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6

小小沉醉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法国巴黎大学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珍妮爱美食

已采纳

全名:Joanne Kathleen Rowling笔名:. Rowling昵称:朋友们都叫她“JO”,FANS们叫他“JK”,朋乔安妮·凯瑟琳·罗琳友开玩笑的时候叫她“JAKE”。花名:同学有时奚落她叫“Rolling Pin(擀面杖)”和“Rolling Stone(滚石)”。父母: 父亲Peter是一名退休的飞机制造厂Rolls-Royce的管理人员,母亲Ann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于1990因病去逝,终年45岁。他们1963年在一列火车上一见钟情,并结婚。兄妹:一个妹妹,名叫Dianne,也叫Di,比罗琳小两岁,曾经学过护士,现在爱丁堡学习法律。配偶:1990年罗琳与一名叫乔治·阿朗蒂斯的葡萄牙电视新闻记者简单地结了婚,三年后,随着女儿的出世,他们离婚了。家庭成员:只有一个女儿,叫Jessica, 生于1993年。童年:罗琳自己说她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脸上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童年的时候,她有过两次迁家的经历。一次是从Yate(布里斯托尔港一边)搬到Winterbourne(布里斯托尔港另一边),一次是从Winterbourne搬到靠近Chepstow的Tutshill的乡村。编辑本段人物介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罗琳()(全名Joanne Kathleen Rowling),英国女作家,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罗琳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Jessica)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1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在开始写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哈里·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不过,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进一步轰动世界。2000年7月,随着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问世,世界范围的“哈利·波特”热持续升温,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2003年6月推出了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销售势头一次高过一次,形成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哈利·波特”飓风,被视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而“哈利·波特现象”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在成功和财富面前,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年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2001年3月,她特地为戏剧救济基金会——1985年由英国一群喜剧演员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社会公正,帮助消灭贫困事业募集资金———化名为纽特·斯卡曼和肯尼沃斯·惠斯普创作了两本与“哈利·波特”故事相关的小册子《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该基金会。2001年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2001年圣诞节次日的节礼日,罗琳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Neil Murray。)