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玫瑰1111
“乖孩子”的含义大致是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不捣乱,不给大人制造麻烦。当今社会,乖孩子几乎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与乖孩子相比,那些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往往被人想方设法地进行教育,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然而,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一些“乖孩子”虽然长期呈现“乖”的一面,但其心理有可能存在某些问题。专家指出,“乖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乖乖女”为何自卑焦虑采访中,一位中学教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乖乖女”的小林,从上初二开始,突然觉得自己长相不佳,从此成绩开始下降,失去了往日的阳光,甚至出现了自卑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小林开始厌学,她总和家长说自己生病,想方设法不去上学。小林的妈妈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咨询师指出,小林情绪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青春期性意识的崛起和自我的觉醒,她开始在意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家长应在这方面多给予关注。把自己的钱上交“讨表扬”小刚今年小学四年级,在班级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喜欢“争上游”。前不久,小刚来到老师办公室,交给老师30元钱,是6张5元钱,说是自己在操场上捡的。老师当即表扬了他,并把事情上报学校,学校也在广播里公开表扬了小刚拾金不昧的精神。班主任也把此事告诉了小刚的母亲。小刚的母亲得知后也很高兴。第二天,她正好路过学校,就打算找班主任聊聊孩子的近况。在班主任办公室里,两人一边聊着,班主任一边打开抽屉,拿出小刚捡的30元钱说,“看,这就是你儿子捡的30元钱,我还没来得及交到学校,只是和领导汇报了一下,小刚真是个好孩子”。说来也巧,小刚的母亲定睛一瞧,这几张5元钱是新钱,有点像她前一天给小刚的,她记得当时共给了小刚10张5元钱,都是这么新的。回家后,母亲故意和小刚说:“我今天去学校了,你们老师表扬你了,不过,我怎么看你捡的钱像是我给你的呢?”母亲本是随便说说,没想到,儿子很紧张地说:“妈妈,对不起,我撒谎了,那钱是你给的,我并没捡到钱。”母亲有些不解,愣住了。小刚解释说,学校要评选大队委员了,他想给自己“加分”,便想出了这个办法。“乖孩子”也需要被关注日前,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问题学生”教育论坛上,专家指出,现实生活中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沉迷于网络、逃学、寻衅滋事的学生通常被称为“问题学生”,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也容易受到关心帮助。然而,看上去不调皮捣蛋的孩子就可以听之任之了吗?答案是:这些“乖孩子”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被关注。专家指出,在没有形成自我独立的价值取向之前,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人见人爱的乖孩子、好孩子,因为时不时可以得到表扬,听到赞许,进而达到内心的满足。专家指出,一些孩子为了自己成为“乖孩子”或者维持“乖孩子”的形象,有时需要想方设法地讨好大人,或者为了达到自己被关注、被认可的目的,做出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举动,这种讨好型人格和心态显然不是健康的。此外,还有不和谐的心态模式,如:超理智型、逃避型等都是有些偏颇的,和讨好型一样,它们都是需要引导和修正的。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