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3

davidzeng168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强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xiaANDY

已采纳

生活中,我们总是因为看到别人太耀眼的光芒,而忘了自己身上的光亮,在怀疑犹豫中看不清自己曾经认定的前方。 就像会车时,对方开了远光灯,你顿时两眼一抹白,什么也看不清。可是过一会儿,你还是能看到前方的路。或者这个比喻不够恰当,但道理是相通的,当你看到别人锋芒毕露,闪闪发光时,不要妄自菲薄或盲目对比,也许你们走的压根就不是一个方向一条路。 在这种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羡慕别人的闪耀,也不是独自黯然神伤,而是更加用力地看清自己的方向。 这两天陪朋友来杭州参加他同学的婚礼暨同学会。因为大学时候经常参加他们班的集体活动,很多人也都认识,也想趁端午假期去看看西湖美景。 同学聚会,一见面总还是要聊聊现在的近况:工作、房子、车子、女朋友、结婚、孩子…能聊的都逃不过这些。因为总不能老聊以前上学那会儿二逼犯傻的事吧。 强子是朋友在大学关系不错的哥们儿,毕业后进入同一家央企,一年后两人又同去北京总部轮岗,在北京轮岗的半年,强子抓住机会跳槽到一家金融公司做业务,从此留在北京。而我的朋友提前回来继续呆在原公司。两年多过去了,强子现在年薪三十四万,年终奖都是十几万打底,年薪和我朋友上司的上司相当。强子正在相亲,想找个北京妞,打算在好点的地段买套60多平的房子。 和强子聊完,我朋友心中不淡定了,很郁闷,跟强子相比,工资都不再是一个量级了。觉得自己好穷,还完房贷车贷付完房租就只剩饿不死了。 我说,这么比有意义吗?一个在北京发展,一个在二线城市,本身工资水平就不同。当初强子选择留在北京的时候,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回去走另一条路,现在你有房有车还马上有老婆(嗯,这人就是我),不是很幸福嘛。一切不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着,为何要因他人发展得更好而郁闷呢? 你只看到别人年薪二三十万,但你知道别人为此付出过多少辛劳?何况每个人的特质不同,适合的方向和抓得住的机遇也不同。强子上大学那会儿就表现出很强的沟通能力,很会人际交往,喜欢涉猎各类文史科普,所以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他能去金融行业做业务,跟这些特质和积累不无关系。而我的这位朋友,并不适合做业务。 所以,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取得更大成功的时候,你难免会受刺激,但不是羡慕他人、菲薄自己的刺激,而是从中获得启发和鼓舞,更加努力地走好自己的路。要知道,那是你的人生,别人的路再好也未必是你要走的。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小有名气的摄影机构做首席摄影师。前段时间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关于高中前女友的专访。曾经被分手的一个平凡女生,现在已经成为3个月创造100多万销售额的90后创业女神,并在很多场合出席演讲,她的服装工作室越做越好,加盟店也在全国各地开花。 为此,我这个朋友心情很低落。想到当初分手的时候,自己踌躇满志,对方苦苦挽留……现如今对方已经取得如此成就,而自己却还是一个小小摄影师。虽然有过无数次创业的想法,却始终未能变成行动。他问我,我是不是也应该出来开个摄影工作室? 我没有回答他,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想要的答案,他应该比谁都清楚。但我送了他那句话,是继续做摄影师,还是创业开工作室,你要问的不是我,而是你自己的心。无论你得出怎样的答案,只要不是因为他人的成功和光芒刺痛了自己而非要怎样,都好。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复制,也没有谁的人生只有一个版本。你从别人身上看到了无限可能,你有理由相信自己也无限可能,但未必是和别人一样的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可能才是一切可能的开始。 如果说上面两个故事多少带点负能量,那我表弟的故事就在悲壮中迸发出正能量。 先看看他这一路的坎坷:因为选择了读研,很爱的女朋友不愿意等,和他分了手。结果他考研失败,又错过了求职黄金期,找了个普通工作。空窗了两年终于谈了个聊得来的女朋友,但因为在S城没法全款买房(房价太高,不想让父母负担太重),分手了。而在此之前,他也因为公司内部变革,把工作辞了。 现在,表弟离开了S城,回了老家,听从家人的安排在当地一家不错的企业上班,一切重头开始。而他从小玩到大,同年毕业的哥们儿已经在S城有房有车有女友有存款了。但表弟说,他不后悔,反而更加坚定了接下来要走的路。 我相信,表弟肯定也因为和哥们儿的巨大差距而失落过,甚至觉得没面子。