在苏格兰的新居携手再度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3年3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2005年1月,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肯齐也来到了这个家庭。如今,罗琳与丈夫以及三个孩子幸福而低调地生活在爱丁堡,在哈迷的期待中继续写着她的“哈利·波特”故事。2007年7月7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正式封笔。作者J·K·罗琳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终结篇。但最近也有消息称罗琳将要写《哈8》。英国45岁女作家JK·罗琳凭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缔造了当代出版界的销售神话,同时也使她自己成了财富超越英国女王的超级富婆。然而罗琳日前接受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本学生杂志采访时披露,在她没有成名前,她的生活曾经一度穷困潦倒,在极度抑郁绝望之下,她曾经考虑过自杀,但她在接受心理咨询后终于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并走向了今天的成功。为女儿放弃自杀念头罗琳称,1994年,她刚刚和第一任丈夫、葡萄牙记者乔治·阿朗蒂斯离了婚,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杰西卡在爱丁堡市一幢狭窄的平房中生活。当时罗琳处于失业状态中,她的失业救济金刚刚能够支付房租,而600英镑的租房押金还是罗琳的一个朋友帮她支付的。走投无路的罗琳正是在那幢狭窄的平房中写出了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说。到了冬季,由于小屋中没有暖气,罗琳便推着婴儿车跑到附近一家咖啡馆边取暖边写作,手头拮据的她只能点一杯咖啡。由于生活穷困潦倒,令单身母亲罗琳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心情抑郁的她一度考虑自杀。罗琳回忆说:“让我放弃这一念头、决心去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女儿。我想我的想法是不对的。”摆脱消极想法创造奇迹罗琳决定到家庭医生那儿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这一治疗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咨询让病人控制自己的消极想法。由于罗琳的指定家庭医生当时正好外出度假,当罗琳去诊所看病时,另一名顶替上班的医生却对她说:“如果你的情绪有点低落,那么就和我的实习护士聊天好了,不要找我。”罗琳回忆说:“可我跟他谈论的是我的自杀想法,而不是‘我感到有点痛苦。’幸运的是,两周后,我经常看病的那位医生回来了,并看到了我的就诊单,她立即打电话给我,并为我进行了心理咨询。我认为是她救了我,因为我当时绝对没有勇气第二次再去诊所。”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已经在全球售出了至少4亿册,并引带出了一个总值70亿英镑的附带工业。罗琳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私人财富大约高达亿英镑。罗琳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曾经抑郁沮丧而感到羞耻,从来没有。有什么好羞耻的呢?我度过了一段真正艰难的时光,我非常骄傲我能脱离那种生活。”罗琳要求年轻人在面临生活挫折时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来源:现代快报)“哈利·波特”造成的风潮堪称世纪传奇,不过,创造哈利波特的英国作家“罗琳”本人的经历似乎比小说更神奇,这位曾靠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如今却是身价超过5亿英镑的英国富婆,比英国女王还富有!与此同时,在身价骤增的时候,罗琳的容貌似乎也越变越漂亮,昔日看上去很普通的一张面孔如今却成了性感妩媚的代名词,这真的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带的面容也变得容光焕发了。事实上,很多人都开始怀疑罗琳是否在出名之后做了整容手术,因为42岁的她现在比7年前还漂亮年轻,她额头上和眼角的皱纹都不见了,曾经有些松弛的肌肤也重新有了弹性,整张脸的生动指数也增加了不少,看来事业上的成功的确可以让人变得精神焕发。现在的罗琳,眼睛里充满了神彩,两位整容专家在对比了罗琳7年前刚出名时和现在的照片后表示,没有迹象表明她动了手术,也许是因为心情好,再加上化妆的原因,她现在看起来比那时候还年轻。