建物流太“重”了,很难盈利。而张磊却不顾刘强东“只要7500万”的提议,直接投了3个亿。
后来, 投资格力 时,美的的势头正猛。所有人都觉得投资美的能赚钱,但是张磊却撤资美的,400亿拿下了格力大股东的席位。
还有 投资蓝月亮 ,本来人家一个好好的盈利公司,他偏要让对方先亏损,才给投钱。
这都是什么操作?
《价值》中有一句话:“在无常中寻找有常,在有常中等待无常。”
也就是说, 人人都说是对的,不一定真就对!你需要看到别人都看不到的“无常”。
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觉得能赚钱。那即使是真的,最后能分到你手里的,恐怕也只有可怜的几分、几毛。
反而,在别人都理解不了的“无常”中,往往隐藏着巨大的财富。
关键就在于,你能否在别人之前,发现这些机会。
所以,怎么才能发现呢?
张磊给了一个方法,就是: 收集数据,理性判断。
比如,有人跟你说,最近在网上发视频特别赚钱,好多人一个月就赚了十几万。
刚开始,你觉得他是吹牛,但听到第二个人说,你就动摇了……等到第n个人这么说,你就彻底信了:既然大家都说能赚钱,那就不妨试试了。
其实呢? 很可能入了场,你才发现:能赚到钱的,只是几个头部大号而已。
所以,下次当你决定要做某件事时,不妨先深入调研一下——
收集好这些数据后,再结合自己的条件,理性判断这件事的可行性,成功的几率就大了很多!
张磊在《价值》中说:“快钱能带来强烈的欢愉感,但也极易麻痹人们的神经。”
也就是说,像吸烟上瘾一样,赚快钱非常容易让人欲罢不能。
而创业者一旦陷入懒惰,失去不断进步的动力,就失去了正向生长的本能,而把路越走越窄。
财不入急门。
张磊在创建高瓴时,就和员工明确表明:虽然赚快钱很爽,但不利于长期发展,所以这个钱就不能赚,这些事情也不能做。
但毕竟“喜欢走捷径”是人的本性, 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敢于说NO的人,真心不多。
尤其是在“创业维艰”的积累阶段,能“赚到钱、活下去”是所有人的共同目的。
比如说,你正为公司没业务而发愁,这时,有个朋友跟你说,有个“门槛低,能赚钱”的活,就是只能短期做,拿了钱就撤,你会不会答应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抵抗“赚钱”的诱惑,不妨多想一步——赚了快钱后,我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有可能,你的信誉就此就完了;再或者,你会因为偏离了业务重心,以后走得更难了……
不管是什么, 想到代价,你就会停住“赚块钱”的念头,踏踏实实积累实力,一步步将事业做大了!
张磊说:“不要和魔鬼做交易。”
可毕竟, 在合作之前,谁也不认识谁,怎么能判断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价值》中有个好办法,就是你可以先预设对方是“好人”,给予对方应有的信任,然后在事儿上验证。
一旦发现对方在道德上存在问题,那就果断拒绝继续合作,及时止损。
即使对方拥有你急需的资源、能力、技术……也要忍痛割爱,毕竟, 道德是底线!
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觉得:我就跟他做这一次生意,下次找别人。
很可能,这一次,就让你前功尽弃了。
你永远不会知道对方什么时候给你挖坑,更会因为与这样的人合作,而让其他人怀疑你的人品。
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你才能赢得他人的长期信赖,从而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就像张磊创业,一路走来,投资了800多家企业,帮助了很多创业者、企业家成就事业。
这些人中的一些人,又会反过来做张磊的出资人,把资金放心地交给高瓴管理。
正是这种长期的、正向的互动,造就了张磊今天引人瞩目的成绩。
有人问: 创业到底是什么?
其实,大多数人创业的目的,真不是要发大财。更不是什么“工作自由、时间充裕”。
那感觉就像是:你总想知道沙漠那边是什么。
等真创业了,你就会发现:沙漠的那边还是沙漠,没有尽头,看不见希望。
但你仍要继续前行,不给自己退路。
而这,就是创业: 为的是一种不同的活着的方式;为的是一种新的人生意义。
如果你做到了今天的“3个不要”,即便在沙漠中,也照样能过得充实,玩得开心!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