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夫君和小静
去年得到《扪心问诊》的资源,据说这是一部以心理咨询为主题的广受好评的电视剧。看了第一集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看下去。一集23分钟左右,主角是心理咨询师Paul和来Paul咨询室的来访者,故事就是发生在咨询室里对话。 第一次看,浮光掠影,被咨询师的沉着冷静从容保持的心态吸引,至于来访者和咨询师的互动以及他们是如何被疗愈的,没有太深入。 今天再次重温经典咨询剧,我想尝试着做些纪录,努力从中学习点什么。 第一季的第一集是为一对夫妻咨询,从咨询师的表述中我们了解到这不是这对夫妻第一次咨询,集中在咨询师的故事,就将如何预约,问题陈述等略去,重点看他们到咨询室里发生了什么。 我看到丈夫来到咨询室,妻子未到,他给妻子单位的同事打电话,给妻子的妈妈打电话,询问他的妻子去哪里了。他从沙发上站起、坐下,再站起来,来回在咨询室里走动。咨询师Paul冷眼旁观,没有打断他,当他在沙发上坐下来的时候,尝试澄清他的状态,咨询师采用问句,“你单独和我一起,是不是感到很焦虑?” Jack与他的儿子通电话,当得知儿子把巧克力零食当饭吃的时候,他很愤怒,这个愤怒对象是他的妻子Amy,他用指责的口气对Paul说他妻子拿垃圾食品给儿子当饭吃。在可能是他与妻子的冲突之一。 给 Amy的手机打电话,收到让他留言的消息,打了几通电话,Amy没有回电话,也是没有来,Jack有想离开的想法。 “你真的要走吗?” “你知道Amy前两次都是迟到的。” 昨天我刚看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中有关人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那么Amy迟到,没有按约定时间带来,她的行为是有什么潜意识表示呢? 正当Jack离开时,Amy身穿米色套装急匆匆地赶到。她对她的迟到说抱歉,并用给予Jack拥抱和kiss。 接下来的一幕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丈夫抱怨妻子迟到,并追问她到哪里去了。Amy说她开会,手机忘记开机了。Jack质疑说她的同事说她很早就出门了,而且她的衣服还和早上穿的不一样。 Jack觉得Amy背地里做了很多事情,而他却不知道,比如Amy单独会见她的医生讨论堕胎,Jack认为Amy不想要他们的这个孩子。 在咨询室里夫妻两吵了起来,最后Jack让咨询师告诉他们是不是该堕胎?当咨询师说他们应该去堕胎时,Jack和Amy脸上都流露出惊讶的表情。 此时咨询师说了一段话,让Jack觉得错误在他。而Jack觉得很无辜,并提出质疑。 此时可以看到咨询师的中立立场,“Amy,你总是会迟到,是这样吗?”咨询师澄清事实,挖掘Amy迟到这一行为的意义,“你迟到是不是你不想来这里?” “你发现了没有,你对Jack逼迫你的行为负有责任,因为你的行为对Jack有隐瞒。”Paul对Amy说。 在咨询室里,这一对夫妻呈现了他们的互动模式,指责型与理智型?咨询师面对焦躁的丈夫,他使用了接纳、澄清和解释的技术。
一天五吨饭
碰到一个来访者文质彬彬的坐在我面前,什么也不说,悠悠的来了一句“你能从我的眼神中用精神分析读出来些什么吗?”抓狂中,有一个来访者非常委屈的坐在心理咨询室中,抱怨着说“你们这些心理医生,什么都不说,就让我说,我换了n个心理医生了,没一个靠谱的!”说的有鼻子有眼,可是心理咨询本来就是一种引导来访者自己走出困境的啊,而且,心理咨询也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立竿见影的,心理医生不停的换问题怎么会好哦,同志,我也很绝望。
κiξs飛揚
书中人物的设定,来自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柳林风声。 本书的主角是蛤蟆,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他现在陷入了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带他去接受心理咨询。于是本书的故事就此展开。 精彩摘录 第一章中当鼹鼠来到蛤蟆庄园,发现蛤蟆先生抑郁了。鼹鼠回去把蛤蟆的情况告诉了河鼠。 河鼠和鼹鼠决心要帮助这个昔日的好朋友。他们想到了带蛤蟆先生去做心理咨询。河鼠和鼹鼠再去蛤蟆庄园的路上碰到獾,于是三人决定一起去援助蛤蟆? 精彩摘录 蛤蟆的朋友们先是精心照料了他,接着鼓励他,然后严正告知他必须振作起来,最后他们把蛤蟆将要面临的凄惨前景说的明明白白,用能言善辩的獾的原话说,这些坏事都会降临,除非蛤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然而这些对蛤蟆都没有用。终于獾看不下去了,这个令人钦佩的家伙虽擅长规劝,却缺乏耐心。“听着蛤蟆,这一切必须到此为止。” 看完朋友劝说蛤蟆的场景,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当我们的朋友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是极力劝说。 曾经有个好闺蜜和她老公吵架了,她就找我倾诉。我听完后义愤填膺,支持闺蜜和她老公干到底,咋们必须刚!现在回想起来,我真不是个会倾听的人。 每次当我儿子学习上碰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在一旁竭力劝说,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恨不得把脑海中所有的辞藻一股脑儿倒出来,以证明我说的都是对的。其实讲此时道理对孩子来说毫无用处。 精彩摘录 蛤蟆打算完全听咨询师的,只要咨询师觉得是最好的,他都会照办,他知道朋友们是为了他好。 咨询师认为,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咨询者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来咨询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合作。 蛤蟆意识到他得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这和他原来打算坐等受教的态度,相去甚远。他真的能够靠自己摸索出摆脱痛苦的办法来吗? 咨询师对蛤蟆承诺,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 当我们面对困境时,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只有向自己的内心去探索。 如果再有闺蜜找我倾诉,我想我会对她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是不是的与她共情即可。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我不会再说教了,我将会倾注我的全身心关注,积极与他共情。精读《蛤蟆去看心理医生》——感悟与反思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