罗琳的一个密友透露,她变得更漂亮并非因为外在原因,而是她坚持锻炼身体,做瑜珈和普拉提,而且作息很有规律,她每天都坚持散步一个小时以上。罗琳自己也说:“我现在感觉很棒,身体健康就好象赚了百万家产一样,我不吃红肉,也很少喝酒,我还很喜欢跳舞。”谁曾想到,在90年代时罗琳还是个得靠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罗琳曾表示,“我的日子就是永远都很难找到时间写作,以前我是单亲妈妈,白天还要打工晚上则要独自一人带小孩。”出生在英国小康之家的罗琳,大学毕业后到葡萄牙教英文,在葡萄牙结婚生子,3年后离婚返回英国;1990年,罗琳在搭火车前往伦敦的路上,她脑海中突然冒出哈利波特的故事,她表示,故事的点子来的很突然,一个不知自己是谁的小男孩,我觉得很兴奋,觉得写出来会很有趣!从未写作过的罗琳,花了5年才写好第一集,又花了一年才查找出版社,但“哈利波特”1997年出版后旋即造成轰动;尽管对创作有着一股热情,但她也无奈的表示着,自己现在很难找到时间写作,因为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哈利·波特系列被翻成62种文本,在全球狂销超过3亿本,罗琳的身价也暴增为5亿英镑,罗琳在2001年再婚后又生了两个小孩,现年44岁的罗琳,出席公开场合穿的一次比一次辣,这位现代灰姑娘似乎仍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英国女作家JK_Rowling(JK-罗琳)与丈夫离婚后,带着孩子投奔乡下的亲戚,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 穷困潦倒。但是她还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写出了《哈利·波特》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靠写作的亿万富豪。在她写书的那两年,没有任何收入,可是在她的书畅销后,她不仅成为了亿万富豪,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每一次重新印刷出版,出版社都将支付给JK-罗琳巨额版税,甚至于她不在人世,她的后代依然会因此而受益。2010年被评为英国十大女富豪。编辑本段个人履历1964年 安娜·沃兰特与皮特·罗琳在一趟由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开往苏格兰阿伯里斯的火车上相遇,并一见钟情,后双双到海军服役。1965年3月14日 安娜·沃兰特与皮特·罗琳在伦敦北部的塔夫纳公园附近的万圣区大教堂结婚。1965年7月31日 乔安娜·罗琳在耶特车站大道240号的考特奇医院出生。1967年6月18日 罗琳的妹妹黛安娜·罗琳在位于耶特的家中出生。1970年9月 乔安娜·罗琳在温特本尼的高地街上的圣迈克大教堂英语学校开始上小学。1974年9月 乔安娜·罗琳在塔茨希尔教堂小学上学。1976年秋 罗琳开始在塞德伯里的韦迪恩综合中学上学。1980年 罗琳母亲安娜·罗琳(即安娜·沃兰特)被诊断出有多发性硬化症,一种很严重的家族病。1982年 乔安娜·罗琳成为韦迪恩综合中学的学生代表,她的成绩十分优秀。1983年 罗琳的母亲安娜·罗琳立下遗嘱,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1983年夏 罗琳从韦迪恩综合中学高中部毕业,参加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1983年秋 罗琳开始在英国埃克赛特大学学习,主修法语和古典文学。1985~1986年 大学第二学年,罗琳因参加了埃克塞特大学的“法国实践活动”而来到巴黎。她在那里教英语。这是她首次任教。1987年春 罗琳从埃克塞特大学毕业。1990年 罗琳在一列从曼彻斯特回到伦敦的火车上突然想到哈利波特的故事。当时她身上既没有笔也没有纸,所以只能靠脑子记住自己想到的每一个细节,直到回家之后才把它写下来。1990年 乔安娜·罗琳的母亲安娜·罗琳因多发性硬化症去世,时年45岁。1992年8月28日 据传乔治·阿朗特斯在这一天向乔安娜·罗琳求婚。1992年10月16日 乔安娜·罗琳与葡萄牙电视记者乔治·阿朗特斯结婚,婚礼在葡萄牙奥波多举行。1993年7月27日 罗琳的女儿出生,取名杰西卡。1993年11月17日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乔治把罗琳独自扔在了奥波多的街头上。1993年圣诞节 罗琳带着女儿杰西卡离开了乔治回到苏格兰爱丁堡,来到妹妹黛安娜家。她把哈利波特的手稿连同笔记一起带了回来。1994年 乔安娜·罗琳开始在咖啡厅创作她的手稿,每当这时她的女儿就在桌子旁边的小推车里睡觉。罗琳勉强申请到了一份政府资助,每周能获得大约105美元相关作品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法国巴黎大学心理咨询师

