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三下乡
杨紫井柏然《女心理师》韩国定档,这部剧的剧情介绍是:
《女心理师》是由柯汶利执导,杨紫、井柏然、王嘉、菅纫姿领衔主演,倪萍、黄觉、章若楠主演的都市疗愈剧。该剧于2021年11月23日在优酷播出;该剧根据毕淑敏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心理咨询师贺顿在事业经历巨变之后,创建独立心理咨询室,从一份导师交代的神秘档案背后挖掘出惊天秘密,在伙伴帮助下阻止了悲剧发生的故事。我看了这部剧个人是非常喜欢这部剧的,而且这部剧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
杨紫井柏然《女心理师》走出国门,4月25日在韩国播出。关注心理健康,这部剧有很深的社会意义价值,不该被平台竞争粉圈黑埋没,事实上一直觉得这部剧应该央视来播。剧里贺顿和妈妈弟弟的亲情线,和钱开逸的感情线,和老师的师生线,以及友情线,还有家辉的秘密,展开了校园霸凌 职场老好人 离异家庭 职场xsr 产后抑郁等一系列故事,每位演员都是主角,每一个案例都会让人产生共鸣,这是一部好戏。尽管这部电视剧不算严格意义上心理咨询师职业科普,但它触及的话题也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心理健康,作为一名助理心理咨询师,瓜姐还是很高兴的,毕竟电视剧带来的热度,可以让大众认识到心理咨询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电视剧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相对专业,比如贺顿第一次打电话劝解尤娜的时候,用到爆破疗法,同时给予灵魂的慰藉,在时下这样压力巨大的环境中,一句直击灵魂的安慰,要比药物效果更快。
但该剧中的每一个心理问题多非常有代表性,剧情内容也还蛮真实的,值得一看!
大璐璐131483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女儿有个小本本,一笔一笔地记着你对她不好的地方。
你会怎么样,河南郑州一位爸爸就意外地发现了女儿的“记仇本”,瞬间被气笑了。
视频中,爸爸问女儿为啥叫记仇本。
女儿说因为我有很多仇了,记仇本上写了那么几条:
爸爸回家不理我,我忍了
爸爸用那样的语气跟我说话,我忍住了
妈妈买好吃的,不给我留一个,我忍了
爸爸问女儿写这个的目的是啥?
女儿回答说:我就记在一个小本上,等这个本子记满的时候,一一还清。
网友们评价说:一笔一划都是委屈。
其实,视频中的女儿对待自己负面情绪的方式是非常可爱又有效的。
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肯定会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应对得当,那么孩子的生活就不会被左右。
如果孩子应对不了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就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做父母的要看见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且接纳它们,同时正确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最终教会他们如何跟情绪做朋友。
孩子的情绪需要被看见
父母会经常遇到孩子愤怒,或者伤心,或者焦虑...... 的情绪中。
这个时候孩子并不需要家长立刻给他们的建议,只有当他们的情绪被看见或者听见后,他们才会平复情绪。
才会愿意冷静下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儿童情绪心理学》中有一个小故事,一个摄影师带了很多的棒棒糖来到了孤儿院,为了拍摄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
他请老师们把孩子带到洗澡的地方,并且给每个孩子一根棒棒糖。
然后在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摄影师恶狠狠地抢走棒棒糖然后扔进垃圾桶。
孩子们手足无措然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哭了,摄影师立刻拍下了这难得的一幕。
后来他将照片取名为《孤儿院的悲情》去参加摄影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可就在他上台领奖的时候,他的奖项被取消了。
后来他收到了孤儿院的院长写给他的一封信,信里面说:作品本身非常出色,但是摄影师也应该体会一下孩子们被夺走棒棒糖的悲伤与绝望。
虽然孩子还很小,但是他们一样有伤心事,坏情绪。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情绪都应当被看见。
如果父母在家里只能接受一个每时每刻都快乐的孩子,不想见到孩子们的悲伤、暴躁、心烦或者嫉妒。
那么他们的坏情绪能藏在哪里去?
