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3

爱上牛肉面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董敏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ele870401

已采纳

65岁的婆婆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餐桌上夹菜只夹给她的小孙子,女儿委屈的直流眼泪,我到底该怎么办?

春节期间我和老公一起回到老家过年,说实话,我原本是不愿意回来的,因为我这个婆婆有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自从我生了个女儿之后,便一直都对我没有好脸色。

平时我也在尽力的弥补我和她的关系,各种衣服以及补品也没少买,可我们的关系却始终没有什么缓和,小叔子的老婆只是给了她两百块钱她就逢人便夸,真的是很不公平啊。

而今年发生的事情更让我感到寒心,大家说好过年的时候一起回去的,自然小叔子一家人也回去了,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有一盆鸡腿是我亲自做的,味道很不不错,大家都非常喜欢吃,这让我的内心有了些许满足感。

可是事情也是因为这盆鸡腿而起,当盆子里的鸡腿只剩下最后一个的时候,我女儿和小叔子的儿子都想吃,这下我们可有点犯难了。

我本来想让女儿让给她哥哥的(小叔子的儿子比我女儿大),可是看到女儿委屈中带着渴望的眼神,就说不下去了,而且小叔子的儿子已经吃了三个鸡腿了,我女儿只吃了一个。

正当大家感觉有点尴尬的时候,婆婆却站起来把鸡腿夹给了她的小孙子,还说道:“男孩子应该多吃点,要长身体,长得壮壮的。”

女儿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她坚强地对奶奶说道:“奶奶,哥哥都吃了三个了,我才吃了一个,这个鸡腿应该是我的才对。”

可没想到婆婆却回道:“女孩子吃这么多肉干嘛?多吃点蔬菜,将来才会长得漂漂亮亮的!”

话音刚落,女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再也不喜欢奶奶了!”说罢,便离开席位跑了出去。

我为难地看了大家一眼,老公也是有点不满婆婆的做法,开口道:“妈,你这样也太偏心了,你让孩子会怎么想?”

可是婆婆却依然不为所动,理直气壮的回道:“你生个女孩还有理了?我就喜欢小孙子,我也没办法!”说罢,转过头去慈爱的看着小孙子,嘴里嘟囔着:“乖孙,慢点吃,别噎着哦。”

唉,我心里长叹一口气,朝着女儿追了出去,发现女儿一个人抱着双腿坐在房间的地上哭泣,我内心就像是针扎一样,女儿何时受过这种委屈啊。#婚姻与家庭#

我走过去轻轻地抱着女儿,细声安慰,并且答应她回家之后给她做鸡腿,只给她一个人吃,谁都不许抢,这下子她才慢慢开心了起来。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便和老公说第二天就回娘家拜年吧,女儿不适合留在这里。好在老公是个明事理的人,答应了我的要求,第二天就一起回到了娘家。

笔者点评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真的很无语,都2021年了,还有人重男轻女思想这么严重,你也别太在意了,说不好听点,老人家也年纪大了,以后的日子毕竟还是自己过得。

只是千万不能因为这类似的事情在孩子心理留下阴影,这对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心理咨询师董敏

235 评论(14)

王子麻麻

对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而现在的女孩更是家里面的一个贴心小棉袄。但是还是有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老年人,他们更喜欢男孩,因为觉得男孩才是自己家里面的人,女孩以后毕竟是要嫁人的。很多婆婆在儿媳妇怀孕的时候都希望儿媳妇肚子里面怀的是男孩,有的时候就算是嘴上不说,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并且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表现出来,他们是很喜欢男孩的。今天要给大家说的故事就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故事,而这样的重男轻女,对于思想保守的老年人来说,他们觉得是幸福的。但是实际上是不是幸福的,也许只有时间才可以证明一切。

姐姐的婆婆就重男轻女

姐姐和姐夫两个人是通过相亲的时候认识的,当时两个人一见面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有好感,后来多接触了几次,才发现姐夫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男人,并且也是一个值得家的男人。姐姐和姐夫恋爱了两年的时间,后来他们就结婚了。结婚之后的一年,姐姐就怀孕了,怀孕的时候她的婆婆就有意的无意的提到自己喜欢男孩,那个时候姐姐也不是很在意,也没用往心里去。后来幸运的是,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的婆婆非常的高兴,把姐姐和大孙子一直都捧在手心里面,那个我觉得姐姐的日子真的挺幸福的。

