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vivi
让信访人“事”的问题积极督办的同时,“心”的问题得到疏解,这应当成为信访工作的目标。在信访工作中探索引入心理咨询和调节疏导干预机制,将心理咨询与信访工作专业化融合,对于提高信访工作手段与过程的人性化程度,优化信访接待水平,促进矛盾纠纷和解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倾听进行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师认为中度语调、低沉的音量、有节制的音速,有利于信访者有效进入谈话状态。因此,接访人要放慢语速,采用较低的音调和音量与来访者谈话,并将重要内容适当进行提问,与信访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通过共情进行情感疏导。用暖人的话语拉近双方心理距离,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深度发掘出信访人诉求背后的隐性问题,使其打开心结,让诉求回归理性,从而促进问题解决。通过解惑进行政策疏导。面对面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引导信访者树立法制观念,自觉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王洪刚)

爆米花也是花
明辨是非、定分止争→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促进管理、创新治理。这是重庆市检察机关在开展信访积案清理“回头看”专项活动中,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求极致”要求办理信访案件的“三重境界”。截至今年6月中旬,最高检交办重庆市检察机关的5件积案已实质性化解4件,取得明显成效。如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实质性化解矛盾?办案“三重境界”对办理信访案件有何启示?记者在采访中找到了答案。最高检交办信访积案迎着朝阳来到承包的水库照看养殖的鱼,是廖某、肖某老两口每天最满足的时刻。看看饲养在水库网箱里的鱼苗又长了几寸,算算还有多久可以收网,今年收入能增加多少,是属于夫妻二人的幸福晚年生活。然而,2002年8月9日,当二人照常查看水库网箱饲养的鲢鱼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一条条翻着白肚皮的死鱼。廖某、肖某怀疑鱼类死亡与水库上游5公里处的一家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有关。为了讨一个说法,2002年至2013年,二老多次向有关机关信访。2014年9月2日,他们将该企业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当地法院于2014年11月作出民事判决,认为二人起诉超过诉讼时效,驳回二人的诉讼请求。廖某、肖某不服,向重庆市第一中级法院提起上诉,被驳回后又向重庆市高级法院申请再审,再次被法院裁定驳回。辛苦几年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廖某、肖某怎么也接受不了。在收到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裁定书后,二老始终不满,2015年至2022年间,他们陆续向检察机关信访10余次,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重庆市检察院先后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案子也成了难解的积案。今年初,最高检将首批350件信访积案交各地检察机关办理,重庆地区廖某、肖某信访案和其他4起案件在列。这5起案件中,案发时间距今最长的已有50年,年龄最大的申诉人80岁,向检察机关申诉50余次。“几十年都花在信访上了!”这些终而不结、结而未息的“骨头案”“钉子案”能够化解吗?交办案件全部由市院领导包案“制定明确的包案化解方案,精准施策,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真包、真办,逐案攻坚化解。”收到最高检交办的5件积案后,重庆市检察院很快确定了工作思路。该院成立信访积案清理“回头看”专项活动工作小组,制定领导包案化解重复信访工作方案,明确5件重点信访积案均由重庆市检察院领导包案。其中,廖某、肖某信访案由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带头包案化解,并逐级确定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为协助化解责任单位、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为指导单位。“信访人认为自己的起诉没有超过诉讼时效,希望获得鱼塘受损的赔偿款80多万元、诉讼费及精神损失费。”“检察长包案后,要求我们明辨是非,查清楚申诉人的诉求有没有道理,法律程序能不能走通,从事实和法律两方面查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渝北区检察院检察官温璇告诉记者,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申诉人提起诉讼时间为2014年,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此外,判决中没有对信访人的损失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作出认定。检察机关进一步审查查明,没有证据证明损失与污染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申诉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没有证据支持,法院判决没有错误。“二老不太明白法律上诉讼时效、证据认定等较为专业的内容,对判决适用法律问题出现了误解。”办案组找到了症结。考虑两位申诉人年龄大、信访时间长的实际,办案组把释法作为工作重点,主动上门耐心讲解法律规定,以诚心换信任。渝北区检察院的每一步,都与重庆市检察院化解信访积案的要求一致。“我们积极推行‘一周一调研、一案一会商’工作法,要求责任单位限时办结,每周报告化解进展情况,对进展缓慢的案件,主动开展约谈,当面进行指导,制定具体可行的化解措施。”重庆市检察院控申部门负责人宋能君介绍。能动司法传递善意和温暖渝北区检察院距廖某、肖某家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为了这个案件,办案组往返了十余次。刚开始,二老不信任检察官,检察官就联系村委会干部,多方共同会谈,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开展释法说理工作;二老不理解法律规定,检察官就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打印好,一条一条边读边解释,直到二老理解;看到二老身体不好、生活困难,检察官就到当地社保医疗等机构走访、调证,为二老申请司法救助……摆事实、讲道理、明法律,检察官耐心细致的讲解,细致入微的审查工作,不仅让申诉人明白了法律判决的合法合理性、认同了判决结果,也对检察工作多了一份感动:“检察官真心为我们考虑,我们被这份诚意打动了。”今年4月25日上午,廖某、肖某表示息诉罢访,不再重复信访或越级上访。至此,一起积案就此化解。返程途中,温璇特意到街边买了新上市的枇杷。“这比什么都甜!”温璇说完,大家都笑了。