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小旭他妈
李霄云(Michelle Lee)为澳籍华人,流行歌曲女歌手,作词人,作曲人和编曲者。她通晓汉语,英语,日语,兰州话,略知少许粤语。她不光有着绝对磁性美音,会多种乐器,而且还自己参与幕后制作。她被誉为“新一代唱作女声领军人物”。而她真正的魅力在于:她用心唱歌,她身上具备一种特殊的稀缺的人格魅力,外表独立坚强内心却藏着无比的深情与大气,这种独特气质是理想中现代女性的美好品质。中文名: 李霄云 外文名: Michelle lee 国籍: 澳大利亚 民族: 汉 出生地: 甘肃兰州 出生日期: 1987年03月16日 职业: 歌手 毕业院校: 墨尔本大学 经纪公司: 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 主要成就: 2009年《快乐女声》亚军个人经历 2002年·初中未毕业的李霄云随母亲移居澳大利亚墨尔本。少年时代的她在音乐、体育上都有较高的天赋,为学校女子篮球队队长。 2005年·全球华人新秀大赛中获得最具人气奖。 2006年·全澳纽华人歌唱大赛,墨尔本赛区的冠军跟最具人气奖,悉尼总赛区亚军。正在备考大学的霄云得知了父亲食道癌晚期的噩耗,第二天毅然回国照顾父亲。并顶着巨大的压力,以优异成绩考取墨尔本大学基础教育专业。随后休学一年,每天守候在父亲身边,陪伴父亲走过他生命中最后一程。 2009年·从澳大利亚请假回国参加湖南卫视2009年“快乐女声”比赛,最初兰州赛区选手。于2009年9月4日决战之夜当选全国亚军。对于这样的结果她表示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快女的比赛仅仅是一个开始。首发原创单曲《沉淀》受到业内广泛好评,在中国歌曲排行榜上连续两周名列第四名并且取得在榜14周的好成绩。“我们一起握握手”快乐女生全国巡演中,李霄云凭借超高人气已当选上海站、北京站、广州站“城市之星”。目前签约天娱传媒(签约8年)。 2010年·最新专辑《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震撼上市。个人演唱会“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 李霄云 2010 Unplugged首唱音乐会号北展举行。李霄云北京演唱会,2010年8月7日与您相约北京展览馆剧场,做为2009年快乐女声中第一个开唱的快女,李霄云将会带来一场全新的演唱会,以专辑《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做为演唱会主线,演唱会将带给你最真实的李霄云。今年22岁的李霄云是土生土长的兰州姑娘,目前正在澳洲墨尔本大学读大学二年级,专修基础教育。2002年,少年时代的李霄云在初中尚未毕业时,离开母校兰州七中,随父母出国。酷爱音乐的她,在接受西部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非常关注国内诸如“超女”、“快男”等歌唱类选秀节目,此次在网上得知“快乐女声”要在家乡兰州设立分唱区,她立马向学校请假回家乡参赛,并一举闯进了全国7强。 个性 安静、低调、有主见 在兰州从事医务工作的秦雯,是李霄云相识十年的好姐妹,用两人的话来说“关系铁到不能再铁”。在秦雯眼里,李霄云虽然是朋友之中年龄最小的,却很有主见,是个很会照顾人的女孩。“朋友若有了错误,她会很严肃地指出来,一般她‘批评’别人时,我们几个都不敢插话,因为她的样子严肃极了,让人有点害怕。”秦雯笑说,在朋友圈中,李霄云一直是一个安静、低调、有主见的女孩,很会照顾别人,偶尔也会跟朋友们撒娇。初三时,秦雯在上学的路上不慎发生小车祸,造成腿部的粉碎性骨折,李霄云和朋友闻讯后从学校冲到了医院。“当时她看见我时,发现并没想象中的严重,松了口气后一下子瘫坐在地上,那些天她们几个一直陪在我的身边。”回忆起车祸后打石膏的经历,秦雯至今还感动不已:“打石膏很痛苦,当时李霄云在我旁边陪着我,医生捏我的脚时,我一下子疼得咬住了她的肩膀,但她一声没吭地忍着,后来才知道,当时她其实比我更难受。” 兴趣 喜欢打篮球,唱歌是最爱 李霄云参加“快乐女声”以来,在全省乃至全国人气都很旺。秦雯透露,李霄云上学时人缘就很好,全班57名同学,她能以50票的高票当选为团员。兴趣爱好广泛,喜好打篮球,曾经是兰州七中校篮球队的队长。 说到打篮球,许多观众已从上周的《快乐大本营》中,见识了李霄云娴熟的技艺。其实,李霄云在上初中时就曾刻苦练习篮球,“那时候她很卖力,有时候我们累了在一旁休息时,她还在不停地运球、投篮,很认真。”秦雯说,出色的组织才能,使得李霄云在初中很快就当选了校篮球队的队长。“这娃娃比较活泼,性格开朗、直率,组织能力很强,同学和老师都挺喜欢她,属于个性很突出的孩子。”兰州七中体育老师林永欣说道。在林老师的记忆中,初中时代的李霄云扎个马尾辫,喜欢戴帽子,爱穿宽松的休闲服,像个假小子一样。“练习打篮球很刻苦,输了球就一脸不高兴,还哭。”想起初中时这位爱将的趣事,林老师笑出声来。 受父亲的影响,李霄云从小就酷爱音乐。“记得刚上初中时,班里有次搞活动,李霄云拿来吉他又弹又唱,一下子就使班里的同学折服了。从此,在我们朋友圈里,她就成为歌星级的人物,每次聚会K歌都会成为保留节目,而她也理所当然成了‘麦霸’。”