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09

家有陈先森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季姐情感主播心理咨询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密云汉子

已采纳

对方是女子的前男友,对方因感情问题选择对其痛下杀手。

女子被所谓的心理老师约至酒店后,被杀害对方是这个女子的前男友,两个人曾经谈了两年多的恋爱,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但最终这个女子却选择分手,另嫁他人。女子的这种做法让男子愤愤不平,心怀不满,总想伺机报复。于是以心理老师的身份重新加这个女子的危险,两个人又产生暧昧关系。男子取得女子信任后把她约到酒店后杀害。

我不想看到的惨剧,女子被心理老师杀害,毁了两个家庭,其实在这个恶性事件中,女子也有一定的过错,这个女子三年内交了三个男朋友,她在离婚后认识了这个杀人凶手,两人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而且谈了两年的恋爱,已经谈婚论嫁,但最终他并没有嫁给这个男子,而是选择与男子分手,正是因为两个人的感情纠葛才让男子怀恨在心。

女子与这个杀人凶手分手以后,又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个人很快结婚组建了幸福的家庭,而这个被分手的男子却迟迟没有找到新的爱人没有开始新的感情生活,他总想借机与女子复合,也想寻机报复这个女子,于是以心理老师的身份用另外的微信加了女子的好友,两个人在微信上谈的火热又发展成了暧昧关系,于是这个男子把女子约到酒店伺机报复。

女子去酒店赴约以后,被埋伏在酒店的男子控制后,直接杀害杀人后的男子,快速逃离现场。酒店和家属发现女子被杀后及时报警,警方通过查看监控和搜集现场证据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及时把这个杀人凶手控制。这个杀人凶手的犯罪动机很清晰,就是因为感情纠葛伺机报复,但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要承担与故意杀人相关的法律责任,他很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季姐情感主播心理咨询师

112 评论(10)

北京宇盛

遗传与环境两者是以互相纠结、紧密相连的方式来形塑人类的行为:生活经验会关闭某些基因的转录功能,但却开启另一些基因的功能;心理社会压力源,例如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创伤,也会经由改变大脑功能而产生极大的生理作用。《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临床应用与实务》Glen 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心理社会压力源,就是他的职业。职业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是三观,再者是性格。比如,程序员容易社交困难,性功能障碍;司机容易情绪失控;医生容易洁癖。另一方面,不同性格的人好像也会倾向于选择适合的职业。说实话,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这似乎预示着未来不同职业的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职业,它又会有哪些不同呢?我想,至少有三点。1对变态的容忍度确实更高无论,有人问心理咨询师:听说你们学心理咨询的都是因为自己有心理问题才去学的?还是说:你们每天接收那么多负能量,自己心理会不会出问题呀?其实,简单点,就是问:心理咨询师是不是心理变态?面对类似的问题,我都会讲:如果非常变态到完全不变态是0到10的话,正常人处于4~6之间,同时,他们也只能容忍身边人处于4~6之间。而心理咨询师呢,他也在4~6之间,但是,他们一般能容忍身边人处于3~7之间。如果要说变态的话,那就是他们居然可以接纳3和7。比如,他能笑嘻嘻地接受,你问他是不是变态,而你身边的正常人可能无法容忍。再比如:我们【心理咨询录像解析·第二季】今天将更新的一集里,一个与比自己小16岁的男性婚外情的女性来访者暴露了自己在中学阶段被她仰慕的老师夺去初吻的经历。如果,几个小伙伴一起看的话,面对这个可以定义为性侵的情形,表现得最淡定的那个,就是心理咨询师了。当然,这份淡定,来自于职业塑造的清奇的脑回路正在启动。2“舍己为人”的倾向更大新手咨询师之间,经常互夸对方敏锐。我刚入行的时候,被夸得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心理咨询师。后来连续遭遇多个个案脱落后,被督导师指出缺乏共情。找分析师探讨,为什么我对别人的情感有特殊的敏感度(敏锐),却没有特殊的情感反应能力(共情)?原因可能是我小时候语言能力发育迟缓,主要照顾者又对我足够的理解和宽容,所以,我只需要察言观色不犯事儿,就万事大吉。所以,我只有天才咨询师一半的童子功。随着学习深入,我了解到,天才咨询师同时具备极强敏感度和极佳情感反应能力,暗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他们还是孩子时,就可能已经习惯了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压抑自己的需要。更直白一点,就是以牺牲自己情感的发展为代价,去满足父母的各种无意识的需要。毫无疑问,这种“舍己为人”的特性,有助于一个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完全没有这个特性的人也不会选择心理咨询为职业。但是,当一个来访者表现出对咨询师的服从和依赖,看起来已经和孩子对父母的服从别无二致时,就需要警惕了。这个“舍己为人”的背后,必然包含着曾经的失望和愤怒,一不小心就会见诸行动,无意识的转移到来访者身上去。所以,心理咨询师相比于一般人,更显得有舍己为人的特质;相比于某些灵性导师,更具有“被治疗后的舍己为人”特质。3经过刻意练习的注意力心理咨询师并不被要求有极高的智力,但是,对注意力的要求却是极高的。如果有什么人不适合学心理咨询的话,可能就只有注意力缺陷且无解的人了。咨询师,被要求尽可能的保持注意的稳定,即在一定时间内不走神;被要求有足够的注意广度,能同时注意语音、语调、内容、表情、肢体等;被要求能灵活的控制注意转移,不陷于来访者的故事、情绪,不被来访者带跑偏;而最难的,是被要求能完成注意的分配,一般要求同时注意来访者、咨询师自己、以及两人之间的过程,二般的要求是同时注意来访者的意识和潜意识,咨询师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以及四者之间的结构、内容和动力。这样对注意力的四种品质同时做要求,相较于大部分职业,是可以被称为变态的。这不通过刻意练习几乎是无法达到的。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培养临床方向的研究生,会让学生看无字幕外文情感电影。这样的训练,一方面提升觉察和共情,另一方面,注意力绝对杠杠的。