后来姐姐怀了二胎

姐姐的大儿子已经七岁了,然后姐姐又怀了二胎,在大儿子八岁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小女儿。本来儿女生前是一个非常开心的事情,可是因为她的婆婆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让这个家庭开始弄得鸡飞狗跳。大孙子被婆婆惯的不成样子,现在已经八岁了,从来不自己去吃饭,必须得有人喂才可以,婆婆也不觉得辛苦,然后就总是去为孩子,就这样大孙子惯了一身臭毛病,这样姐姐非常的苦恼,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个事情上,他们也总是出现分歧。

任凭孙女哭也不管

有一次,姐姐回家看见女儿在那儿哭,而婆婆却没有管孙女,反而是在管孙子吃饭。姐姐非常的生气,就问婆婆为什么孙女儿在哭不管,婆婆回了一句话让姐姐很无奈,婆婆说她就是喜欢孙子,她也没有办法。姐姐一生气就抱着女儿拉着儿子走了,走之前和婆婆说了一句话,如果再重男轻女,两个孩子我都不会再领回来了。姐姐那个时候就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说到了这些事情,让我们都觉得姐姐做的挺对的,要给婆婆一个教训,不要再这样重男轻女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都是不好的。

314 评论(14)

城阳高升移门

作文情况分析

作文情况分析,作文其实并非单单是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写作文的关键是中心思想的表达,写作的技巧可以提升我们的文辞水平,好的作文读起来就像在品一杯香茗,下面来学习作文情况分析。

1、学生写作状况不佳,缺乏写作兴趣

石莹在其硕士论文《高中生写作状况调查研究一以新乡市第二中学为例》中指出:“目前很多高中生写作状况不尽人意,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生通常没有时间去写作文,而且许多学生认为,与其写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作文,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刘远飞也在《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中提出,当下许多高中生畏惧写作文,缺乏写作积极性。多数学生面对作文不想写、不会写,缺乏作文技巧和作文能力。

与此同时,高考背景下的学生面临学业紧、课业繁的处境,学生写作文也就是草草写完,敷衍了事。而一些教师缺乏作文计划和作文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比较随意,学生在作文课上昏昏欲睡,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文也就没了兴趣。

2、素材积累较少,写作失真

生活实践和阅读积累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但是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对书本的阅读方面都是有缺失的。周宏在《浅议当前高中“作文难”现象》中指出,当前高中生陷入了写作文的困境,学生写不出东西来,其原因在于高中生阅读量不足,学生课外阅读效果较差,写作文时无话可说。

赵瑞华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写作素材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写作水平,但是高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能力不足,写作时缺乏写作材料。具体表现在“作文素材积累的视野狭窄,对教材重视不够;素材积累缺乏规划,随性散漫,素材运用效果不佳。”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教师郭家海在《高中生写作关键条件调查与教学建议》中指出“素材是学生写作的米”,教师忽视阅读对夯实写作的重要性,导致高中生写作素材储备较低,个性写作经验不足,学生写出的作文没有新意。

3、学生缺乏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

余党绪在《当前写作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当前许多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作文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写作技巧。语文教师刘听在《高考命题影响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中提出:学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审题不准确、所引用材料不恰当、文字功底差等问题,学生缺乏基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董敏丽在《高中生文体意识的迷失与突围》中指出:“作文命题经常是不限文体,这导致很多学生文体意识淡漠,在写作文时自由发挥”导致学生写作中经常出现“四不像”作文。

李洁在《河北威县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指出,“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能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但是实际上许多学生对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十分生硬,写作中只会一味地罗列材料,不能合理安排作文的结构。”黄玉兰在《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中提到,学生在作文中“思维能力函待提升”存在内容选择陈旧、语言平淡、思维层次肤浅、构思不新颖等问题,也缺乏对文章进行合理安排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导致了学生陷入写作的困境。

(一)对学生怕写作文现象的分析。

从问卷调查看,来自学生方面怕写作文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不知道怎么写,觉得没有内容可写。“

“光想写出精彩的文章,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怕写不好。“

“害怕老师批评。”

“一篇作文要写好多字,中间可能有的字不会写。”

……

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归纳一下可以总结为: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写是缺乏把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不知道写什么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细,缺乏把生活转变为作文的'能力。不知道为什么写作文,是对写作目的不明确。

其实,学生怕写作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明确的写作动机,对写作训练毫无兴趣可言。这个问题,我国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叶圣陶先生说:“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朱自清先生也说过:“无论是读是作,学生易感到实际的需要。”袁微子先生则说:“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有所为’。这个‘为’一般来说是为生活,进一步是为人生,是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最重要的是强调写作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写作应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是掌握语言的需要。

还要解决的问题是,老师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非要让每一个孩子写出的作文都得生动、形象、具体,只要学生能用文字把真实经历过的事,看到的景写出来就可以。