秦雯告诉记者,在诸多兴趣爱好中,音乐一直是李霄云的最爱,多年来未曾改变。同样兴趣爱好广泛的父亲,在李霄云的音乐之路上,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这孩子心理素质很好,敢唱敢演,有时候抱着吉他在那里又唱又吼,挺可爱的。”初中时代的班主任孙为民说。 2002年,在初三第二学期,李霄云随父母去了澳洲上学。离开后的李霄云,一直与老师同学保持着联系,“时常写信、打电话来,每年还会寄贺年卡过来,回兰州也会过来聚聚。”对此,班主任孙老师和体育老师林老师都颇为高兴。从2002年至今,期间还经受了父亲因癌症病逝的沉重打击,但坚强的李霄云承受了这一切。 理想 做一个有内涵的歌手 目前,22岁的李霄云在世界名校墨尔本大学读大二,所学专业为基础教育。虽然学的是教育专业,但是酷爱音乐的李霄云从来不会错过音乐比赛的机会。在李霄云眼里,音乐和学习都很重要,因为想成为成功的歌手,不断学习也相当重要,“我绝对不会放弃学习,想做一个有内涵的歌手,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非常重要”。 音乐启蒙老师是爸爸 李霄云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10岁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就分开了。2007年,李霄云的爸爸在甘肃因为癌症去世,留给李霄云长久的悲伤,那一次她也是专门从澳洲回国,为爸爸送行。 爸爸还是李霄云在音乐上的启蒙老师。李爸爸很喜欢音乐,在她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在家里拉二胡、吹小提琴。出于好奇,幼时的李霄云经常拿起爸爸的小提琴玩耍,虽然完全是乱弹,但女儿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让李爸爸很高兴。稍微大一点的时候,爸爸给李霄云报过声乐班,学些专业的民族、美声唱法。“好痛苦啊,我实在是不喜欢。”李霄云说,她对于学唱美声实在是非常排斥,学了没几天就放弃了。还好爸爸也没有说她什么,一次在李霄云过生日的时候,还专门送给了她一把吉他。 不过在两年前,李霄云的爸爸因为癌症不幸去世,这对李霄云的打击非常大,这也促使她创作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原创歌曲《爸爸给的坚强》参赛经历: 2005年全球华人新秀大赛中获得最具人气奖 2006年,全澳纽华人歌唱大赛,墨尔本赛区的冠军跟最具人气奖 2009年湖南卫视 快乐女声 兰州赛区八强 2009年6月13日 快乐女声全国300强第二场50进10的比赛中 晋级全国60强 2009年6月17日 快乐女声全国60强第一场30进10的比赛中 晋级全国20强 2009年6月26日 快乐女声全国10强突围赛中第三组第二位 晋级全国10强 2009年7月8日参加快乐女声10强《一呼百应》全国10强见面会,于7月10晚10点30分在湖南卫视首播,7月12日16点30分在湖南卫视重播。 2009年7月12日,在北京录制《鲁豫有约》 2009年7月17日,快乐女声全国10强第一场抢七赛 唱了一首《说走就走》以88分的成绩 排名第二 2009年7月25日,快乐女声全国10强第二场抢七赛 唱了一首《浪花一朵朵》以63分的成绩 排名第六 2009年7月31日,快乐女生全国10进7,唱了一首《白月光》 2009年7月31日,快乐女声全国十强进七强突围赛 唱了一首《至少还有你》以72分的成绩 排名第五 网络人气 根据百度娱乐及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分析[2],李霄云相关检索的第一次高峰出现在6月27日,前一日她在突围赛中以一首《说谎》晋级十强,而该首歌曲也成为李霄云代表作之一。此后,在十强排位赛中,李霄云的网络人气上升到新的水平,在最新的10进7淘汰赛过后,李霄云的检索量峰值有了新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强排位赛的两周中,李霄云的人气表现有明显差异。7月20-24日之间,网民检索量较上周同期有明显提升且维持在高位,而7月27-31日之间,网民检索量则迅速下降。 究其原因,一方面,八卦新闻类检索在暴涨之后迅速下降,一周内下降了42%; 另一方面,李霄云在十强第二场排位赛中演唱的歌曲《浪花一朵朵》、《记得》表现不及第一场排位赛中的《说走就走》和《一路上有你》,也导致曲目类检索下降。 网民检索量最高的李霄云演唱歌曲: 1. 《记得》 2. 《说谎》 3. 《说走就走》 4. 《浪花一朵朵》 5. 《爸爸给的坚强》 6. 《一路上有你》 7. 《彩虹》 8. 《白月光》 9. 《至少还有你》 10.《最长的电影》 11.《改变自己》快乐女生们陆续发行了自己的专辑,而有意思的是她们都有意避开大路情歌的风格而转向。对于内地乐坛来说已很纯熟的民谣。从“老超女”谭维维的《谭某某》到郁可唯《蓝短裤》几张专辑下来已经可以猜到接下来会发行的专辑大致格调,在这样的“流行”调调中李霄云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没有投石问路的小心翼翼也没有其他试水专辑多元杂烩,专辑的切入点在发掘这把声音的无限可能方向上,诚挚而不浮躁。