但在面对各种不顺时,他都能做出自己内心的选择,并坚强踏实地走下去,这点我认为就很了不起。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意义。看起来表弟好比他哥们儿落后了很多,现在什么都没有,还要重头开始。但你能说他考研的经历,恋爱的经历,工作的经历都是浪费吗?表弟家境殷实,一开始不愿意接受家里的安排和帮助,执意要靠自己在S城立足,最后虽然结局并不如意,但至少他去试了,如果重来一次,他还是会选择这样走。 人生的路,没有白走的。走之前,谁也不知道对错,也根本没有对错,要不要掉头或转弯,要走下去才知道啊。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这样的心理,看到别人在社交平台上的状态更新,越美好心里就越不平静。太过关注别人的动态,会打乱自己的步调,有时被外界刺激,一晚上内心不说是翻江倒海,至少也是微澜频起。我总安慰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坚守你的心。 你的人生不是为了衬托别人的闪耀,你的`努力也不是为了遮盖别人的光芒。 要知道,你总有自己的生活,跑到别人的轨道上的火车,永远到不了你想去的目的地。 你要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复制,别人的光芒既照不亮你的前方,也抹不掉你身上的光。别人的人生能给你的只有启发和思考,你需要的不是效仿,而是更用力地看清自己的前方。 只要坚持往前走,别人的光芒终究只是你路上的风景与背景。只要走得足够远,再耀眼的光芒都将甩在你身后,或许在别人眼里,你留下的也是一个万丈光芒的背影。但你知道,那又如何? 前提是,你得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深知自己想要的。 别再因为他人的光芒看不清自己的前方2 被岁月珍藏的光芒 时光的小船晃啊晃,无声无息,不急不徐,此般悠忽总把人生忽悠。及至某日醒来,才知船至江心,浮生已半,恍然惊觉:时间这哥们温情款款,却是倔强憨实的范!这么多年朝夕相伴,又何曾因谁有过一分一秒的停顿? 时间勇往直前,我青春的欢颜尽数凋零。一个人感觉老了,老的不仅是年纪——年纪不过是时间的刻度,也不仅是容颜——容颜只是时光的吻痕。老的是心境,心境才是照见真实自己的镜子。年轻时喜追梦,懵里懵懂往前冲,而当攒上了一把年纪,脑壳却糊涂得只剩下了一根筋——总喜欢钻进虚无的梦里去找寻那牵系着灵魂的根。千帆过尽,云淡风轻,徐徐回望,一些人、一些事,常会在有梦抑或无梦的夜里造访,一些情节、一些细节竟能滤过时光的烟尘呈现,一颦一笑,真真切切。 一个飘着春雨的午后,在我就要打盹的间歇,一个27年前见过却从未被想起的女子,突然在记忆里鲜活。27年前,我还是一个青涩小伙,在一家小煤窑做苦力。印象中,那时的矿山戾气很重,无论老板还是员工都喜欢亮拳头,爆粗口。而我,是个另类:长发飘飘,人比月光还瘦;人多的时候沉默,没人的时候歌唱——这简直是1990年代诗人的标配。更要命的是,即便下了矿井,我也经常是书不离手。小煤窑里老板加员工十来个人,统一开餐,而且吃的是大锅饭,先到的管够,晚到的可能连汤都见不着。我往往属于后者,因为太爱看书,总是被故事中的人物牵扯着,也因为“抢饭”时不够霸蛮,所以常常委屈了肚子。一天中班,我把最后一斗煤推出井口时已是饿得肚皮贴肚皮,连拿书的力气也快没有了,工友笑我:“你呷书呷得饱,还要呷饭?”悲催的是,等我跌跌撞撞赶到食堂时,饭锅早已见底了。就在我靠着墙壁喘粗气的时候,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饭递了过来,递饭的是做饭的阿姨,这饭竟是她为我预留的。——后来,我挨饿的机会就少了。可那时少不更事,直到离开那家小煤窑,我也不知道做饭阿姨的名字。懵懂的印象中,她比我要大七八岁,鹅蛋脸,额际有一绺刘海;大眼睛,眼神山泉一般澄明清澈。 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却好生纳闷:这做饭的阿姨怎么就会突然从记忆里跳出来,让我已经逝去的时光陡然惊艳?也许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如一首歌所唱:从来都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它可能被尘封,也可能被蒙昧的心智无视,但它永远在你的心里,闪烁着纯正的光芒。 多好啊,27年了,这光芒仍被有情的岁月珍藏,深潜在时光深处的那一双眸子,清纯如水。 就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经过两天寻访,我终于找到了当年做饭的阿姨。她已不复记忆中的模样,甚至比我想象中的样子还要苍老:身材瘦小,头发花白,眼神早失去了光泽,只有额际微微卷曲的几丝白发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韵。但她说不认得我,并一连用N个“不记得了”婉拒我的沟通,我的寻访最终在阿姨重重的防备面前尴尬收场。 也许阿姨是真不认得我了——大腹便便、满脸横肉的我,随便往哪里一摆,都难掩杀伐之气,这哪还有当年的书生模样? 岁月给了我美好,也给了我沧桑。还好,沧海桑田,我始终还记着回家的路。 转身背对阿姨的那一刻,我只想抱住岁月痛哭一场。

