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6

qianshuijun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第14章阅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星鬼魅

已采纳

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大的科目,其中包含许多门类,你是想考资格证还是只想了解了解?如果真想考资格证那你需要购买教育出版社或者各大学出版社的书,如果只想了解,你可以购买心理学杂志,了解心理学常识,如果对心理学某一科目特别感兴趣再购买该科目的书

心理咨询师第14章阅读

168 评论(10)

L张小猛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专业考研分享

一、个人情况介绍

我的本专业是一所双非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一战考研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硕,初试总成绩410+。

二、选校心得

我是大三上学期打算考研的,因为我是大二的时候,从另一个专业转专业至应用心理学,所以考研的时候也想继续考本专业 。

首先是在学硕和专硕的选择上, 因为我本人在本科期间,跟本科老师做过一些项目,实话讲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不大,而且我本来转专业的目的就是因为对咨询心理学感兴趣,在考虑到我打算一战尽量上岸,不再二战,所以更青睐专硕的招收人数,因此打算考咨询方面的专硕。

再者是择校,第一是将招收咨询心理方向的学校进行了筛选,排除了只招收非全日制的学校,第二是考虑地区,我是北方人,也不想离家太远,所以想尽量留在北方。最后是学费问题,因为应用心理学的专硕的学费都比较高,在对于地区、学费、招收人数、师资力量的综合考量下,我选择作为北京林业大学作为目标院校。

关于择校方面我的经验是:

首先要,全面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考研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跳板是合我们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要清楚得知道自己的水平,认清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自己的能力要清晰评估,不要太过分名校情节,综合考虑自身取舍。

再者是,关注各个学校以往的招生人数报录比初复试比等。我在择校时一是看重招生人数,二是初复试比。毕竟招的学生多,进入复试的机会就更大,而且初试总会比复试准备时间长也更充分,初复试比越高,进入复试后录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一些。

最后是,要目标坚定,我在21年的元旦已经完全确定考取北林的应心专硕,之后的漫长备考岁月里并没有目标动摇过。

当然我在选方向和择校的过程中,也是咨询了已上岸的各个学校的学长学姐,在综合各方意见后才确定下来的。

北林应心专业情况介绍

心理学,报考 148人,录取8人,其中推免3人,分数线为政治英语均为60专业课 382

应用心理学报考 108人,录取35人,其中推免3人,分数线为政治英语均为60专业课 387

2022年考研缩招一半, 2023年考研更换了书单,发展心理学换成了轻工业出版社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增加了管理心理学的考察,2023年的学制不变,但是2024年并不确定。

三、专业课复习

(一)总情况介绍

北京林业大学的官方给出的参考书只有三本

《心理学导论》

《心理咨询与治疗》

《发展心理学》

还需要补充学习

《普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与教育测量》

《心理教育研究方法》

实际上涉及的面还是很广的。

因为我在元旦就已经确定了考研目标院校,所以我大概有十个月时间去准备初试,我的复习安排是,到四月底,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把每本书仔仔细细学一遍。这是一轮学习。一轮学习我主要是用课本搭配视频课来学习。以课本为主,自做讲义,对照讲义,补充讲义(因为打算到后期只用讲义)。每学完一章,合上课本做每章习题来检查学习成果。因为大三下学业繁忙,我的一轮学习用的时间比计划要长,大概五月中旬才写完。

一轮结束后,我的讲义已经整理得非常详细了,因此之后的二轮三轮...除了各别需要回归课本,我都是用讲义,课本上的内容繁多重点不清,使用讲义确实帮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

我在暑假就开始背书了,但是效率相当低,直到九月份才只背完了普心和发心的一半,之后到学校背书效率才高起来。最后普心大概背了六遍,发心五遍,咨询五遍,实统测我主要是做题,没有太用心背。(这里我的复习计划踩了大坑,觉得北林考察的重点不是实统测,后期专心在普心发心咨询背书了,有点忽略实统测,结果在今年初试专业课上吃了大亏,学弟学妹们千万要重视实统测啊!近些年考察比例越来越高了,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建议学弟学妹们越早开始背书越好,虽然背的会忘,但是一遍会有一遍的成效,一遍会有一遍的底气,我因为在暑期背书效率太慢,到十月十一月特别焦虑,尤其是十二月我们学习重心要往政治偏移了,专业课更要提前打好底子才是。

