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1138566105
《催眠大师》是由徐峥和莫文蔚主演的一部很优秀的国产悬疑片,故事逻辑严密,题材新颖,悬念迭出,的确值得一看。从表面的意思来看呢,这部电影是借助催眠这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式来解开心结治愈心理问题的电影。在这个故事里,男主徐瑞宁是一个知名心理治疗师,人到中年的他功成名就,对自己的专业非常自信,但却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自称看到死者的任小妍,他通过催眠来治疗小妍不成,反被小妍治愈了他自己的心理问题。这个故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段落,下面就来顺着电影里的时间线梳理一下剧情。
第一段 任小妍的故事
故事还要从任小妍的出现说起,自从方教授把任小妍介绍给徐瑞宁,他的不败神话就遭遇了危机。小妍坚称自己可以看到鬼,也拒不承认自己有病。一向自负的徐瑞宁自然绝不相信,于是在清醒状态下的沟通失败之后他决定使用自己最擅长的催眠疗法。
他在任小妍的梦境中看见她儿时的回忆,听到她说自己被遗时有大片红花和柳絮,但是徐瑞宁和观众都知道,南方的木棉花并不会和北方的柳絮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这也让徐瑞宁对任小妍的身世起疑。他一边继续着他的催眠治疗,一边托人去查任小妍的身世。
在催眠任小妍的过程中,徐瑞宁却发现自己也进入了任小妍的梦境,也就是说他被任小妍反催眠了,在任小妍主导的催眠梦境里,他被任小妍推到多次推到水里,醒来时惊得一身冷汗。随着治疗的推进,任小妍的身世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她记忆里的那一次父母离别是被养父母抛弃而不是跟亲生父母分开。而她记忆里楼下李奶奶的死和路边红衣小女孩的车祸也都是跟她自己的被多次遗弃的童年记忆有关,并不是真的见鬼。
第二段 徐瑞宁的故事
而随着治疗的进行,任小妍开始步步紧逼追问徐瑞宁在他们的催眠治疗过程中反复提及的“车祸”,“502”和“水”的联系,故事进入了另一个篇章,这一篇是徐瑞宁自己的故事。我们跟随着镜头来到八年前,徐瑞宁因为酒驾把车开进河里导致自己的女友和好朋友遇难而死,从那天起,他就患上了严重了PTSD(创伤后应激症),这几年没有哪一天可以逃离梦魇,随着病情的加重他开始经常自残。身为心理医生的他因为过于专业而无法得到一般医生的帮助,这个时候是他的父母找到了方教授,方教授为了挽救自己的学生才找来了自己的另一个学生,和徐瑞宁同学的顾洁,也就是影片开头出现的任小妍。任小妍有没有病不好说,任小妍的童年记忆是真是假也不好说,我们只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治疗徐瑞宁所设下的一个局。
第三段 顾洁的故事
化名为任小妍前来帮助徐瑞宁的顾洁,其实也是当年车祸的亲历者之一,那一天大家之所以聚在502酒吧喝酒正是为了庆祝她的生日。车祸死去的两个人,一个是徐瑞宁的女友,而另一个则是顾洁马上就要结婚的未婚夫,徐瑞宁侥幸未死,而顾洁则因为提前离场而捡回一条性命,但活着的两个人却比死去的更难捱。八年时光,非但没有让他们淡忘,反而越陷越深。
这是两个无法跨过心结的未亡人之间相互催眠相互救赎的故事,在精巧曲折的悬疑的外衣之下,包裹着最深切的思念和痛苦,打动人的最终还是人心。这部电影不仅悬疑的情节线做得好,底下的救赎主题线也做的很扎实,实属国产片里的上乘之作。
《催眠大师》表面上这个大师是指徐瑞宁,而事实上是指顾洁,抑或者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记忆最好的催眠大师,我们把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压抑遗忘再也不去提起深深埋葬到潜意识里面去,可诚如弗洛伊德所言,这些被压抑下去的痛苦并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只会在更深的层次上以不自知的方式变现为精神心理上某些病症。生命里的痛苦是无法跳过去的,只有面对才能有救赎的机会,也只有原谅自己才能真的放过自己。
joannekaka
《催眠大师》对心理咨询、治疗的定义,比较符合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误解,把它当作生理治疗一样,麻醉、手术、缝合、愈合,医生做救世主,病人出个身体了事。 然而在真实的咨询领域中,恰好相反,心理咨询、治疗中,主体是来访者、病患,咨询师作用在于陪伴他探索,不得违背他的主观意愿,野蛮催眠、治疗。假如读者遇到徐瑞宁那样不断威胁、恐吓以及发怒失控、强迫你打开内心的咨询师、治疗师,恭喜你中彩,遇到了江湖郎中。 适时的自我反思和觉察,完善真正的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师永远只是一面镜子,帮助你反思自己的一切,真正的救世主永远是你自己,因此《催眠大师》作为一部心理悬疑片,让公众了解心理咨询行业的娱乐性电影很成功,但切莫讲心理咨询专业狭义的理解如此,真正的咨询,真正的催眠有着相当专业的领域,绝不是电影中简单的处理就可以草草了事的,人心是个非常复杂的功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有着自己的专业伦理和职业准则。 催眠的真谛何在? 现代心理学界对催眠及催眠状态的解释究竟是什么呢?当代的一些催眠理论,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作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这类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其他意识状态有本质的区别。