心理咨询师强子

145 评论(9)

candy雨朦

我觉得这个时候一定要分清主次轻重,然后给所有的事情排序,一件一件完成。

225 评论(12)

迷茫老男人

我们都爱父母,但是当对父母的爱影响了我们自由的生活,我们是该继续被束缚,还是脱离父母呢?作者在本文中指出,脱离父母或许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世界上有一种自由,是脱离父母

我在电视上做过一期调解家庭纠纷的节目,大致是说一个老父亲把自己的儿子告到法院,起诉解决赡养问题。

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那位被众人唾弃的“不孝之子”在演播室里号啕痛哭。他说,自己从小到大穿什么、吃什么、几点睡、和谁交往、选择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都要听父亲的安排,如果他有些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轻则被怒骂呵斥,重则被吊起来鞭打,甚至还会一天不给饭吃。而现在这个妻子,其实也是父亲当初为他挑选的。父亲为他选择了一个从外地来北京打工的农村女孩,他和她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但父亲说这样的女孩心不野、孝顺、听话。儿子虽然和这个女孩没有共同语言,但还是被迫接受了。然而父亲没想到的是,这个女孩虽然文化程度不高,来自农村,却很有主见。一次,儿子要去参加同事的婚礼,父亲又对儿子衣服上的某个细节大肆批评指点,强迫儿子换一件衣服,这时儿媳妇突然说话了。她说:“爸,强子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这点事情他是有能力自己处理的,更何况他现在有我了,如果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或是疏忽的事情,我会帮他的。以后您不用这么替他操心了!”

在演播室讲述这段往事时,这个大男人一直拉着自己妻子的手。他告诉我们,当他妻子的这话一出,房间里立刻鸦雀无声。强子自己也被弱小的妻子的话给吓到了。他战战兢兢地看着父亲,而父亲显然也很震惊,毕竟太多年没有人敢这样和他说话。沉默片刻后,父亲突然将巴掌抡向了儿媳妇。看着自己的妻子被父亲打倒在地,强子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多年压抑的情感一下子爆发了。他把父亲推在一旁,把妻子带离了自己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家。从此之后,强子和妻子开始独立生活,再也没有回过父亲的家。

我并不赞成强子拒绝赡养父亲的方式,却理解他的苦衷。

从笼子里飞出的鸟,再也不愿意回到笼中。强子对自己曾经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岁月感到深深的恐惧,他害怕自己如果再回到那个家,甚至再次接近父亲,就会重新过上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我想说,强子还是幸运的。因为他父亲控制他的手段并不高明,因此,他的反抗更容易找到明确的目标,也更容易成功。

但是,如果父亲不是用暴力对待他,而是“爱”呢?