(二)分科说明

《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导论》

这两本书我一直是一起复习的,以普心为主,将导论上普心没有的整理到普心讲义上。

普心的内容分章说明,很好理解,建议在一轮学习就整理好自己的框架。普心因为内容较多,其实不太好背,建议边学习边做题,一定要合上课本做题,检验自己的成果。普心的学习要注重回顾学习,因为普心的章节很多,加上导论是14章,一定要学完几章后再回头复习一下巩固成果。

再强调一遍一定要早点开始背,普心的内容不像发展心理学那样有逻辑,背起来还是挺耗时的。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非常有逻辑,建议在学习过程中按两个方向进行整理框架。一是本来的章节顺序:胎儿-婴儿-幼儿-小学-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按照年龄顺序,揪出每个年龄段的重要知识点,比如说婴儿重要的依恋 自我等等。二是按照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性别发展 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道德发展等进行梳理。

总体来说发心较为容易一些,前期搭建好框架,后期会省很多力气。

《心理咨询与治疗》

咨询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其实都是比较陌生的,不太好理解,一些原则也不好背,这门我主要是用课本搭配老师的视频课,老师的讲解会有一些咨询实例,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对后期背书也有非常大的作用。

这本书的记忆量不大,课本本身就很符合应试。所以更要精细,而且这本书的考察重点是应用,平常可以多看一些案例,分析其产生原因,给出治疗方案。我在后期咨询了我的本科老师,有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备考书,只看案例题。今年考的也是一个案例题,对我来说还是有点难的。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这门课我本身的底子就很好,因为是转专业的,所以统计未考研前就已经学过两遍了。

这门课可以直接看王老师的课,王老师讲的非常清晰易懂。这门重在理解,也要记住一些公式,我是重点背的文字类的比如说 定义,但是今年爆冷考了方差分析及其计算,差点没想起来公式,我觉得我若不是本专业,这样复习统计,那道题就废了,一定要重视啊!

《心理与教育测量》

这本书对于文字的记忆比较重要,一些量表自己整理下来。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我完全是按大纲学习背诵的,考察的知识比较浅显,但也还是要注意理解各个实验设计,在一轮看课的时候打好基础。在实验方面,慧慧老师的实验设计课帮了我很多。今年也刚好考到了一个实验设计的题目,也要重视这个方面呀。

《心理教育研究方法》

董奇版本的研究方法,很厚一大本,我一直没看。直接整理的讲义,总的来说讲义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知识点,研究方法只用讲义完全可以。

(三)总结

我专业课复习更多重视框架搭建,前期自己手写框架(比较费时间,可以选择用iPad画思维导图,但是我用纸质更舒服)后期用思维导图,是略微精简的,用于背书的时候只看条目回忆,很有用处。

重视背诵,我前期把讲义整理好一轮二轮整理讲义背诵,后期光用讲义和思维导图背诵,比自己翻课本效率太高了。

最后是重视模考,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一定要做,还有其他院校的347题库,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在十二月留出时间模拟卷进行了两次模考,大体适应了考试节奏,从而在考场上有自己的做题节奏,遇到卡壳的问题也没有很慌乱。充分利用真题,提取北林的考察重点,在背诵时重点记忆。关于是否要报班,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建议如果是基础不好、自制力较差且跨考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个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会根据大家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授课计划,全程跟进学习进度,学起来会比较省时省力,效率会很明显的提高。

四、公共课复习

初试我的公共课给我提分很多,政治75,英语87。

政治我是从暑假开始慢悠悠看课,十二月前做选择题,把市面上的政治选择题都做了一遍,还用了小程序碎片时间刷选择题,十二月之后才弄主观题,因为我到十二月专业课还没底,因此主观题背得也不多,只背了一家,考试时灵活运用也足够了。

总的来说重视选择题,前期不用太重视政治,多利用碎片时间记忆,后期背主观题,但不可死记硬背。

对于英语我本身底子还行,四六级都是一次性过但是也没有很高。我的建议是:一是一直不要放弃背单词,前期背单词书,后期背真题词,我到十一十二月每天还至少拿出一小时背单词。二是重视阅读,得阅读得天下,阅读打好底子,完型七选五都会很简单,这里要重视长难句的练习,仔细利用真题,做一篇有一篇的进步。三是作文,大小作文我都没有看课自己整理的模板,背熟自己的模板,再适当背一下例文(但我一篇没背,上考场前两天还是非常忐忑的)