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里面,男主角文钢是一名优秀的护工,他性情温和,对人永远都是在微笑的。
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文钢有一个自闭症的哥哥,妈妈非常偏爱哥哥。
所以这个家庭里只能容许他的好情绪,只有他有好情绪并且照顾好哥哥,妈妈才会笑着对他。
所以长大后,文钢非常讨厌自己的坏情绪,而被他压制的坏情绪无处可逃。
所以在他微笑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文钢太上扬的嘴角上方,始终是一双带着忧郁眼神的眼睛。
他的坏情绪无人接纳,无处可逃,更不要说调节和舒缓了。
所以,哪怕你的孩子有一点点的坏情绪。家长都不应该觉得孩子们会自己调节,一会儿就好了。
但是实际上,他们是如此的需要家长的接纳理解和帮助。
哪怕孩子们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他们通常会自己想到解决办法,如果想不到,这个时候大人们给的建议才是行之有效的。
孩子情绪爆发时,家长的错误处理方式
面对情绪爆发的孩子,很多家长都会选择不理睬,或者是以打骂等威胁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肯定是对教育孩子没什么好处的方法。
1、不理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曾经说过:"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断地下结论,这样才能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很多父母带孩子带得又烦又累,有时候碰到孩子有负面情绪,就想让孩子自己发泄发泄,孩子的坏情绪就会没有了。
虽然这种方法有时候是会有效的,但是没有从源头上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
因为孩子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一碰就碎。
家长也总不能次次都用不理睬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2、责骂
当孩子怎么都哄不好的时候,脾气暴躁的家长也许会爆发出比孩子还要大的脾气。
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起到镇压孩子坏情绪的作用,但是对于孩子情绪的疏导,一定好处都没有。
情绪都需要一个爆发口,如果孩子的情绪不能及时得到很好的疏导,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头脑特工队》的小主人公莱莉的生活被五种情绪所掌控。
小的时候是快乐情绪主导,所以她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但是一次意外后,莱莉的大脑只剩下掌管愤怒、害怕和厌恶的三位干部负责,也就是了莱莉负能量爆棚。
还因为跟爸爸顶嘴离开了餐桌,还好莱莉最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最终回到了大脑总部。
当莱莉慢慢长大,这五种情绪也学会了分工合作,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同的情绪主导,陪伴着莱莉的成长。
所有情绪都是人一生的朋友,每种情绪都有它的两面性,无分好坏。
所以家长帮助孩子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这些步骤来操作。
第一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接纳情绪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绘本来看不同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当家长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也要冷静地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慢慢的孩子就能够认识和了解各种情绪,知道他自己是可以跟情绪做朋友的,他自己也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这就是孩子接纳情绪的过程。
所以当你的孩子有了各种各样的情绪的时候,父母第一件事情一定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这个拥抱一方面给孩子安抚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让孩子知道不管他有了什么样的情绪。
他们都是会被父母接纳和依然爱着的。
那怎么做呢,可以借鉴一个心理咨询师妈妈“三句半”的表达方式。
第一句话:给情绪起个名字。
第二句话:赋予孩子空间。
第三句话:表达爱和接纳。
再用半句话:重申爱。
比如孩子被抢了玩具,妈妈蹲下来抱住孩子,然后平静地说:宝贝,妈妈看你很愤怒。(说出第一句给情绪命名的话)
你想哭就哭吧或者你很生气对吧,你要不要一个人呆一会。(说出第二句赋予孩子空间的话)
妈妈陪着你,你生气了妈妈也是爱你的(说出第三句接纳和表达爱的话)
然后静静地抱着孩子重复:妈妈爱你(用半句话重申爱)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不管孩子的情绪多么糟糕,一般都会慢慢地平静下来,然后解决问题。
