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09

李大胆yao一起吧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主播艺淞的简介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哼哼郭Eva

已采纳

陈伯吹。

《一只想飞的猫》陈伯吹所写,2009年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国童话系列,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只“想飞的猫”的形象。这只猫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只因抓住了几只老鼠就到处自吹自擂,说什么“我一伸爪子就逮住了十三个耗子”。

《一只想飞的猫》发表于1955年,是一篇针对建国初期某些娇生惯养的儿童骄傲自大、好逸恶劳等缺点所写的讽刺故事。作品叙述了一只喜欢自吹自擂的猫厌恶劳动、顽皮无礼,不切实际地一心想飞而终于摔了跟头的故事,充满了轻松幽默的喜剧色彩。

作者陈伯吹(1906年8月13日~1997年11月6日),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

陈伯吹先生怀着“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执著愿望,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很多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家长们,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喜爱、推崇,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海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贺宜曾评价陈伯吹先生:“在我们中国,从古到今,将六十年岁月全部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陈伯吹可称是第一个人。”

陈伯吹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至2007年已是第27届。

1997年11月6日,一代儿童文学宗师陈伯吹,在上海华东医院仙逝,享年91岁。去世前他将自己一生积攒的全部藏书捐赠给了浦东新区筹建中的一座儿童图书馆。后这座图书馆被命名为“陈伯吹儿童图书馆”。

心理咨询师主播艺淞的简介

171 评论(15)

joanna0727

《一直想飞的猫》作者陈伯吹。

作者简介

陈伯吹(1906年8月13日-1997年11月6日),男,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为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1981年捐资倡设“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改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

代表作品有《一只想飞的猫》《儿童文学简论》等。

他所写的《阿丽思小姐》、《俄罗乔少爷》、《一只想飞的猫》、《骆驼寻宝记》等,在国内外儿童文学界得到高度评价,被誉为“东方安徒生”。

工作经历

20世纪20年代,从事乡村小学教师。1929年2月起任上海幼稚师范学校教师(直到1938年)。1934-1937年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儿童杂志》《常识画报》和《小小画报》。1942年离开上海赴四川,在国立编译馆工作,并在复旦大学任教,业余从事创作和儿童文学研究。1943年,在重庆任中华书局编审。1945年4月1日《小朋友》杂志在重庆复刊,任主编。中华书局迁回上海后,继续任该书局编审。1947年任《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主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课程。1950年至1954年分别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任兼职教授,讲授儿童文学。1952年12月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副社长。1954年11月奉调至北京,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1960年11月回上海,继续担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内容梗概

《一只想飞的猫》主要讲的是一只骄做自满、好逸恶劳的猫,盲目地逞强好胜,吹嘘自己是赛跑健将、歌唱家和渔业家,甚至幻想能够飞上天去,可他却不愿学习,最终摔了跟头的故事,充满了轻松、幽默的喜剧色彩。

126 评论(12)

jasmine7927

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了解八一三淞沪战役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八一三淞沪战役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淞沪战役简介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军队,中国军队在付出伤亡29万多人的代价后,将日本当时企图速战速决的梦想击碎;日军在“七七事变”后,曾狂妄地叫嚣着,但只一个“淞沪会战”就打了3个多月,致使日军亡4万多人。宋美龄曾在一次对美国的广播中这样说:中国人在懦弱的污名下,苦苦挣扎了很多年,现在,我们将一直战斗到胜利,或折断双腿倒下!即使是我们美丽的土地,及悠久的 历史 和它的渴望淹没在血泊中!

淞沪战役经过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 军事 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 措施 ”。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 命令 ,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 决定 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廉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炸沉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沈崇诲等壮烈牺牲。

8月18日至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负责吴淞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24日,中国第15集团军先后进至上海,向登陆之敌发起反击。9月1日,日军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18军第583团第3营500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