324 评论(9)

后来后来510

太可怕!女子被“心理老师”约至酒店遇害!这位心理咨询师并非是真的心理医生,而是李女士的前男友刘某所假扮。

原因

刘某之所以会假扮心理咨询师将李女士引到酒店,是因为李女士不告而别之后,对他退避三舍,他很是气愤!刘某和李女士本是情侣关系,两个人虽在网上认识,但却在现实中见了面,并在一起打工!可以说两个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刘某对李女士是非常满意的,很想和李女士走下去!但李女士却在交往当中发现刘某不上进爱网聊等缺点,失去了安全感的李女士决定回老家,就这样她不告而别,到了老家才告诉刘某要分手,刘某遭受重创,自然非常冲动!就这样,两个人虽然分手,却始终有联系,李女士很快相亲再婚,刘某彻底绝望!也许是见不得李女士移情别恋,这么快就再嫁,刘某恨李女士,才开始策划想要伤害或杀害李女士!李女士虽然再婚,却因被刘某威胁和纠缠,力不从心患上了抑郁症!李女士不够决绝,在情感中左右摇摆,才最终害了自己,让家人白发人送黑发人!

警示

又是一起情感纠纷引发的惨剧,介于此,这个案例理应当给我们敲响警钟,网恋有风险,在网恋奔现之后,交往的过程当中,如果觉得双方不合适,一定要有正确的沟通和交流再去结束这段关系!如果说正当途径无法顺利结束恋爱关系,遭受威胁等等,一定及时报警,保护自身安全!

两人同行

不管什么情况,我们去见初次相见的人时,最好两人同行!李女士的家人给她打车去酒店见心理医生,如果当时李女士的家人陪伴她,也许李女士不会惨死!

太可怕!女子被“心理老师”约至酒店遇害,对此你怎么看?

180 评论(14)