就像一开始提到的都灵,她母亲干涉她的婚姻,理由是她的生育问题。她痛苦,却无法直截了当地拒绝这份“关心”。

就像那位被迫离婚的女性,她的母亲告诉她,男人一有钱就会变坏,让她认同自己的干涉,甚至认为母亲真的是为自己好。

在干涉儿女婚姻的手段上,父母的“狡猾”,有时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我曾经见过一位母亲,只因为准女婿在家宴上喝醉了酒,说了一句“您放心,您闺女嫁给了我,以后什么工作都不用做,在家相夫教子享受就够了”,而痛骂女婿“为人轻浮”,逼着女儿与他分手。

还有的父母会从激烈反对子女的婚姻转变到全盘接受,而那只是换了一种干涉的形式。曾经有一位咨询者,因为母亲带孩子的事情而痛苦不堪。母亲一开始并不赞同她与丈夫结婚,却在他们生了孩子后主动提出帮忙,与他们住在了一起。她一开始很感激,但渐渐变得无法忍受,因为从那以后,她和丈夫每天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甚至洗澡的时间,都要由母亲规定。

而我们,遭遇这样的情形,会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从父母身边逃脱吗?

幸亏,我在生活中遇到过成功的例子。

一个朋友多年前因为母亲不能够接受她选择的男友而给她另外介绍了一个男孩,为了达到目的母亲以死相要挟。而朋友无法面对爱情与亲情的选择,也不愿意放弃自己,所以选择了出国。好在,这个朋友一年后再次遇到了一个懂得她并且珍惜她的男人,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打算回国生活。但回国不到一个月,就改变了决定,再次出国,决定在国外定居。

她告诉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她的母亲。

朋友说,回国以后,母亲马上帮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接收单位。母亲甚至给她列了一张人名清单:将来,你要做项目去找谁,生孩子找谁,生病找谁,孩子入学找谁。母亲连自己死后,女儿应该找谁去办事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因为她需要看到女儿的人生沿着自己铺好的轨道,一丝不差地进行下去。

朋友与现在的丈夫是在国外认识的。因此,丈夫与母亲的关系自然便有些疏远。回国之后,她与丈夫忙着见各自的朋友,忽略了母亲。母亲很不满意,经常在女儿面前流泪抱怨,在女婿面前说话含沙射影。母亲的“软弱无助”让朋友第一次爆发了和丈夫的争吵,甚至冷战分居。后来有一天,她和丈夫参加完一个聚会已经是晚上两点,回家打开灯,发现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到了他们家里,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流泪。

把母亲送走后,丈夫对她说:“你必须做一个选择,在我和你母亲之间。”

这是一个听上去让我们觉得耳熟的选择题,这位朋友,最终选择了自己的丈夫。

她对我说:“我信任我的丈夫,他是一个冷静而理性的人,是我人生的伴侣。我也想到之前我自己错过的恋爱,那是因为,在我心里总有一种恐惧,觉得如果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结婚就会因为伤害了家人而失去他们,甚至想过如果我失去了他们而婚姻还出现了问题,那我更加无法面对自己的选择。所以,我远远地逃开,曾经我还试图让自己拒绝幸福,我认为我能用自己的不幸福来向我妈妈抗议。但我发现,当我做出这样的选择和行为之后,我的妈妈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她,那么我不会有出国的勇气,但我的不幸福都是自己能力太差,她已经尽力了。

“所以我很困惑,为何我怎么选择都不能够让我妈妈意识到我的不幸福是她造成的。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位心理咨询师,他听完我的故事之后告诉我,的确,你的不幸福和你妈妈无关,因为是你放弃了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你希望你选择的结果由你妈妈来买单。

“于是我懂了,我不能指望我的父母理解和接受我的一切,我应该通过沟通和独立的表现以及幸福的状态让他们逐步增加对我的信任和理解,这是我人生应担的责任,那就是成长的同时帮助别人一起成长。

“所以,现在我不再恐惧了,因为我会为我的人生负责任,而我相信我的丈夫会陪我走过这一切。”

我问她,那你这样离母亲远远的,不会舍不得吗?