六、 复试

复试应用心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一志愿一共进复试 90多个,全日制和非全均录取30左右,但是一志愿进复试的,只有五个是非全日制,其他全为全日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进行划线复试工作,不分开划分。我自我感觉复试难度不低,而且因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划线进复试,所以会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会被刷掉,复试还是要认真准备,而且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初试和复试占比六比四,很多出去得分高的,因为复试表现不好被刷下去。

复试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英语,二是综合面试。

先进行英语面试,这部分是通读一篇短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这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之后面试老师会问一到两个问题,学生进行回答。

英语面试完再进行综合面试,综合面试会涉及到专业课,也会涉及到一些很广泛的问题,专业课电脑抽题回答,其他问题由老师问,有问到我的家庭情况、怎么理解咨询师等等。大概共有6、7道题。我抽到的专业课的问题比较难,老师提问的其他问题比较简单,复试的专业课问题更侧重于实统测,尤其是实验和测量。

复试出题非常宽泛,一定要提前模拟面试至少一次,初试之后也不要玩疯了,适当复习专业课,专业课复试还是会用到的,对我来说复试东西很杂,经常觉得大海捞针,懒得准备,不找个朋友一起,很容易摆烂。我是和我朋友天天用腾讯会议视频互相考察知识点还有面部表情等等,到后期也经常互相出题模拟复试。

最后的寄语

回顾考研历程,觉得自己并没有突出的地方,只是一步步每日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计划。也许你现在也在纠结、犹豫、甚至迷惘,但不要担心,准备考研的过程就是会在反反复复的心情起伏中度过,稳住心态,你的考研第一步就是成功的!

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或许你总是觉得人生似乎少了那么点幸运成分,或许你比刻感受很精糕,然而我想说,都实好起来的。没有白费的努力,你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265 评论(10)

