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227

Dianayaoyao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合肥刘晶心理咨询师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打篮球的猫咪

已采纳

《秋天的雨》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在上这课之前,我从网上搜到了刘晶老师的课,听后感触很多,收益也不小。说真的,听名师上课真是一种享受,那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那机智又不乏激励作用的教学语言……都是那么得回味无穷,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想法。一、阅读体验。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教学中,刘晶老师以“读”为教学主线,落实教学重点。读的形式多样,如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的目标不同:配乐听读,感知课文;逐段朗读,想象情境;品读课文,交流感受等。阅读文章其实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实就是再现作者当时的情形,体会作者真切的思想感情。刘晶老师的朗读水平很高,老师的配乐朗读课文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了秋天。再加上上课开始时老师送给孩子们的“礼物”(秋天的图片)(师语:只有老师的朋友才能得到的礼物),一下子就抓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优美的语句中体验并感悟秋天的美。二、展开联想。人们都是有感而发,孩子们也一样,平时,常在课堂上听到孩子们在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耶——’来。看到美的东西,人们都会由衷地赞赏它,所以在学生学习了一篇好的文章后,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机,引学生有感而发,方能起到文章带给我们的内涵——即不是为了学习课文而学习,而是将课文进行拓展。同时,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课文并理解语文的最好的一种反馈方法。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最原始的想法往往是他们内心的最真实的想法,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来。只有通过联想对课文进行“再构造”,方能起到语文与自然生活之间的桥梁。如课文中描写到“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刘老师通过课件演示了一枚枚枫叶飘落的情景,问:“你们觉得枫叶像什么?”生1:像小扇子。生2:像蝴蝶。生3:像飞镖。生:像书签。通过说话,我们发现在孩子的眼中,一片片小小的枫叶是如此可爱,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我们常说:“学无止尽,教无止尽”,在这堂课中,有些地方我也觉得值得商榷。关于拓展积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运用。《秋天的雨》中有好多好词好句,在阅读教学中,要设计运用课文词语,运用课文句子,运用表达方法和调动以往积累的练习。这种表达练习可以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写一段话,也可创设新的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话和写话,还可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教学中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在这次刘晶老师的教学中,拓展的内容是:“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请学生思考菊花仙子还会得到什么颜色?像书上的样子说一说。我觉得这样的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太适合,因为,平时这样的练习已经很多,单说颜色过于简单了

合肥刘晶心理咨询师

32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