她说,的确会舍不得,也会有很多不适应。因为我放弃的,是母亲用自己的全部精力、资源结成的一个安全网络。

但这些安稳和便利,要用一样东西去交换,那便是:自由。

婚姻是自由的,只有在自由的选择之下我们才能够感受到婚姻的幸福与甜蜜。

如果我们的婚姻不能够自己做主,恐怕我们的人生也不能够自己做主。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我们完成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还是仅仅是满足父母欲望的媒介?

我们爱父母,一如父母爱我们。但是,当这份爱令我们不能享受自己自由的人生,也许,就到了离开的时候。

离开并不是不爱,而是为了更好地爱: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去爱父母,而不是作为他们的附属。

152 评论(11)

mono默默

/“平衡不了工作和家庭,你可以离婚啊”/

春节前,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因为年会上宣布“996”工作制,而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

在年会上,公司高层宣布,将八小时工作制,改为9:30到晚21:00,遇到紧急项目时,一周要工作六天,每天工作时间只会更长。

可员工们如此努力加班,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要是平衡不了工作和家庭,引起家庭不和,那又该怎么办呢?

还是公司高层英明,特别高瞻远瞩,大手一挥,给员工指出一条明路:“可以离婚啊。”

一时间,引爆互联网舆论,网友纷纷一边倒指责。

“这是公然违反劳动法啊!”

“敢这么干的公司很多,但敢这么明目张胆说出来的公司,还真不多。”

但人家公司高层就是胆大,年会上说得很明确了:“18年招的太多了、今天的95后已经很不勤劳、认为生活和工作要分开就是和公司文化价值不匹配。”(来源:电商报、每日经济新闻)

他们公司所谓的文化价值,大概就要让你累死累活,为公司做牛做马,还美其名曰:勤劳、努力、奋斗、上进。

在如今的职场上,这些本来听起来高尚美好的词语,不知不觉,早已变了味:

要拼死拼活,熬夜加班,才叫努力;

要全为公司着想,不讲求个人利益,不顾家庭生活,这才叫奋斗;

没累出一身伤病,没差点猝死几回,你还敢说你很拼命?很狼性?很有上进心?

呵呵。

02

/只有聪明的奋斗者,才值得尊敬/

在电影《喜剧之王》的开场一幕中,主人公尹天仇,对着大海高声喊出:“努力!奋斗!”

很多人都对这一幕记忆犹新。

尹天仇这个小人物,混迹社会底层,只是一个在剧组“跑龙套”的临时演员,却永远不甘于平庸,永远怀揣着赤诚的梦想。

居住在狭小的出租屋,却为了当好一个演员,努力看书充电,研究《演员的自我修养》;打电话去寻求出演机会,被嫌弃、被辱骂、被嘲笑,他都不在乎。

但他的奋斗,有清晰目标,不做简单重复的劳动,不原地踏步,不为了自我感动或感动别人,也没有以牺牲健康和家庭幸福为代价。

他这样的奋斗者,无论最终成功与否,都值得我们尊敬。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蛮干的奋斗者,并不聪明。他们并不值得效仿。

03

/不顾健康的强行奋斗,不值当/

如果不顾身体健康,强行累死累活,真累出大病来了,这样的奋斗不值当。

去年,有一则新闻刷爆朋友圈。

在厦门某物流公司工作的尤先生,在公司兢兢业业工作了24年,当上了公司高管。但操劳和辛苦,也累垮了他的身体。

2015年的一次体检中,尤先生被确认为肝癌晚期。在他入院治疗的第二个月,他的工资从之前的万,直接降为1200元。

经过两年的治疗,尤先生花光了24年的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人生就此急转直下。

谈起自己的遭遇,尤先生只有仰天长叹:“我为公司奉献了24年,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都不敢想接下来要怎么办,这是把我逼入绝境啊。”