294 评论(8)

笑靥的梦魇

1896年韦克斯勒出生于罗马尼亚,6岁随全家移居美国。1916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当时著名心理学家R.武德沃斯的学生。1917年以其有关实验病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获硕士学位。韦克斯勒在研究及应用中发现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虽然适合于儿童,但不足以预测成人能力、军人素质的优劣,这是韦克斯勒决心编制成人智力测验的缘由。1919年他被派往英国伦敦大学,师从斯皮尔曼和K.皮尔逊,深受他们有关一般智力概念和相关方法的影响。1919从军队退役后,1920年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并在索博尼心理实验室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T.西蒙和精神病学家让内,还搜集了有关心理电流反应和情绪研究的数据,为其完成博士论文奠定基础。1922年回美国再进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再次接受武德沃斯的指导。1925年获博士学位。他在完成博士论文的同时兼任纽约市新创立的儿童指导所心理学工作。 1925年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代理干事。1932年成为贝尔维精神病院首席心理学家,翌年起又兼任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期间,一直致力于智力测验的创造与发展。1979年韦克斯勒获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证书和“荣誉事业”奖状。

97 评论(15)

非非1227

1907年,10岁的皮亚杰在公园发现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随即写了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并寄给纳沙特尔自然科学史杂志《冷杉树》刊登出来。文中皮亚杰细致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让他得到了纳沙特尔自然博物馆的馆长,与之一同搜集标本,并聘请他共同参与研究软体动物。随后,皮亚杰发表了一系列和软体动物有关的论文,并对正统门德尔的进化论提出质疑;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文字,在欧洲动物学界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中学时期,皮亚杰经常随他的教父外出度假,皮亚杰在这位教父的启发下产生了对认识论的兴趣。1915年,19岁的皮亚杰获生物学学士学位。随后,他继续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同时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在纳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对哲学、生理心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进而对对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的研究产生兴趣而开始转向心理学。1918年,他获生物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同年皮亚杰去苏黎世在烈勃斯和雷舒纳的心理实验室工作,井在布鲁勒精神病诊疗所学习精神分析学说。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大学,学习病理心理学,并学习科学的逻辑学和哲学。1921年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继而在巴黎给智力测验学者塞西蒙助手,在一所小学的比纳实验室研究儿童心理,受西蒙委托应用勃德的推理测验测量巴黎儿童,并进行标准化。 1921年皮亚杰受日内瓦大学克拉巴莱德的邀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从此开始创立自己“发生认识论’’体系。在此期间,皮亚杰和妻子瓦朗蒂纳·夏特内结婚。1925-1929年,皮亚杰在纳沙特尔大学任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教授。1925年和1927年他的两个女儿杰奎琳和露西安娜先后出生,1931年皮亚杰的儿子罗伦出生。皮亚杰在妻子协助下,以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他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研究, 提供了他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1929年到1954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任科学思想史教授,兼卢梭学院助理院长,同时他还担任日内瓦国际教育署局长,到1967年卸任。到1932年,皮亚杰已发表了诸如《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的世界概念》等5本论述儿童心理的专著。这些著作使他蜚声海内外,成为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权威。同时,皮亚杰在1929-1939年的十年期间,坚持研究数学、物理和生物学中主要概念的形成和历史,并在卢梭学院以较大规模从事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1932-1971年皮亚杰任日内瓦大学教育科学学会会长。1937年皮亚杰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儿童的具体运算和运算的整体结构的论文。1938-1951年皮亚杰受聘洛桑大学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学教授。1939年-1951年日内瓦大学聘其为社会学教授。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现改称教育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座和心理实验室主任。瑞士成立心理学会,他连任学会主席三年。1939-1945年间,皮亚杰从事两方面研究:儿童到成年期的知觉发展和儿童的时间、运动和速度概念以及与这些概念有关的行为的发展。1952-1964年皮亚杰任巴黎大学发生心理学教授。1954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议,被选为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直至1980年卸任。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该中心集合各国著名学者共同研究儿童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据1970年报道,已出版22卷专著。皮亚杰于1967年所发表的《生物学与认知》,总结了他一生从事研究工作的成果。1971-1980年皮亚杰被日内瓦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鉴于皮亚杰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学会在皮亚杰73岁时(1969年)授予他”卓著科学员献奖”。1972年,皮亚杰撰写了《教育的权利》一文,主张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在于让儿童得到全面性的发展,使每个儿童都能有完善的人格。他在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同年皮亚杰退休,自职位上退休后,回到瑞士的山上静养;但是皮亚杰并没有因为退休而放弃研究工作,他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发展“发生认知论”-将哲学基础的认知论建立在科学之上。1977年国际心理学会授予皮亚杰“爱德华·李·桑代克”奖,这是心理学界的最高荣誉。1980年在瑞士去世,享年84岁。皮亚杰一生探索不止,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153 评论(11)

Dianayaoyao

南丁格尔(1820—1910)英国女护士。欧美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对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士兵的福利和卫生工作、英国的护理制度、助产士培训等作出重大贡献。出身富家,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主要从其父(旅意英侨)接受教育。1837年她曾打算到医院学习护理,遭到反对。1850年到德国凯撒斯韦尔基督教女执士学校学习护理。1853年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监督。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暴发,法国军医院有护士,英军却没有,且伤病员的医疗条件极差。她自愿率领护士奔赴前线。当时用品匮乏,水源不足,卫生极差,医生又有敌意,但她克服困难,使军医院面目改观,被士兵称为“提灯女神”。1856年任军医院妇女护理部总监,战后回国,被称为民族英雄,但她拒绝了官方的交通工具和所有招待会。决心为改善英军的卫生工作而努力。1857年她促成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的成立,同年军医学校建立。1860年她用公众捐助的南丁格尔基金在圣托马斯医院内建立南丁格尔护士学校——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后又创建了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1857年后身体不好,但仍忙于事务,接待各阶层的来访者。1901年失明,1907年被英王授予功绩勋章,成为第一个接受功绩勋章的妇女。逝世后,按遗嘱要求未举行国葬。

34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