父母此时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不评判孩子的情绪是好还是坏,允许孩子跟他的情绪朋友待一会。
第二步,帮助孩子了解情绪表达情绪
家长可以用“情绪关爱便签”这个技能来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弹性。
为何要建立心理弹性,因为人就总会遇到挫折,拥有心理弹性的孩子更容易从沮丧的情绪中走出来。
“情绪关爱便签”最开始是由美国社工协会的注册社工联合会发起,它是一种有终身价值的技能,也是高情商的关键要素之一。
知乎上的一位作者将“情绪关爱便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和改良,使其更适合十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
使用“情绪关爱便签”时,它的核心步骤很简单,就是让孩子掌握三个自问自答的句式,分别是:
当我___,第一句表示孩子做了什么事情,记录当下的行为或习惯。
我感到___,第二句表示触发这种行为的情绪。
我需要___,第三句是用来描述如何解决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
这些记录都是真实的,是需要家长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的内容。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反复地沟通,孩子才能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
对待负面情绪,“说出来”是最简单易行的疏解方法,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在气头上深陷其中,越来越难受。
所以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不妨鼓励孩子像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女儿一样,将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写下来。
告诉孩子写完之后,可能就会没那么难受啦!还能帮助孩子理清遇到的问题,看到隐藏在情绪背后的需求~
其实,负面情绪谁都有,而当父母也被负面情绪环绕的时候。
父母是采用哪种处理方式也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就在一旁仔细观察着父母。
这个时候父母应当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今天我被老板骂了,心情很不好。但是跟宝贝没关系,你去玩你的。不过妈妈想要自己一个人呆一会,你不要过来好吗。
我吃点好吃的听听音乐或者做做运动,我的糟糕情绪很快就会消失了。”
这就是让孩子看看作为父母是如何积极的化解负面情绪的,长大了他们也会模仿家长的处理方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所以父母修炼好自己的情绪处理方式,对孩子有着积极的作用。
大乱乱小乱乱
我认为女儿记仇本,所谓的记仇本,就是对父母的不满。是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的一种发泄方式。如果我要是这位爸爸,我看到以后我一定会气的哭笑不得。我会找我的女儿当面问她,为什么要记你爸爸的仇?你爸爸哪一点对你做的不好,你爸爸供你吃供你喝,给你买漂亮的衣服和玩具,节假日还陪你出去玩儿,你稍不随意就将这点小事儿记到本子上,你还想秋后算账啊?就想看看女儿到底怎么说?让女儿将所有的委屈都吐出来,然后说,爸爸对你关心不够,爸爸今后会改正的。如果女儿表示理解,爸爸绝不追究。如果女儿耍娇,我认为作为父亲的绝不能娇惯。而应该义正言辞的指出这些都是坏毛病,如果你对爸爸妈妈哪里不满不许往本子上记,直接跟爸爸妈妈说。我认为这样做并不是剥夺孩子的说话权利,而是打消她的公主念头,让孩子学会对别人宽容,你在家虽然拿你当做小公主一样的宠着你,但是你到了幼儿园,你到了学校,甚至长大到了社会,你这种坏毛病就要害了你,因为在社会上没人惯着你,也不会人人都以你为中心围着你转。我认为跟孩子讲明了这些道理,比宠着她惯着她要强百倍,有利于她今后的成长。虽然我的观点有些偏激,但是这已经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越是在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身上都有这些坏毛病,说白了,都是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惯出来的宠出来的。你看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都是兄弟姐妹四五个,而且他们个个都是比较懂事儿的,他们之间是互相照顾的。没有一个对大人,记什么仇啊,记什么账啊,这些坏毛病。他们长大以后都能够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而不是啃老族。像那种家庭中的小王子,小公主这样的独生子女,今后步入社会都会缺乏生活能力的。以上就是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绝色经典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回答您的问题,音乐确实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好处!