(二)解决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方法措施。

1、开拓思路,激发灵感。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在生活中的孩子却缺乏发现。如果老师能够给孩子一些提示,帮助孩子寻找写作的灵感,就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美国的特罗丝称之为“观念启辉器”,因为它在写作指导上的功能就像日光灯上的启动器,能接通电源,使灯发光。我想我们如果经常提醒学生哪些事可以写到作文中,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难题,学生就会由怕到不怕。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

讨论是学生在“写前阶段”阐明思想、交流看法,为准备写作材料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有效活动方式。通过讨论,学生可从别人的发言中发现新思想,酝酿新情感,从而产生“共振效应”,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的灵感。

3、预备阅读,扩展写作。

记得看过美国作文教学专家在《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设计了一系列“把书籍作为写作的跳板”的练习,很有意思,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一些兴趣。

(1)让学生选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书中人物,然后写一写这个角色什么地方值得喜欢,为什么喜欢。

(2)让学生根据书中人物的经历,为该人物写一则日记。

这些做法既新奇又有趣,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激发写作兴趣。

(一)原因分析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受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诸如人的个性特征、情绪特征、意志品质等。在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非智力因素中,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在对学习成绩发生影响的非智力因素中,缺乏毅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开端环节。

首先,缺乏毅力的学生往往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在学习顺利时,能够坚持学习的时间也比别人短;若遇学习不顺利,则会干脆放弃学习。所以,缺乏毅力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差。

其次,缺乏毅力还会通过知行脱节和低自尊等环节间接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差。缺乏毅力的学生有时会知行脱节。一方面,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够坚持学习,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知行脱节和低自尊往往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低自尊的学生因为缺乏自信,每当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从而导致知行脱节;另一方面,知行脱节所产生的结果会使行为与认知偏离更远,从而更觉得自己不行,导致自尊更低。低自尊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即使努力也没用,因此,学习成绩比较差,尤其在遇到困难时会更差。

低自尊的学生一般都是自卑感比较重的学生,他们往往由于非常敏感而导致对行为矫枉过正。例如:老师批评了两句就不去学校了;考试成绩不好就故意捣乱;为自己的下一次成绩不好做铺垫、准备借口,等等。这种矫枉过正的反应会进一步加速知行脱节现象,因为这些学生其实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不好的。这些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很追求虚荣,他们的许多行为表现都是虚荣心驱使的结果。

这些低自尊的学生往往也表现为缺乏竞争意识,对什么都满不在乎。

从上述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循环关系图来看,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智力的影响并非一二个因素孤立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去纠正小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高其学习成绩并非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再加上智力因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二)对策指导

一般来说,对付那些缺乏毅力的学生,行为论的强化说比较有效。因为这些学生只是缺乏毅力,并非不明事理。具体做法是,一旦发现学生能够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及时给予强化(表扬或其他),使这种行为继续下去:学习强化(表扬或其他)再学习。

强化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照奖励的使用策略中提到的固定率策略或变化率策略。另外,也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原理,通过在无条件刺激物和中性刺激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具体做法如下:

如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学习和奖励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增强其学习毅力。奖励的使用可参照前面有关奖励的使用策略。

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中心环节,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低自尊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个性方面的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但多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小学生自尊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才能针对其原因,制定具体措施。一般来说,小学生的低自尊和学习成绩差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当然,小学生的低自尊也与其他因素有关。有的小学生由于认为自己的某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如因为在课堂回答问题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等。由于低自尊的形成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用认知的方法提高其自尊更有效。采用认知方法提高自尊的基本原理是:认知改变行为,不健康的行为是人们的认知活动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改变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提高其自尊。教师首先应当从小学生的问题入手帮助其端正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小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并没有错误,教师则应进一步从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帮助其看淡眼前的利害得失,教其从长远着想,着重考虑人生的大方向、大目标等。低自尊有时还会导致小学生缺乏竞争意识,看似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他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掩盖他们不敢与别人竞争的虚荣心理。这些学生的最大障碍或最大问题是:他们把眼前的虚荣看得高于一切,有时会为了满足眼前的一点小小虚荣而不计后果。教师对待这些学生应采取的态度是:尽可能淡化其自身的种种缺点,但是,通过举出别人的类似做法说明其利害。总之,在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前,尽量不要伤及其“自尊”。有些低自尊与较为忧郁的个性特征有关,对于这些学生,一般的认知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要时需要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帮助。

随着学习更有毅力,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提高,其知行脱节行为和过于敏感性会自然扭转,反过来促进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虽然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及其他因素在决定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中不可分,以上部分还是分别对它们作了介绍。但是,教师在考虑这些因素时应放在一个总体框架下进行。

17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