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5

游客小孩儿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夏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月紫梦

已采纳

咨询师: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完成父亲的心愿,想到这一点难道不能让你拥有动力吗?(使用面质本来无可厚非,但这里有些咄咄逼人。)来访者:我想学好,但我没法学进去。咨询师:你可以想想父亲对你有多好,学不好会让他有什么感受?来访者:(一声不吭,保持沉默。)在这一小段对话中,咨询师想通过来访者与父亲建立更深刻的正性联结来鼓励其学习。可能在父亲去世当时,这些常识性的说教对来访者会有一定作用,但显然目前来访者已无法用这些认知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看到来访者已对这些说教产生心理阻抗。可能这位咨询师还不知道为什么来访者会产生阻抗。咨询师跟来访者所说的,可能是来访者母亲已在家唠叨过千遍万遍的内容,为什么还要花钱请咨询师再念叨?况且来访者早就知道这些道理。如果懂得心理学依恋原理,会了解这里需要的不是建立依恋,而是割断依恋,让来访者正视亲人去世这个事实,学会适应依恋关系不复存在的新环境。作为一个新手,是往相反方向去做的。咨询师把来访者与父亲捆绑得越紧密,来访者越无法正视丧亲之痛,越无法原谅自己当时和现在的所有行为。在情绪的处理上,咨询师要给来访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表达其哀伤、内疚、自责等情绪,在这些情绪被吐露、敞开后,来访者才可能吸纳积极情绪。而在目前咨询中,咨询师强化了来访者对父亲的依恋和内疚感,加重了来访者的焦虑。“我是否应该上门为其做心理咨询?”我会不时接到以前学员的电话,问及他们在咨询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如一个学员问:“有一位家长请我上门为其儿子做心理咨询,我应该去吗?”问及具体情况,说:“她儿子18岁,一年多前被医院诊断为强迫症,一直在服药治疗。但孩子对去医院、心理咨询机构强烈抗拒,这一年多孩子去医院只有两三次,其他时间都是母亲代替其去医院开药。”再问具体一点,“因生理发育上曾出过问题,孩子一直有心病,初三就曾辍学在家,后来去上过一年高中,但一年前又不上学了。当时大概和同学相处出了些问题。家庭关系复杂,父母一直没有住在一起。孩子与父母关系非常冷淡。童年时孩子与老人一起长大。”“家长是怎样联系到你?”“通过朋友的朋友。”“那你以什么身份上门?”“因为她儿子排斥心理咨询,所以家长希望我以她家朋友的身份去,慢慢和她儿子聊一聊。”“你是否收费?”“收费。”“你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去还是不去?”“因为我现在刚刚开始做,接个案的机会很少,现在有这个机会,我很想做。但总是有点惴惴不安。”惴惴不安是有道理的。对新手来说,即使是这个孩子愿意到心理咨询室来,有足够的改变意愿,这个个案也是有难度的:一是明确的诊断已有一年多,而且持续服药到目前,没有根本性好转,因为孩子仍未上学;二是孩子的问题可能不单纯因情境性的问题引起,有可能是系统性的:自身的、家庭的、学校的三者同时并存,要把这些问题分解、一一解决,需要时间和功力。目前的状况是孩子没有意愿咨询,如果这位学员以朋友身份上门咨询,孩子不会自我标签为需要接受帮助的人,不会认同这位学员的咨询师的身份,更不会遵守心理咨询的规则,再加上家长在家中可以随时介入,增加了互动的复杂性和难度,可以想见“咨询”过程困难重重。我们在电影《老大靠边闪》中看到过不认可心理咨询规则带来的灾难。但因为在家长眼中这位学员是收费的心理咨询师,所以这位学员要承担咨询责任,其情形就像夹板中的角色。我很理解这位学员想要当心理咨询师的动机,新手拥有这样的强烈动机是非常好的,但他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看清这些情形。良好的助人意愿不是心理咨询的全部。结语除了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需要督导外,心理咨询新手的个人成长也需要督导。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后,新手会发现:心理咨询确实能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以知道别人的很多故事,但它还有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方面:非常乏味,需要非凡的耐心,需要非凡的专注力,需要非凡的服务意识,需要非凡的敏锐……那些试图透过来访者成长的新手,往往会被这些挫折压垮。如果没有及时的指导、引导和分享,心理咨询师本人的心理健康也使人担忧。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成长的过程。虽然来访者可能比咨询师本人走得更快、更远,但咨询师不能永远停留在原地。而成长的过程需要离开舒适区,需要有人鼓励和支持。对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督导和专业技能的督导一样重要。后记2007年7月28日,一个炎热的傍晚,我和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第12期C小组的20位学员相遇。在狭小的教室里,夕阳斜斜地照进来,照在一张张充满激情和热爱的脸上。是对心理咨询的热爱让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助人助己的动机让大家相互理解。面接实习开始了。我没有预期这将是一次特殊的实习带教:它让我反思心理咨询师面谈培训机制本身,促成我写作本书。和这个小组特别的缘分是在他们一次次的提问和分享中慢慢浓厚起来。那一双双晶晶亮的眼睛后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对他们提出一个又一个要求:每次要精心准备个案;每次要带活动;每次要及时总结……他们不仅做到了,而且比我要求的做得更好。他们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他们急迫地想要了解所有关于面谈的知识和技能……在我们的相互深入沟通中,一个想法从模糊到清楚,渐渐在我脑子中成形:为什么不写一本书,把我这些年来带心理咨询面谈培训的经验写出来跟大家分享?