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催眠状态,大家认为是一种类似于梦游的状态。比如你将要睡着但还没有睡着的状态,这是很自然地进入的。另一种是由他人导入的,催眠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被催眠者带入一种潜意识的状态。 还有一类理论被称作非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又称怀疑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正常意识状态并没本质的区别,用通常我们熟悉的心理学知识就可解释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在特殊状态下让一个人的“知”与“行”分离。比如催眠师将被催眠者带入催眠状态后,你让他做加法,一加一等于多少?他当然知道等于二,但如果催眠师暗示他说,二这个数字根本不存在。那么,他只可能说出二之外的一个数字。这就是行动与知觉的分离。在催眠状态下,主试通过不同的暗示语甚至可以让被试产生正幻觉和负幻觉。正幻觉是指让被试知觉到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如闻到并不存在的香味,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等。负幻觉是指让被试把本来实际存在的东西当作并不存在。 此外,“身心关系”的问题在催眠中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催眠是以较为直观、较为明显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出了心身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通过催眠暗示能止痛、治疗牛皮癣和去除疣。前苏联的普拉托诺夫等报告说暗示被催眠者吃了许多糖,此后他们的血糖增高了20%~30%。还有催眠暗示能引起皮肤烫出水泡。尽管有些只是来自临床的报告,还需进一步证实。但催眠情况下的心理暗示可以对生理产生影响这一事实却被大家公认。
Cindy森小蝶
这部电影讲述了著名心理咨询师许瑞宁和一位复杂的中年女性患者任小燕之间的经典故事。
剧情详解:国内擅长催眠疗法的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徐峥饰)正值事业风生水起之时,由他治疗过的病人全都痊愈出院,这也使得徐瑞宁信心倍增,直至骄傲自大。就连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对他理论的质疑,都毫不收敛的回击过去,这些都被徐瑞宁的大学老师方教授看在眼里。
在徐瑞宁一次讲课后,方教授受到其学生的请求,让徐瑞宁诊断一位特殊的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但方教授嘱咐徐瑞宁,称这位病人的十分怪异,她看过的心理医师没有一名能够治疗她的病情,任小妍讲话虚实难辨而且懂得如何回击治疗师。
方教授口中所说的这名病人,让徐瑞宁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自大的认为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当任小妍来到徐瑞宁的诊疗室时,徐瑞宁发现这位病患确实如同方教授所说很有古怪。
任小妍声称自己能够看到已经死去的人,并且寻求她的帮助完成生前没有做过的事,徐瑞宁听后不以为然,但任小妍解释自己根本就没有心理疾病,她所看到的都是真实存在的。
徐瑞宁在任小妍一顿“疯语”过后,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徐瑞宁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阴影所在,却不曾想自己被带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
幕后花絮
1、陈正道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剧本寄给了徐峥,没想到徐峥不但答应出演,并且还欣然担任了监制。
2、徐峥透露拍水中戏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挑战。他向妻子前花样游泳运动员陶虹请教,陶虹建议徐峥戴鼻夹,但导演却以后期无法处理拒绝了徐峥的提议。
3、导演陈正道介绍,电影中的催眠世界其实都是用一砖一瓦的细节构建起来的,所以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房子里的地板的纹路,墙上画的摆放,桌上的道具等细节去呼应电影中一层又一层的这个概念。
4、《催眠大师》的场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间复古阴郁的心理诊疗室中。而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超过1000多个道具及细节的设计。
5、为体现人物关系反转,演员会有现场走位的“路线图”;为保证道具联系严密,如录音笔的位置,杯子的转向,场记和道具师会做定点和拍照;不管入镜与否,现场有三个钟表必定对应剧情发生时间。
6、导演解释说,片中的道具沙漏是对时间的暗示,方正的办公桌代表权威、保守和压抑,桌上锐利的办公用具(如尺、拆信刀)隐喻一种自残危险的状态,欧普艺术画暗喻“无法看清其真正的状态”的神秘感。
7、莫文蔚的项链坠子一开始是弹簧形状,后来变成了弹珠项链。
8、拍摄时,徐峥和莫文蔚每天下午过一遍台词,华灯初上就开工,全是夜戏,所以徐峥也调侃,他就这样与莫文蔚“度过了一夜又一夜”。
9、该影片是莫文蔚婚后的第一部主演影片。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