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羊
心理学似乎高大上,不接地气,因为国人不理解,不明白,不能很好利用心理学的东西,偏见性比较大。但是,他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能做到西方的心理咨询界的状态,心理人加油,坚持! 心理咨询的人才现在还是挺缺的,只要你是心理学专业毕业,有证书,掌握至少一种心理咨询技能,能够发挥的空间还是挺多的。当然,开始的时候挣钱不多,还要经常交钱去学习。 总的来说,心理学是一个有着短暂 历史 的新兴学科,虽然即使短暂,但是发展得非常迅速,应用得非常广泛,是一个前途光芒的学科,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和学习的专业,未来发展潜能无限。 现在很多人都比较关注心理学,无论是文科生理科生,他们对心理这个专业都抱有一定的好感。 心理学这个专业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作为一门科学,它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会涉及到大量的试验设计、数据处理等等,所以说要想学好心理学,对于学生的数学功底要求是比较高的,那么那些观察能力比较强、沟通表达能力比较强的话,更适合报考心理学。 心理学的报考学校主要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等,心理学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就业方向。 第一,可以到大学当老师,主要从事一些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等,但在大学里边当老师,对于学生的学历要求很高,至少要博士以上的学历,一些一线城市的大学,可能还需要出国留学的背景。 第二,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但是这个岗位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 第三:也可以进入到医院、诊所等一些咨询中心从事一些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相关工作,但是心理咨询行业在当下现阶段发展并不是特别成熟。 所以说,能提供的岗位是比较少的,很多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被迫转行到企业里面,从事一些人力资源、市场调研等一些管理咨询等相关工作,所以心理学这个专业当下的就业并不是特别乐观,所以建议同学在报考时候可以把心理学作为一个兴趣爱好发展一下,但是不建议作为一个主要的报考专业去选择。 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学校都是一些综合性、师范性、医科类、 体育 类,各个大学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比如说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侧重于生理方面的研究,而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往教学方向研究,一些医科类大学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往医疗应用方面的去研究,一些 体育 类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更多的是在竞技心理方面的研究,想报考心理学专业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一定要考察清楚这个学校的研究方向,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很爱看美剧犯罪心理剧还有国产一些电视剧的人都理解,现在很多剧都涉及到了心理方面的分析,就感觉会非常高大上,心理可能还涉及到一些催眠,那些东西感觉会比较有意思,但是实际上在真正的心理学最对口的一个工作就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在国外已经发展的相对会比较成熟一点,但是在国内心理咨询行业仍然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呢? 第一:它的按小时付费的这种习惯没有养成起来,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很难靠心理咨询去获得一个比较高的薪酬来养活自己。 第二,我们国人很少把自己归为心理有病,他宁愿去看医生去吃点药,很少有人说自己心理上有疾病,他没有去看心理医生的习惯。 第三,现在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心理咨询师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一个误解,其实心理咨询师他并不是高大上的,而且,你要知道什么样的人才真正需要心理咨询呢? 就是心理咨询师他是最需要心理咨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心理咨询师需要运用共情的技能啊,需要我们站在你的一个立场上面去感受你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状况,所以说呢,它更多是动用自己的 情感 去帮你去分析你在那种情境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想法,然后站在这个角度去帮你去解决你的一个问题,心理咨询师帮你去疏导,帮你去开导,但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师做到三年或五年的时候他就会产生这种职业倦怠,或者是心理咨询师都不开心了呢? 就是他接触到更多的这种客户的时候,它更多的是一个被倾述者 ,说不好听的就是一种宣泄的一种东西,把很多这种负面的东西宣泄给这个咨询师,所以说在咨询师尤其在动情更深的情况下,或者说是同理心更深的一个情况下,接触到更多的负面信息、负能量他就会很难走出去,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要需要这种心理宣泄,所以我们在选择某一个专业的时候,一定要看一看这个专业多对应的一个行业,他们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妈妈有个朋友的女儿本科就是学心理学的,但她现在在银行工作,我看有的人回答说喜欢就好。当你步入 社会 的时候会发现喜欢抵不过很多东西,心理学的对口就业很宅,算你成功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你要看看你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你每天上班都要接受不同负能量,要看看你心理有多强大,你现在可以想一个问题,假如你的一个病人突然跳楼自杀了。如果你的心理状态可以承受得到。我觉得你可以选这个专业。但说实话,大学学什么专业合理,以后出来做什么其实可以完全不搭边。 朋友,建议你慎重选择这个行业,心理学里面有很多错误的观念,如果你相信了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也会误导患者,让他人产生更大的痛苦。而且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的三观,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整天接收患者的负能量,很容易就被拖进去,最后只会误人误己,为什么心理咨询师是自杀率最高的的职业,就是这个原因。 不知道您是对这个行业是否感兴趣,感兴趣的话就很建议了。 这个专业非常不错,分为教育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很有发展前景(现在心理有问题的人很多,国内心理医生急缺)。不过学起来应该比较难,你真正有兴趣的话就去学。如果不能确定的话就不要报这个专业了。 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关键是爱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爱好心理转业就好,这个转业前景很好,有发展前途。但是不论那个转业必须学好学精,有真才实学才能前途无量。
