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兰度兰
可能是缺乏父母关爱,也可能生活中备受舆论,导致了安徽11岁留守男孩家中上吊自杀。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供书教育而选择了努力工作的路上;
可让人意外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带在身边,而是选择让他们留下家乡自己打拼。
可往往让人心疼的是,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则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如安徽11岁留守男孩家中上吊自杀事件中,终究还是缺乏关爱导致的惨剧!
要是父亲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估计就不会出现那么残忍的事情了。
在农村过着朴素生活的奶奶,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一天面对面感受“白头人送黑头人”;
2021年3月19日,如日常日子般生活的奶奶回到家中,竟然看到自己的孙子“挂在家中”!
短时间内,“安徽11岁留守男孩家中上吊自杀”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火,
留守儿童问题再次备受关注,为何这位11岁的孩子会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
要知道11岁是多美好的青春,他是有多么绝望才会狠心走上了这样的路。
在得知儿子死亡后,孩童的父亲也立刻赶回老家去了解事情的情况,甚至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学校以及老师的身上去。
悲剧发生得太快,以至于很多人都未真正去了解事情,就被流言蜚语所吸引了;
特别是在“听闻”刘先生的猜疑后,很多人开始对教师以及学校进行舆论,仿佛所有的错都是学校的!
真的是学校的问题吗?估计只有这位11岁孩子才知道真正的缘由。
导致一个人想不开的缘由真的很多,可能是被欺负,也可能是感情问题,也可能是社会舆论问题,更可能是缺乏基本的关爱。
我们都期待了解男孩想不开的缘由,更希望社会对留守儿童更是关注。
面对社会的舆论,警方调查完后是排除了“老师打骂”“他杀”等情况,
但让人比较在意的是,孩童所在的学校是没有监控录像的,为何断言孩子没有遭受过老师的打骂?
曾经作为学生的我们,都知道老师的言语有时候真的蛮偏激的,孩子是否受到老师的责骂是一个很重要的缘由!
若孩子真的是被老师责骂过,加上某些原因,就真的可能选择做傻事。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选择了了解自己的人生?
作为局外人的我们确实是不知道的,但我们可以断定孩子绝对是缺乏了父母的关爱。
留守儿童,一般就是针对留在家中长辈养育的孩子,他们能跟父母沟通的机会是超级少的;面对啥也不懂的长辈,这些孩子几乎是没有诉苦的对象,久而久之他们心里面就会埋下了很多“矛盾根源”。
若父母能多跟孩子沟通,多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孩子能诉说自己的难受,他们就不会因为长久的“矛盾根源”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了。
孩子心理对自身的影响真的很大,特别是本身就备受舆论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很脆弱的。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父母的陪伴本身就很孤单,若面对流言蜚语、老师的责骂等,心里面更是难受;当这些舆论“满了”,孩子自然会出现厌世的情绪。
对于他们来说,自己压根是可口可无的存在,活着压根没有意义,才会走上错误的路。
细数现阶段留守儿童案件,我们会发现数据是不断增加的,说明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真的很重要!若一直忽视留守儿童问题,只会带来更加严峻的影响。
可能是男孩的心灵早被舆论弄崩溃,也可能是男孩缺乏关爱而显得寂寞,导致才11岁的他最终走上了错误的路。
周周-Sophia
男孩自小在霍邱县,新河口村长大,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男孩到了上学年纪,父母也不得不继续出外赚钱,因为要养家,要给男孩交学费。
男孩一直寄宿在一所私立学校就读,由他奶奶负责照顾。但,于3月19日被人发现悬在自家门口的树上,结束了自己11年的生命。
男孩生前没有异常,为何会选择轻生呢?这其中有何隐情。
我们来看一下事情的经过:
3月19日晚,霍邱县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一男孩身亡了。接到报警的时间是晚上9点55分。
男孩被发现时,是当天下午1点30分。
男孩出事时,亲属的第一反应认为男孩是自己结束了生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报警,而是送到了急救中心。男孩的亲属给他的父亲打了电话,告诉了这个噩耗,男孩的父亲在悲痛之际,也感到此时蹊跷:
“孩子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就轻生呢,一定是受到了别人的欺负”,“报警,赶紧报警”,男孩的父亲激动地在电话那头说着。于是,晚上9点55分,男孩的亲属报了警,由警方介入了调查。
男孩的父母也星夜从外地赶回来。这样的噩耗,作为父母自然没法接受,孩子白天还好好的,为何会轻生?