来源 | 人民日报、脉脉

事情闹大了,尤先生的企业出来回应:我们的做法,完全合法。

来源 | 南方都市报

是的,把你逼入绝境,让你坠入悬崖,完全合理合法。

相比之下,尤先生只是工资断崖式下降,还算幸运。另有新闻报道,某提倡“狼性”文化的大企业,其员工经常熬夜加班,但在患癌后,直接就被公司解雇了,一点都没犹豫。

咪蒙曾经说过:“职场不是流眼泪的地方,要哭回家哭。”

但回去哭又怎么样?痛悔自己没买保险吗?

即便买了保险,受病痛折磨的,还是你自己。这样不顾身体健康的奋斗,累垮了自己,不值当。

很现实,也很残酷。

04

/重复度高的低效奋斗,有失业隐患/

人到中年,学习能力下降,越来越熟悉目前岗位的工作,另一个后果就是:我只会做这个岗位的工作。

而且学者们早就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的边际效益,也是在递减的。

尤其是,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都只是简单低效的重复劳动,在老板和公司看来,你很努力;但实际上,你并没有更多的扩展和提升。

而这个时候,你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只增不减。

2017年,42岁中兴程序员欧某,在和领导谈话,被领导要求他离职以后,从办公室的楼顶一跃而下,抛下妻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欧某出身农村,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本科、硕士都在重点大学就读,毕业后也在大企业工作,拿着高薪收入,看似一路顺风顺水,幸福无比,实际上,危机就这样悄然而至。(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很多人不理解,程序员不是高技术人才吗?年龄越大,经验不是越丰富吗?

但他们不明白,程序员确实是一门吃青春饭的行当。写程序,需要熬夜加班,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对脑力的要求和消耗也很大,年龄大了,脑子转得不如年轻人。

虽然前半辈子都在努力奋斗,但如果没有什么积累,还是重复“熬夜加班”拼精力挣钱的老路子,这样毫无竞争资本可言。

人到中年,你不能熬夜加班,你脑子转得没那么快了,要你何用?年轻人比你好用多了!经济不景气、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裁撤的只能是你。

所有单纯出卖劳动的职业,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要前半辈子都只是简单重复的劳动,没有积累,没有经验,都面临这样的风险。

有人早就发现,十来二十年前,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而如今,互联网从业者,平均年龄还是只有二十几岁。

那么,那些曾经在互联网行业奋斗的老家伙哪里去了呢?都去创业了吗?肯定不可能。

反正,他们的命运,已经没人再关心。

05

/做给别人看的假奋斗,效率低下/

朋友强子,就因为公司里几个“热爱奋斗”的同事的存在,而变得越来越辛苦,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

因为老板提倡“艰苦奋斗”,还建议大家多读读《狼图腾》,要多培养一下狼性。

几位同事,真的认真读完《狼图腾》,大受震动,纷纷决定要熬夜加班,为公司和自己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于是,明明上班时间工作已做完,6点钟按时下班就好了,结果这几位老兄,拖也要拖到到9点钟,老板准备离开公司的时候,才下班,还经常和老板“偶遇”。

老板大为欣赏,几次在公司大会上表扬。因为强子总是到点按时下班,还被老板叫去批评过:“你看看别的同事,多么努力?!年轻人,要想进步,不能停留在舒适区啊!”

结果没办法,所有人只能等到9点下敢下班。但总不可能,加班这几个小时,什么都不干,全部上网打游戏吧?

