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0

芳菲七月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湘潭周水波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丹儿你个丹儿

已采纳

我认为做全职太太是做不到有底气的,哪怕你自己知道全职太太每天的工作量其实是非常大的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家庭的开支,慢慢的就会对钱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能理解钱的重要性,所以这个时候内心就会挣扎到底是照顾家庭重要还是赚钱是重要的?如果身边朋友自己赚钱,那么可能自己会更进一步的被打击。

我朋友的跟他爱人的老家都是在农村,然后他俩现在在城里工作,小日子过得不错,也贷款买了房子,但是父母在农村有地要种,在他俩要玩孩子之后都没有时间过来看孩子,而且他俩看不到孩子还想孩子,所以没办法只能他俩去照顾,原来他爱人有工作,但是因为家庭原因所以现在做全职太太,刚开始的时候两人过的还不错,每个人都有分工,男方负责赚钱,女方负责家里的所有事物,但是最近几次出来吃饭,他总是跟我抱怨说他妻子脾气有些大,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中跟他吵架,跟他说他父母看不上她,因为她不赚钱,总是背后说闲话,但是我朋友跟我说,他父母根本没有说过这些,不知道她怎么就能想出来这些东西,我想了想说是不是因为她不赚钱感觉没有底气所以想要得到你的关心阿?

后来他回家之后把他所有这些年攒下的钱都交给了他媳妇,原来是他管钱,他媳妇用钱都跟他开口,现在他直接交出了自己的财政大权,让他媳妇去管,没想到现在他跟她媳妇很少吵架了。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全职太太开始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时间久了就发现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钱的,而全职太太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跟本是不赚钱的,所以慢慢的可能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所以这个时候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去找回这个安全感,吵架可能就是其中一个,一旦老公也不理解,那么慢慢的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底气了。

所以全职太太其实是不看你学历还有家庭条件的,而是身边人要对你付出认可,并且也有一定鼓励这样全职妈妈才会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家庭中每天大部分都是需要钱钱钱,所以大家对钱看的就比较重要,时间久了,不赚钱的全职妈妈也会产生这种感觉,那么肯定是会变得没有底气的。

湘潭周水波心理咨询师

316 评论(8)

音为爱899

近日读了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的晚年作品《直视骄阳》。更加感觉到谈生论死对人的震撼与洗礼作用多么强大。全书大部分还是通过案例介绍如何在心理咨询中应对来访者的死亡焦虑,但其中蕴含的死亡哲理着实发人深省,再次总结如下: 一 人不能直视死亡,正如人不能直视骄阳。人类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知道自己生而必死的生物。 一位老师曾笑谈:猪在死的前一秒还在快乐地吃着食物,而人差不多刚懂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必然死亡。 人对死亡的觉知构成了人类心底最深层次的潜意识,就是死亡焦虑。为了对抗死亡焦虑,人类想出了各种方法,比如对于孩童,人类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童话,最后都是“公主和王子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绝口不提他们会死去;进而,人类还将死亡具象化,用死神、幽灵等代表死亡,就好像死亡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只要我躲得远远的,就能够逃得开;等人长大一点,有人就会开始接触恐怖电影或者极限运动,去试着感受接近死亡的感觉,从而获得一种“能够应对死亡恐惧”的虚假安慰;成年人追求金钱、地位、传宗接代,背后都有死亡恐惧在驱动着…… 潜意识里对死亡的恐惧对每个人都有着意想不到的驱动作用,人类的许多行为与欲念,往往都能归因到对死亡的恐惧上。 二 死亡带给人的是不安全感,为了对抗这种不安全感,人们会抓住一切可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东西 ,比如金钱、名利、地位,再比如生儿育女、亲友圈子。人的可悲在于,虽然穷尽一生去积累财富与权势、经营人脉与亲密关系,可当死亡焦虑袭来却发现自己积累起来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不堪一击。 死亡焦虑何时会袭来?亲历死亡、与死亡相关的噩梦、重要的人生阶段。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心底的潜意识,人有一种自动的自我保护机制,来将死亡焦虑压制在潜意识之内,但偶尔,死亡焦虑会冲破这种防御机制而进入到意识范围。 比如目睹死亡或与死亡擦肩而过,会让人不禁开始思考,如果自己死了怎么办。或者死亡会在梦境中露头,让人做一些与死亡有关的梦,这种梦往往在人醒来后很久还能清晰记住关键细节。重要的人生阶段也会造成死亡焦虑的爆棚: 比如三十岁生日,使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青春已经结束了; 比如中年危机,使人感到自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自己尚未想清楚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方向,就好像马上就要考试了而发现自己还没真正开始复习一样…… 再比如人的退休,自己发挥价值与贡献的时间彻底消逝了,一个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回到家里,心第一次空落落的,而同时又意识到自己距离死亡前所未有的近,这种老年危机也会导致人意识消沉,“贪生怕死”。在许多关于中年危机的案例中,来访者的面对死亡共同的心结是:我最好的年华已经逝去,但当我回顾既有的人生,发现我从来没有作为自己活着过,儿时顺从于父母,求学时顺从于老师,工作后顺从于领导,结婚后顺从于伴侣,为人父母后顺从于家庭和孩子。我为了所有人而活,却从未为自己活过。当我自己的生命却即将逝去,这便是最大的恐惧。 怎样活才算为自己而活呢?简单说就是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或者是天赋,或者是习惯、价值观,然后安心地以之为基础地去生活。 其实,面对死亡焦虑时,无效的是金钱、权势、地位,有效的是子女家人的陪伴以及不虚此生的觉悟。三 何种信念能应对死亡焦虑? 如果你自己或身边的人陷入了死亡焦虑,有以下三种信念能够帮助缓解: 1. 人在死亡之后的状态就和我们出生之前是一样的。 本着无神论的精神,我们不讨论死后上天堂下地狱或是转世轮回的问题,因为就本书立场来说,所有论及死后世界的宗教本身都是不敢正视死亡的。死后世界意味着否认死亡是人生的终结,如果人生没有终结,那么人生的意义就被抛入了一个更加不着边际的讨论范畴。所以存在主义认为,死亡就是一种存在的终结,死后的人不再有意识,会进入一种虚无状态,而这种状态就和人出生前的状态是一样的。 2. 死亡本身并不痛苦。 当你已经死亡时,你不会意识到自己死亡,因为人已经失去意识了。所以当灾难来临时我们不会去感受灾难的恐怖,一切痛苦与恐惧都不复存在。更有濒死研究者通过一系列案例证明,除了自杀者与杀人者以外的人在濒临死亡时并不痛苦。 3. 我们每个人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大量的波动影响。 波动影响是指,每个人都在影响身边的人,而身边的人又会将这种影响传播到他们周围的人,就像水波一样一圈圈向外传递。形象地说,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帮助了一位来访者,我的言辞改变了ta的生活,作为受益者,ta又将我的言辞转达给ta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当ta有了孩子,ta还会有意或无意地在教育子女时渗入我的思想和言论,而这些都将成为这些孩子们成长的基石之一,影响他们一辈子,甚至继续影响着他们的子孙后代。正如一场葬礼上神父的悼词:逝者并未真正逝去,我们可以在他的亲友身上找到他的身影。人就是以波动影响的方式永存于世的。如果担心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地逝去,那么想一想,其实你的存在改变了很多人,这些影响虽然大多是不可见的,但影响之广泛与深远是确定的。