关于音乐对人体的影响早就有大量的研究, 在心理学当中也有专门的音乐疗法。分享音乐对人体产生的积极作用:
1、缓解疼痛
英国的《高级护理学杂志》在一篇研究论文当中提出:听音乐能减轻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疼痛,其缓解程度可达21%,对因疼痛导致的抑郁情况可缓解25% 。
2、提升免疫力
研究发现,产生乐观向上情绪的音乐可促使人体内增加分泌提高免疫力的激素,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3、提升学习能力
实验已经证明:聆听音乐之后,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可以提高。同时,对于一些有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的孩子,还可以提高其数学计算能力。
4、提高认知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认为:聆听古典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作品能够增强认知能力。而现在的研究表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音乐,对提高认知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同时研究发现 ,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会比普通孩子记忆力更好。
而令人放松的音乐可以延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音乐还有其它的一些好处,这里就不赘述了。
5.促进睡眠
研究发现:失眠的人聆听适合的音乐,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音乐的节奏会影响人体的荷尔蒙;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新肾上腺素有明显的增加;该激素已经在最近的医学研究证实和睡眠的发生及夜间醒来的次数有关。
1.宽泛来说,只要你喜欢的音乐对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2.但是,狭义来说 ,明亮、欢快的音乐应该更适合大众。例如,莫扎特的音乐、维瓦尔第的音乐、兰草音乐、犹太音乐、萨尔萨舞曲、瑞格舞曲等都是适合一般人的不错选择 。
3.如果是想促进睡眠的话,选择的音乐有讲究。需要选择音乐节拍略等于人类心跳的速率的。如果节奏太快或太慢,都不适于用来促进睡眠;因为,节奏太快会让人产生紧张感,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比如,德国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对促进睡眠就非常有效。建议在临睡前听45分钟,能使人安睡一夜。
4.如果想促进脑力和专注力,建议多听α脑波音乐,自己可在网上获得资源,这些音乐都是特定选择的。
qianting13
如果我是那个爸爸,在发现女儿的记仇本之后,当下会被气笑,可是之后我会把女儿记的“仇"一一看完,并且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做出改正。
女儿说:爸爸回家不理我。
女儿说:爸爸的说话态度不好。
女儿说:她妈妈把好吃的都吃完了,一个都没留给她。
小时候我只会把仇记在心里,然后我爸爸问我为什么不开心的时候,我又不好意思说,于是他叫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可以写在记仇本上,他会每天看,并且反思自己又怎么惹他宝贝生气了,爸爸说如果不表达出来岂不是要一直生气,多难受啊。
自从有了记仇本,我和爸爸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我们都在不断的磨合改正,所以你可以将记仇本视为你和你女儿的一种交流方式,可以听听你女儿最真实的感受。
WeiXin呵呵呵
如果是我,我会找女儿好好谈谈,并认真反思自己,还会积极引导女儿建立正确的三观。
首先我会主动找她沟通,问清楚她这么做的原因。
为什么孩子有委屈不跟爸妈说,要选择隐忍,要选择写到“记仇本”上?是不是孩子对爸妈不信任,不相信爸妈会改?是不是孩子害怕父母,怕说了之后被父母惩罚?这些问题必须要弄清楚,否则孩子以后会有更多的事情瞒着父母,比如被人欺负了也会选择隐忍,不告诉父母。所以我会主动找她沟通,问清楚她这么做的原因。然后打消孩子的顾虑,让孩子能够主动保证以后有什么事情一定要第一时间跟爸妈说。
其次,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积极改正。
大人总是习惯性地忽略孩子的感受,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们人虽小,但却不容忽视。大人应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做错了事也需要向孩子道歉。比如孩子写的“爸爸回家不理我”、“爸爸用那样的语气跟我说话”,这都表明爸爸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如果是我,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积极改正自己的行为。同时为自己的这些行为跟孩子郑重道歉,请求孩子原谅。
第三,我会仔细看孩子的“记仇本”,有不合理的地方积极引导孩子。
孩子的“记仇本”写的都是她感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是让她感觉委屈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委屈都是对的。比如“妈妈买好吃的,不给我留一个”这就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告诉她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让着她,并不是什么都得留给她。她不是小公主,不是小霸王,不要因为别人不顺着她就感觉委屈。我会引导她做懂事的好孩子,帮助她建立正确的三观。
孩子的事无小事,孩子的行为反应的是孩子的心理状态,家长一定要重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