吃货阿呀
心理咨询师其实挺辛苦的我觉得,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个人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为啥说是负面情绪呢?你见过谁高兴的时候,有好事的时候去找心理咨询师的?所以大多是在失意的时候,心灰意冷的时候,遭受打击的时候,才会想找个人开导自己。所以心理咨询师一方面是在做人们情绪的垃圾桶,一边做人们的引路人。
很多时候,他们去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对应的是不知道怎么办了,是难过和累和心里烦,所以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倾听,那一刻倾身而听,心是要向着对方的,是要忘掉自己的,所以说心理咨询师这个工作长期接受这么多负能量和毁三观的事情,那么长时间三观还不崩坏,已经很厉害了。
懒癌末期
熙桓心理邓丹|作者 不止一次被人这样问询,有来自朋友的真切关心的,也有知道我是咨询师后好奇的, “你们接触那么多的负能量,自己怎么排解呢?” 咨询师作为职业人士,必定会接触各种有心理困惑的人,这些困惑里面就有很多的负面的情绪或者能量,这是在所难免的。 也许,在常人那里觉得匪夷所思的、不可理喻的、骇人听闻的部分,在咨询室里,我们都需要坐在咨询师的位置上。 什么叫坐在咨询师的位置上呢? 01 第一,咨询有一定的设置,时间、地点,咨询伦理,比如无多重关系(不接待亲朋好友的咨询)等等,这些设置都是为了让咨询关系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心理咨询是在咨询时间内、在咨询室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咨访关系的活动,这是一个职业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把这种咨询关系带出咨询室,或者带入线下生活中。 所以,岔开一句话:有时候,朋友会说,你是咨询师,你帮我看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等,我们顶多是在帮朋友进行心理疏导,而非心理咨询。简言之,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之外和一般人是一样的,一样有烦扰、困惑、七情六欲,也有自身要解决的问题。 02 第二,对“负面”的理解,我们要从多角度、多文化地看待。比如,拿“焦虑”的情绪举例,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而如果焦虑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生活、个人发展等就会滋生出我们称之为的“社会适应”相关的问题,所以,在咨询师看来,负面是针对来访者而言对当下的情境不适应的行为、情绪或者想法,但极有可能以前是很好用的。 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俗认为的所谓“负面”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多地看到来访者身上的资源、自我能动性和积极因素。 03 再者,咨询师的立场。每个人都自己的价值观,咨询师也不例外。 当面对来访者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中立的态度,而这个所谓的负面其实是需要咨询师打开好奇的眼光的:当下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个时候来找我们?以前他也是这样的吗?这个负面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的同时,是否也给他带来了“好处”或者功能?他要表达什么样的需求呢? 当我们不把负面当成是来访者自身的问题,只把当下的不适应的问题看成是问题本身,这就使得来访者和他的负面拉开了距离,帮助他更清楚的看到事情的原本、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不是陷在负面里面,无法自拔。 从另一个层面讲,也许是大家关心的是,咨询师万一卷入了怎么办,咨询师急来访者之所急,比如当我们过多卷入这个家庭,替父母或孩子操心他们的事情,甚至夜不能寐等等。咨询师把在咨询室里的那些事、情绪及思考等带到了咨询室外,这也是常常发生的。 一般来说,以上也分成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是,我们觉察到这部分是来访者带给我们的。这个时候,咨询师通常情况下会找寻找资深的咨询师做督导(督导一般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且经过专业的督导培训等),这个督导是对个案本身,特别陪同咨询师一起对来访者身上的问题进行分析、理解,一般只涉及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身上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在心理咨询里所说的移情,是来访者对过去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师身上的情况。 有经验的督导师会帮助新手咨询师,或者几个有经验的咨询师一起进行朋辈督导,从多个角度帮助此个案的咨询师理解个案,使咨询师在回到文中刚开始所说的咨询师的位置上来。 另外一种,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这是心理咨询中出现的反移情的部分。如果咨询师能够觉察到这部分,诚然是很好的。 然而,有时候,我们并不自知。所以,每个咨询师都需要有自己的个人体验师。而且个人体验和督导是需要分开的。 打个比方,咨询师给人做心理咨询,自己从来没有做过来访者,也许很难体验到坐在来访者的位置上的所思所想;或者,咨询师身上有很多未完结的部分,可能会在咨询的过程中成为死结,这就是咨询师个人的命题。 从流派来讲,精神动力的咨询师是一定要做个人体验的,因为移情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里不详细说明。 也就是说,个人体验是咨询师以来访者的身份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跟督导不一样。做个人体验的咨询师能更好的站在来访者的位置共情、理解来访者的感受,建立更好的治疗联盟。 总之,借国内著名家庭治疗师刘亮博士的五条腿的说法:每个咨询师需要专业培训、案例观摩、咨询实践、案例督导、个人体验等五个方面,齐头并进,一条腿都不能跛。 感谢对心理咨询的热情、好奇和关心,如上期望能解决圈外小伙伴的问题。也许您的这份关心,可以让我们的职业更多地被理解和看见。感恩。 — The End —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