虽然是相似的声音,但是传达的感情却可以很不相同,低声吟唱清新的民谣更加符合她的个人形象。专辑不需要很另类却也可以很个性,主流也可以做的很用心很好听。 流行的民谣和些许的轻摇滚,声音的配合表现使得整体风格没有淹没在一众相同风格的音乐中。主打歌《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晦暗的情绪中却有种坚定的情感,可以说这首歌是纯粹治愈系的,而且是李霄云的心水之作,主题即“fight the blue”。在这个钢琴、吉他、口琴做主旋律的专辑中,叛逆、温柔、饱满的情绪细腻而又完整的得以表达。同样面对是乐坛新人这一角色,这次她自己坚持做专辑的主角。没有秀歌技没有华丽的噱头,有的只是诚意十足的声音,湛蓝而温柔。霄云加油,云团永远挺你。加油加油加油!!!!!!!!!!!!!!!!!!!!!!!!!!!!!!!!!!!!!!!!!!!!!!!!!!!!!!!!!!!!!!!!!!!!!!!!!!!!!!!!!!!!!

那夜无边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1.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民间剪纸是附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家中有白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火火;娃娃不生病,老奶奶也不肯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丧事还是做寿;一对老夫老妻的屋里如果贴上一对坐帐喜花,那肯定是年轻人的戏耍;久旱无雨,如果剪的不是求雨的“独女捣棒槌”,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咒骂。这种受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如悬空吊挂的门笺、碗架云子之类,必须线线相连;贴在窗户上的则要求与窗格适合,并多镂空,否则迎光看去只是一个大纸片片;贴作炕围的,就最好少剪零碎花纹,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损坏。 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不论它用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当然民间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对于民俗的限定不是抛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因而。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这种艺术上的独立性,正随着社会变革和旧民俗的逐渐消失而渐趋明显。2.集体性与个性的统一 从绝对意义上讲,任何艺术创造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纯属个人的产物。人的社会属性,使之必然地反映着一定阶层的艺术趣味。而个性,只是在集体,或传统基础上的发挥。 民间剪纸的集体性特征,明显表现在其作品的最后归属上。作品不再是作者个人的私有,而属于整个社会和集体。因而它的最终面貌,必定是直接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汇千百人艺术才能和审美喜好的产物。特别是一些已流传千古状态凝固的作品,是经过许多代人的反复雕琢和修改才基本定型,而被普遍承认、流传和保存。如《车马图》、《织布图》,其作品原型如何,已无法细究。在各地均有流传的类似作品,其面貌大相径庭,就很难说哪一件作品完全是某一位作者自己的创造。那么,形成集体性的一个重要成因,则应该是民间剪纸的匿名现象。民间艺术与专业艺术家的创作不同,作品既不标明作者的名字,也没有个人的著作权。好的作品流传于世间,一经传播便成大批临摹、变体作品的滥觞,作者就被融入“劳动者”这一群体概念之中了。 诚然,这种劳动者无个人功利的艺术的确建立在民间文化牢固的集体意识上,但是凭这一点并不足以作为对民间剪纸艺术家艺术个性的否定。正如专业艺术家争取艺术的自我表现,却终将不会失去自我在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一样,民间剪纸在表现民族集体心理意识的同时,也当然不会没有艺术中的自我。如果说文人艺术家个性的体现是“小我刻意追求“大我”中的位置,那么,民间剪纸艺术家个性的体现,则是置身“大我”之中小我”的自然流露。且不谈东西南北地域的艺术风格和特性,即使同一地区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分明有着自己明显的个性。若怀着鄙视心理地走马观花,自然难以看透。 以陕北的巧手张林召和王兰畔为例,二人相距不过百里,年龄相近,风俗习惯基本一致。张林召幼年家中富庶,喜看戏听书,受过封建中产阶层礼教的训育。