9月上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以陈诚的第15集团军为左翼作战军,以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为中央作战军,以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为右翼作战军。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薛岳为总司令)和第15集团军(罗卓英为总司令);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总司令)和第10集团军(刘建绪为总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之作战。至此,日军总兵力达20万人。尽管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至11月初仍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却付出了重大代价。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决心采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中国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10集团军于11月6日占领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蒋介石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9日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至此,战役结束。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各界群众都组织了救亡协会。文艺界救亡协会、学生界救亡协会、上海市纱厂工友救亡协会等团体,都开展了宣传、募捐、演出、慰劳等活动。全国各界民众积极支援上海抗战。湖南学生战地服务团和福建省民众组织的慰问团,都到前线进行慰劳。海外华侨踊跃捐献,支援祖国抗战,到10月16日,捐款已达330余万元。

346 评论(9)

每天好心情11

《一只想飞的猫》是2020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

本书一共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只想飞的猫”,故事中的这只猫盲目地逞强好胜,吹嘘自己是赛跑健将、歌唱家、渔业家等等,甚至幻想自己能够飞上天!可他却,不愿学习,他认为“我要飞,就能飞!整个故事表现出猫骄傲自大、不爱劳动的形象。第二个故事是“阿丽思小姐”’,阿丽思小姐在山上听到了一种动物的细小的声音,可是因为她在课上不听讲,竟然都不知道这种动物叫袋鼠。后来,她去参加昆虫音乐会,没有请帖进不去,最后还冲撞了萤博士。

陈伯吹(1906-1997),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创作过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小说、散文、诗歌等诸多形式,还翻译介绍了许多欧美儿童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阿丽思小姐》《华家的儿子》《橘灯的故事》《一只想飞的猫》《波罗乔少爷》等。理论专著有《儿童故事研究》《儿童文学研究》《作家和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简论》等。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 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学而思教研中心,自2011年成立,由3位教研老师,发展到100多位拥有十年教研经验的老师。经十多年中小学培训经验的积淀,将“激发兴趣,塑造品格,培养习惯”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书籍中,经过不断努力创新,创立系统、完整的大语文阅读分级体系,出版“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丛书,获得业内、家长、学生的广泛好评。

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不同。研究分级阅读,就是根据儿童各个阶段的理解能力、身心发展、阅读趣味及审美需求,建立符合其特点的分级阅读体系,为其提供优质的读物。 学而思教研中心研发的“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是适合6-12岁孩子成长的中文分级阅读书籍,依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龄适读,科学、文学、文化素养全提升。提倡阅读力就是成长力,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用合适的方法,读合适的书”,真正爱上阅读。

186 评论(9)

Herculeses

《一只想飞的猫》是2020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

陈伯吹(1906-1997),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创作过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小说、散文、诗歌等诸多形式,还翻译介绍了许多欧美儿童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阿丽思小姐》《华家的儿子》《橘灯的故事》《一只想飞的猫》《波罗乔少爷》等。理论专著有《儿童故事研究》《儿童文学研究》《作家和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简论》等。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 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学而思教研中心,自2011年成立,由3位教研老师,发展到100多位拥有十年教研经验的老师。经十多年中小学培训经验的积淀,将“激发兴趣,塑造品格,培养习惯”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书籍中,经过不断努力创新,创立系统、完整的大语文阅读分级体系,出版“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丛书,获得业内、家长、学生的广泛好评。

本书一共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只想飞的猫”,故事中的这只猫盲目地逞强好胜,吹嘘自己是赛跑健将、歌唱家、渔业家等等,甚至幻想自己能够飞上天!可他却,不愿学习,他认为“我要飞,就能飞!整个故事表现出猫骄傲自大、不爱劳动的形象。第二个故事是“阿丽思小姐”’,阿丽思小姐在山上听到了一种动物的细小的声音,可是因为她在课上不听讲,竟然都不知道这种动物叫袋鼠。后来,她去参加昆虫音乐会,没有请帖进不去,最后还冲撞了萤博士。

325 评论(13)

huzhanghua88

《一只想飞的猫》是2020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

陈伯吹(1906年8月13日~1997年11月6日),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

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

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至2007年已是第27届。

内容简介:

阅读引导

小朋友,会爬树、爱吃鱼的猫你肯定见过,会捉老鼠、爱捉弄鸟儿的猫你肯定也见过,可是,一只想飞的猫你见过吗,这只猫为什么想飞呢,这里面一定有好玩的故事,快来读一读哟。

154 评论(12)

相关问答