男孩一直寄宿在学校里读书,发生了这样的事,男孩的父母第一时间就认为一定是学校的原因导致,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欺负,不然,儿子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于是男孩的父母就这样顺着自己这样的思路,找到儿子的同学,看看能否找到线索。果不其然,男孩父亲从同学的口中得知儿子在学校里曾经在5天里遭受了3次殴打,于是,男孩的父母找到校方,讨要说法。
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校方也很积极的配合,但校方一直坚称这件事跟学校和老师没关系,老师并没有打骂过男孩。
而后,男孩父母要求看监控录像,但教室里并没有监控。
随后,警方找到了学校内和食堂等相关监控录像,结果证实,男孩在事发前并无异常,老师也未曾打骂过。警方也发出了通报,告知大家,不要传谣,也不要信谣。
民警已经深入的调查取证了,但男孩的父母依旧不愿相信是这样的结果。
民警问父亲:“与男孩最后一次联系是什么时候”。
父亲称:“就在当天下午1点03分,还在和儿子用手机视频通话”。那时候儿子并没有异常啊。
民警继续问:通话内容都说了什么?
父亲:“也没说什么,不知什么原因,儿子就挂断了视频,他妈妈觉得他不懂事,就责骂了他一句。
其实,就在男孩被责骂的之后,便走出了房门。此时,家中的奶奶以后男孩上厕所了,并没在意。奶奶并不知道,男孩这一出去,便再不会回来。
下午1点30分,有人发现男孩悬在了自家门口的树上,于是,便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经过法医鉴定,男孩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确定已经脑死亡,从尸体检验结果来看,男孩是自己想不开,用了这种方法轻生。
孩子出了事,作为父母的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也有过错,首先想到的都是外界因素。
男孩出事以后,他的父亲曾经向学校要说法,学校回应称,为何不好好照顾男孩,作为父母把孩子独自留守在家里,都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反思反思。
男孩的父亲也说,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父母不出去打工赚钱,没有办法交学费呀,两人都外出打工,只想让孩子能过得好一点而已。
男孩才11岁,就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助,或许男孩真的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父母的爱,而是只有悲凉,才选择了轻生。
酿成这样的悲剧,到底是谁的错,不能全怪学校。孩子是自己的,自己都不关怀,怎么指望别人呢。
emmazhaoyang
2021年3月19日,安徽霍邱县发生了一起令人泪目的家庭惨剧,一名年仅11岁的留守男孩被发现吊死在自家附近的一颗树桩上。经警方调查发现,该案排除他杀可能,男孩系自杀身亡。自杀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发后,死者家属称孩子自杀可能与其就读学校有关,据其家长反映,该校老师在事发前曾多次打骂学生,可能是导致死者自杀的原因。对此,校方否认打骂学生一事。警方随即对校方展开了调查。
那么?警方的调查结果究竟如何?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正是应该享受童年时光、享受父母和亲人关爱的年龄,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孤独与痛苦,使其心灰意冷、如此决绝的选择了这条无法回头的路呢?
死者小刘出生于安徽霍邱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为了家庭生计,其父母常年在杭州打工赚钱。
小时候还好,其父母外出打工时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但后来由于上学的问题,在他八九岁的时候,父母就把他送回老家由奶奶照顾。自此,小刘成了一名“留守儿童”!