把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烦恼、成长和失落写出来?这个想法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一旦发芽,就开始生长。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和组员们谈这个想法,他们热烈支持。他们记下自己的感受,用手记的形式与我分享。写书的想法也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呈军编辑的热情支持。我非常欣赏他编辑的风格,翻看他编辑的书,漂亮得让我诧异。想象着在他的手中出现一本风格隽永、插图漂亮的书,很期待。万事俱备。一旦动笔,我惊奇地发现有很多东西喷涌而出。原来,它们已经在我心里很久了。那些咨询室里遇见过的当事人,他们的面孔可能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他们的感受、伤痛和成长却是那样清晰;那些带过实习的学员,他们的名字可能已记不起了,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挫折和故事却是那么生动。我自己在带教过程中经历的迷惘、受挫、快乐和成长,它们也在内心中翻腾。在2007年暑假的最后半个月里,我享受着把这些想法和感受通过电脑键盘变成文字。写作的激情在澎湃。往往凌晨四五点时就醒来,在浓浓睡意的清醒中听着窗外的动静。在小区里住了那么久,第一次知道凌晨竟然有那么多声音:哗啦哗啦的扫地声,卷帘门拉起的声音,赶早的卖菜人相互问候的声音,踏踏踏的脚步声……清晨因此而充满活力。写作中,理性的声音开始冒出来:你不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为什么你要写这样一本书?我的回答是:“热爱。”是对心理咨询的热爱,是对带教心理咨询实习的热爱,是对培训的热爱。这些年,再忙也没有放弃和心理咨询有关的工作;每次带教心理咨询实习,我都在反思,都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也很想分享这些感受;与上百家企业多年的合作让我深谙培训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的本意不是以权威的面孔出现,而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是一种成长的记录和思索,是感性和理性的交融,想为那些在心理咨询路上前行的人们提供温暖的分享和支持。在这一次特别的带教中,我们从2007年的夏天走到了秋天。培训教室在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的二楼,紧挨着温柔的丽娃河,从窗口望出去,看得见河边的杨柳依依,听得见八舍操场上的龙腾虎跃。只是很少会有人欣赏这种美景,因为每次训练大家都高度集中注意力,生怕漏听一个字。这是一个专注的小组。从一开始,咨询培训的氛围就营造得非常好。每个走进教室的人,都会自觉地进入咨询师的角色。这种潜移默化造就了他们团队的成长,团队中每个人的成长。每次下课都是夜色朦胧,只有那架白色的秋千上传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不论多晚,总是有人贪恋那一份摇曳。法国梧桐的叶子一片一片地掉落。平时掉落的叶子总是枯黄的,而在雨天,那些仍然润泽的、金黄的叶子,会悄悄地铺满树下。走在一张一张的手掌树叶上,感受到秋意。一个收获的季节。学员们收获着证书,我和他们一起收获着这本书。收获之前是耕耘。在实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学员们自发地组织了一次烛光晚会,给每个人加油鼓劲。晚会主持人充分运用了咨询技术。在放松训练中,大家忆起原来在师大校园已相遇107天,在实习小组中已相知30天。红烛一根接一根点燃,每个人许下自己的美好心愿。当歌声响起时,每个人的内心都心潮澎湃,都想象着自己顺利通过考试。那是我听过的最美丽的天籁之声,分明是一颗颗心在吟唱。活动结束后,天色已晚。偌大的校园里格外安静。在夜风中互道再见。静静地看着他们离去。“加菲猫”潇洒地骑着单车御风而去,学员们的汽车一部接一部开走。汽车走了,图书馆门前空无一人。那四部汽车竟然载走了全部的学员——这是一个多么亲密的团队!看着汽车红色尾灯一闪一闪地远去,心里是种暖暖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学员们,我为之骄傲的学员们!“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心理咨询的学习亦如此。实习结束了,我们不会再每周见面。但在每个人的天空里,我们留下了相互的痕迹。时隔多年之后,那些面孔会模糊,但成长的痕迹会愈来愈清晰。在实习的过程中,这个小组幸运地从实习小组发展成为成长小组。当来访者流着泪述说自己的困扰时,那些扮演咨询师的组员也眼中带泪。一个人生命中的波澜在另一个人心中也掀起浪花,两者相撞时发出的共感和轰鸣震撼着相互的心灵。我们在彼此的生命故事中成长。至本书出版时,训练早已结束,但这个实习小组仍有一月一次的自发活动。2008年活动的主题是悦纳自我。大家在继续成长着,在彼此的支持和温暖中成长着。感谢那些我带教过的组员们,我在与你们的互动中成长着;感谢新兰,为我的带教锦上添花。感谢吴庆麟老师在百忙之中欣然为本书作序,感谢孙时进老师在地震灾后繁忙的工作中阅读此书并作序。2007年10月13日初记2008年7月25日补记Table of Contents版权序言作者简介第一部 准备1.心理咨询面试考试中的常见错误2.心理咨询面谈培训中的常见误区3.心理咨询面谈培训的方法4.受训者团队的组建及目标设定第二部 面谈技术训练5.咨询新手面临的问题及处理6.心理咨询面谈的准备工作及结构7.面谈中的倾听技术训练8.面谈中的共感技术训练9.面谈中的提问技术训练10.面谈中的反馈技术训练11.神经症个案的面谈培训——以焦虑症和恐怖症为例第三部 面谈示范12.心理咨询面谈示范一:情绪管理13.心理咨询面谈示范二:怨恨自我、惩罚自我与当下自我的整合14.心理咨询面谈示范三:不能接受的爱第四部 电影中的心理咨询15.把自己作为咨询工具——《心灵捕手》中的心理咨询16.心理咨询师和黑帮老大——《老大靠边闪》中的心理咨询服务17.穿越时空的儿童心理咨询——《第六感》中的心理咨询18.谁是谁的心理分析师?——《沙发上的心理医生》中的心理医生第五部 结语19.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20.未完结的培训后记

