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在fei
如何停止避免精神内耗
(一)掌控自己的想法
想一想:当我们陷入精神内耗之中,实际上发生了什么?我们是被自己各种各样的负面想法包围,陷入对它们的对抗和搏斗之中,从而令自己感到精疲力尽。
那么,如何应对呢?让自己完全不产生种种负面想法?这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做:
远离干扰源,这是调节负面情绪,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当你对进行的事感到心烦时,可以立即终止这件事,去做做其他事情,将自己的想法转移到其他地方。
(二)锻炼专注力和感知能力
一个最常见的做法是正念。这可以非常有效地强化你的注意力,提高对大脑的掌控能力。大家空闲时候可以尝试:
找一个舒适的位置,闭上眼睛,采取10秒左右的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体会呼吸过程,不去管脑海中来来回回的想法,也不去抑制它。持续约10-15分钟。
(三)注意力转换和饱和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分心?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手头所做的事情无法百分之百地吸引我们的兴趣,我们的注意力「不够饱和」,产生了闲置的资源。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提高我们手头在做的事情对注意力的需求,从而让注意力达到饱和。
把行动变成默认模式
从前面的分析里,你可以看到:精神内耗主要的问题,是消耗我们的动力,阻挡我们的行动。
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要克服精神内耗,最有效的做法,其实就是培养自己「去行动」的习惯。
所以,一个基本原则就是:
如果一件事情,你想不到特别有力的「不去做」的原因,那么,优先选择去做。
燕然铭石
————停止精神内耗,应该就是从好好爱自己开始吧。
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我犹如一起脱缰的野马,肆意地在街上奔跑,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就连灼灼烈日带来的酷热气息也随着高考的落幕而烟消云散。
然而,这种我自以为的自由自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仅仅维持了几个月,进入象牙塔后,我一度憧憬着像校园偶像剧一样的剧情在现实上演,我自以为我会成长为一个更加体面更加成熟的大人模样,至少,会快乐地度过这四年……然而脱离了父母的掌控,老师的监督,自由的大学生活却变成了掌控我内心的牢笼。
随之而来的内心的空虚和麻木,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害怕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会对别人无意间说出的有句话仔细反复斟酌,变得更加敏感和玻璃心,每一天都在懊悔昨天的拖延,恐惧明天可能会出现的突发事件,每天都在反思过去担忧未来,无法活在担心,常常在深夜里 emo ,渐渐对任何事物都形成了逃避心理,每天条件反射般的胡思乱想压的我踹不过气,这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我几度萌发退学的想法,我仿佛掉进了一个无尽的深渊………
这样的状态居然持续了整整两年,了解到些许心理知识的我接触到了“精神内耗”这个名词,如醍醐灌顶,亦顿感悲凉,原来那些在数不清的日夜里悄然生长的孤独和不安,焦虑和忐忑,都是我在做无谓的精神内耗,原来真正的敌人是我自己。
而像我一样深陷内耗而不自知的人还有非常多,以年轻人深夜网抑云的年轻人为主,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深夜emo,指代负能量的情绪。因为没有好好的完成白天的任务,夜深人静时突然袭来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在心里翻起联部)激浪,听着惆怅万千的旋律,刷着各种情绪文案,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自我批斗会了。
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短视频时代的来临,人们在各种平台上身临其境般见证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不胜收的风景,与此同时,自媒体的发展的弊端更为明显,经过人为美化后的生活景象,像一个培养细菌的器皿,不断传播年轻人的焦虑,进而触发了“内卷”的社会现象,无不在体现当代青年的对于功成名就的急切追求和焦虑不安,我们开始不断“内卷”,不断攀比,不断抨击自己不够优秀,不够漂亮,不够消瘦,进而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接纳。
louisbellen
一般内向、敏感、孤独、共情能力强的人更容易陷入精神内耗之中。当你想集中精力工作,脑子里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涌起各种杂念、烦恼和担忧,让自己分心;人际关系中,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遇到一点小事也会想很多,常常翻来覆去地想,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睡眠;“选择困难症”,特别不喜欢作出选择,因为总会对选项各种思索、权衡,耗费大量精力;不管什么时候,脑子总是在转动,处理大量的信息,没有办法放空。总是想很多,经常困在自己的思绪里面。如果你有以上这种感受,那么很可能是陷入了精神内耗之中。表面上你在正常生活,实际上活在无休止的自我怀疑中,通常伴随着焦虑、疲惫、崩溃、麻痹、懒惰、忧虑重重……它不但耗尽你的精力,降低你的行动力,让你感到疲惫不堪,还会降低你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甚至影响你对自己存在的意义感的认知。那么要如何摆脱精神内耗呢?1、培养身心类的兴趣爱好。比如玩乐器,写书法,不用玩得多好,重点是去做,完成之后,会让你有成就感。种花,养动物。比较治愈。2、保持锻炼。不用一定要去健身房,在家瑜伽,骑单车,跑步,散步都可以。3、多出去逛逛,哪怕漫无目的。正如豆瓣一个小组的名字,随便看,不要钱。4、静坐冥想,现在叫正念,一回事。可以归拢纷杂的思绪,体察自身。1.精神内耗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而并非身体劳累导致,是患者在心理方面导致的一种损耗状态,归属于心理学范畴。2.传统中医认为内伤泛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寻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的七情主要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活动。主宰人体日常生活。3.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某一情志过度可能导致某些疾病,例如,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4.临床中,七情的发病通常和郁证关系密切,在情绪不快的时候,通常导致气机郁滞而发病,临床反映可为精神内耗。总之,七情发病比较广泛,他们可以互相转化。出现精神内耗临床时需要调整情志,临床才能改善症状。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