其就读于安徽霍邱县城西湖乡一所全寄宿制的“私立学校”,每隔两周才会放一次假,3月18日这天,正好是学校放假的日期。小刘离开学校返回家中,第二天就吊死在了自家附近。
事发当天中午1点多,一位邻居路过事发地时发现小刘吊在树桩上,邻居立即对其施救,并拨打了急救电话。遗憾的是,小刘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其父母闻讯后,连夜赶回老家,见儿子躺在那里,夫妻俩哭天喊地,整天以泪洗面。据孩子父亲刘先生介绍,回家后他听一名同学说过“同学说,儿子被老师打骂,一周打三次!”因此刘先生质疑孩子的死跟学校老师打骂有关。
“孩子因被老师时某某打骂造成了心理创伤,才导致自杀身亡的”刘先生说。
对于死者家属的质疑,该校负责人回应称:经校方调查,时老师绝对没有打骂小刘,时老师工作一向认真负责,是个很优秀的老师,没有打骂学生行为。
该事件曝光后,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对于11岁男孩自杀的原因,网友持有不同的看法。
有网友称“男孩从学校返家后自杀,不排除跟学校老师打骂行为有关”;也有网友表示“大部分留守儿童承受着巨大的压抑与痛苦,造成男孩自杀的原因,或与其长期留守有关!”
对于网友的讨论,当地警方也引起高度重视,并对该校展开了调查,承诺调查结果清楚以后,会尽快在网络上发布通报。
3月24日,当地警方发布一则通报。通报内容显示:
针对家属反映质疑“老师打骂学生”的问题,警方调查了死者生前就读学校的老师、学生和相关人员共计13人,同时调取了学校食堂及院内相关视频,证实死者生前未遭到学校老师打骂,3月18日离校时一切正常。
此外,警方通报称,案发当天中午1点03分,死者通过手机与其母亲通话,期间遭到其母亲批评。挂断视频通话后刘某立即出门,孩子奶奶以为他出门上厕所,当时没太在意。1点30分左右,邻居发现小刘吊死在树上。
结语:
警方的通报中已经说得非常明确,死者在遭到母亲批评过后,才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显然,造成该男孩轻生的主要原因与其“留守儿童”的身份有着密切联系。
少年儿童时期,正是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跟其他孩子不同,留守儿童因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在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容易形成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
有一部分孩子属于性格乐观坚强型,在劣势的成长环境下,通常知道如何苦中求乐,懂得体谅家长得不容易,他们会在留守期间变得更加坚强、懂事,会更早学会独立。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这只是绝少部分!
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那么强。长期的留守,不仅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盼来的往往还是批评与指责,导致这些孩子在认识上、价值上产生严重偏离,性格及其心理异于其他普通孩子。
比如容易形成自卑、内向、叛逆等各种不良情绪,比如出现抱怨父母,替自己的处境鸣不平等种种心理……
由此可见,大部分留守儿童严重的偏离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法则,现实生活中活得非常压抑。他们需要的也许并非父母每年带多少钱回家,而是交流、沟通与爱!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6000多万名留守儿童,他们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希望社会对他们能够引起重视,多给留守儿童一点关爱。
Krystaldxe
要长期的去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从根本上去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自己也仍然能感受到大家给予的温暖,而且爷爷奶奶长辈们也要时常注意孩子的情况,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怀,父母更应该多善用网络等途径与孩子沟通交流,可以给孩子多打打电话,从而切实的保障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蜜糖Rose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笔试
1、公共基础类科目:
(1)应聘管理岗位的人员考《公共基础知识(一)》,该科目满分为120分。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管理、国情省情等常识、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写作;
(2)应聘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含教师类)考《公共基础知识(二)》,该科目满分为120分。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法律、人文、自然、科技、国情省情等常识、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英语、写作。
2、专业测试类科目:
(1)应聘教师类岗位的人员考《教师岗位知识测试》,该科目满分为120分。主要内容:教育学综合知识、心理学综合知识、教育法规、教师道德修养等。
(2)应聘计生、卫生专业技术类岗位的人员考相应《专业知识测试》(具体见《一览表》),该类科目满分均为120分。主要内容:招聘岗位所需的相应专业知识,考试命题参照普通高校相应层次、相应专业现行通用教材。
(3) 报考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考《畜牧兽医专业知识》。该科目满分为120分。主要内容: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考试命题参照普通高校相应层次、相应专业现行通用教材。
(4)应聘其他事业单位的人员(含卫生、畜牧类管理岗位)的人员考《职业能力测试》,该科目满分为120分。
笔试时间:2014年6月28日上午。
更多详情请登陆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查看2014年安徽六安霍邱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告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