不单是温璇,在化解积案过程中,重庆市万州区检察院检察官罗海霞对什么是办案境界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把案情吃透,积极回应诉求,尊重当事人,传递善意和温暖。”记者了解到,重庆市检察机关在重点做好最高检部署的信访积案清理“回头看”专项活动和疑难复杂信访案件攻坚化解工作的同时,对进入重复信访积案库的案件,常态化逐案攻坚、常态化开展治理。以《信访工作条例》贯彻执行为契机,重庆市检察院注重横向联动,主动向党委政法委、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专项活动情况,同时建立听证员库,对重复信访案件开展公开听证,将检察办案过程“晒出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锲而不舍推进问题全部解决、矛盾彻底化解,真正做到‘事心双解’,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甜蜜,是检察人在能动司法、为民司法中时刻应该拥有的境界。”贺恒扬表示,重庆市检察机关将继续努力,以更高质量的信访积案清理工作成效,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舞言李萍
家长如何对孩子开展生命教育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李雪梅。我接访过许多有关于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的青少年,自残者更多,有的人自杀的次数可以达到一次二次三次,自残的疤痕可以多达89条,我很震惊也很心疼。总结这些情况,我发现问题的根源是:现在的家庭教育里面,生命教育部分不被重视。下面我来谈谈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1. 生命的来源我是从哪里来的?孩子在1岁半左右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要告诉孩子生命的来源是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父母相爱,爱情的结晶变成了一个受精卵,之后再变成一个胚胎,着床在妈妈的子宫里面,从一个胚胎发育成胎儿最后变成一个小宝贝。爸爸妈妈在B超室里就能观察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宝贝,小宝贝会拳打脚踢,会有各种动作,有些爸爸妈妈看到这些动作时会激动得热泪盈眶。然后经过了十月怀胎,妈妈到医院经过了痛苦和折磨把孩子生下来,当爸爸妈妈看到孩子第一面的时候,眼神里都是充满了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欣喜若狂,因为有了你,家里所有人都很开心、很幸福,大家都非常爱你。把爸爸妈妈的感受告诉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满满的爱,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也能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生命是和自己的生命紧紧相连的。2. 尊重生命一位11岁的小来访者告诉我,他养了4年的狗被车撞死了,他伤心地哭了一周,然而他的父母、他的爷爷奶奶,其他周围的朋友都告诉他“不就是一条狗吗,有什么好哭的呢?”他说他感觉到了爸爸妈妈对他的冷漠和不尊重,他觉得那是一条生命啊。他好伤心,于是他找了一小块地,挖了一个洞,把这条狗放进去埋了,到了现在这些伤痛还在。有一个孩子多次和妈妈说我很痛苦,我很难受,我可能病了,妈妈你带我去看病吧?但是妈妈觉得孩子在胡闹,是在逃避学习。后来孩子3次自杀,妈妈还是觉得孩子在闹,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妈妈尊重,自己的生命根本不被妈妈当一回事。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思考如何去跟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死亡的意义,主动和孩子去认识生命的可贵性。3.珍惜生命妈妈对自己负责,珍惜自己;妈妈对自己的胎儿负责,为了孩子的安全,汲取大部分的营养;等孩子生出以后,妈妈对孩子负责,引导孩子吃饭、学习、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孩子也在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小鞋子自己洗、自己穿,自己的学习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前途负责,这样的孩子会觉得有成就感,会觉得生命有意义、有价值,会信任自己、肯定自己和爱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这样孩子自然也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珍惜自己的生命。
万达集团乔梦云
1.对孩子进行自然生命的教育。我们要告诉孩子,生命只有一次,它是独一无二的,同时生命又是脆弱的,所以,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生命,与他人和谐相处。自然生命还包括自然界中其他物种,虽然他们没有人类生命更具创造性,但是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有其存在的道理,保护、关爱他们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因此我们就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品质,使孩子从小就形成与其他生命体和谐共处、保护物种、保护环境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孩子以后的生活中减少自杀、暴力伤人的事件的发生。2.对孩子进行社会生活的教育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我们都是处于社会中的一员,脱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也决定着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大环境也是我们需要遵从并适应的载体,不能脱离了现实的社会,不能脱离了现实的人群。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社会属性,培养他们作为家庭成员、社会成员、以及未来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价值观、行为方式等素质。3.对孩子进行精神培养的教育精神可以说是意志与理性的综合,在一定条件下,意志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意志坚强的人在面临挫折、诱惑时,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去战胜他们。现今小学生自杀、暴力伤人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自身在面临挫折、诱惑时没有坚定的意志力、理性不足造成的。生命教育也要关注这方面内容,使生命与教育能够共同生长。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