乖乖邓子

最近利用两天时间,阅读完了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译者是陈赢。这本书为我打开心理咨询这个领域的一扇窗。 书的封2上写着这样两句对话: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哈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这本书共分16个章节,其中第5章《成长的寓言》、第13章《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第14章《赢了游戏,输了自己》这三章对于蛤蟆的成长具有转折性作用,也是解开我心中答案的部分。 蛤蟆先生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谈话一共有11次。 前两章讲了蛤蟆得了抑郁症,他的挚友河鼠和鼹鼠推荐他去看心理医生,路上遇到獾,大家一起帮助蛤蟆。可是来到蛤蟆庄园后,蛤蟆抱歉地说:“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说完便放声大哭起来。蛤蟆的状态、悲伤都令人心疼。 第3章,蛤蟆初见咨询师。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也就是说来咨询者必须要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要做主动的参与者,才能够靠自己摸索出摆脱痛苦的办法来。 咨询师苍鹭在这里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遇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第4章,蛤蟆二访咨询师,揭秘抑郁的原因——儿童自我状态。 首先咨询师特别注重关注来访者的感受,来访者也必须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属于“自我分析”,即描述内心的状态。可以用“情绪温度计”表示,此时蛤蟆的感受在1和2之间。 蛤蟆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所以把生活搞得一团糟,他一直不快乐。他总想得到河鼠的喜欢,不希望獾总是羞辱他。可蛤蟆在受到羞辱的时候总会掩饰自己的尴尬,这是因为蛤蟆在这种情境下,它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就是说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一样,但不同于“幼稚”,因为獾的表现像他的父亲。而一个人显然我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这番理论令蛤蟆非常生气。 第5章,蛤蟆三访心理咨询师,揭秘成长的寓言。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作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儿童的基本情感包括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自我状态又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性儿童。 而蛤蟆属于从小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家庭教育环境,属于适应型儿童。 第6章,四访心理咨询师,探索蛤蟆的童年。 蛤蟆说:“我只是想知道该哭还是不该哭而已。"这句话令人很心痛,。这缘于蛤蟆的家庭环境:外祖父非常的有能力,长得气宇轩昂。父亲对他本人的能力一度不满意,对儿子蛤蟆更是严厉。母亲又以父亲的态度为作为与蛤蟆相处的基础,虽爱蛤蟆但这种爱很不稳定。 蛤蟆学会了顺从和依赖,习惯用道歉的方式适应环境,却没有学会独立自主。 第7章,蛤蟆五访咨询师,揭秘愤怒的表现。 成人表现出来的愤怒属于幼年的生存模式,表现为撒泼和怄气。撒泼属于攻击性的,容易引起别人的嘲笑,同时也显示自己是个失败者;怄气是输家对强大赢家作出的反应。但无论是哪一种愤怒都不能代表自己是一个成人,我们应该学会做个成人。总之,愤怒的结局带来的都是负面的影响。 第8章,蛤蟆家里来了一位意外访客——獾。 獾要代替蛤蟆当校董事,这里令蛤蟆非常的生气,但可喜的是蛤蟆不再像以前那样委屈接受,默默独自悲伤,而是选择了尊重自己的内心,告诉獾:“我想我需要再多一点时间,我明天晚上打电话给你。”虽然说完这一切,他累得瘫软在沙发上。 第9章,蛤蟆六访心理咨询师,认识秘密协议——父母的自我状态。 秘密协议指的就是我们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这是在玩心理游戏,而且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所以蛤蟆必须要打开一条通向艰苦的路,也是成长之路。 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蛤蟆的父母属于挑剔型父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蛤蟆就属于自己审判自己,自己给自己定罪,自己批判自己,所以这是最严厉的惩罚。 读完这部分我知道了,我们要学会爱自己,而不是要惩罚自己。 第10章,午餐聚会。 蛤蟆这是好久以后收到好朋友的邀请,他又一次感知到万物的存在,他卸下了久违的盔甲,他变得会倾听,心态平和,但朋友们发现他还是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第11章,蛤蟆7访心理咨询师——哈蟆先生的选择。 本章提到了除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之外的另一种状态——成人状态,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长大,我们不依赖父母,不顺从父母,我们要做独立的自己,要靠自我选择,对自己负责,原谅他人,改变自己。而这只有通过回忆自己的人生故事,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 第12章,蛤蟆先生8访心理咨询师,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人生经历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从人生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也就是反思和领悟,我们应该从过去中挣脱出来,获得自由。 第13章,蛤蟆先生9访心理咨询师,认识人生坐标和心理游戏。 长期恶性的重复,一种行为就是一种新游戏,因为这种游戏动机带有欺骗性,结果必然是负面情绪。例如你今天选择了喝酒,那么结果必然是宿醉。而人生坐标分为4个象限: 我好,你不好; 你好,我不好; 我好,你也好; 我不好,你不好。 本章苍鹭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都在无意识中一手策划了各种情境,好让自己的剧本时不时上演。 蛤蟆开始思考的问题是:我的这些剧本都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办法让我了解我的人生剧本是怎么写出来的?因为我不太喜欢我在剧本里的角色,到目前为止这出剧我也演得不开心,要是知道剧本是怎么来的,也许我就能改写它,我还是更喜欢结局圆满的戏剧。蛤蟆是想要探索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源自哪里? 每个人生命的最早期的阶段,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还影响了你后期的成长,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就这样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独有的看法,你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用同一个视角看待以看待一切事物。 每个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有时候人们看到的世界如此不同,连信念和预设都不尽相同,最严重的时候,这些人在之后的人生里只能经过流血冲突才能达成和解。 本章的新概念是自证寓言和必然后果。 第14章,蛤蟆10访心理咨询师,揭秘——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本章选取了人生坐标中的两个坐标一是我好,你不好;二是我不好,你好。 坐标一:我不好,你好。 主要讲的是悲伤的儿童状态 坐标二:我好,你不好。 主要讲的是挑剔型父母状态。 这两种人生坐标的结果不是伤心就是愤怒。 因此我们平时都是在无意识地在玩心理游戏,但赢了游戏,却输了自己。 第15章,最后一次面见心理咨询——成人状态。 正确的人生应该是选择坐标三:我好,你也好。我们要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拥有独立性还要有共生性。这才是成人状态。 作为一个成人,情商世界很重要,我们要理解内心的情感世界,还能够掌控它。一个高情商的人,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的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连接,协同合作。 蛤蟆先生送了一只木碗给苍鹭。 第16章,道别与新生。 蛤蟆在跟好朋友的一次聚会上彻底的做回了自己,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蛤蟆的几个好伙伴 都开始成长,真得很幸福。 他就是蛤蟆先生!蛤蟆找回了自我。祝福每一位受苦的“蛤蟆”,都能走出深渊,遇见美好。

10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