母婴家居学院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人格特征。这就如同选拔运动员和电影演员一样, 重要的不是看他是否受到过专业训练, 而是看他具有何种内部资源和潜力, 看他是否具有创造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项助人的事业, 其价值取决于它对人赋予多少人性, 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主题, 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对人性的态度和对人性的理解程度。因此心理治疗师应首先是一个善良、坚强的人, 具有爱心的人。爱心是产生人格魅力的根本动力, 而人格魅力又恰恰是影响病人所最需要的内在源泉。心理治疗师应该具备创造性, 具备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形象和逻辑的一种巧妙结合的思维。而这种创造力正是来源于治疗师灵魂深处的特质。创造力的要素不同于模仿, 在治疗过程中是治疗师与病人在其互动关系中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的真实。治疗师还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应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敢于并善于严格地解剖自己, 这是治疗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俗话说: “正人先正己”, 一个不善于作自我分析的人又如何去给病人进行精神分析呢?治疗师无疑应是一个学者, 但更应该是一个语言大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语言, 一个不善于运用语言符号的人, 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治疗师。例如在催眠治疗中, 治疗师要在丰富的想象中铸造出符合规定情景的语言, 又用语言来描绘传达这种想象。这包含着即兴创造的力量。治疗师在治疗中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指导语, 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症状随机灵活运用。当然, 一个理想的心理治疗师, 严格地说应具有临床心理和医学临床的专业培训, 同时又具有广泛的人文学科的知识。而最重要的还是具有艺术创造的能力%把一切有关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为一体并能运用自如的能力。因为从本质上说, 心理治疗与咨询是一门伟大的综合性艺术。治疗师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种崭新的创造, 治疗师应该是创造这种瞬间的名符其实的艺术家。 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乃至心理治疗学家的一个先决条件, 要看这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混合而成的人格气质。事实上, 我们能够在我们的周围发现, 有一些人, 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学的知识, 更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训练, 但是他们具有着吸引人的魅力、乐于倾听、能设身处地的替他人考虑, 替他人着想, 能提出中肯而妥贴的建议与意见。故他们有着众多的倾诉者, 愿意向他们倾诉自己情感生活中的苦恼, 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纠纷等等难言之隐。这些人可以被称为“天生的心理咨询师”, 是成为专业的从业者的好坯子。在经过精心雕琢与反复锻造后,有可能成为这一行业中的姣姣者。成为一名咨询师与治疗家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需要一定的学历或者说大学本科的学历。除此之外还要有对一般文化知识的掌握。根据我自己的心理分析临床实践, 来接受分析与治疗的人, 其所诉说的问题的内容基本可归纳到童年期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和性、爱情与婚姻这样二个主题中。这两个问题也是各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两大基本成因。更一般地说这两大问题实际上又是个人的生理与心理成长和文化内在化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错位与不匹配的表达。为了充分理解他们的叙说、问题及症状, 尤其是隐藏在叙说、问题与症状背后, 并且支配着它们的被压抑的愿望与动机, 治疗师需要经过适当的哲学训练以便具有良好的分析推理能力, 能够从纷繁的现象中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真正症结。同时咨询师与治疗家还需要具备一般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 以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知识。缺乏这些知识将影响咨询或治疗师对来访者问题的正确判断, 并会影响咨询或治疗的进程及结果。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最后一项, 也许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条件, 当然是接受该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并接受系统的咨询、治疗或分析的训练。 所谓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方面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本身的理论与技术; 另一方面还应包括精神病学的理论与诊断技术。

314 评论(13)

漳南一邺

陈明明 ,女,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1999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2000年开始从事专职心理工作,主攻青少年成长和婚姻情感方面。2008年“512大地震”一线志愿者,曾被中国教育网与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国内各大知名媒体特邀心理专家: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心理专家;湖南卫视《午间播报》、《新闻大求真》栏目心理专家;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华人一时间》栏目心理专家;青海卫视《成长实验室》与《牵手》栏目心理专家;贵州卫视《新闻当事人》栏目心理专家;湖南经视《幸福来敲门》栏目心理专家;湖南教育电视台《快乐成长》首席心理专家;湖南都市频道《成长辩护》栏目心理专家;湖南都市频道《约法三章》栏目心理专家;湖南娱乐频道《单身厨房》栏目心理专家;湖南政法频道《x档案》栏目心理专家;江西电视台7套《成长路上》栏目心理专家。现任长沙幸福泉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EAP高级签约咨询师。熊锦林,男,幸福泉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催眠师,高级心灵催眠督导师,催眠潜能开发专家,企业EAP咨询顾问,团队心灵沙龙导师,临床心理学硕士,国内多家媒体节目特邀嘉宾。医学背景,曾在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心理科以及精神科实习、工作过,受到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催眠治疗经验。曾多次参加过国内顶级催眠工作坊的专业训练以及潜能开发,家庭系统排列等系统培训。具有深厚的催眠治疗功底,有过数千例催眠成功案例;曾多次应邀参与湖南各媒体心灵成长节目;对于记忆潜能开发与催眠应用于总裁减压与两性关系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很熟练地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于生活与工作学习之中。向军,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灵催眠师,色彩心理顾问。向军老师在心理咨询行业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案列,娴熟掌握各种咨询技巧,擅长治疗各类心理问题及神经症。陈小明,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教育专家,婚姻情感专家,音乐治疗专家。陈小明老师有深厚的音乐造诣和心理学功底,在将音乐与心理治疗的结合上有独到见解。陈小明老师把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哲学思想运用在心理治疗中,尤其在青少年和婚姻问题上效果显著。王静怡,女,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幼儿及亲子教育指导师。王静怡老师留学新加坡,心理学专业毕业。心理学基础扎实,将国内外先进的心理学技术运用到心理咨询中。在亲子关系,儿童心灵成长发育的问题上见解独到。