236 评论(13)

东北小茬子521

做全职太太真的能够做到有底气的,因为只要你家庭幸福,并且是拥有一个好老公陪伴,那么你就发现成为全职太太,是因为你有一个非常幸福的生活人生,并且这个生活人生是你们的爱情与婚姻的魅力时光。首先要确定的是,你什么时候成为了全职太太呢?在你有了孩子以后,是成为全职太太的时期,因为你要照顾孩子,因为你们的家庭需要有一个人暂时没有工作,然后成为一个照顾家庭与孩子的家长。1、现在养孩子都是需要经济条件的,所以两个人会商量好了,才会有一个有孩子陪伴的家庭。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独立的,他们在各自事业有成的方向里追求着自己的青春美好,所以他们拥有了家庭以后,就是在爱情与婚姻里继续追求各自的魅力,所以他们要孩子的时候就是他们的经济特别富有吸引力的时候,可以照顾好未来的一种改变。女人成为全职太太的时候,就是因为她要放弃她的工作了,因为她要成为一个全职妈妈,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家长,成为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家庭主妇,所以她在没有工作薪资的时候,她的老公会全心全意照顾她与家庭。2、有些人成为全职太太,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有些人成为全职太太需要十年的时间。女人的工作都是不一样的,她们选择成为全职太太的时候,就是为了照顾孩子与家庭了,也是成全了自己成为妈妈的一种荣耀,所以根据她的工作特质来确定她要做多久的全职太太。一般六个月以后就要投入上班的一种现实世界了,所以一般六个月以后就不会成为全职太太了,这也是正式工作所给予的一种产假时光。有的女人在成为妈妈以后觉得上班并不重要了,她会辞去这个工作,然后专心致志照顾家人和孩子,所以她会选择比较长的全职太太时期,这也是与她的老公商量好的一种家庭陪伴方式,因为她们都会为孩子着想,并且为以后的生活人生着想。成为全职太太的女人,都是因为选择了成为妈妈的重要,所以她们会放弃一段时期的工作,并且让她们的事业有成暂停于一种港湾,让自己更确定一种工作,以后如何发展。只要全职太太会经营自己的家庭与婚姻,那么你们就发现全职太太这个时期是非常有魅力的,因为她散发着一种妈妈的光荣风景,而且散发着一种恋人的美好,所以与一个好老公是离不开的。所以现代爱情与婚姻都是挑选适合自己发展的一种生活与人生,所以她们在选择退出职场的时候,都是愿意成为全职太太,都是因为成就了家庭的另一种陪伴方式,在圆满一种家庭幸福的魅力。全职太太非常重要,所以在选择成为全职太太的时候,会特别了解现实的需要,美满的家庭都是需要全职太太的存在,所以女人愿意付出这个身份感的时候,就是她承受在一种幸福时光里。挑选最恰好时期成为全职太太,也是现代职场女子所默认的一种家庭距离。

29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