心理咨询师夏夏

171 评论(10)

蔓陀花主

那段时光叫作扎根是作家“这么远那么近”说的。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我们把它叫作扎根。这句话出自《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这么远那么近:畅销书作家,广告策略总监,电台主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催眠师。曾出版:《爱上一个人的花开》《 最后一个夏天》《无尽意》《自然而然》《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等作品。

书籍简介:

我们都一样,对未来迷茫,对当下怀疑,我们心中怀有梦想,但始终无法确信,是否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坚持到底?

我们总是付出很多,忍受孤独寂寞,遭遇怀疑否定,却仍然拼尽全力,在这个世界坚定而深情地活着。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后来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网络热门作者,诉说那些不为人知的辛苦、艰难、感动与爱,告诉正在路上的你,你永远不是一个人。

184 评论(13)

啃鲍鱼的螺丝

11月的第二个周末,一个考试的周末。 至此,考试结束,结果未知。 特别撰文感谢未曾谋面的老师。未曾谋面,先来画像,权当“大相面”。 师者,韩先生。 出生在河北邯郸的一个县城。河北邯郸是典型的华北平原,这和天津周边的郊县并没有太多不同,也是我的家乡的感觉。冬季的寒冷,夏天的炎热,四季分明。 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大约也是夏天下水游泳,捕鱼捉虾。冬天自制冰船,踏雪留痕。在河北着这样的一个考高大省,料想韩老师也是刻苦攻读,孜孜以求,最终考上了西安交大。 仿佛,看到灯下苦读的少年。 韩老师的大学专业不是生物学,因为在讲课中不止一次的说“生物保藏”的,我也不懂;核苷酸序列我也整不明白。基于对拉格朗日方程和傅里叶级数的不断重复,加上平时讲到的内容,大学应该电子相关专业。韩老师高考成绩可喜,固然是有他自身努力,更要考虑他的基因。基于韩老师讲过的其和令堂大人不断的斗智斗勇中锻炼了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雄辩口才,大致可以推断出其令堂大人虽然不一定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一定是智商惊人、情商过人的老太太。 韩老师还有一个姐姐。年龄推断,韩老师出生时候应该是计划外生育,交了罚款获得户籍的。 韩老师一个人在北京,应该属于大龄未婚勉强还以算作男青年的那一类。他一个人的日子应该是相当节俭的,在北京很热的天气,有一次课程,他说,不知道能否录完,因为这个房间没有空调,实在是太热。同时他还不忘了调侃一下北京的热,“夏天的北京大家很容易成为好朋友,一个人走着走着,就从一个生人变成了熟人”。 他自言没有别的爱好,是个超级宅男。同时他也说,这不是因为他严格自律,而是他有抑郁症。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深感震惊,也在韩老师课程下面写了唯一的留言 “韩老师,注意身体”。为此,我专门和身边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朋友仔细去了解抑郁症,当然也格外关注了抑郁症这个群体,最终的结论是悲伤的,我终于惊讶的发现,我也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这里,还是要认真而真诚的说一句:韩老师,有病就得治!一个人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花费大量的时间,录音课程,放到公共平台上,让所有的人可以免费收听,这是韩老师在课程内容之外让人敬佩的学术精神和奉献精神。当然首都生活不容易,所以韩老师在课程开篇也讲过,想做一个付费课程,但是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师者,布道;君子,共享。 我收益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本身,还有韩老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自我的契约精神。