129 评论(15)

cloverEcho

心理学:爱情中,有共同话题到底重不重要?今天文章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听到这样一出对话。女人问男人:我的爱好很小众,你会不会为了我去学习我的爱好,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男人客套地回答:会。这两个人想奔着培养爱情关系的方向开始交往。爱情中,有共同话题到底重不重要?一、重要有些情况下,有共同话题是比较重要的。1.自我认同需要在关系中获取自我认同的人 ,两个人有共同话题会比较重要。人的很多行为是为了寻觅自我认同,肯定自我认同。这点在觅偶中也不例外。能够肯定自己的自我认同感的对象,会比较受欢迎。爱情关系中能够肯定自我认同感的元素有多种。每个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专注的话题,往往与自我认同有关。如果两个人在很多方面有共同话题,而且观点契合,会被认为三观比较契合。两个人在一起感觉是一伙的。这既证明了自己的自我认同;两个人在一起,无疑又是一个加强版的。这会成为觅偶的一个判断维度。2.陪伴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与你探讨你喜欢的话题、你的兴趣,这种相处会被感知为有质量,同时也是有质量的陪伴。遇见自己时喜悦,遇见知己时温暖, 共同话题,共同兴趣,会让彼此感觉亲近、熟悉。不少人找对象时,会考虑双方是否聊得来。与一个人能够在很多方面聊得来,有共同话题,观点彼此认同。无异于在相互陪伴中彼此肯定,同频共振。对于还在寻觅自我认同,还在建构自我认同的人,会需要有共同的话题。在能够畅聊热聊共同话题的过程中,会感觉遇见了自己,遇见了知己,遇见了自我肯定,遇见了加强版,让自己感觉更有力量,更安定。对这类人来说,能够与人畅聊共同话题,也是一件舒适的事。因为这样的聊,相当于一步一步又肯定了自我,这渲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存在焦虑。对于尚未建构起坚固的自我认同的人,往往会有存在性焦虑。而这种陪伴,能够缓解这种焦虑。所以,构建爱情、发展爱情,共同话题对这类人就会比较重要。二、不重要对于已经形成稳固、肯定的自我认同的人,这种共同话题就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对于他们来说,没事聊话题纯属浪费时间。他们知道,越厘不清楚的人,就越喜欢去厘清楚,而且还要表现出自己厘得很清楚的劲头,聊得头头是道。已经形成稳固自我认同的这些人,他们的自我认同是已经在自我负责的路上,就是说,他们用行动、用创造去完成自我认同,养育自我认同。而不需要从关系的互动中来获得。他们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聊话题,扯关系。或者他们已经超越了自我认同的需求。不再执着于自我认同。他们走在自我实现的路上。Diy,创造。所以,你要跟他们找话题,找共同话题,不再重要,甚至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他们通过你聊的话题,来判断你的位置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共同话题不是那么重要。爱情中,有共同话题 到底 重不重要?看情况。我是心理顾问刘英雅,用心理学分析爱情婚姻家庭人生,让亲密关系成为自我成长的课堂。欢迎关注。刘英雅:心理学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恋两性情感家庭研究者,身心灵成长研究者。十几年的心理学工作,专注于家庭婚恋情感、个人身心灵成长。

176 评论(14)

虎宝宝001

现在百度查询可以找到很多,我之前看过几个所谓的婚姻专家,不太推荐在线咨询,没什么用,个人感觉面对面效果更好,你可以去海明心理咨询机构看看,朱清菱海明老师都是业内知名度比较高的婚姻专家。

32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