但一生多磨难,三次丧夫,四次嫁人,生过13个孩子全部夭折。因之,外部性格忧郁、孤僻、不善言谈,对人生多唯心思想。其创作是为了“能忘掉乱七八糟的事”,而很少受别人的干扰。可见内心的焦辣苦疼与其含而不露性格的矛盾。创作过程中急於通过情感的泄流,取得心理平衡。王兰畔,她觉得“人活着就要忙忙活活,这样才快活。”对人生和世界没有过高的奢望,而重视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属于“知足者长乐”的类型。她的老伴李新安是把苹果引进陕北高原的有功之臣,但她从没想到应该得到什么报答。因之,其性格开朗活泼,直爽豁达,自信要强,任性好动,又往往不拘小节,丢三拉四。她剪花是因为“人家都让我剪,就是说我剪得好,是抬举我。干别的没大本事,就能铰个花花,铰起花来心里就美美的。”可见其内心世界有着强调自我价值的倾向。她们的作品中,都有着个人形象和心灵明晰的影子,可谓“画如其人”。这种个性的存在,既符合本地区文化传统的集体性特征,又毫不掩饰作者的精神世界,与文人艺术、宫廷艺术个性表达中的吞吞吐吐、无病呻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长期以来,民间剪纸一直被认为是重复性的劳动或传统纹样的复制,忽视了劳动者艺术家的个性创造,这是历史的不公。 剪纸3.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毕竟不是每个用纸剪刻的劳动妇女都能获得艺术上的成熟。一个村,一条山沟,出那么一个或几个被社会公认的巧人,她们的作品就自然会四处流传。其传播方式一种是烟熏替样的方法,一种是靠记忆模拟的方法。流传中,常常是张家的媳妇用李家老婆的样子,王家的女儿又把花样传到姓刘的婆家,人们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审美爱好对原稿随意改动。作品的最初形态必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变化。这种传承中的变异现象,也不断地调节着民间剪纸与其流传的时代、民族、地区、习俗之间的差异。 同时,由于民间剪纸所担负的民俗形式的滋延传承,及基本纹样程式化手法的相对固定,传承方式的世代相袭,又使其具有外在形式相对稳定的特性。有些作品相当于戏曲中的保留剧目,哪个地方漏了一句台词,少了一个动作都会引起观众的哗然,是不能随便改动的。民间剪纸也往往有这种情况:一件好的作品,经过一个笨人之手变成一张难看的纸片片,再经过一个有经验的老婆婆之手,又使它重新恢复了光彩。 民间剪纸传承的变异性与稳定性,与其赖以生存的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一次大的社会变革的发生,必将会导致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心理的波动和调整。从而形成新的态势,所以,挖掘和整理包括民间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应是今天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重要的课题。编辑本段剪纸的历史寻踪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当然是在有纸以后。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已开始造纸。至此,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 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现在某些地区仍有类似皮影风格的剪纸,可见这两种相近似的艺术形式相互间的影响和汇流。明清剪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
sunnyredzqqq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陈家小鱼儿
它们出自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艺术大师及民间艺人之手,风格特点各异,题材内容广泛,种类有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祁纳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在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都体现了民间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绚丽鲜艳的独特点染,每一件都十分生动、有味、耐看。剪纸的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是剪纸这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更加灿烂、辉煌。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