所以,明明6点前可以干完的事,只有慢慢磨蹭,拖也要拖到9点干完。

不仅效率低下了,所有人回去比较晚了,在公司耗的时间太长,家庭生活、睡眠状况、精神状况,都受到影响。

每个人都感到身心俱疲,工作时间都是一脸疲惫,黑眼圈越来越多。

心理学早有发现:当压力水平越高,员工会把更多精力用来应付压力,而只会投入较少的努力在工作任务上。

那几位同事用他们的“奋斗”,成功提升了公司所有人的“压力水平”,效率只可能越来越低,所有人都被工作所裹挟。

这样的状况,会是所有人的噩梦。

06

/比拼牺牲的奋斗,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如果所有人都以自我牺牲式的奋斗为荣,牺牲健康、牺牲家庭生活、牺牲生活中一切乐趣,那么社会上所有人,都将是受害者。

靠出卖劳动挣钱的所有职场人,他们和资方博弈的唯一筹码,就是他们本身的劳动。而自我牺牲的“奋斗者”越多,那么劳工和资方的博弈筹码,只会越来越小。

打个比方,你要3000块的工资,但总是按时上下班;另外一个人,虽然也要3000块的工资,却每天都加班加点工作到晚上10点。

他的工作效率比你低一点,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显然更受老板青睐。

这意味着,别人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而不要求加班费的话,实际上是要求了更低的“工资”。

那么要比他更受青睐,你得甘愿加班到更晚,甚至周末也得加。

职场人内部之间的残酷倾轧竞争,只会让社会整体的“劳动力变得更廉价”,廉价劳动力,变得永远不稀缺。而资方掌握“生产资料”和大量资源,则永远稀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劳资双方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不平等。

总有人愿意拿更低的工资,干最辛苦的活,上最长时间的班,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只能拿最低的工资,干最辛苦的活,上最长时间的班。

到最后,资方吃肉,劳动者只能喝汤。社会上,会出现两极分化。

资方吃香喝辣,而劳动者不得不被“奋斗”所裹挟,每天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半点都懈怠不得,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真成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就异化成了实质上的“现代奴隶”。

没时间享受生活,没时间经营家庭,没时间社交娱乐,甚至没时间生孩子。

这样的社会,难道大家真想看到吗?

07

奋斗是个人的选择

/不该是一种被灌输的信念/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漫画。

在古埃及,炎炎烈日之下的沙漠,一群监工拿着鞭子,驱赶着奴隶们搬运笨重的石块,给法老修金字塔。

其中一个奴隶,虽被监工鞭打,但一点也不感到焦虑痛苦,反而很开心,望着前方即将竣工的金字塔,大发感慨:“我这么努力,以后肯定也会拥有这样一座金字塔的。”

这真是异想天开。

就算他烈日下晒到脱水中暑,这么努力,依然注定永远不可能拥有一座金字塔。他的奋斗,只是单调重复的劳动,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样的劳动越来越没有价值。

只不过法老们,喜欢给这群修金字塔的人灌输这样的信念:你要奋斗,奋斗才有肉吃。

这个年代也一样。

只不过法老们摇身变成了无良企业和心术不正的老板,金字塔建造工们,变成窝在办公室里,敲字的码字工、做PPT的键盘按摩工。

奋斗、努力,都是绝对正确的词语,非常美好的词句。只不过当它变成一种“政治正确”的信念的时候,变成肉食者们要求下属必须尽的义务,那就成了压榨下属和员工的思想利器。

奋斗本身是一项自我选择。它绝不应该成为每个人,自我约束的牢笼。

职场上真正高效率的努力奋斗,不应该是自我牺牲去讨好老板,或感动自己,而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提升。

心理咨询师宋晓东,在《高效努力》一书中,提出了六种正儿八经的“高效努力”方法:

① 让努力兑换价值。

不是每天都做重复单调的工作,看似很辛苦很勤奋,但除了能感动老板以外,你什么也得不到。换句话说,你得让自己更值钱。

② 学会精力管理。

把自己最大的精力,花在最能提升自己,给自己增值的领域。

③ 发挥自身优势。

那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处比较,永远只能自讨没趣。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才能做得最好。

④ 拼尽全力。

记住,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都还没有到拼天分的地步。你也不例外。

⑤ 绝对自律。

只有自律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

⑥ 强大的心理能力。

心理强大的人,才能越挫越勇,越挫越强。

共勉。

19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