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銘心』%
打小就告诉孩子父母的钱不会给他们不好,小的时候父母有义务养,也有义务给孩子花钱,等孩子成年以后,可以告诉孩子父母的钱不会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提前有这个存钱意识,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
馨阳北京
该不该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我的答案是:可以告诉孩子。但同时要看到这个问题的背后:如何让孩子正确地对待金钱?要拿捏好度,避免因噎废食和过犹不及。太过富养,孩子容易骄奢;太过穷养,又会影响孩子的格局,我的建议如下:1、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工资来之不易。可以带着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你是如何辛苦地赚每一块钱的。孩子亲身体验到父母赚钱养家的辛苦和不易,就自然而然地珍惜每一块钱。记得我小时候,父亲为了省几块钱,拉着板车走了十几里路去外乡拉煤,这个场景我亲身经历,直到现在都印象深刻,基本不会乱花钱。2、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财务管理,培养责任感。比如我们家里的钱,包括每个月用于衣、食、住、行的费用,给老人的养老费,给朋友的结婚生子费用,给亲戚的孩子们买生日礼物的费用,捐给山区孩子的善款等等都会让孩子知道。孩子在了解家庭财务支出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懂得了关爱亲人,懂得了礼尚往来,懂得了力所能及地做公益,回馈 社会 。3、每月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由他自由支配,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这方面,父母要注意引导,引导他正确地分配钱的去处,比如一个月给100元钱,用于储蓄、用于买玩具零食、用于社交等等各多少钱。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长,要允许孩子在花钱上犯错误。比如我的一个朋友,让孩子自己拿钱买东西,别人花5块钱买到的东西,她花了20元。但朋友没有批评她,20元能买到快乐是非常好的事。只是在孩子知道了别人的价格后感到难过后,她才告诉孩子,买东西可以“货比三家”。4、引导、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钱是一个工具,它能买来很多东西,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欲望。但也有很多东西是它买不到的,比如 健康 、亲情、爱情等等。让孩子能以自然、客观、流动的态度看待金钱,既不会轻视钱财为粪土,也不会时时处处为钱所役。这方面,家长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作者:吴志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中国文化心理学系系主任张晓平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武汉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中国文化心理学系学员父母的经济收入是否告诉孩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执已见,争论不休,至今为止,尚无一边倒的结论和认可。我先讲两段故事:一个是我父母亲。二老在世时都有退休工资,退休后的工资都是自己保管、自行支配。我们兄弟姐妹六个虽然条件各异,有好有差,经济上有时也捉襟见肘,甚至等米下锅,但从来不过问父母的收入和积蓄,也不打听资金使用方法、方向。二老均有高度的隐私权、拥有权和自主权,活的很自由、很开心。父亲先走,剩下母亲一个人,我们兄弟姐妹仍然坚守尊重老人自主权力,谁也不打听,谁也不打主意。相反,母亲生了一场病后,我们儿女主动凑钱给老人护理费,这样一直坚持到母亲去世。母亲的老年享受到儿女孝心很开心,逢人都显摆,感觉腰板硬朗,心情很安然,生活很规律、很欣慰。没有因为自己手中有钱而惴惴不安,没有为自己的养老钱被儿女瓜分,老无所依而担心受怕。始终享受着我的资金我作主、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经济绝对独立的权利。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