录音共有180集,大部分的时间在25-30分钟,还有一些课程超过60分钟,极少的纠错篇章可能在5-10分钟。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容易,坚持做一件事情不容易。我们看到的是30分钟的课程,但是为了这30分钟的课程,需要准备几个小时,这背后的时间成本很大。 ---- 毕竟,时间就是金钱。 更难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契约精神。一门付费的课程,有人购买,需要我们付出,似乎有了外部的压力;但是如果没有付费,完全是靠着自己内心的坚守,实属不易。 于我自己而言,很难做到。当然,经此事件,我想以后我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很晚出发,我们可以奔跑很慢,但是不要停下,一直坚持。 人生漫长,出发时间有时身不由己;奔跑速度有时人力难违,但是坚持跑下去,对自己的内心坚守,不偷懒,不投机,总是可以做到。 目标就在前方,终点虽然遥不可见,但这不正是人生的意义吗? 当畅销书作家,天才人物威尔·杜兰特决定潜心写一部人类文明史的时候,或许他自己都不敢想象,他写了50年的时间,一边写,一边出版。全书完稿时达到1000万字。所谓天才,更需要勤奋。天垂世人,杜兰特在有生之年全面完稿。这是高寿的杜兰特的运气,也是全人类的运气。 ---- 一个人只有足够努力才有资格谈运气。韩老师在录音中也透露过一些趣事,或许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内心。 他自己购买了一个手工缝纫机,自己缝补,然后并没有成功。他还注意到缝纫机上标识的专利号已经过期好几年。 ----- 应该没有女朋友,应该很节俭。 专利代理人有评级,最高的三颗星,最低一颗星。他的网名叫韩一星。他说有一次讲座,他说一星是最棒的,所以他叫韩一星。 ----- 他是借此勉励自己?事实是他现在是二星代理人。他的调侃的同时渗透着理工男的善良的狡黠。 讲课30分钟,会口干舌燥,他会提前喝水,但是遗憾的是,喝水之后,讲课有时候会打嗝。每次打嗝,他会停下来真诚的和大家说抱歉,并且表示以后不再提前喝水了。 ---- 以后的课程真的改变了。 有一次讲课有点逻辑混乱,言语不清,中间他自己说出来了原因,“过会还要赶飞机,一大早的航班”,但是他坚持每天录课,即便早航班也不例外,于是就有了心思不定、颠三倒四的一堂课。 ---- 坚持不易。 他成功的将体重减掉了30斤,为此还专门录制了一堂课讲述减肥的经验。 ---- 于严谨无趣的外表下,我仿佛看到一颗沾沾自喜的心~~~ 其实是毅力。 他在课程中批判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某些做法,从一个理性的从业者的角度讲述行业的规则和权力的分配问题;讲到激动之处,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放。韩一星同志是专利代理人,三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众多学子和企业,受自己内心强烈的驱使,不惜时间,录制课程。 一个普通公民,毫无利己的动机,把全民的知识产权事业的普及当做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利他主义的精神。 韩一星,真名韩建伟,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更多介绍,参看链接: 再次鞠躬致谢!

329 评论(9)

mrs探险家

许多厂家在做TPE制品时都会选择将外观做成雾面的,比如一些包胶制品,雾面的外观看起来更有质感,手感不错,也比较上档次。今天,小编就想给大家说一说,TPE做雾面制品的注意事项。TPE包胶工具小编建议先把TPE制品的模具做晒纹、喷砂处理,让其表面粗糙一些,不平整一些,可以强化光线在制品表面散射,原因是光滑的表面不利于形成雾面制品。再就是保证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低成型温度,比最佳成型温度大概低10~20℃就可以,这样更有利于获得较为雾面的外观效果。还有一点就是可以在TPE配混体系中加入适量的雾面剂,消光剂等,这样更直接更简单一点。利用助剂与材料折射率的不同,可以使光线散射,来降低制品表面的光亮度,达到雾面的效果。汽车密封条做雾面的TPE制品除了注意以上三点,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泰瑞丰TPE,这样做可以让您事半功倍哦~

35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